第99章 值钱的目标-《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

  看到李云龙和赵刚走来,警卫连长刘大容赶紧小跑过来敬礼报告:“报告团长、政委,警卫连正在开展队列训练,请指示!”

  李云龙还了个礼,说:“继续训练。”

  “是!”刘大容答应一声,又回到队列前组织训练。

  赵刚和李云龙边走边聊,朝村口走去。

  刚走没多远,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伍从村口进入村子。

  “哟,骑兵一连回来了。”李云龙笑着说道,“看这阵势,又捞了不少好东西。”

  赵刚也笑呵呵地问:“老李,这是第五次,还是第六次了?”

  “第六次了!第一天没动静,之后每天都搞点东西回来。”

  说完他又远远地朝骑兵队伍喊:“曹连长,这次又端了哪个据点?”

  “大王庄据点,干掉一个小队鬼子,一个连的伪军。”

  “缴获两挺歪把子、两挺捷克式,三八大盖三十六支,中正式、汉阳造一共七十六支。”

  “还有刺刀一百零五把,香瓜手雷一百一十二颗,6.5毫米和7.92毫米子弹各七千多发。”

  “另外还搞到了玉米面三十袋,白面五袋,大米五袋,白菜、南瓜、丝瓜等几百斤。”

  正在村口打水的老王刚好听见,乐呵呵地说:“还弄了这么多瓜果蔬菜?看来中午可以吃上菜饼子了。”

  刘大容听了,便笑着说:“老王,能不能别吃菜饼子?”

  “为啥?”老王一脸不解,“战士们都爱吃菜饼子啊。”

  菜饼子其实就是加了菜馅的贴饼子,因为有馅,看起来比实心的大不少。

  刘大容接着说:“菜饼子确实好吃,但不耐饿。”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云龙开口道,“昨晚我还纳闷呢,晚饭明明吃了四张蔬菜饼,搁以前,第二天早上都不会饿,结果半夜居然就饿醒了。

  老王,你是不是玉米面放得不够?”

  老王脸上有些挂不住,嘟囔着说:“这蔬菜饼里的玉米面只有平时的一半,可做出来的饼子却比平常的实心饼大了一倍。

  我还寻思着能省下不少粮食,至少能撑两个月,看来是打错了算盘。”

  还真是个精打细算的好班长。

  “这可不行。”李云龙皱眉道,“蔬菜可以加,但定量不能减。”

  赵刚也接口说:“那就把定量定为每人六个蔬菜饼。”

  刘大容和警卫连的战士一听,立刻高兴地欢呼起来,能吃饱饭谁不乐意?

  老王应了一声,挑起两桶足有百斤重的水,晃晃悠悠地朝团部走去。

  就在这当口,曹昆带着骑兵连赶到了李云龙二人面前。

  看到驮马上的枪支弹药和各类物资,李云龙笑得合不拢嘴,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果然派狼牙小队去搞物资这步棋走对了,收获不小。

  虽然没细数,但大体数目李云龙心里还是有数的。

  这七天里,骑兵一连一共往团部送了六趟战利品,歪把子、仿捷克式机枪加起来得有二十多挺,三八大盖至少也有两百支,中正式、汉阳造、老套筒这类步枪更是多得数不清,加起来至少有六百多支!

  还有子弹,总数量也超过了十万发!

  这意味着,短短六天,独立团的弹药储备就增加了三分之一,缴获的武器甚至能装备一个营。

  这正是王彦说的,积少成多!

  说实话,最开始李云龙还真看不上这种“打打游击”的小动作。

  要按他的想法,就该像当初围歼第四旅团那样,把阳泉或太原的鬼子引出来干一仗,最少也得一个大队。

  可现在独立团正处在整训阶段,时间紧迫,这个念头只能先搁置下来。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零敲碎打”的战术也挺管用。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估计也过不了几天了。

  因为日军一般每隔七天会给据点送一次补给,七天一到,据点出事的消息肯定藏不住了。

  王彦想再利用多田少佐的身份蒙混过关也行不通了。

  就算还要继续干,也不能再用老办法,得换新招数。

  李云龙随即问曹昆:“曹连长,你们营长和王参谋人呢?”

  曹昆答道:“王参谋又盯上了一个新目标,营长也跟去了。

  我们把物资卸完就得赶回去,这次可能有大收获。”

  “大收获?”李云龙来了兴致,“什么收获?”

  曹昆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李云龙又问:“那王参谋有没有说要不要主力支援?”

  “说了,他说不需要。”曹昆回答,“骑兵一连就够用了。”

  赵刚忍不住好奇:“王彦到底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管他呢。”李云龙哈哈一笑,“反正明天这个时候就知道了。”

  ……

  王彦确实发现了一个值钱的目标。

  不过,并不是李云龙想的军需物资,而是一支日军勘探队。

  事情凑巧得很,王彦带着狼牙小队转移途中,正好撞上了这队鬼子。

  魏大勇不懂行,问道:“队长,你还等啥?不就是几十个小鬼子嘛,一梭子打过去就搞定了,收拾完还能赶回去吃晚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别轻举妄动!”王彦低声警告,“这些鬼子可不简单。”

  “有什么不简单的?”魏大勇不以为然,“不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王彦没好气地回道:“你懂个屁,中间那几个老鬼子的脑袋可是值大钱的!”

  魏大勇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金元宝在眼前飞舞。

  他舔了舔嘴唇,追问:“这几颗脑袋能换几条枪?”

  “不用找了。”奈须明开口说道,“这里不可能存在金矿。”

  “这似乎不太合理。”一位随行的年轻女子说道,“从地质构造来看,这里有着明显的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的痕迹,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条件。”

  另一位年轻男子也疑惑地挠着头说:“是啊,教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奈须明解释道:“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确实可能形成金矿,但这种可能性并不高,更大的可能是不会形成金矿。”

  两位学生听后便不再多言。

  至于随行的日军士兵,就更不会提出异议了。

  在他们眼中,三井合明公司派来的这位奈须教授就是权威,不容置疑。

  片刻后,那位女学生又开口:“教授,那接下来我们该去哪里?去晋北还是晋南?”

  “先去晋南看看吧。”奈须明思索片刻说道,“那里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带,地质构造更为复杂,或许会有发现。”

  “哈依!”男女两名学生轻轻点头。

  随即,女学生转身对负责护卫的日军小队长说道:“早田君……”

  话音未落,一声清脆的枪响骤然响起。

  紧接着,那位早田小队长的额头中央赫然多了一个筷子头大小的血洞。

  一簇血雾溅在女学生的脸上。

  她当场愣住,怔在原地。

  随行的日军护卫小队却迅速反应过来。

  “捌陆军游击队!”

  “小心隐蔽!”

  “卧倒!”

  一个曰本兵猛地冲过来,将女学生扑倒在地。

  恍惚间,她又听到一声枪响,刚才扑倒她的那个曰本兵瞬间歪倒在一旁。

  她茫然地回头一看,发现那名曰本兵的额头同样多了一个血洞,鲜血混着脑浆缓缓流出。

  下一秒,她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紧接着,她伏在地上剧烈干呕起来——实在太恶心了。

  “教授,你们趴好,不要乱动!”

  “秋田君,立刻回据点,让中队长派兵支援!”

  “其他人不要轻易暴露,这支捌陆军不简单!”

  一名日军军曹迅速接管指挥,镇定地发布命令。

  很快,一个日军上等兵跃起身,快步向前奔出几步,又猛地刹住脚步。

  几乎在他停下的一瞬间,一颗子弹呼啸着从他头顶掠过,只差毫厘便击中头部。

  他侥幸躲过一劫,继续向前奔去。

  一边跑,一边不断做出规避动作。

  显然,这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兵。

  ……

  “可恶,还挺机灵!”

  王喜奎一枪未中,却没有着急。

  他拉枪栓退壳,重新上弹,再次瞄准。

  野坂宽澄在旁迅速报出参数:风向东南,风速3,弹道左偏1,余量1。

  王喜奎根据数据,略微调整枪口高度和方向,再次扣下扳机。

  “砰!”一声枪响。

  枪托在肩头轻震。

  约半秒后,目标曰本人应声倒地。

  “命中了!”野坂宽澄低声喊道,“正中头部,漂亮!”

  王喜奎拉枪栓退出弹壳,略显不好意思地说:“跟你比还是差远了。

  三百米外,你两枪都打中眉心,我只能打中脑袋。”

  “已经很好了。”野坂宽澄淡淡回应。

  王喜奎却更觉郁闷,真的是“很好”吗?

  野坂宽澄继续转动望远镜,搜寻下一个目标。

  透过镜片,他清楚看到王彦、孙铭、魏大勇和王根生正从四个不同方向,悄悄逼近日军阵地。

  因为有植被掩护,日军并未察觉他们的接近。

  野坂宽澄并未急着让王喜奎开枪,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确保王彦等人不会遇到意外。

  ……

  魏大勇弓着腰,如同一头矫健的猎豹,借着齐腰的杂草掩护,快速向前潜行。

  前方那支日军的注意力早已被三百米外埋伏的王喜奎与野坂教官吸引,所有火力都集中在二人藏身的位置,根本没察觉到死亡正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