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苏澈获“国家文艺奖”!最高荣誉-《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穹顶下,水晶灯折射出温暖的光芒,蓝星华国“国家文艺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这一奖项是蓝星华国文艺领域的最高荣誉,往届获奖者多是深耕行业数十年的资深艺术家,而今年的提名名单里,“苏澈”这个名字的出现,让整个文艺界都充满了期待——这个年仅30岁、从漏雨出租屋走出的创作者,用五年时间,以作品重塑了行业生态,更以文化为笔,书写了属于新时代的复兴篇章。

  颁奖现场的背景板上,滚动播放着苏澈的代表作品片段:《青花瓷》的釉色流转间,瓷坊老师傅的手正在拉坯;《三国》的赤壁火攻里,战船模型与考古遗址的画面重叠;《生命的价签》中,老周握着药盒的手微微颤抖;《红楼》舞台剧的皮影“黛玉”,在剪纸大观园里缓缓葬花;《少年的你》的天台场景,陈念与小北并肩望着远方——每一个画面,都是苏澈“以文娱载道”的缩影,台下的文艺工作者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些熟悉又动人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将颁发本届国家文艺奖的最高荣誉——‘杰出文艺贡献奖’,获奖者是——用作品唤醒文化记忆、用原创打破行业困局的青年创作者,苏澈!”当主持人用激昂的声音念出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连坐在前排的文坛泰斗王蒙都起身鼓掌,眼里满是赞赏:“这个年轻人,把文艺的‘根’扎在了文化里,把‘魂’落在了现实中,配得上这份荣誉。”

  苏澈穿着一身深灰色中山装,袖口别着一枚瓷坊老师傅特意烧制的“青花瓷纽扣”——这枚纽扣的纹样,是《青花瓷》歌词里“天青色等烟雨”的写意图案,也是他五年创作之路的“文化印记”。他走上领奖台时,脚步沉稳,目光扫过台下的老朋友们:瓷坊老师傅穿着藏青色唐装,手里捧着一个锦盒;老周坐着轮椅,由儿子推着,胸前别着《生命的价签》的纪念徽章;林浩、林晓等艺人坐在观众席,眼里满是激动与骄傲——这些陪伴他走过风雨的人,此刻都成了他荣誉里最温暖的注脚。

  颁奖嘉宾、文化部部长亲手将烫金的荣誉证书和水晶奖杯递到苏澈手中,证书上的颁奖词熠熠生辉:“以文娱为笔,书写文化复兴——你让《三国》的金戈铁马唤醒历史记忆,让《红楼》的非遗美学绽放东方魅力,让《生命的价签》的现实温度触达人心;以原创为刃,打破行业困局——你拒绝资本垄断,成立原创联盟守护创作尊严;你对抗AI抄袭,立规明矩扞卫原创生态;你扶持新人导演,甘当梯子托起行业未来。你用五年时光,证明文艺的力量不在于流量喧嚣,而在于文化传承与现实关怀。苏澈,你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标杆,更是中华文化复兴路上的‘摆渡人’。 ”

  当部长念完颁奖词,苏澈握着奖杯的手微微收紧,他对着话筒的第一句话,没有谈自己的成就,而是提起了五年前的那个雨夜:“我还记得,第一次写《青花瓷》时,租的房子漏雨,我把电脑放在塑料盆上,听着雨滴打在盆里的声音,想着‘什么时候能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