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小院的围栏,晒谷场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林野和苏晴蹲在石板旁,手里握着磨石,正打磨着变异生物的硬甲——这些巴掌大的菱形硬甲,边缘带着尖刺,经过一夜晾晒,早已干透坚实。
“得把边缘磨得圆滑点,不然容易划伤自己。”林野手里的磨石上下翻飞,硬甲上的粗糙纹路渐渐变得细腻,“中间钻两个孔,用麻绳串起来,做成护心镜和盾牌,轻便又结实。”
苏晴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在硬甲上钻孔,木屑混着石粉簌簌往下掉:“这硬甲是真结实,凿子敲上去都费劲,做成盾牌,以后再遇到变异生物,也多层保障。”
老杨带着两个安分的俘虏,扛着工具往水潭去了——他们要在潭边设置陷阱,既能防备其他变异生物,也盼着能再捕到一只,多攒点硬甲和肉。“林野你放心,我在潭边挖几个深坑,上面铺枯枝败叶,再绑上绳套,保管让那玩意儿有来无回!”老杨挥了挥手里的镐头,信心十足。
张强则带着周婶和陈婶,在小院周围种植薄荷和菖蒲。“薄荷种在窗台下,能驱蚊;菖蒲种在水渠边,既能净化水质,还能驱赶蛇虫。”张强手里的小铲子飞快地挖坑,“灾变后蚊虫多,这些草药比囤货里的蚊香管用,还没副作用。”
小丫头和小诺也没闲着,两人蹲在晒谷场,帮林野和苏晴分拣打磨好的硬甲,把大小相近的归拢在一起。“林老师,这硬甲能做小盾牌吗?我也想有一个!”小丫头举着一块小巧的硬甲,眼睛亮晶晶的。林野笑着点头:“当然能,给你和小诺各做一个迷你盾牌,以后你们就是小院的小卫士!”
忙活了一上午,第一批护具终于做好了——林野和老杨各有一面大号盾牌,硬甲拼接而成,边缘的尖刺朝外,既能防御又能反击;苏晴、张强和几位婶子则配有护心镜,绑在胸前,轻巧不影响干活;小丫头和小诺的迷你盾牌也新鲜出炉,虽然小巧,却也坚固实用。
“试试这盾牌!”林野举起盾牌,朝着一根楠木杆撞去,“砰”的一声,楠木杆晃了晃,盾牌却完好无损。“真顶用!”老杨也拿起自己的盾牌,爱不释手,“以后打猎遇到野物,再也不用怕被扑咬了。”
中午时分,老杨带着俘虏回来了,不仅没捕到变异生物,反而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潭边的陷阱都设好了,我还在附近发现了一片野山药,长得又粗又壮,挖了满满两筐!”
众人围过去一看,竹筐里的野山药裹着泥土,粗壮饱满,比之前挖的普通山药大了一圈。“这野山药好啊,炖肉、煮粥都香,还能晒干存着,冬天补身子最合适。”李嫂笑得合不拢嘴,赶紧接过竹筐,去清洗干净。
下午,众人分工明确:林野和苏晴继续打磨硬甲,争取给每个人都配上完整的护具;周婶和陈婶则把野山药削皮、切块,一部分用来炖肉,一部分晒成山药干;张强去地窖检查储存的粮食,把受潮的玉米粉翻出来晾晒;李嫂则忙着准备晚饭,用新鲜的野山药炖变异生物肉,香气早早地漫满了小院。
俘虏们也愈发安分,那个之前逃跑的瘦高个,主动申请去翻晒粮食,干活格外卖力。“林野,你看这小子,现在倒老实了。”周婶指了指瘦高个,“或许是真的想改邪归正了。”林野瞥了一眼:“再观察几天,要是真能踏实干活,就解开他的束缚,让他和其他人一起劳作。灾年里,能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份力量。”
夕阳西下时,小院里的冬储物资又添了不少:山药干铺满了竹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打磨好的硬甲整整齐齐地堆在墙角,闪着冷光;地窖里的粮食被翻晒得干爽,玉米粉、小麦粉、腊肉、腌菜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
晚饭的餐桌上,野山药炖变异生物肉是绝对的主角。山药吸满了肉汁,软糯香甜;肉质紧实弹牙,鲜而不腻,众人吃得津津有味。小丫头捧着碗,一口肉一口山药,吃得满嘴流油:“太好吃了!比上次的熊肉还香!”
林野喝了一口汤,看着满桌的饭菜和身边的众人,心里格外踏实。道家说“顺势而为,厚积薄发”,这灾年里的安稳,从来不是靠侥幸,而是靠一点点的积累——打磨的硬甲、晾晒的粮食、种植的草药、捕获的猎物,还有众人渐渐凝聚的人心。
“冬天快到了,咱们得抓紧时间准备。”林野放下碗筷,说道,“明天我带着老杨去山林里砍些楠木,加固小院的围栏,再搭个柴房,储存足够的柴火;苏晴和婶子们继续处理冬储物资,把能晒的都晒好,能腌的都腌上;张强负责检查草药,多备点御寒、止咳的药材,防止冬天有人生病。”
众人纷纷点头,眼里都透着坚定。老杨抹了把嘴:“没问题!砍楠木的活交给我,保证砍够足够的木料,把围栏加固得跟铜墙铁壁一样!”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灯亮着温暖的光。晒谷场的山药干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墙角的硬甲沉默地守护着这方家园,地窖里的粮食安然无恙,兔舍里的兔子、鸡圈里的母鸡都已沉睡。
林野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的山林,心里清楚,冬天的到来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严寒、食物短缺、可能的暴风雪,还有潜藏在黑暗中的危险。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有坚固的防御、充足的物资,还有一群齐心协力、生死与共的伙伴。
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积累,团结一心,就一定能熬过寒冷的冬天,等到明年春天的到来。而这硬甲铸防、冬储添粮的日子,正是他们对抗寒冬、守护家园的底气。
“得把边缘磨得圆滑点,不然容易划伤自己。”林野手里的磨石上下翻飞,硬甲上的粗糙纹路渐渐变得细腻,“中间钻两个孔,用麻绳串起来,做成护心镜和盾牌,轻便又结实。”
苏晴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在硬甲上钻孔,木屑混着石粉簌簌往下掉:“这硬甲是真结实,凿子敲上去都费劲,做成盾牌,以后再遇到变异生物,也多层保障。”
老杨带着两个安分的俘虏,扛着工具往水潭去了——他们要在潭边设置陷阱,既能防备其他变异生物,也盼着能再捕到一只,多攒点硬甲和肉。“林野你放心,我在潭边挖几个深坑,上面铺枯枝败叶,再绑上绳套,保管让那玩意儿有来无回!”老杨挥了挥手里的镐头,信心十足。
张强则带着周婶和陈婶,在小院周围种植薄荷和菖蒲。“薄荷种在窗台下,能驱蚊;菖蒲种在水渠边,既能净化水质,还能驱赶蛇虫。”张强手里的小铲子飞快地挖坑,“灾变后蚊虫多,这些草药比囤货里的蚊香管用,还没副作用。”
小丫头和小诺也没闲着,两人蹲在晒谷场,帮林野和苏晴分拣打磨好的硬甲,把大小相近的归拢在一起。“林老师,这硬甲能做小盾牌吗?我也想有一个!”小丫头举着一块小巧的硬甲,眼睛亮晶晶的。林野笑着点头:“当然能,给你和小诺各做一个迷你盾牌,以后你们就是小院的小卫士!”
忙活了一上午,第一批护具终于做好了——林野和老杨各有一面大号盾牌,硬甲拼接而成,边缘的尖刺朝外,既能防御又能反击;苏晴、张强和几位婶子则配有护心镜,绑在胸前,轻巧不影响干活;小丫头和小诺的迷你盾牌也新鲜出炉,虽然小巧,却也坚固实用。
“试试这盾牌!”林野举起盾牌,朝着一根楠木杆撞去,“砰”的一声,楠木杆晃了晃,盾牌却完好无损。“真顶用!”老杨也拿起自己的盾牌,爱不释手,“以后打猎遇到野物,再也不用怕被扑咬了。”
中午时分,老杨带着俘虏回来了,不仅没捕到变异生物,反而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潭边的陷阱都设好了,我还在附近发现了一片野山药,长得又粗又壮,挖了满满两筐!”
众人围过去一看,竹筐里的野山药裹着泥土,粗壮饱满,比之前挖的普通山药大了一圈。“这野山药好啊,炖肉、煮粥都香,还能晒干存着,冬天补身子最合适。”李嫂笑得合不拢嘴,赶紧接过竹筐,去清洗干净。
下午,众人分工明确:林野和苏晴继续打磨硬甲,争取给每个人都配上完整的护具;周婶和陈婶则把野山药削皮、切块,一部分用来炖肉,一部分晒成山药干;张强去地窖检查储存的粮食,把受潮的玉米粉翻出来晾晒;李嫂则忙着准备晚饭,用新鲜的野山药炖变异生物肉,香气早早地漫满了小院。
俘虏们也愈发安分,那个之前逃跑的瘦高个,主动申请去翻晒粮食,干活格外卖力。“林野,你看这小子,现在倒老实了。”周婶指了指瘦高个,“或许是真的想改邪归正了。”林野瞥了一眼:“再观察几天,要是真能踏实干活,就解开他的束缚,让他和其他人一起劳作。灾年里,能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份力量。”
夕阳西下时,小院里的冬储物资又添了不少:山药干铺满了竹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打磨好的硬甲整整齐齐地堆在墙角,闪着冷光;地窖里的粮食被翻晒得干爽,玉米粉、小麦粉、腊肉、腌菜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
晚饭的餐桌上,野山药炖变异生物肉是绝对的主角。山药吸满了肉汁,软糯香甜;肉质紧实弹牙,鲜而不腻,众人吃得津津有味。小丫头捧着碗,一口肉一口山药,吃得满嘴流油:“太好吃了!比上次的熊肉还香!”
林野喝了一口汤,看着满桌的饭菜和身边的众人,心里格外踏实。道家说“顺势而为,厚积薄发”,这灾年里的安稳,从来不是靠侥幸,而是靠一点点的积累——打磨的硬甲、晾晒的粮食、种植的草药、捕获的猎物,还有众人渐渐凝聚的人心。
“冬天快到了,咱们得抓紧时间准备。”林野放下碗筷,说道,“明天我带着老杨去山林里砍些楠木,加固小院的围栏,再搭个柴房,储存足够的柴火;苏晴和婶子们继续处理冬储物资,把能晒的都晒好,能腌的都腌上;张强负责检查草药,多备点御寒、止咳的药材,防止冬天有人生病。”
众人纷纷点头,眼里都透着坚定。老杨抹了把嘴:“没问题!砍楠木的活交给我,保证砍够足够的木料,把围栏加固得跟铜墙铁壁一样!”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灯亮着温暖的光。晒谷场的山药干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墙角的硬甲沉默地守护着这方家园,地窖里的粮食安然无恙,兔舍里的兔子、鸡圈里的母鸡都已沉睡。
林野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的山林,心里清楚,冬天的到来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严寒、食物短缺、可能的暴风雪,还有潜藏在黑暗中的危险。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有坚固的防御、充足的物资,还有一群齐心协力、生死与共的伙伴。
他知道,只要守住这份积累,团结一心,就一定能熬过寒冷的冬天,等到明年春天的到来。而这硬甲铸防、冬储添粮的日子,正是他们对抗寒冬、守护家园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