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郢都皇宫,梧桐新叶在暖风中沙沙作响。樊姬倚在椒房殿的雕花窗前,望着庭院中嬉闹的宫女,怀中的幼子正咿呀学语。产后调养数月,她苍白的面色已恢复红润,那双凤目却愈发清亮,仿佛藏着整个楚国的星斗。
娘娘,两位公主到了。侍女的通报声打断思绪。芈璇玑与芈瑶姐妹相携而入,十二岁的璇玑身着绣着云纹的绯色襦裙,眉眼间已有几分母亲的端庄;十岁的瑶瑶则蹦跳着扑到榻前,发髻上的玉蝴蝶随动作轻颤。
母亲快看!瑶瑶举起一卷竹简,昨日太傅讲《诗经》,我背会了《关雎》!樊姬笑着接过竹简,指尖拂过青竹上工整的刻痕,忽然握住女儿的手:瑶瑶,你可知这字里行间,藏着比情爱更深的道理?
姐妹俩对视一眼,皆是懵懂。樊姬起身走到墙边的檀木架前,取下一本《商君书》,泛黄的绢帛在阳光下展开:女子若有学识,亦可辅佐君王。你们要做的,不是深闺佳人,而是能左右天下的楚国公主。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次日清晨,椒房殿外的梧桐树上栖满雀鸟。樊姬身着素色深衣,端坐在临时搭建的长案后,案前跪着二十余名宫女。最前方的翠羽曾是浣衣局的粗使丫头,此刻却攥着新领的笔墨,紧张得指尖发颤。
从今日起,这里便是女官署樊姬展开一卷竹简,每日辰时到未时,你们要学诗书、算术、律法,若有精通医术的,可随太医院的女医侍值。话音未落,殿内已响起窃窃私语。
娘娘,这...不合规矩啊。老嬷嬷颤巍巍地开口,历来宫女只需学些女红,怎能...
规矩?樊姬挑眉,目光扫过众人,当年楚庄王纳谏,楚国方有霸业;如今大王南征北战,若后宫还是一潭死水,如何对得起万千子民?她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三个月后,我会亲考。学得好的,可任女官;若有人懈怠...她顿了顿,浣衣局最缺人手。
消息很快传遍后宫。御花园的假山后,几个妃嫔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樊姬这是要干什么?教宫女读书,莫不是想培养眼线?郑姬捻着护甲冷笑,女人就该安分守己,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然而质疑声很快被事实击碎。半月后,樊姬带着璇玑、瑶瑶巡视太医院。身着浅蓝短打的宫女白芷正在给伤员换药,动作利落精准。娘娘请看,她指着伤员的伤口,此人箭伤虽深,但未伤及筋骨,只需每日用艾草熏灸,再辅以金疮药...
你怎知这些?樊姬饶有兴致地问。
回娘娘,婢子曾在药庐当差,又跟着女医学习了包扎之术。白芷屈膝行礼,目光清澈,若能帮到将士,便是婢子的福气。
璇玑看着白芷熟练的手法,忽然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女儿想学医。樊姬抚上女儿的发顶,望向远处正在研读医书的宫女们,心中泛起涟漪。她想起初穿越时,曾在竹简上读到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今却要亲手改写这千年的规矩。
入夜,楚王熊稷处理完政务来到椒房殿。樊姬正倚在案前批改女官署的课业,烛火映得她侧脸柔和:大王,明日可要去女官署看看?
熊稷挑眉:爱妃这是要让寡人为你站台?
不敢。樊姬将一叠竹简推到他面前,只是想让大王知道,楚国的女子,不止会歌舞刺绣。熊稷随手翻看,见竹简上工整地写着《孙子兵法》的批注,字迹娟秀却透着凌厉。
有意思。他放下竹简,握住樊姬的手,当年你说要助我一统华夏,原来连后宫都算进去了。
窗外,明月爬上宫墙,将梧桐的影子投在雕花窗棂上。樊姬靠在楚王肩头,望着案上摇曳的烛火,心中已有新的盘算——当楚国的女子都能执笔论天下,这天下,又怎会容不下女子的身影?
娘娘,两位公主到了。侍女的通报声打断思绪。芈璇玑与芈瑶姐妹相携而入,十二岁的璇玑身着绣着云纹的绯色襦裙,眉眼间已有几分母亲的端庄;十岁的瑶瑶则蹦跳着扑到榻前,发髻上的玉蝴蝶随动作轻颤。
母亲快看!瑶瑶举起一卷竹简,昨日太傅讲《诗经》,我背会了《关雎》!樊姬笑着接过竹简,指尖拂过青竹上工整的刻痕,忽然握住女儿的手:瑶瑶,你可知这字里行间,藏着比情爱更深的道理?
姐妹俩对视一眼,皆是懵懂。樊姬起身走到墙边的檀木架前,取下一本《商君书》,泛黄的绢帛在阳光下展开:女子若有学识,亦可辅佐君王。你们要做的,不是深闺佳人,而是能左右天下的楚国公主。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次日清晨,椒房殿外的梧桐树上栖满雀鸟。樊姬身着素色深衣,端坐在临时搭建的长案后,案前跪着二十余名宫女。最前方的翠羽曾是浣衣局的粗使丫头,此刻却攥着新领的笔墨,紧张得指尖发颤。
从今日起,这里便是女官署樊姬展开一卷竹简,每日辰时到未时,你们要学诗书、算术、律法,若有精通医术的,可随太医院的女医侍值。话音未落,殿内已响起窃窃私语。
娘娘,这...不合规矩啊。老嬷嬷颤巍巍地开口,历来宫女只需学些女红,怎能...
规矩?樊姬挑眉,目光扫过众人,当年楚庄王纳谏,楚国方有霸业;如今大王南征北战,若后宫还是一潭死水,如何对得起万千子民?她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三个月后,我会亲考。学得好的,可任女官;若有人懈怠...她顿了顿,浣衣局最缺人手。
消息很快传遍后宫。御花园的假山后,几个妃嫔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樊姬这是要干什么?教宫女读书,莫不是想培养眼线?郑姬捻着护甲冷笑,女人就该安分守己,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然而质疑声很快被事实击碎。半月后,樊姬带着璇玑、瑶瑶巡视太医院。身着浅蓝短打的宫女白芷正在给伤员换药,动作利落精准。娘娘请看,她指着伤员的伤口,此人箭伤虽深,但未伤及筋骨,只需每日用艾草熏灸,再辅以金疮药...
你怎知这些?樊姬饶有兴致地问。
回娘娘,婢子曾在药庐当差,又跟着女医学习了包扎之术。白芷屈膝行礼,目光清澈,若能帮到将士,便是婢子的福气。
璇玑看着白芷熟练的手法,忽然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女儿想学医。樊姬抚上女儿的发顶,望向远处正在研读医书的宫女们,心中泛起涟漪。她想起初穿越时,曾在竹简上读到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今却要亲手改写这千年的规矩。
入夜,楚王熊稷处理完政务来到椒房殿。樊姬正倚在案前批改女官署的课业,烛火映得她侧脸柔和:大王,明日可要去女官署看看?
熊稷挑眉:爱妃这是要让寡人为你站台?
不敢。樊姬将一叠竹简推到他面前,只是想让大王知道,楚国的女子,不止会歌舞刺绣。熊稷随手翻看,见竹简上工整地写着《孙子兵法》的批注,字迹娟秀却透着凌厉。
有意思。他放下竹简,握住樊姬的手,当年你说要助我一统华夏,原来连后宫都算进去了。
窗外,明月爬上宫墙,将梧桐的影子投在雕花窗棂上。樊姬靠在楚王肩头,望着案上摇曳的烛火,心中已有新的盘算——当楚国的女子都能执笔论天下,这天下,又怎会容不下女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