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站在禅院的回廊下,看檐角的铜幡被山风扯得猎猎作响。那幡面是褪了色的绛红,边角磨出毛絮,像极了他袖口那道洗不净的血痕——三个月前在断魂崖下,为救那个突然从崖顶坠下的白衣女子,他用掌风劈断了三根毒藤,却被藤蔓汁液蚀出的印记,至今仍在阴雨天泛着痒。
“风动,幡动?”
身后传来苍老的声音,沈醉回头,见智空和尚正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阶前。老和尚的僧袍打了七个补丁,脸上的皱纹比寺里最老的佛经纸页还要深,唯有那双眼睛,亮得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
“是心动。”沈醉勾了勾唇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是羊脂白的,上面刻着朵半开的昙花,是那个坠崖女子留下的。她说她叫苏晚晴,是药王谷的弟子,却在他转身去寻伤药的片刻,连同她的药篓一起消失在浓雾里,只留下这枚玉佩,和衣襟上一缕若有似无的冷香。
智空和尚笑了,咳嗽两声,拐杖笃笃地敲着青石板:“施主的心,是被那阵风勾走了?还是被那幡缠上了?”
沈醉没接话。他来这座青云寺已经半月,名义上是为了调养在断魂崖受的内伤,实则是想从老和尚嘴里套点关于药王谷的消息。可这和尚总爱打禅语,像个揣着满肚子秘密的老狐狸,每次都绕得他头晕。
“去禅房坐坐?”智空和尚转身往方丈院走,“老衲新沏了雨前茶,施主若不嫌弃……”
话没说完,山风突然变了向,檐角的铜幡猛地拍在廊柱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沈醉眼角余光瞥见幡面内侧绣着的图案——不是寻常寺庙的莲花,而是朵血色昙花,和他玉佩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他心头一震,快步跟上智空和尚:“大师,这铜幡……”
“哦,那是前阵子山下施主捐的。”老和尚头也不回,拐杖在石子路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线,“说是什么家传的物件,留着晦气,便送来了寺里镇邪。”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攥紧。苏晚晴消失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他记得她坠崖时裙角翻飞,露出的脚踝上,就有朵一模一样的血色昙花印记。
禅房不大,正中摆着张矮桌,桌上的青瓷茶壶正冒着热气。墙角堆着半人高的经卷,窗台上放着盆枯了的兰草,叶脉间积着层薄灰。沈醉刚坐下,就看见桌案上摊着幅画,画的是月夜下的断魂崖,崖边站着个白衣女子,正伸手去够崖壁上的一株奇花。
“这画……”沈醉的声音有些发紧。
“老衲闲来无事画的。”智空和尚给两个茶杯斟上茶,茶汤碧绿,浮着层细密的泡沫,“施主觉得,画里的女子能摘到那株‘还魂草’吗?”
沈醉盯着画中女子的侧脸,眉峰、眼尾,甚至唇角那颗小小的痣,都和苏晚晴分毫不差。他端起茶杯,指尖却在微微发颤:“大师见过她?”
“谁?”老和尚呷了口茶,眼睛眯成条缝,“画里的人?不过是老衲臆想出来的。施主倒是对她上心得很,莫非……”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小沙弥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哭腔:“师父!不好了!山下……山下发现了具女尸,穿着白衣服,脚踝上……有朵花!”
沈醉手里的茶杯“啪”地摔在地上,碎片溅起的茶水打湿了他的靴面。他猛地站起身,腰间的玉佩撞在桌角,发出清脆的响声。
智空和尚却依旧慢悠悠地擦着茶渍,拐杖尖在地上轻轻点着:“施主别急。有时候,看见的未必是真的,没看见的……也未必是假的。”
沈醉没听他说完,已经冲出了禅房。山风卷着铜幡的响声在身后追,他脑子里只有小沙弥那句话——白衣,脚踝,花。
苏晚晴。
他奔到寺门口时,正看见几个村民抬着副简易担架往山上走。担架上盖着块白布,边角渗出暗红色的血迹,被山风一吹,像朵绽开的罂粟。
“让开!”沈醉拨开人群,伸手去掀白布。
旁边的老猎户按住他的手,叹着气:“沈公子,别掀了……怪吓人的。这姑娘是在断魂崖底找到的,脸都被野兽啃得……”
沈醉一把挥开他的手,白布被猛地扯下。担架上的人确实穿着白衣,脚踝上的血色昙花印记清晰可见。但当沈醉的目光落在她的脖颈处时,却突然僵住了——那里有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边缘泛着黑紫色,分明是中了“影阁”的独门剧毒“牵机”。
苏晚晴是药王谷弟子,怎么会中影阁的毒?
更让他心惊的是,女子的左手紧攥着,指缝间露出半截玉佩。沈醉掰开她的手指,那玉佩竟和他腰间的一模一样,只是已经碎成了两半,断面处沾着干涸的黑血。
“什么时候发现的?”沈醉的声音冷得像冰。
“今晨卯时。”猎户搓着手,“王二去崖底拾柴,就看见……”
沈醉没再听下去,转身往禅房走。阳光透过寺门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像道无形的界限。他走到门槛前时,突然听见檐角的铜幡又响了,这次的声音很轻,像有人用指尖在幡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笃,笃,笃。
这节奏,和苏晚晴坠崖那天,他在崖顶听见的暗号声一模一样。
沈醉猛地抬头,看见智空和尚正站在禅房门口,手里把玩着个东西,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那是枚银针,针身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正是影阁杀手惯用的“蚀骨”针。
老和尚看见他,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施主,茶凉了,要不要再沏一壶?”
风又起了,吹得铜幡猎猎作响。沈醉盯着老和尚手里的银针,突然明白过来——这青云寺,根本不是什么清静地。而那个消失的苏晚晴,那具无名女尸,还有眼前这个笑得像狐狸的老和尚,都藏着同一个秘密。
他的指尖触到腰间的玉佩,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蔓延。就在这时,他发现玉佩内侧刻着的小字——不是他之前以为的“晚晴”,而是两个更小的字:
“救我。”
沈醉的瞳孔骤然收缩。山风卷着铜幡的声音越来越响,像无数只手在耳边低语。他看向智空和尚,对方依旧笑得慈眉善目,可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里,却映出了他身后的景象——
禅房的窗台上,那盆枯了的兰草不知何时抽出了新芽,芽尖是诡异的血红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成一朵小小的瞿昙花。
69. 禅房里的棋局残
沈醉推开禅房木门时,檀香正顺着窗缝往外逃,与山雾纠缠成一团暧昧的白。案上的棋盘积着层薄灰,黑白子僵在生死劫的当口,像极了他此刻的境遇——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老和尚坐在蒲团上,袈裟上的补丁比蛛网还密。他枯瘦的手指捏着枚黑子,悬在棋盘上方迟迟未落,喉间发出风箱般的喘息:“沈施主,这局棋已僵了三年。”
沈醉扫过棋盘。白子围杀的架势狠戾,黑子却在绝境里留了道细缝,像寒冬冻裂的冰面下藏着的活水。他指尖叩了叩案沿,木头发出生锈的呜咽:“晚辈倒觉得,黑子尚有生机。”
“哦?”老和尚抬眼,浑浊的眼珠里映着棋盘的残影,“施主不妨落子试试。”
沈醉没动棋子,反而从怀中摸出半块青铜令牌——正是之前在废弃宅院得到的“天权”残片,边缘的锯齿状裂痕里还嵌着点暗红,像干涸的血。“大师认得这东西?”
老和尚的目光在令牌上顿了顿,捏着黑子的手微微一颤,黑子“哒”地落在棋盘角落,恰好堵死了白子最后的退路。“天机阁的北斗令,”他缓缓道,“施主可知,这令牌一共有七块?”
沈醉挑眉。他只见过“天枢”“摇光”“天权”三块,剩下的四块至今下落不明。
“北斗聚,衍图出。”老和尚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像怕被山雾听去,“二十年前,老衲还不是这寺里的住持,曾在洛阳城见过完整的北斗令。那时持令的七人,如今只剩两个半了。”
“两个半?”
“‘天枢’早在十年前就死在了断魂崖,尸体被野狗拖走,只剩块令牌挂在崖边的荆棘上。”老和尚的手指划过棋盘上的白子,“‘天玑’成了废人,被天机阁关在锁魂塔,听说每天要受三针‘蚀骨’,活得不如条狗。至于那半个……”
他突然停住,目光转向禅房角落的香炉。香炉里插着三炷香,其中两炷已燃尽,最后一炷却诡异地悬在半空,火星明明灭灭,像是被无形的手掐着。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扣紧了短刃。这禅房不对劲——香灰不落,棋子自鸣,连老和尚袈裟上的补丁都在微微蠕动,细看竟像是无数细小的虫子在爬。
“那半个,”老和尚突然笑了,笑声里混着牙齿打颤的脆响,“就是施主你啊。”
沈醉猛地起身,短刃出鞘的寒光劈开檀香的迷雾。他看清了——老和尚的脖颈上,有圈极细的勒痕,颜色深得发黑,分明是死后被人吊起来的模样。而那棋盘上的黑子,不知何时已连成了“死”字的形状。
“别紧张。”老和尚的头突然以诡异的角度转向肩膀,“老衲只是个传话的。有人让我告诉你,三月初三子时,去趟忘川渡。”
“谁?”
“去了就知道。”老和尚的眼珠突然滚落,掉在棋盘上,与黑子撞出清脆的响。“对了,”他的脖颈里钻出条银蛇,吐着信子替他说完剩下的话,“别忘了带上你的‘天权’令,有人要用它来换‘天衍图’的最后一块残卷。”
银蛇说完,突然化作青烟消散。老和尚的尸体“哐当”倒地,袈裟裂开的缝隙里滚出数枚青铜碎片,拼凑起来正是“天玑”令牌的模样。
沈醉俯身捡起碎片,指尖触到碎片边缘的刻痕——那纹路与他怀中木盒里的竹简如出一辙。他抬头看向窗外,山雾不知何时已变成了浓黑的墨色,雾气里传来锁链拖地的声响,越来越近。
案上的棋盘突然自行翻转,背面刻着一行血字:
“小心棋盘里的人。”
血字刚映入眼帘,棋盘突然裂开,从缝隙里钻出无数只白蚁,瞬间将老和尚的尸体啃成了白骨。而那白骨的指骨间,竟攥着半张残破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忘川渡的位置,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沈醉将地图折好,正准备离开,却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地上扭曲成了蛇的形状,正顺着门缝往外爬。他挥刀斩向影子,刀刃却穿影而过,只在地上留下道深痕。
影子爬到门口时,突然回过头,在地上映出张熟悉的脸——是惊蛰。
那影子对着沈醉笑了笑,然后彻底消失在浓雾里。禅房外,锁链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孩童的嬉笑声,清脆得像碎玻璃在响。
沈醉握紧了手中的令牌碎片,目光落在那盘残棋上。白子已被白蚁蛀空,只剩黑子孤零零地立在棋盘中央,像座无人问津的孤坟。
他突然想起红妆说过的话——天机阁的衍密码,藏在生死之间的缝隙里。
或许,这盘残棋,本就是道活密码。
就在这时,棋盘中央的黑子突然炸开,化作漫天星屑。星屑落在地上,竟拼凑出下一章的路径,而路径的尽头,画着个小小的禅字。
沈醉吹灭案上的烛火,转身踏入浓雾。他知道,棋局已开,无论对面坐的是谁,他都必须奉陪到底。
只是他没注意到,那枚“天玑”令牌的碎片,在他掌心微微发烫,背面的北斗七星图案里,最亮的那颗星,正缓缓变成血红色。
“风动,幡动?”
身后传来苍老的声音,沈醉回头,见智空和尚正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阶前。老和尚的僧袍打了七个补丁,脸上的皱纹比寺里最老的佛经纸页还要深,唯有那双眼睛,亮得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
“是心动。”沈醉勾了勾唇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是羊脂白的,上面刻着朵半开的昙花,是那个坠崖女子留下的。她说她叫苏晚晴,是药王谷的弟子,却在他转身去寻伤药的片刻,连同她的药篓一起消失在浓雾里,只留下这枚玉佩,和衣襟上一缕若有似无的冷香。
智空和尚笑了,咳嗽两声,拐杖笃笃地敲着青石板:“施主的心,是被那阵风勾走了?还是被那幡缠上了?”
沈醉没接话。他来这座青云寺已经半月,名义上是为了调养在断魂崖受的内伤,实则是想从老和尚嘴里套点关于药王谷的消息。可这和尚总爱打禅语,像个揣着满肚子秘密的老狐狸,每次都绕得他头晕。
“去禅房坐坐?”智空和尚转身往方丈院走,“老衲新沏了雨前茶,施主若不嫌弃……”
话没说完,山风突然变了向,檐角的铜幡猛地拍在廊柱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沈醉眼角余光瞥见幡面内侧绣着的图案——不是寻常寺庙的莲花,而是朵血色昙花,和他玉佩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他心头一震,快步跟上智空和尚:“大师,这铜幡……”
“哦,那是前阵子山下施主捐的。”老和尚头也不回,拐杖在石子路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线,“说是什么家传的物件,留着晦气,便送来了寺里镇邪。”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攥紧。苏晚晴消失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他记得她坠崖时裙角翻飞,露出的脚踝上,就有朵一模一样的血色昙花印记。
禅房不大,正中摆着张矮桌,桌上的青瓷茶壶正冒着热气。墙角堆着半人高的经卷,窗台上放着盆枯了的兰草,叶脉间积着层薄灰。沈醉刚坐下,就看见桌案上摊着幅画,画的是月夜下的断魂崖,崖边站着个白衣女子,正伸手去够崖壁上的一株奇花。
“这画……”沈醉的声音有些发紧。
“老衲闲来无事画的。”智空和尚给两个茶杯斟上茶,茶汤碧绿,浮着层细密的泡沫,“施主觉得,画里的女子能摘到那株‘还魂草’吗?”
沈醉盯着画中女子的侧脸,眉峰、眼尾,甚至唇角那颗小小的痣,都和苏晚晴分毫不差。他端起茶杯,指尖却在微微发颤:“大师见过她?”
“谁?”老和尚呷了口茶,眼睛眯成条缝,“画里的人?不过是老衲臆想出来的。施主倒是对她上心得很,莫非……”
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小沙弥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哭腔:“师父!不好了!山下……山下发现了具女尸,穿着白衣服,脚踝上……有朵花!”
沈醉手里的茶杯“啪”地摔在地上,碎片溅起的茶水打湿了他的靴面。他猛地站起身,腰间的玉佩撞在桌角,发出清脆的响声。
智空和尚却依旧慢悠悠地擦着茶渍,拐杖尖在地上轻轻点着:“施主别急。有时候,看见的未必是真的,没看见的……也未必是假的。”
沈醉没听他说完,已经冲出了禅房。山风卷着铜幡的响声在身后追,他脑子里只有小沙弥那句话——白衣,脚踝,花。
苏晚晴。
他奔到寺门口时,正看见几个村民抬着副简易担架往山上走。担架上盖着块白布,边角渗出暗红色的血迹,被山风一吹,像朵绽开的罂粟。
“让开!”沈醉拨开人群,伸手去掀白布。
旁边的老猎户按住他的手,叹着气:“沈公子,别掀了……怪吓人的。这姑娘是在断魂崖底找到的,脸都被野兽啃得……”
沈醉一把挥开他的手,白布被猛地扯下。担架上的人确实穿着白衣,脚踝上的血色昙花印记清晰可见。但当沈醉的目光落在她的脖颈处时,却突然僵住了——那里有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边缘泛着黑紫色,分明是中了“影阁”的独门剧毒“牵机”。
苏晚晴是药王谷弟子,怎么会中影阁的毒?
更让他心惊的是,女子的左手紧攥着,指缝间露出半截玉佩。沈醉掰开她的手指,那玉佩竟和他腰间的一模一样,只是已经碎成了两半,断面处沾着干涸的黑血。
“什么时候发现的?”沈醉的声音冷得像冰。
“今晨卯时。”猎户搓着手,“王二去崖底拾柴,就看见……”
沈醉没再听下去,转身往禅房走。阳光透过寺门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像道无形的界限。他走到门槛前时,突然听见檐角的铜幡又响了,这次的声音很轻,像有人用指尖在幡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笃,笃,笃。
这节奏,和苏晚晴坠崖那天,他在崖顶听见的暗号声一模一样。
沈醉猛地抬头,看见智空和尚正站在禅房门口,手里把玩着个东西,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那是枚银针,针身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正是影阁杀手惯用的“蚀骨”针。
老和尚看见他,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施主,茶凉了,要不要再沏一壶?”
风又起了,吹得铜幡猎猎作响。沈醉盯着老和尚手里的银针,突然明白过来——这青云寺,根本不是什么清静地。而那个消失的苏晚晴,那具无名女尸,还有眼前这个笑得像狐狸的老和尚,都藏着同一个秘密。
他的指尖触到腰间的玉佩,冰凉的触感顺着皮肤蔓延。就在这时,他发现玉佩内侧刻着的小字——不是他之前以为的“晚晴”,而是两个更小的字:
“救我。”
沈醉的瞳孔骤然收缩。山风卷着铜幡的声音越来越响,像无数只手在耳边低语。他看向智空和尚,对方依旧笑得慈眉善目,可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里,却映出了他身后的景象——
禅房的窗台上,那盆枯了的兰草不知何时抽出了新芽,芽尖是诡异的血红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成一朵小小的瞿昙花。
69. 禅房里的棋局残
沈醉推开禅房木门时,檀香正顺着窗缝往外逃,与山雾纠缠成一团暧昧的白。案上的棋盘积着层薄灰,黑白子僵在生死劫的当口,像极了他此刻的境遇——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老和尚坐在蒲团上,袈裟上的补丁比蛛网还密。他枯瘦的手指捏着枚黑子,悬在棋盘上方迟迟未落,喉间发出风箱般的喘息:“沈施主,这局棋已僵了三年。”
沈醉扫过棋盘。白子围杀的架势狠戾,黑子却在绝境里留了道细缝,像寒冬冻裂的冰面下藏着的活水。他指尖叩了叩案沿,木头发出生锈的呜咽:“晚辈倒觉得,黑子尚有生机。”
“哦?”老和尚抬眼,浑浊的眼珠里映着棋盘的残影,“施主不妨落子试试。”
沈醉没动棋子,反而从怀中摸出半块青铜令牌——正是之前在废弃宅院得到的“天权”残片,边缘的锯齿状裂痕里还嵌着点暗红,像干涸的血。“大师认得这东西?”
老和尚的目光在令牌上顿了顿,捏着黑子的手微微一颤,黑子“哒”地落在棋盘角落,恰好堵死了白子最后的退路。“天机阁的北斗令,”他缓缓道,“施主可知,这令牌一共有七块?”
沈醉挑眉。他只见过“天枢”“摇光”“天权”三块,剩下的四块至今下落不明。
“北斗聚,衍图出。”老和尚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像怕被山雾听去,“二十年前,老衲还不是这寺里的住持,曾在洛阳城见过完整的北斗令。那时持令的七人,如今只剩两个半了。”
“两个半?”
“‘天枢’早在十年前就死在了断魂崖,尸体被野狗拖走,只剩块令牌挂在崖边的荆棘上。”老和尚的手指划过棋盘上的白子,“‘天玑’成了废人,被天机阁关在锁魂塔,听说每天要受三针‘蚀骨’,活得不如条狗。至于那半个……”
他突然停住,目光转向禅房角落的香炉。香炉里插着三炷香,其中两炷已燃尽,最后一炷却诡异地悬在半空,火星明明灭灭,像是被无形的手掐着。
沈醉的指尖在袖中扣紧了短刃。这禅房不对劲——香灰不落,棋子自鸣,连老和尚袈裟上的补丁都在微微蠕动,细看竟像是无数细小的虫子在爬。
“那半个,”老和尚突然笑了,笑声里混着牙齿打颤的脆响,“就是施主你啊。”
沈醉猛地起身,短刃出鞘的寒光劈开檀香的迷雾。他看清了——老和尚的脖颈上,有圈极细的勒痕,颜色深得发黑,分明是死后被人吊起来的模样。而那棋盘上的黑子,不知何时已连成了“死”字的形状。
“别紧张。”老和尚的头突然以诡异的角度转向肩膀,“老衲只是个传话的。有人让我告诉你,三月初三子时,去趟忘川渡。”
“谁?”
“去了就知道。”老和尚的眼珠突然滚落,掉在棋盘上,与黑子撞出清脆的响。“对了,”他的脖颈里钻出条银蛇,吐着信子替他说完剩下的话,“别忘了带上你的‘天权’令,有人要用它来换‘天衍图’的最后一块残卷。”
银蛇说完,突然化作青烟消散。老和尚的尸体“哐当”倒地,袈裟裂开的缝隙里滚出数枚青铜碎片,拼凑起来正是“天玑”令牌的模样。
沈醉俯身捡起碎片,指尖触到碎片边缘的刻痕——那纹路与他怀中木盒里的竹简如出一辙。他抬头看向窗外,山雾不知何时已变成了浓黑的墨色,雾气里传来锁链拖地的声响,越来越近。
案上的棋盘突然自行翻转,背面刻着一行血字:
“小心棋盘里的人。”
血字刚映入眼帘,棋盘突然裂开,从缝隙里钻出无数只白蚁,瞬间将老和尚的尸体啃成了白骨。而那白骨的指骨间,竟攥着半张残破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忘川渡的位置,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沈醉将地图折好,正准备离开,却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地上扭曲成了蛇的形状,正顺着门缝往外爬。他挥刀斩向影子,刀刃却穿影而过,只在地上留下道深痕。
影子爬到门口时,突然回过头,在地上映出张熟悉的脸——是惊蛰。
那影子对着沈醉笑了笑,然后彻底消失在浓雾里。禅房外,锁链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孩童的嬉笑声,清脆得像碎玻璃在响。
沈醉握紧了手中的令牌碎片,目光落在那盘残棋上。白子已被白蚁蛀空,只剩黑子孤零零地立在棋盘中央,像座无人问津的孤坟。
他突然想起红妆说过的话——天机阁的衍密码,藏在生死之间的缝隙里。
或许,这盘残棋,本就是道活密码。
就在这时,棋盘中央的黑子突然炸开,化作漫天星屑。星屑落在地上,竟拼凑出下一章的路径,而路径的尽头,画着个小小的禅字。
沈醉吹灭案上的烛火,转身踏入浓雾。他知道,棋局已开,无论对面坐的是谁,他都必须奉陪到底。
只是他没注意到,那枚“天玑”令牌的碎片,在他掌心微微发烫,背面的北斗七星图案里,最亮的那颗星,正缓缓变成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