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的指尖叩在青砖上时,指腹传来的凉意像淬了冰的刀锋。这面墙在藏经阁最深处的死角,灰扑扑的砖缝里嵌着半片枯叶,若不是方才躲避追兵时撞在墙上,竟看不出半点异常——第三块砖比别处凸出半分,叩上去的声响发闷,像捂着什么活物的心跳。
他反手将腰间的短刃旋了半圈,刀刃斜插进砖缝,借着腕力往外一撬。青砖“咔”地一声松动,露出后面黑黢黢的暗格,一股陈腐的霉味混着墨香涌出来,呛得人鼻腔发酸。
暗格里只摆着个檀木匣子,巴掌大小,锁是黄铜的,锈得快成了土色。沈醉用短刃的棱角在锁眼里转了两圈,锁芯“啪”地崩开,匣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三卷卷宗,纸页泛黄发脆,封皮上用朱砂写着“密”字,笔画里还凝着未散的灵力,摸上去像触到了冻僵的蛇。
“藏得倒是严实。”他低笑一声,指尖捏住最上面一卷的边角。刚翻开第一页,瞳孔就猛地一缩——纸页上不是寻常的蝇头小楷,而是用暗红色的汁液写就的,字迹扭曲如鬼爪,凑近了闻,竟有淡淡的血腥气。
“天启十三年,秋。”沈醉默读着开篇,指尖在“天启”二字上顿住。这年号是五十年前的旧历,那会儿执掌玄门的还是“清霄宗”,后来一场大火烧了三个月,满门上下七百三十七口,连骨头渣都没剩下,只余下个“清霄烬”的传说,成了说书人口里添油加醋的鬼故事。
卷宗里记的却不是鬼故事。第一卷讲的是清霄宗灭门前夜,宗内库房失窃了三样东西:一枚能定人生死的“锁魂玉”,一本记载着禁术的《蚀骨经》,还有个刚出生的婴儿,是宗主唯一的血脉。
“婴儿眉间有朱砂痣,左肩至腰缠青蛇胎记。”沈醉的指尖划过这段描述,指节微微发颤。他猛地扯开衣襟,左肩那道淡青色的纹路在烛火下若隐若现,像条蛰伏的蛇——这胎记他从小带到大,只当是寻常印记,此刻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
第二卷的字迹换了人,笔锋凌厉如刀,墨色里掺了金粉,在灯下泛着冷光。开头写着“天机阁密录”,记的是清霄宗灭门后的第三年,有人在西域见过一个戴青铜面具的人,手里拿着半块锁魂玉,面具上刻着北斗第七星“摇光”的图案。
“那面具人杀了三个追踪他的清霄宗余孽,手法与‘蚀骨经’里的‘分魂术’如出一辙。”沈醉看到这里,突然想起红妆右眼的白翳——传闻分魂术练到极致,会反噬自身,轻则瞎眼,重则魂魄离散。
他正想翻第三卷,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的轻响。沈醉瞬间将卷宗塞进怀里,短刃出鞘的同时,身形已掠到门后。月光从窗棂的破洞钻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其中一道影子正顺着门框往里爬,像条吐着信子的蛇。
“沈公子深夜翻卷宗,倒是好兴致。”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刺耳。
沈醉没应声,只是盯着门口那道人影。那人穿着件玄色锦袍,腰间挂着枚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幽光——是镇上的首富王元宝。可寻常首富不会有这样的身手,更不会在指节处藏着淬毒的银针。
王元宝慢悠悠地走进来,手里把玩着个青铜小玩意儿,正是沈醉之前见过的蝙蝠令牌。“这卷宗,沈公子看得还满意?”他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里像藏着刀子,“尤其是关于那婴儿的部分。”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扣紧了回魂针:“王首富半夜闯藏经阁,就为了说这个?”
“不。”王元宝突然收了笑,眼神冷得像冰,“是为了拿一样东西。”他抬手往沈醉怀里指了指,“清霄宗的卷宗,本就该物归原主。”
“原主?”沈醉挑眉,“难道王首富是清霄宗的余孽?”
“余孽?”王元宝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癫狂,“我是当年亲手把那婴儿抱出火海的人!是我看着他被扔在乱葬岗,被野狗啃食前又被人捡走!”
沈醉的心脏骤然缩紧。他想起自己记事起就在影阁长大,那些人总叫他“野种”,说他是从乱葬岗刨出来的。
“你是谁?”他的声音有些发紧。
王元宝没回答,只是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扔过来。沈醉接住一看,是半块玉佩,玉质温润,上面刻着半个“清”字。而他自己的脖颈后,从小就挂着另一半“霄”字玉佩。
“我是你师叔,沈清玄。”王元宝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当年清霄宗被灭,就是因为有人想抢锁魂玉和《蚀骨经》,而你……”他盯着沈醉左肩的胎记,“是打开禁术的钥匙。”
沈醉捏着那半块玉佩,指节泛白。他突然想起第三卷卷宗还没看,正想掏出来,王元宝却突然动了。
一道寒光从王元宝袖中射出,直取沈醉心口。沈醉侧身避开,寒光擦着他的肋骨飞过,钉在墙上——是枚银针,针尖泛着与红妆的回魂针相似的蓝光。
“你不是沈清玄。”沈醉冷笑,“沈清玄不会用影阁的‘追魂针’。”
王元宝的脸色瞬间变了,身形猛地往后退,指尖在腰间一抹,竟扯下了张人皮面具。面具下的脸苍白如纸,左眼是正常的墨色,右眼覆着层白翳——是红妆。
“你果然聪明。”红妆的声音像碎冰撞玉,“可你还是慢了一步。”
沈醉这才发现,刚才那枚银针擦过他肋骨时,已在他衣料上留下了一点墨痕。那墨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散,散发出刺鼻的异香——是“蚀骨香”,闻多了会让人灵力溃散。
他捂着胸口后退,撞在墙上的暗格处,青砖再次松动,露出后面更深的黑暗。红妆步步紧逼,指尖的银针泛着冷光:“把卷宗交出来,我可以让你死得痛快点。”
沈醉突然笑了,笑声在藏经阁里回荡:“你以为我没留后手?”他抬手往暗格里一摸,掏出个小小的火折子,“这卷宗是用浸过油的纸写的,一点就着。”
红妆的动作猛地顿住。
沈醉趁机将火折子往暗格里扔去,同时转身冲向窗口。暗格里不知藏着什么易燃物,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红妆的惊怒声从身后传来:“沈醉!你会后悔的!”
沈醉没回头,只是纵身跃出窗口。他落在藏经阁的屋顶上,怀里的卷宗被火烤得发烫,其中第三卷的边角已经焦黑。他正想找个地方灭火,突然发现那焦黑的纸页上,竟有几个字没被烧掉,是用金粉写的,在火光下格外刺眼:
“锁魂玉在望月楼地下三层,守玉者……”
后面的字被烧没了。沈醉捏着焦黑的纸页,突然觉得不对劲。红妆刚才的目标似乎不是卷宗,而是他怀里的某个东西。他摸了摸胸口,发现那枚从暗格里带出来的檀木匣子不知何时裂开了道缝,里面除了卷宗,还藏着个小小的布包。
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撮黑色的粉末,散发着与蝙蝠翅羽一模一样的腥气。而粉末下面,压着张字条,上面用极细的笔写着一行字:
“小心沈清玄,他不是人。”
沈醉正想细看,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官兵的吆喝:“藏经阁走水了!快救火!”
他迅速将布包塞进怀里,转身往屋顶的另一侧掠去。月光下,他的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像一条燃烧的蛇。而他没注意到,那撮黑色粉末正顺着他的指缝往下掉,落在瓦片上,竟慢慢渗了进去,留下一个个细密的小孔,像某种虫蛀的痕迹。
就在他即将跃下屋顶时,脚下的瓦片突然碎裂。沈醉猝不及防,身体猛地往下坠,眼看就要摔进火海里,手腕却被人死死攥住。
他抬头一看,竟是个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妪,手里还提着个送饭的食盒,脸上的皱纹里沾着烟灰,眼神却亮得惊人。
“小郎君,往这边走。”老妪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她拽着沈醉往屋顶的另一侧拉去,那里竟有个不起眼的暗门,门后是黑黢黢的密道。
沈醉看着老妪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想起卷宗里的一句话:“清霄宗有个厨娘,擅用毒,更擅机关之术。”
他刚想问什么,老妪却突然将食盒塞到他手里:“里面的馒头能填肚子,骨头能开锁。”说完,她猛地将沈醉推进密道,自己则转身冲向火光最盛的地方,嘴里喊着:“快来人啊!这里有个活的!”
密道的门在沈醉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的火光和喧嚣。黑暗中,他摸着怀里发烫的卷宗,又看了看手里的食盒,突然觉得这老妪的声音,像极了影阁里那个总爱给他塞糖吃的哑婆婆——那个在他十岁那年,为了护他,被乱箭射死的哑婆婆。
而食盒底层,不知何时多了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的,是北斗第六星“开阳”的图案。
他反手将腰间的短刃旋了半圈,刀刃斜插进砖缝,借着腕力往外一撬。青砖“咔”地一声松动,露出后面黑黢黢的暗格,一股陈腐的霉味混着墨香涌出来,呛得人鼻腔发酸。
暗格里只摆着个檀木匣子,巴掌大小,锁是黄铜的,锈得快成了土色。沈醉用短刃的棱角在锁眼里转了两圈,锁芯“啪”地崩开,匣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三卷卷宗,纸页泛黄发脆,封皮上用朱砂写着“密”字,笔画里还凝着未散的灵力,摸上去像触到了冻僵的蛇。
“藏得倒是严实。”他低笑一声,指尖捏住最上面一卷的边角。刚翻开第一页,瞳孔就猛地一缩——纸页上不是寻常的蝇头小楷,而是用暗红色的汁液写就的,字迹扭曲如鬼爪,凑近了闻,竟有淡淡的血腥气。
“天启十三年,秋。”沈醉默读着开篇,指尖在“天启”二字上顿住。这年号是五十年前的旧历,那会儿执掌玄门的还是“清霄宗”,后来一场大火烧了三个月,满门上下七百三十七口,连骨头渣都没剩下,只余下个“清霄烬”的传说,成了说书人口里添油加醋的鬼故事。
卷宗里记的却不是鬼故事。第一卷讲的是清霄宗灭门前夜,宗内库房失窃了三样东西:一枚能定人生死的“锁魂玉”,一本记载着禁术的《蚀骨经》,还有个刚出生的婴儿,是宗主唯一的血脉。
“婴儿眉间有朱砂痣,左肩至腰缠青蛇胎记。”沈醉的指尖划过这段描述,指节微微发颤。他猛地扯开衣襟,左肩那道淡青色的纹路在烛火下若隐若现,像条蛰伏的蛇——这胎记他从小带到大,只当是寻常印记,此刻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
第二卷的字迹换了人,笔锋凌厉如刀,墨色里掺了金粉,在灯下泛着冷光。开头写着“天机阁密录”,记的是清霄宗灭门后的第三年,有人在西域见过一个戴青铜面具的人,手里拿着半块锁魂玉,面具上刻着北斗第七星“摇光”的图案。
“那面具人杀了三个追踪他的清霄宗余孽,手法与‘蚀骨经’里的‘分魂术’如出一辙。”沈醉看到这里,突然想起红妆右眼的白翳——传闻分魂术练到极致,会反噬自身,轻则瞎眼,重则魂魄离散。
他正想翻第三卷,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的轻响。沈醉瞬间将卷宗塞进怀里,短刃出鞘的同时,身形已掠到门后。月光从窗棂的破洞钻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其中一道影子正顺着门框往里爬,像条吐着信子的蛇。
“沈公子深夜翻卷宗,倒是好兴致。”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刺耳。
沈醉没应声,只是盯着门口那道人影。那人穿着件玄色锦袍,腰间挂着枚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幽光——是镇上的首富王元宝。可寻常首富不会有这样的身手,更不会在指节处藏着淬毒的银针。
王元宝慢悠悠地走进来,手里把玩着个青铜小玩意儿,正是沈醉之前见过的蝙蝠令牌。“这卷宗,沈公子看得还满意?”他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里像藏着刀子,“尤其是关于那婴儿的部分。”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扣紧了回魂针:“王首富半夜闯藏经阁,就为了说这个?”
“不。”王元宝突然收了笑,眼神冷得像冰,“是为了拿一样东西。”他抬手往沈醉怀里指了指,“清霄宗的卷宗,本就该物归原主。”
“原主?”沈醉挑眉,“难道王首富是清霄宗的余孽?”
“余孽?”王元宝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癫狂,“我是当年亲手把那婴儿抱出火海的人!是我看着他被扔在乱葬岗,被野狗啃食前又被人捡走!”
沈醉的心脏骤然缩紧。他想起自己记事起就在影阁长大,那些人总叫他“野种”,说他是从乱葬岗刨出来的。
“你是谁?”他的声音有些发紧。
王元宝没回答,只是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扔过来。沈醉接住一看,是半块玉佩,玉质温润,上面刻着半个“清”字。而他自己的脖颈后,从小就挂着另一半“霄”字玉佩。
“我是你师叔,沈清玄。”王元宝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当年清霄宗被灭,就是因为有人想抢锁魂玉和《蚀骨经》,而你……”他盯着沈醉左肩的胎记,“是打开禁术的钥匙。”
沈醉捏着那半块玉佩,指节泛白。他突然想起第三卷卷宗还没看,正想掏出来,王元宝却突然动了。
一道寒光从王元宝袖中射出,直取沈醉心口。沈醉侧身避开,寒光擦着他的肋骨飞过,钉在墙上——是枚银针,针尖泛着与红妆的回魂针相似的蓝光。
“你不是沈清玄。”沈醉冷笑,“沈清玄不会用影阁的‘追魂针’。”
王元宝的脸色瞬间变了,身形猛地往后退,指尖在腰间一抹,竟扯下了张人皮面具。面具下的脸苍白如纸,左眼是正常的墨色,右眼覆着层白翳——是红妆。
“你果然聪明。”红妆的声音像碎冰撞玉,“可你还是慢了一步。”
沈醉这才发现,刚才那枚银针擦过他肋骨时,已在他衣料上留下了一点墨痕。那墨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散,散发出刺鼻的异香——是“蚀骨香”,闻多了会让人灵力溃散。
他捂着胸口后退,撞在墙上的暗格处,青砖再次松动,露出后面更深的黑暗。红妆步步紧逼,指尖的银针泛着冷光:“把卷宗交出来,我可以让你死得痛快点。”
沈醉突然笑了,笑声在藏经阁里回荡:“你以为我没留后手?”他抬手往暗格里一摸,掏出个小小的火折子,“这卷宗是用浸过油的纸写的,一点就着。”
红妆的动作猛地顿住。
沈醉趁机将火折子往暗格里扔去,同时转身冲向窗口。暗格里不知藏着什么易燃物,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红妆的惊怒声从身后传来:“沈醉!你会后悔的!”
沈醉没回头,只是纵身跃出窗口。他落在藏经阁的屋顶上,怀里的卷宗被火烤得发烫,其中第三卷的边角已经焦黑。他正想找个地方灭火,突然发现那焦黑的纸页上,竟有几个字没被烧掉,是用金粉写的,在火光下格外刺眼:
“锁魂玉在望月楼地下三层,守玉者……”
后面的字被烧没了。沈醉捏着焦黑的纸页,突然觉得不对劲。红妆刚才的目标似乎不是卷宗,而是他怀里的某个东西。他摸了摸胸口,发现那枚从暗格里带出来的檀木匣子不知何时裂开了道缝,里面除了卷宗,还藏着个小小的布包。
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撮黑色的粉末,散发着与蝙蝠翅羽一模一样的腥气。而粉末下面,压着张字条,上面用极细的笔写着一行字:
“小心沈清玄,他不是人。”
沈醉正想细看,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官兵的吆喝:“藏经阁走水了!快救火!”
他迅速将布包塞进怀里,转身往屋顶的另一侧掠去。月光下,他的影子被火光拉得很长,像一条燃烧的蛇。而他没注意到,那撮黑色粉末正顺着他的指缝往下掉,落在瓦片上,竟慢慢渗了进去,留下一个个细密的小孔,像某种虫蛀的痕迹。
就在他即将跃下屋顶时,脚下的瓦片突然碎裂。沈醉猝不及防,身体猛地往下坠,眼看就要摔进火海里,手腕却被人死死攥住。
他抬头一看,竟是个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妪,手里还提着个送饭的食盒,脸上的皱纹里沾着烟灰,眼神却亮得惊人。
“小郎君,往这边走。”老妪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她拽着沈醉往屋顶的另一侧拉去,那里竟有个不起眼的暗门,门后是黑黢黢的密道。
沈醉看着老妪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想起卷宗里的一句话:“清霄宗有个厨娘,擅用毒,更擅机关之术。”
他刚想问什么,老妪却突然将食盒塞到他手里:“里面的馒头能填肚子,骨头能开锁。”说完,她猛地将沈醉推进密道,自己则转身冲向火光最盛的地方,嘴里喊着:“快来人啊!这里有个活的!”
密道的门在沈醉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的火光和喧嚣。黑暗中,他摸着怀里发烫的卷宗,又看了看手里的食盒,突然觉得这老妪的声音,像极了影阁里那个总爱给他塞糖吃的哑婆婆——那个在他十岁那年,为了护他,被乱箭射死的哑婆婆。
而食盒底层,不知何时多了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的,是北斗第六星“开阳”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