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淅淅沥沥下了整日。待到掌灯时分,沈云裳独坐绣楼,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青石板路,恍惚间听见远处飘来的琵琶声。
“姨娘,老爷让您去前厅一趟。”丫鬟捧着新裁的衣裳进来,“说是兵部尚书夫人来了,要听曲儿。”
她垂下眼帘。自画舫那夜后,贾世清待她越发客气,却也越发疏远。这种客气里藏着试探,仿佛在掂量她这个即将攀上高枝的棋子,还能发挥多少余热。
前厅灯火通明。兵部尚书夫人陈氏端坐主位,一身绛紫色遍地金通袖袄,发间插着赤金镶翡翠寿字簪,通身气派雍容。贾世清陪坐在侧,见她进来,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这就是云裳?”陈氏含笑打量她,“果然好模样,难怪我儿念念不忘。”
沈云裳盈盈下拜,眼角瞥见屏风后隐约的人影——那是兵部尚书之子李承泽,这场婚事的主角。
“听闻姨娘精通音律,”陈氏慢条斯理地拨着茶沫,“今日特地请了金陵最好的琵琶女,你也一同鉴赏。”
话音未落,门帘轻动,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袅袅走进。月白衫子,青罗裙,发间只簪一朵素银珠花,通身上下再无半点装饰。
沈云裳呼吸一滞。这女子她认得——三年前曾在沈府献艺的琵琶圣手苏小小。那时她还是待字闺中的沈家小姐,苏小小一曲《浔阳月夜》,让她听得痴了,当场取下腕上的翡翠镯子相赠。
苏小小目光掠过她,微微颔首,似是也认出了故人。
“开始吧。”贾世清吩咐。
苏小小调试丝弦,玉指轻拨。起初只是零落几声,如雨打芭蕉,渐渐连成一片。她启唇轻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竟是《一剪梅》。沈云裳指尖微颤,这首词是她母亲生前最爱。记忆中,母亲总在秋夜轻声吟诵,眼神望着不知名的远方。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唱到这一句,苏小小的声音忽然转柔,眼波似有若无地扫过屏风。沈云裳忽然明白,这词是唱给屏风后那人听的。
她下意识望向李承泽藏身之处,却意外对上一双熟悉的眼眸——宋青书不知何时站在厅角,大概是贾世清请来为陈氏请平安脉的。四目相对的刹那,他迅速垂下眼帘,可她分明看见他袖口微微的颤动。
苏小小的歌声还在继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唱到“相思”二字,琵琶声陡然转急,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沈云裳忽然想起那个春雨绵绵的午后,宋青书撑着伞送她回府。伞沿雨水滴答,他悄悄塞给她一包桂花糖,说是能解苦药之味。
那时她还是贾世清新纳的妾室,整日以泪洗面。而他只是个常来府上看诊的年轻大夫。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后一句,苏小小唱得百转千回。尾音袅袅散去时,满堂寂静,只听得见窗外雨声。
陈氏抚掌笑道:“果然妙绝!只是太过凄清了些。可有些欢快的曲子?”
苏小小垂首道:“有一首新谱的《采莲曲》。”
这一次,琵琶声活泼明快,唱的是江南采莲女的情思。可沈云裳却听出弦外之音——那欢快的调子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悲音。
就像她此刻的处境。表面上是即将嫁入高门的幸运儿,实则不过是权力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她不经意转头,看见宋青书已经离开。方才他站立的地方,落着一方素白绢帕。
宴席散时,雨下得更大了。陈氏留下话,三日后要带沈云裳去寺庙上香。贾世清亲自将人送到门口,转身时脸上笑容瞬间消失。
“你随我来。”他对沈云裳说。
书房里,他取出一封信扔在桌上:“你父亲来的。说是婚期已定,就在下月初八。”
她盯着信纸上“佳偶天成”四个字,只觉得刺眼。
“李公子似乎对你很上心。”贾世清踱到她面前,“方才特意问起你可
“姨娘,老爷让您去前厅一趟。”丫鬟捧着新裁的衣裳进来,“说是兵部尚书夫人来了,要听曲儿。”
她垂下眼帘。自画舫那夜后,贾世清待她越发客气,却也越发疏远。这种客气里藏着试探,仿佛在掂量她这个即将攀上高枝的棋子,还能发挥多少余热。
前厅灯火通明。兵部尚书夫人陈氏端坐主位,一身绛紫色遍地金通袖袄,发间插着赤金镶翡翠寿字簪,通身气派雍容。贾世清陪坐在侧,见她进来,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这就是云裳?”陈氏含笑打量她,“果然好模样,难怪我儿念念不忘。”
沈云裳盈盈下拜,眼角瞥见屏风后隐约的人影——那是兵部尚书之子李承泽,这场婚事的主角。
“听闻姨娘精通音律,”陈氏慢条斯理地拨着茶沫,“今日特地请了金陵最好的琵琶女,你也一同鉴赏。”
话音未落,门帘轻动,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袅袅走进。月白衫子,青罗裙,发间只簪一朵素银珠花,通身上下再无半点装饰。
沈云裳呼吸一滞。这女子她认得——三年前曾在沈府献艺的琵琶圣手苏小小。那时她还是待字闺中的沈家小姐,苏小小一曲《浔阳月夜》,让她听得痴了,当场取下腕上的翡翠镯子相赠。
苏小小目光掠过她,微微颔首,似是也认出了故人。
“开始吧。”贾世清吩咐。
苏小小调试丝弦,玉指轻拨。起初只是零落几声,如雨打芭蕉,渐渐连成一片。她启唇轻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竟是《一剪梅》。沈云裳指尖微颤,这首词是她母亲生前最爱。记忆中,母亲总在秋夜轻声吟诵,眼神望着不知名的远方。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唱到这一句,苏小小的声音忽然转柔,眼波似有若无地扫过屏风。沈云裳忽然明白,这词是唱给屏风后那人听的。
她下意识望向李承泽藏身之处,却意外对上一双熟悉的眼眸——宋青书不知何时站在厅角,大概是贾世清请来为陈氏请平安脉的。四目相对的刹那,他迅速垂下眼帘,可她分明看见他袖口微微的颤动。
苏小小的歌声还在继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唱到“相思”二字,琵琶声陡然转急,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沈云裳忽然想起那个春雨绵绵的午后,宋青书撑着伞送她回府。伞沿雨水滴答,他悄悄塞给她一包桂花糖,说是能解苦药之味。
那时她还是贾世清新纳的妾室,整日以泪洗面。而他只是个常来府上看诊的年轻大夫。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后一句,苏小小唱得百转千回。尾音袅袅散去时,满堂寂静,只听得见窗外雨声。
陈氏抚掌笑道:“果然妙绝!只是太过凄清了些。可有些欢快的曲子?”
苏小小垂首道:“有一首新谱的《采莲曲》。”
这一次,琵琶声活泼明快,唱的是江南采莲女的情思。可沈云裳却听出弦外之音——那欢快的调子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悲音。
就像她此刻的处境。表面上是即将嫁入高门的幸运儿,实则不过是权力博弈中的一枚棋子。
她不经意转头,看见宋青书已经离开。方才他站立的地方,落着一方素白绢帕。
宴席散时,雨下得更大了。陈氏留下话,三日后要带沈云裳去寺庙上香。贾世清亲自将人送到门口,转身时脸上笑容瞬间消失。
“你随我来。”他对沈云裳说。
书房里,他取出一封信扔在桌上:“你父亲来的。说是婚期已定,就在下月初八。”
她盯着信纸上“佳偶天成”四个字,只觉得刺眼。
“李公子似乎对你很上心。”贾世清踱到她面前,“方才特意问起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