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间谍细作-《楚国一统华夏》

  郢都的夏夜,总是裹着一层潮湿的闷热。楚国王宫深处,一间不起眼的偏殿却透着与周遭截然不同的肃杀之气——这里是楚国的秘密议事处,寻常宫人连靠近三丈之地都不敢,唯有太子熊昭与令尹孙叔敖等寥寥数人,能在此处擘画关乎邦国兴衰的机密。

  殿内未点宫灯,只一盏青铜灯台燃着三支灯芯,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案上铺开的丝帛。熊昭身着素色锦袍,十三岁的少年身形尚未完全长开,却已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指尖捻着丝帛一角,将其平整地推到孙叔敖面前,动作间不见半分少年人的毛躁。

  “令尹请看,这是‘蜂鸟’今日从绛都传来的密报。”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刻意训练过的沉稳,“用密写药水画的晋国朝堂关系图,每个名字旁都标了注脚,是贪墨还是亲楚,或是晋侯的心腹,一目了然。”

  孙叔敖佝偻着身子,花白的胡须在灯光下泛着银辉。他没有立刻去看丝帛,而是先取过一旁的火盆,用长柄铜箸夹起一块暗红的炭火,小心地在丝帛下方来回熏烤。随着温度升高,帛面上原本空白的地方渐渐浮现出淡褐色的字迹,如同春蚕吐丝般慢慢勾勒出晋国的隐秘动向。

  “晋侯新纳的夫人是秦女,出身宗室,性子刚直,与中军将郤克早已结下嫌隙。”孙叔敖逐字念着,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前几日朝议,郤克奏请削减后宫用度,明着是为军需,实则是冲着这位秦女去的——听说秦女陪嫁的仪仗太过张扬,惹了郤克不快。”

  熊昭在一旁补充:“儿臣派人查过这位秦女的底细,她是秦伯的侄女,在秦国时便以善妒闻名。晋侯为了拉拢秦国,才力排众议纳她为夫人,可心里未必真信得过。”他顿了顿,指尖点在丝帛上“晋侯欲借粮于齐,齐侯索蒲地为质”一行字上,“最要紧的是这个。晋国去年遭了蝗灾,粮仓空虚,如今春耕刚过,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晋侯想向齐国借粮,齐国却要蒲地作抵押。这蒲地是晋侯外祖父家的封地,他断不肯松口,这几日正为此事焦头烂额。”

  孙叔敖抚着胡须轻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好个‘蜂鸟’,竟能探到如此机密。看来这绛都的天,要变了。”他抬眼看向熊昭,目光中带着期许,“太子,这正是个机会。晋侯与秦女本就各怀心思,我们该给这位新晋的晋侯夫人送份‘厚礼’了。”

  熊昭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儿臣已备下南海珠钗十副,每副都镶着鸽卵大的海珠,是去年南海郡进贡的珍品。打算让芈瑶姐姐麾下的女兵扮作商队送去,对外只说是秦地来的丝绸商人,路过晋国顺便拜访同乡。”他嘴角勾起一抹与年龄不符的算计,“晋侯多疑,向来防着秦国,若是见秦女收下楚国的重礼,哪怕只是同乡的‘心意’,也定会疑心她与楚国暗通款曲,君臣之间、夫妻之间,嫌隙只会更深。”

  孙叔敖颔首称赞:“此计甚妙。芈瑶的女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既懂商道,又会武艺,扮作商队最是稳妥。只是……”他话锋一转,“晋侯身边有个谋士叫祁奚,最是精明,商队入关时须得格外小心,莫要露出破绽。”

  “令尹放心。”熊昭胸有成竹,“儿臣已让她们熟记秦地的风土人情,连口音都练了半月。丝绸里掺了些秦地稀缺的蜀锦,药材商的药箱里备着晋侯常吃的安神散,任谁看了都只会当是走南闯北的正经商人。”

  二人正说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随即又归于寂静。熊昭与孙叔敖对视一眼,都未言语——他们知道,这是外围的护卫在巡逻,也是在为这间密室守着最后的秘密。

  而此刻,宫墙之外的一处僻静院落里,芈璇玑正借着月光核对一份商队名单。她身着男装,腰间系着一柄短剑,长发束成利落的发髻,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对面站着的是养由基之女养芷,小姑娘才十五岁,却已继承了父亲的箭术天赋,眼神锐利如鹰。

  “丝绸商三人,药材商两人,脚夫五人,共计十一人。”养芷念着名单,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每个人的身份都查过了,户籍、过往行商记录都做了假证,天衣无缝。”

  芈璇玑点头,拿起一件叠好的丝绸外衣,指着袖口内侧一处极小的纹路:“再检查一遍这个。凤纹须得绣得与寻常花纹混在一起,针脚要藏在暗处,对着光都不能轻易发现。”

  养芷取过外衣,凑到月光下细看。只见那袖口的缠枝纹里,果然藏着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凤纹,绣线用的是与衣料同色的丝线,若非特意寻找,绝难察觉——这是楚国细作的记号,如同蜂鸟的尾羽,隐秘却独特。

  “都绣好了。”养芷放下外衣,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璇玑姐姐,这次的商队真能混进绛都吗?听说晋国的城门盘查得比铁桶还严。”

  芈璇玑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却很快化为坚定:“越是严,越容易露出破绽——只要我们比他们更像‘寻常人’。‘蜂鸟’在绛都待了五年,好不容易才混到晋侯的近侍里,这次送珠钗不只是为了挑拨晋侯与秦女,更是为了给‘蜂鸟’传信,告诉他齐国与晋国的粮谈判进展,我们要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晋国背后捅上一刀。”

  她顿了顿,看向天边的月亮:“楚国要一统华夏,不能只靠战场上的刀枪。有时候,这些藏在暗处的眼睛和手,比千军万马更管用。”

  养芷似懂非懂地点头,将名单折好塞进袖中:“那我这就去告诉芈瑶姐姐,让她们明早准时出发。”

  芈璇玑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转身望向王宫的方向。那里,灯台的光晕依旧微弱,却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墙,照亮楚国未来的路。她知道,从明日起,那支带着珠钗的商队将踏上征途,而在绛都的阴影里,“蜂鸟”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悄然拉开序幕。

  夜风掠过院落,吹起芈璇玑的衣角,也吹起了那份藏着无数秘密的名单。月光下,“凤纹”在丝帛上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猛兽,只待时机一到,便会露出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