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的影子被月光钉在书架后的阴影里,像一块浸了墨的寒铁。指尖刚触到书架最上层那册《南华经》的线装书脊,耳廓便捕捉到廊下传来的靴底碾过青砖的轻响——不是侍卫的硬底皂靴,是锦缎面的云纹靴,混着一双绣着金线的软底太监靴,正一前一后朝御书房而来。
他屏住呼吸,将身形压得更低。书架间的缝隙仅容一指,却足够看清书房内的情形:紫檀木长案上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摇晃,将刚推门而入的两人影子投在墙上,一个佝偻如虾,一个挺拔似松,偏这松般的身影却透着蛇蝎的阴鸷。
“李总管倒是比咱家预估的晚了三刻钟。”说话的是户部尚书秦嵩,他指尖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玉面映出烛火的光晕,却照不亮他眼底的黑,“莫非是后宫那位又缠着你研墨?”
被称作李总管的太监尖着嗓子笑起来,兰花指翘得比案上的玉簪还高:“秦大人说笑了。娘娘们的胭脂水粉哪有大人的大事要紧?只是方才在回廊撞见三皇子的侍读,那小子眼珠子直往咱家袖袋瞟,不得不绕路来的。”他凑近长案,压低声音,“东西带来了?”
秦嵩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展开时露出密密麻麻的朱砂印记。沈醉眯起眼,认出那是禁军各营的布防图,图上用朱笔圈出的三处,正是皇城最薄弱的角楼与密道入口。
“城西大营的王都统已收了咱家三箱金锭,答应届时‘误’开西角门。”李总管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宫里的御林军副统领是老奴的干儿子,只需一道假传的圣旨,便能调走乾清宫周围的守卫。”
秦嵩冷笑一声,将布防图凑到烛火边,火苗舔舐着绸面边缘,却迟迟未曾点燃。“这些不过是皮毛。”他忽然抓起案上的狼毫,蘸了朱砂在图上画了个圈,“关键在此——御书房的密道直通龙床底下,届时……”
话音未落,李总管突然按住他的手,尖声道:“大人且慢!”他枯瘦的手指指向长案角落那只青铜香炉,“这‘凝神香’换过了?前几日还是龙涎香,今日怎的带了点梅香?”
沈醉的心猛地一沉。那香炉里的香是他方才为遮掩翻找痕迹,顺手从偏殿取来的“寒梅引”,原以为与御书房常用的香料气息相近,却没料到这太监的鼻子比猎犬还灵。
秦嵩果然皱起眉,抬手在鼻前扇了扇:“确实有异。”他忽然扬声朝门外喊,“来人!”
廊下传来侍卫的应答,沈醉的指尖已扣住藏在袖中的三枚透骨钉。只要侍卫推门进来,他便先杀秦嵩,再擒李总管,哪怕硬闯出去也要掀了这摊浑水——
“不必进来。”秦嵩却又改了口,目光扫过书房内的陈设,最后落在书架顶层那册微微歪斜的《南华经》上,“只是问问今日轮值的侍卫,可有外人靠近御书房。”
李总管的目光也跟着黏了过去,阴恻恻地笑:“大人疑心重了。这御书房的书架三个月才掸一次灰,哪本书不是歪歪扭扭的?”他忽然压低声音,“倒是那姓沈的,听说前几日在城郊杀了咱家派去寻密道图纸的死士,会不会……”
“沈醉?”秦嵩嗤笑一声,将布防图重新卷好,“不过是个江湖野路的散修,侥幸得了些前朝旧部的支持,也敢来管朝堂的事?”他将绸卷塞进李总管袖中,“三日后的宫廷夜宴,你只需按计行事。待咱家扶二皇子登基,这天下,少不了你一份泼天富贵。”
李总管谄媚地笑着,指尖却在袖中捻着一串紫檀佛珠,佛珠上的刻痕深得能嵌进指甲:“大人放心,老奴早已在皇上的参汤里加了‘牵机引’,每日半钱,到夜宴那日正好发作——到时候太医诊断,只会说是龙体欠安,心竭而亡。”
“做得干净些。”秦嵩的声音冷得像冰,“别让那几位王爷看出破绽。尤其是三皇子,他近日总在查户部的账,若被他抓到把柄,咱们的计划便全毁了。”
沈醉在书架后听得心头火起。牵机引是南疆奇毒,中毒者脏腑会如被丝线牵引般绞痛,死后尸体蜷曲如弓,表面却无半点伤痕,最是阴毒不过。这秦嵩不仅要谋朝篡位,竟连当今圣上都敢下手!
他正欲记下两人对话的细节,忽闻李总管又道:“对了,前日从忠臣林啸家里抄出的那只青铜虎符,大人可曾找到用法?老奴听说那虎符能调动边关的‘玄甲军’,若是……”
“废物!”秦嵩猛地拍案,烛台被震得跳起,蜡油溅在他的锦袍上,“那虎符缺了半块,根本无用!林啸的儿子林澈至今下落不明,多半是带着另一半虎符藏起来了——你派去市井查访的人,到底什么时候能有消息?”
李总管吓得缩了缩脖子:“老奴已加派人手,听说那小子在城南的铁匠铺当学徒,只是性子烈得很,前几日还打伤了咱家三个眼线……”
沈醉的指尖猛地攥紧。林澈!原来忠臣林啸的儿子竟隐于市井,还藏着能调动玄甲军的虎符另一半!他前日在铁匠铺见到的那个抡锤时虎口带血的少年,莫非就是……
“再给你三日。”秦嵩的声音淬着毒,“三日内找不到林澈,你就自己去喂御花园的藏獒。”
李总管喏喏应着,转身时忽然又道:“大人,老奴总觉得这书房里……”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书架,脚步竟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好像有人……”
沈醉的呼吸已降至最低,透骨钉的锋芒贴着腕骨,随时能破空而出。书架的缝隙里,他看见李总管枯瘦的手指正朝《南华经》伸来,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暗红的药渣——那是牵机引的残渣!
“疑神疑鬼。”秦嵩不耐烦地呵斥,“再磨蹭下去,天就要亮了。”
李总管这才收回手,讪讪地笑:“是老奴多心了。”他转身与秦嵩一同离去,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音渐渐远了,却在门口处忽然顿住。
“对了,”李总管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尖细得像针,“方才老奴见书架第三层少了本《论语》,许是被哪个小太监拿去垫桌脚了,明日让他们找回来才是。”
沈醉的心骤然悬到嗓子眼。他方才翻找罪证时,确曾将那册《论语》抽出来看过,随手放在了长案上——方才竟忘了归位!
烛火还在摇晃,长案上那册《论语》的封面在火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只睁着的眼睛。廊下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后,沈醉并未立刻动身,而是屏息等了足足一刻钟,直到确认两人不会去而复返,才从书架后滑出来。
他快步走到长案前,正欲将《论语》放回书架,指尖却触到书页间夹着的一张泛黄的纸。展开一看,竟是半张绘制着密道的羊皮卷,卷末用朱砂画着半个虎符的印记——与林澈可能持有的那半块,正好能拼合成整!
看来是秦嵩方才匆忙间遗落的。沈醉冷笑一声,将羊皮卷折好藏入怀中,又将《论语》归回原位,指尖拂过书脊时,忽然察觉到异样。
那书脊内侧是空的。
他用指甲挑开封面,里面竟嵌着一个巴掌大的铜盒。打开铜盒的刹那,一股极淡的血腥味飘了出来——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缕用红绳系着的青丝,发丝下压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的“澈”字,被人用利器划得支离破碎。
是林澈的玉佩!秦嵩竟将这少年的信物藏在如此隐秘的地方,难道他早已知道林澈的下落,只是故意引而不发?
沈醉正欲将铜盒收起,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什么东西落在了琉璃瓦上。他猛地转身,只见窗棂上的描金花纹被月光照出一道细长的影子——那影子握着一把匕首,匕首尖正对着他的后心,而影子的主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眉眼间燃着少年人的怒火。
是林澈!
少年显然是跟踪秦嵩和李总管而来,此刻正目眦欲裂地盯着沈醉手中的铜盒,喉头滚动着:“你……你也是秦嵩的人?”
沈醉还未及开口,少年已如离弦之箭扑了过来,匕首带着风声直刺他面门。而就在两人即将交手的瞬间,御书房的门忽然被人一脚踹开,秦嵩带着数名侍卫站在门口,烛火映着他狰狞的笑:
“沈公子,林小公子,咱家等你们很久了。”
他屏住呼吸,将身形压得更低。书架间的缝隙仅容一指,却足够看清书房内的情形:紫檀木长案上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摇晃,将刚推门而入的两人影子投在墙上,一个佝偻如虾,一个挺拔似松,偏这松般的身影却透着蛇蝎的阴鸷。
“李总管倒是比咱家预估的晚了三刻钟。”说话的是户部尚书秦嵩,他指尖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玉面映出烛火的光晕,却照不亮他眼底的黑,“莫非是后宫那位又缠着你研墨?”
被称作李总管的太监尖着嗓子笑起来,兰花指翘得比案上的玉簪还高:“秦大人说笑了。娘娘们的胭脂水粉哪有大人的大事要紧?只是方才在回廊撞见三皇子的侍读,那小子眼珠子直往咱家袖袋瞟,不得不绕路来的。”他凑近长案,压低声音,“东西带来了?”
秦嵩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展开时露出密密麻麻的朱砂印记。沈醉眯起眼,认出那是禁军各营的布防图,图上用朱笔圈出的三处,正是皇城最薄弱的角楼与密道入口。
“城西大营的王都统已收了咱家三箱金锭,答应届时‘误’开西角门。”李总管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宫里的御林军副统领是老奴的干儿子,只需一道假传的圣旨,便能调走乾清宫周围的守卫。”
秦嵩冷笑一声,将布防图凑到烛火边,火苗舔舐着绸面边缘,却迟迟未曾点燃。“这些不过是皮毛。”他忽然抓起案上的狼毫,蘸了朱砂在图上画了个圈,“关键在此——御书房的密道直通龙床底下,届时……”
话音未落,李总管突然按住他的手,尖声道:“大人且慢!”他枯瘦的手指指向长案角落那只青铜香炉,“这‘凝神香’换过了?前几日还是龙涎香,今日怎的带了点梅香?”
沈醉的心猛地一沉。那香炉里的香是他方才为遮掩翻找痕迹,顺手从偏殿取来的“寒梅引”,原以为与御书房常用的香料气息相近,却没料到这太监的鼻子比猎犬还灵。
秦嵩果然皱起眉,抬手在鼻前扇了扇:“确实有异。”他忽然扬声朝门外喊,“来人!”
廊下传来侍卫的应答,沈醉的指尖已扣住藏在袖中的三枚透骨钉。只要侍卫推门进来,他便先杀秦嵩,再擒李总管,哪怕硬闯出去也要掀了这摊浑水——
“不必进来。”秦嵩却又改了口,目光扫过书房内的陈设,最后落在书架顶层那册微微歪斜的《南华经》上,“只是问问今日轮值的侍卫,可有外人靠近御书房。”
李总管的目光也跟着黏了过去,阴恻恻地笑:“大人疑心重了。这御书房的书架三个月才掸一次灰,哪本书不是歪歪扭扭的?”他忽然压低声音,“倒是那姓沈的,听说前几日在城郊杀了咱家派去寻密道图纸的死士,会不会……”
“沈醉?”秦嵩嗤笑一声,将布防图重新卷好,“不过是个江湖野路的散修,侥幸得了些前朝旧部的支持,也敢来管朝堂的事?”他将绸卷塞进李总管袖中,“三日后的宫廷夜宴,你只需按计行事。待咱家扶二皇子登基,这天下,少不了你一份泼天富贵。”
李总管谄媚地笑着,指尖却在袖中捻着一串紫檀佛珠,佛珠上的刻痕深得能嵌进指甲:“大人放心,老奴早已在皇上的参汤里加了‘牵机引’,每日半钱,到夜宴那日正好发作——到时候太医诊断,只会说是龙体欠安,心竭而亡。”
“做得干净些。”秦嵩的声音冷得像冰,“别让那几位王爷看出破绽。尤其是三皇子,他近日总在查户部的账,若被他抓到把柄,咱们的计划便全毁了。”
沈醉在书架后听得心头火起。牵机引是南疆奇毒,中毒者脏腑会如被丝线牵引般绞痛,死后尸体蜷曲如弓,表面却无半点伤痕,最是阴毒不过。这秦嵩不仅要谋朝篡位,竟连当今圣上都敢下手!
他正欲记下两人对话的细节,忽闻李总管又道:“对了,前日从忠臣林啸家里抄出的那只青铜虎符,大人可曾找到用法?老奴听说那虎符能调动边关的‘玄甲军’,若是……”
“废物!”秦嵩猛地拍案,烛台被震得跳起,蜡油溅在他的锦袍上,“那虎符缺了半块,根本无用!林啸的儿子林澈至今下落不明,多半是带着另一半虎符藏起来了——你派去市井查访的人,到底什么时候能有消息?”
李总管吓得缩了缩脖子:“老奴已加派人手,听说那小子在城南的铁匠铺当学徒,只是性子烈得很,前几日还打伤了咱家三个眼线……”
沈醉的指尖猛地攥紧。林澈!原来忠臣林啸的儿子竟隐于市井,还藏着能调动玄甲军的虎符另一半!他前日在铁匠铺见到的那个抡锤时虎口带血的少年,莫非就是……
“再给你三日。”秦嵩的声音淬着毒,“三日内找不到林澈,你就自己去喂御花园的藏獒。”
李总管喏喏应着,转身时忽然又道:“大人,老奴总觉得这书房里……”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书架,脚步竟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好像有人……”
沈醉的呼吸已降至最低,透骨钉的锋芒贴着腕骨,随时能破空而出。书架的缝隙里,他看见李总管枯瘦的手指正朝《南华经》伸来,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暗红的药渣——那是牵机引的残渣!
“疑神疑鬼。”秦嵩不耐烦地呵斥,“再磨蹭下去,天就要亮了。”
李总管这才收回手,讪讪地笑:“是老奴多心了。”他转身与秦嵩一同离去,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音渐渐远了,却在门口处忽然顿住。
“对了,”李总管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尖细得像针,“方才老奴见书架第三层少了本《论语》,许是被哪个小太监拿去垫桌脚了,明日让他们找回来才是。”
沈醉的心骤然悬到嗓子眼。他方才翻找罪证时,确曾将那册《论语》抽出来看过,随手放在了长案上——方才竟忘了归位!
烛火还在摇晃,长案上那册《论语》的封面在火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只睁着的眼睛。廊下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后,沈醉并未立刻动身,而是屏息等了足足一刻钟,直到确认两人不会去而复返,才从书架后滑出来。
他快步走到长案前,正欲将《论语》放回书架,指尖却触到书页间夹着的一张泛黄的纸。展开一看,竟是半张绘制着密道的羊皮卷,卷末用朱砂画着半个虎符的印记——与林澈可能持有的那半块,正好能拼合成整!
看来是秦嵩方才匆忙间遗落的。沈醉冷笑一声,将羊皮卷折好藏入怀中,又将《论语》归回原位,指尖拂过书脊时,忽然察觉到异样。
那书脊内侧是空的。
他用指甲挑开封面,里面竟嵌着一个巴掌大的铜盒。打开铜盒的刹那,一股极淡的血腥味飘了出来——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缕用红绳系着的青丝,发丝下压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的“澈”字,被人用利器划得支离破碎。
是林澈的玉佩!秦嵩竟将这少年的信物藏在如此隐秘的地方,难道他早已知道林澈的下落,只是故意引而不发?
沈醉正欲将铜盒收起,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是什么东西落在了琉璃瓦上。他猛地转身,只见窗棂上的描金花纹被月光照出一道细长的影子——那影子握着一把匕首,匕首尖正对着他的后心,而影子的主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眉眼间燃着少年人的怒火。
是林澈!
少年显然是跟踪秦嵩和李总管而来,此刻正目眦欲裂地盯着沈醉手中的铜盒,喉头滚动着:“你……你也是秦嵩的人?”
沈醉还未及开口,少年已如离弦之箭扑了过来,匕首带着风声直刺他面门。而就在两人即将交手的瞬间,御书房的门忽然被人一脚踹开,秦嵩带着数名侍卫站在门口,烛火映着他狰狞的笑:
“沈公子,林小公子,咱家等你们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