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指尖捻着那枚刚从锦盒中取出的玉佩,玉质温润,却在宫灯幽光下泛着几分冷冽的莹白。玉佩上雕着半朵残莲,断口处的纹路被岁月磨得光滑,显然是被人常年摩挲所致。他抬眼看向阶上的淑妃,对方正垂着眸,纤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那身繁复的宫装衬得她身形愈发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这团锦绣吹得散了去。
“这半枚莲佩,”淑妃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殿中沉淀的尘埃,“原是一对。”
沈醉没接话,只是将玉佩翻转过来,背面刻着个极小的“晚”字,笔画娟秀,倒像是女子亲手所刻。他见过无数珍奇玉器,却少见这般带着烟火气的物件,玉上的温度似乎还残留着主人的气息,混杂着淡淡的龙涎香,在这富丽堂皇却又死寂沉沉的宫殿里,透出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淑妃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里裹着冰碴子,听得人骨头发凉。“当年刚入宫时,我总以为这宫墙是金铸的,踏进来就能摸到天上的月亮。后来才知道,这墙是用血砌的,月亮也是碎的,拼拼凑凑挂在天上,照得人心里发慌。”
她抬手抚了抚鬓边的金步摇,流苏上的珍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碰撞出细碎的声响。“沈公子可知,这宫里的花,开得最艳的时候,根下埋的尸身就越多?我刚进宫那年,御花园的牡丹开得能压过半边天,可那年冬天,园丁在花坛下挖出三具骸骨,手指骨上还套着褪了色的银戒指。”
沈醉将玉佩放回锦盒,盒盖合上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是把刚才那段阴冷的话语锁了进去。“娘娘在这宫里住了多少年?”
“记不清了,”淑妃仰头望着殿顶的描金藻井,那里的金龙戏珠图案已经有些斑驳,“入宫那年我才十四,梳着双丫髻,穿着粉缎子袄裙,以为进了这宫门,就能像话本里写的那样,觅得个一心一意的良人。结果呢?”她忽然转头看向沈醉,眼底的笑意里裹着浓浓的自嘲,“结果发现,这宫里的男人,心里装的从来不是儿女情长,是权力,是江山,是那些能让他们踩在别人尸骨上往上爬的东西。”
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雕花木窗,窗外的风带着寒意灌进来,吹动了她鬓边的发丝。“你看那宫墙,高得能挡住日月,却挡不住人心的鬼祟。我刚得宠那会儿,住的宫殿比这瑶光殿气派十倍,殿外种着两株西府海棠,春天开得满树粉红,像堆了一树的云霞。可后来呢?”她抬手按在窗棂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那些嫉妒我的人,夜里往海棠树下埋了秽物,第二年春天,那两株海棠就枯死了,枝干黑得像被火烧过一样。”
沈醉看着她的背影,那身华贵的宫装在风中微微摆动,却掩不住骨子里的落寞。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乱葬岗见过的野蔷薇,明明长在最污秽的地方,却能开出最烈的花,只是花瓣上总沾着洗不掉的泥垢。
“娘娘可知,您现在说的这些话,若是被旁人听去,足以让这瑶光殿血流成河。”沈醉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淑妃转过身,脸上竟露出几分坦然的笑意,那笑意里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苍凉。“血流成河?沈公子怕是忘了,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血。去年冬天,小厨房的一个宫女,就因为打碎了贵妃娘娘的一盏玉杯,被拖到雪地里活活打死,血染红了半片雪地,第二天雪一化,那片地就变得格外泥泞,连青苔都长不出来。”
她走到沈醉面前,弯腰从锦盒旁拿起一枚玉簪,簪头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玉色通透,仿佛下一刻就要绽放。“这玉簪是先皇赐的,当年他说我像玉兰,干净,纯粹。”她嗤笑一声,将玉簪扔回妆奁,“他哪里知道,在这宫里待久了,再干净的东西也会被染黑,就像这玉簪,看着通透,缝隙里早就积满了灰。”
沈醉的目光落在妆奁角落里的一面铜镜上,镜面有些模糊,映出淑妃半边憔悴的脸。他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那幅《寒江独钓图》,画中老翁披着蓑衣坐在船头,江面雾气弥漫,仿佛与整个世界都隔了一层。眼前的淑妃,就像那画中的老翁,被无形的雾气困在这片金碧辉煌的牢笼里,看似拥有一切,实则一无所有。
“我娘家原是江南的书香门第,父亲是个举人,一辈子只知读书作画,”淑妃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像是在回忆遥远的往事,“那年朝廷选秀,我本不愿来,可父亲说,家里已经三个月没米下锅了,若是我能选上,至少能让弟弟们有口饭吃。”她抬手抹了抹眼角,却没摸到泪水,“我还记得离家那天,母亲往我包袱里塞了一把家乡的泥土,说让我想家的时候闻闻。结果刚进宫门,那包泥土就被侍卫搜走了,说是什么秽物,当场就扔到火里烧了,黑烟冒了半天,像极了我家那间漏雨的茅草屋烧起来时的样子。”
沈醉端起桌上的茶盏,茶已经凉了,茶水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茶垢,像一层凝固的时光。“娘娘后悔过吗?”
“后悔?”淑妃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笑得肩膀都在抖,“后悔有什么用?这宫墙一旦踏进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就像掉进了沼泽,越是挣扎,陷得越深。我见过太多想爬出去的人,最后都成了沼泽里的淤泥,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诗集,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有几行娟秀的字迹,墨迹已经有些褪色。“这是我刚入宫时写的,‘阶前月色冷如霜,梦里犹闻旧稻香’,现在看来,真是可笑得很。旧稻香?早就被宫里的脂粉气、药味、还有……血腥味盖得严严实实了。”
沈醉的目光扫过那行诗,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江南执行任务,曾见过稻田里的月光,确实清冽如霜,只是那时他心里只有任务,从未留意过那样的景致。如今听淑妃提起,竟觉得那月光像是带着温度,能熨帖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娘娘可知,您现在的处境,比当年那两株海棠还要危险。”沈醉的声音冷了下来,像是淬了冰,“帮我拿到布防图,无异于在龙榻边点火,一旦事发,别说瑶光殿,整个江南苏家,怕是都要化为飞灰。”
淑妃将诗集放回书架,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放一件易碎的珍宝。“飞灰?”她轻声重复着这两个字,眼底忽然闪过一丝决绝,“沈公子以为,我现在还在乎这些吗?苏家?早在我被选入宫的那天,我就不是苏家的女儿了。我是皇上的妃嫔,是这宫墙里的一抹影子,是那些争权夺利者手中的棋子。与其等着被人当成弃子扔掉,不如自己选一条路,哪怕这条路的尽头是万丈深渊。”
她转过身,目光直直地看向沈醉,那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落寞和自嘲,只剩下一种近乎疯狂的坚定。“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也知道这布防图对你意味着什么。当年你父亲救我时,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活一辈子,总得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只有一次。我一直没懂,直到看见那些海棠树枯死,直到看见那宫女的血染红雪地,我才明白,若是连自己都不敢为自己活,那跟宫里的那些摆设又有什么区别?”
沈醉看着她眼中跳动的火焰,那火焰在宫灯的映照下忽明忽暗,却异常灼热。他忽然明白,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心里藏着的不是藤蔓,是荆棘,是那种能在绝境里扎根,甚至能将岩石都刺穿的荆棘。
“布防图在暖阁的地砖下,”淑妃忽然说道,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仿佛刚才那段激烈的话语从未说过,“第三块地砖,往左移半寸就能撬开。但你要记住,那图上有三处是假的,是我故意改的,防的就是万一图落到不该落的人手里。真正的布防,在图的背面,用朱砂写着,你得对着光才能看清。”
她走到门边,轻轻敲了三下,门外传来宫女低低的应答声。“时候不早了,沈公子该走了,再晚些,宫门就要落锁了。”
沈醉起身,将锦盒揣入怀中,那半枚莲佩隔着布料传来温润的触感。他看着淑妃,忽然觉得那些华丽的宫装、精美的首饰都成了虚饰,只剩下一个在命运泥沼里挣扎,却始终不肯低头的灵魂。
“娘娘多保重。”沈醉的声音里少了几分冰冷,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淑妃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像是在驱赶什么,又像是在与什么告别。“走吧,别让我后悔今日的决定。”
沈醉转身走出瑶光殿,殿门在身后缓缓关上,将那些关于海棠树、雪地、旧稻香的话语都关在了里面。夜风更冷了,吹得宫道两旁的宫灯摇曳不定,光影在地面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像极了那些在权力场中挣扎的人心。
他摸了摸怀中的锦盒,忽然想起淑妃最后那句话,“别让我后悔”。这世间的事,从来都由不得人后悔,就像这宫墙里的花开花落,看似绚烂,实则早已被命运的丝线牢牢牵引,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而他沈醉,从来都不是会让人后悔的人。他的路,从踏上的那一刻起,就只往前,不回头。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是万丈深渊,他也会带着这布防图,带着瑶光殿里那段浮沉的往事,一步步走下去,直到走到该去的地方。
宫道尽头的黑暗里,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的背影,但沈醉脚步未停,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回应着宫墙深处那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这半枚莲佩,”淑妃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殿中沉淀的尘埃,“原是一对。”
沈醉没接话,只是将玉佩翻转过来,背面刻着个极小的“晚”字,笔画娟秀,倒像是女子亲手所刻。他见过无数珍奇玉器,却少见这般带着烟火气的物件,玉上的温度似乎还残留着主人的气息,混杂着淡淡的龙涎香,在这富丽堂皇却又死寂沉沉的宫殿里,透出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淑妃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里裹着冰碴子,听得人骨头发凉。“当年刚入宫时,我总以为这宫墙是金铸的,踏进来就能摸到天上的月亮。后来才知道,这墙是用血砌的,月亮也是碎的,拼拼凑凑挂在天上,照得人心里发慌。”
她抬手抚了抚鬓边的金步摇,流苏上的珍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碰撞出细碎的声响。“沈公子可知,这宫里的花,开得最艳的时候,根下埋的尸身就越多?我刚进宫那年,御花园的牡丹开得能压过半边天,可那年冬天,园丁在花坛下挖出三具骸骨,手指骨上还套着褪了色的银戒指。”
沈醉将玉佩放回锦盒,盒盖合上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是把刚才那段阴冷的话语锁了进去。“娘娘在这宫里住了多少年?”
“记不清了,”淑妃仰头望着殿顶的描金藻井,那里的金龙戏珠图案已经有些斑驳,“入宫那年我才十四,梳着双丫髻,穿着粉缎子袄裙,以为进了这宫门,就能像话本里写的那样,觅得个一心一意的良人。结果呢?”她忽然转头看向沈醉,眼底的笑意里裹着浓浓的自嘲,“结果发现,这宫里的男人,心里装的从来不是儿女情长,是权力,是江山,是那些能让他们踩在别人尸骨上往上爬的东西。”
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雕花木窗,窗外的风带着寒意灌进来,吹动了她鬓边的发丝。“你看那宫墙,高得能挡住日月,却挡不住人心的鬼祟。我刚得宠那会儿,住的宫殿比这瑶光殿气派十倍,殿外种着两株西府海棠,春天开得满树粉红,像堆了一树的云霞。可后来呢?”她抬手按在窗棂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那些嫉妒我的人,夜里往海棠树下埋了秽物,第二年春天,那两株海棠就枯死了,枝干黑得像被火烧过一样。”
沈醉看着她的背影,那身华贵的宫装在风中微微摆动,却掩不住骨子里的落寞。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乱葬岗见过的野蔷薇,明明长在最污秽的地方,却能开出最烈的花,只是花瓣上总沾着洗不掉的泥垢。
“娘娘可知,您现在说的这些话,若是被旁人听去,足以让这瑶光殿血流成河。”沈醉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淑妃转过身,脸上竟露出几分坦然的笑意,那笑意里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苍凉。“血流成河?沈公子怕是忘了,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血。去年冬天,小厨房的一个宫女,就因为打碎了贵妃娘娘的一盏玉杯,被拖到雪地里活活打死,血染红了半片雪地,第二天雪一化,那片地就变得格外泥泞,连青苔都长不出来。”
她走到沈醉面前,弯腰从锦盒旁拿起一枚玉簪,簪头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玉色通透,仿佛下一刻就要绽放。“这玉簪是先皇赐的,当年他说我像玉兰,干净,纯粹。”她嗤笑一声,将玉簪扔回妆奁,“他哪里知道,在这宫里待久了,再干净的东西也会被染黑,就像这玉簪,看着通透,缝隙里早就积满了灰。”
沈醉的目光落在妆奁角落里的一面铜镜上,镜面有些模糊,映出淑妃半边憔悴的脸。他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那幅《寒江独钓图》,画中老翁披着蓑衣坐在船头,江面雾气弥漫,仿佛与整个世界都隔了一层。眼前的淑妃,就像那画中的老翁,被无形的雾气困在这片金碧辉煌的牢笼里,看似拥有一切,实则一无所有。
“我娘家原是江南的书香门第,父亲是个举人,一辈子只知读书作画,”淑妃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像是在回忆遥远的往事,“那年朝廷选秀,我本不愿来,可父亲说,家里已经三个月没米下锅了,若是我能选上,至少能让弟弟们有口饭吃。”她抬手抹了抹眼角,却没摸到泪水,“我还记得离家那天,母亲往我包袱里塞了一把家乡的泥土,说让我想家的时候闻闻。结果刚进宫门,那包泥土就被侍卫搜走了,说是什么秽物,当场就扔到火里烧了,黑烟冒了半天,像极了我家那间漏雨的茅草屋烧起来时的样子。”
沈醉端起桌上的茶盏,茶已经凉了,茶水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茶垢,像一层凝固的时光。“娘娘后悔过吗?”
“后悔?”淑妃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笑得肩膀都在抖,“后悔有什么用?这宫墙一旦踏进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就像掉进了沼泽,越是挣扎,陷得越深。我见过太多想爬出去的人,最后都成了沼泽里的淤泥,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诗集,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有几行娟秀的字迹,墨迹已经有些褪色。“这是我刚入宫时写的,‘阶前月色冷如霜,梦里犹闻旧稻香’,现在看来,真是可笑得很。旧稻香?早就被宫里的脂粉气、药味、还有……血腥味盖得严严实实了。”
沈醉的目光扫过那行诗,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江南执行任务,曾见过稻田里的月光,确实清冽如霜,只是那时他心里只有任务,从未留意过那样的景致。如今听淑妃提起,竟觉得那月光像是带着温度,能熨帖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娘娘可知,您现在的处境,比当年那两株海棠还要危险。”沈醉的声音冷了下来,像是淬了冰,“帮我拿到布防图,无异于在龙榻边点火,一旦事发,别说瑶光殿,整个江南苏家,怕是都要化为飞灰。”
淑妃将诗集放回书架,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放一件易碎的珍宝。“飞灰?”她轻声重复着这两个字,眼底忽然闪过一丝决绝,“沈公子以为,我现在还在乎这些吗?苏家?早在我被选入宫的那天,我就不是苏家的女儿了。我是皇上的妃嫔,是这宫墙里的一抹影子,是那些争权夺利者手中的棋子。与其等着被人当成弃子扔掉,不如自己选一条路,哪怕这条路的尽头是万丈深渊。”
她转过身,目光直直地看向沈醉,那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落寞和自嘲,只剩下一种近乎疯狂的坚定。“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也知道这布防图对你意味着什么。当年你父亲救我时,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活一辈子,总得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只有一次。我一直没懂,直到看见那些海棠树枯死,直到看见那宫女的血染红雪地,我才明白,若是连自己都不敢为自己活,那跟宫里的那些摆设又有什么区别?”
沈醉看着她眼中跳动的火焰,那火焰在宫灯的映照下忽明忽暗,却异常灼热。他忽然明白,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心里藏着的不是藤蔓,是荆棘,是那种能在绝境里扎根,甚至能将岩石都刺穿的荆棘。
“布防图在暖阁的地砖下,”淑妃忽然说道,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仿佛刚才那段激烈的话语从未说过,“第三块地砖,往左移半寸就能撬开。但你要记住,那图上有三处是假的,是我故意改的,防的就是万一图落到不该落的人手里。真正的布防,在图的背面,用朱砂写着,你得对着光才能看清。”
她走到门边,轻轻敲了三下,门外传来宫女低低的应答声。“时候不早了,沈公子该走了,再晚些,宫门就要落锁了。”
沈醉起身,将锦盒揣入怀中,那半枚莲佩隔着布料传来温润的触感。他看着淑妃,忽然觉得那些华丽的宫装、精美的首饰都成了虚饰,只剩下一个在命运泥沼里挣扎,却始终不肯低头的灵魂。
“娘娘多保重。”沈醉的声音里少了几分冰冷,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淑妃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像是在驱赶什么,又像是在与什么告别。“走吧,别让我后悔今日的决定。”
沈醉转身走出瑶光殿,殿门在身后缓缓关上,将那些关于海棠树、雪地、旧稻香的话语都关在了里面。夜风更冷了,吹得宫道两旁的宫灯摇曳不定,光影在地面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像极了那些在权力场中挣扎的人心。
他摸了摸怀中的锦盒,忽然想起淑妃最后那句话,“别让我后悔”。这世间的事,从来都由不得人后悔,就像这宫墙里的花开花落,看似绚烂,实则早已被命运的丝线牢牢牵引,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而他沈醉,从来都不是会让人后悔的人。他的路,从踏上的那一刻起,就只往前,不回头。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是万丈深渊,他也会带着这布防图,带着瑶光殿里那段浮沉的往事,一步步走下去,直到走到该去的地方。
宫道尽头的黑暗里,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的背影,但沈醉脚步未停,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回应着宫墙深处那声若有若无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