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清澄的水:滤架上的麻层与炭粒的暖光-《灾年求生:我靠囤货养全村女眷》

  天刚蒙蒙亮,张奶奶就拎着水瓢去井边舀水——铁桶里接了一夜的雨水,她本想用来和面团,可瓢刚伸进桶里,就皱起了眉:“这水怎么浑得慌?漂着层泥星子。”

  林野凑过去看,铁桶里的水确实泛着浅黄的浊色,是昨晚的雨水裹了坡上的浮土。“雨水落在地上,裹了泥才流进桶里的,”他用瓢舀了点水晃了晃,“直接喝容易闹肚子,得滤一滤。”

  苏晴蹲在桶边想了想:“以前外婆教过我滤水——用粗布铺层干草,再铺细沙和炭粒,水从上面渗下去,就能澄干净。咱们有旧麻袋和干茅草,刚好能用。”

  阿力立刻扛了根粗木杆过来:“我搭个滤架,把麻袋铺在架子上,分层装材料就行。灶房里有烧剩的炭灰,筛出炭粒就能用。”

  几个人说干就干:刀疤强去灶房筛炭粒,筛出半筐乌黑的碎炭;王小柱把旧麻袋剪成宽布片,洗干净拧干;林野和阿力用木杆搭了个三角架,架在空陶缸上方,把麻袋布绷紧在架上。

  苏晴蹲在架边铺材料:最底层铺厚的干茅草,挡住大的泥粒;中间铺筛好的细沙(是从菜窖旁的沙堆里筛的);最上层铺炭粒——炭粒能吸走水的土腥味,还能消点杂菌。

  “先倒半桶水试试,”林野拎着铁桶往滤架上倒,水顺着麻袋布渗下去,先滤掉了浮泥,再透过沙层变清,最后经炭粒一滤,滴进陶缸里的水已经是透亮的浅白,连土腥味都淡了。

  王小柱凑过去尝了口:“清了!比直接舀的水甜!”

  张奶奶笑着把滤好的水舀进面盆:“这下和面放心了!等会儿蒸荠菜包子,用这水和的面肯定软和。”

  下午,阿力把滤架固定在井边的木架上,又做了个能拆洗的麻袋布套——脏了直接换,比重新铺材料方便;苏晴把剩下的炭粒装在布包里,挂在滤架旁,说炭粒潮了就能换;刀疤强在滤架边搭了个小棚,免得雨水直接砸在滤材上,把沙层冲乱。

  傍晚的荠菜包子蒸好时,滤架已经滤了满满一陶缸清水。大家围坐在石桌旁,咬开包子,软绵的面里裹着荠菜的鲜,配着滤过的温水,暖得踏实。

  阿力捧着包子咬了一大口,指了指井边的滤架:“这架子不光能滤雨水,井里的水要是浑了,也能用它滤。以后储水就不用愁了。”

  林野把“滤水装置(麻袋 干草 细沙 炭粒)”添在物资清单上,又在旁边注了行小字:“炭粒需定期更换,麻袋布可拆洗复用”。清单纸已经写了半本,每一笔都是能攥在手里的安稳。

  晚风把灶房的烟吹过来,滤架上的麻袋布轻轻晃,陶缸里的清水映着夕阳,亮得像块透净的玉。林野看着石桌上冒热气的包子,井边稳着的滤架,还有围坐的人——这滤水的架,不是简单的木头和布,是把泥洼里的水,滤成了能暖透日子的清澄,把散着的人,拧成了能接住所有风雨的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