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离开长安-《穿成农家弃女,我有系统风生水起》

  院试哪里都能考,但小命在长安能不能保得住还得另说。

  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半月左右。

  徐夏夏思考了一下后说道:“也行,我们中途去接应你俩。”

  沈时玉连夜开始收拾包袱。

  只等自己侄子病一好他们就启程。

  守在屋顶的二人对视了一眼后,其中一个便闪身离开了。

  -

  皇宫。

  秦承霖刚换下被药汁弄脏的衣裳,将自己泡进池子里,就听到暗卫来了。

  他敲了敲池壁问道:“什么事?”

  千刃言简意赅道:“主子,沈少爷连夜收拾东西,准备明日一早离开长安。”

  秦承霖停下擦拭的动作,他问道:“可是小煜身体又出了问题?”

  刚刚他们电话的时候,听见徐夏夏说离开她久了,赵煜云的身体才出现了问题。

  这是不是证明,这对母子,来路一致。

  或者说,他们之间有离不开彼此的东西连接着,就如“电话”一样,相隔万里也能互相联系到彼此。

  若是徐夏夏知晓秦承霖的想法,只会佩服道:“陛下,您真相了!”

  但眼下她不知,秦承霖也只是胡乱猜测一番。

  此时,千刃回道:“只是被您留下的字吓了一跳。”

  “无事,让他们回吧。”秦承霖往池子里一躺,墨发散开在水中,他轻声道:“你俩亲自护送他们回去,务必不可出任何差错。”

  “是!”

  暗卫走了,回音也消散不见,偌大的宫殿又变的空空荡荡起来。

  “海贼,倭寇,匈奴,鞑靼......”

  秦承霖闭上眼睛,思索着在桌上看到的一幕。

  过了许久许久,年轻的帝王嘴里却溢出两个含糊不清的字。

  “系统......”

  -

  第二日,赵煜云醒来后又生龙活虎起来了。

  沈时玉连忙跟他姐说了这事。

  徐夏夏和赵安悬了一晚上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

  “让小煜不要动用能力,”她叮嘱道:“你们俩租好马车从长安走,多雇些保镖,我和安哥来这边接你们。”

  沈时玉快快乐乐的应了。

  他一大早去茶楼吩咐了一通后,将小侄子往马车上一放,驾车的人自然就是秦承霖吩咐的那位千刃将军了。

  他连保镖也不用雇了,因为他知道暗处肯定还有其他人。

  一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马车从长安城出发,一路往东疾驰而去。

  徐夏夏和赵安也一大早跟沈县令和沈夫人说了两个孩子要从长安回来的事。

  沈夫人的脸上满是喜色。

  她高兴道:“行,是不是还有半个月就回来了?”

  “嗯。”徐夏夏应道:“我和安哥去接。”

  “小安不去县学吗?”

  “娘,”赵安回道:“我在马车上也一样能学,到时候时玉回来了我俩再一起去。”

  沈夫人又连忙给他们俩收拾起出门的东西。

  一辆马车里面铺的软软当当的,就算一直走的是沙子路,也感觉不到几分颠簸。

  赵安又收拾了一些书,写字的工具他就没带了。

  毕竟若是将墨洒上一车就不好了。

  当然,徐夏夏另有准备。

  沈县令找了两个靠谱又会武功的侍卫,让他俩换着驾马车。

  “爹娘你们回去吧。”

  赵安和徐夏夏挥手道:“我们没几天就回来了。”

  沈夫人挥手叮嘱道:“路上走官道,走慢些。”

  马车不一会就离开了沈府,离开了山洲镇,一路朝着长安的方向驶去。

  “安哥,给。”徐夏夏从空间里翻出几支笔出来:“你用这个写字吧。”

  赵安拿起这种简易而又方便的笔后看了一会,才开始在桌子上铺上纸写起了策论。

  徐夏夏拿起旁边他写好的策论看了一会后,才反应过来策论到底考什么。

  说白了,科举之路和现代的高考一样,是为朝代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

  这其中有两个主角,一是朝代,二是人才。

  而人才需要做的,就是对考试所出的题目,从治国、理政的方向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见解不仅得独一无二,还得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

  这对赵安来说简直难极了。

  当然,最难的还是考试内容的多样性。

  策论的考试内容通常涉及军事、农业、刑法、礼仪、官僚体系、河防工程、救灾等多个领域,目的是为国家选出全方位的治理型的人才。

  对于只知道死读书的人来说,策论是最难的。

  因为它不能纸上谈兵。

  侃侃而谈,书在考卷上的一些观点,若只是听起来好听,而一点都不中用的话,那考生注定与科举之路无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举之路,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只是个老童生的缘故。

  没有经历过洪灾,怎知如何治理洪灾?

  只经历过一场洪灾,将南方的治理方案放在北方,则注定此举必败。

  赵安虽走的是武举之路,但他要学的东西可一点都不少。

  考试内容的五花八门,也就意味他得在各个自己之前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找寻知识,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且每年的策论题目还都不一,谁也不知道今年会考什么?

  徐夏夏知道了策论的考试内容后,也开始给赵安找起了往年,或者说古代的一些考试内容。

  让赵安拿这些题目练练手。

  再结合最近发生的涝灾和其他地方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写策论。

  又或者是为兵者,为将者,在战场之上的排兵布阵,赵安也略有涉及。

  只因他走的是武举之路。

  二人就这样一路学一路走,马车日夜未停,过了七日便接到了两个孩子。

  徐夏夏和赵安对护送二人的千刃道了谢后,他们一家四口就开始往来路折返。

  光赵安和徐夏夏两个人的时候,他们俩晚上就睡在马车里,但现在多了两个孩子,于是第一晚他们找了家客栈。

  这处地方叫山清镇。

  镇子也如它的名字一般,风景秀丽。

  他们要了两间客房。

  客栈伙计客客气气的将他们几人迎上了楼。

  “爹,娘。”赵煜云这会还在黏着他们二人。

  “我可想死你们啦!”

  “我也想你。”徐夏夏抱起儿子猛亲了一口:“在长安累不累?”

  一旁的沈时玉幽幽道:“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