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沈府内已是华灯初上。
沈云裳独自坐在妆台前,望着镜中那张被众人称赞的容颜。眉如远山,目似秋水,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她缓缓抬手,拔下髻上那支白玉簪——那是宋青书昨夜冒险送来的赠礼,也是他们之间无望情意的最后信物。
指尖抚过簪身温润的线条,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宋青书立在窗外,眼中盛满了她此生未曾见过的深情与痛楚。
“云裳,你可愿意跟我走?”
那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至今未能平息。她多么想抛开一切,随他远走高飞,去一个无人相识的地方,过那寻常夫妻的生活。
可她是沈云裳,是沈家的嫡长女,肩上担负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小姐,该用晚膳了。”蕊初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沈云裳将玉簪仔细藏入袖中,这才应道:“进来吧。”
蕊初端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沈云裳面色苍白,不由得心疼道:“小姐,您今日几乎没怎么进食,这样下去身子会垮的。奴婢特意让厨房炖了您最爱吃的燕窝粥,您好歹用一些。”
沈云裳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那轮将满未满的明月上:“我实在没有胃口。父亲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蕊初咬了咬唇,低声道:“老爷方才吩咐,让小姐明日一早去前厅见赵家派来的教习嬷嬷,学习赵家的规矩。”
沈云裳的心猛地一沉。赵家这般急切地派人来教规矩,显然是婚事已经板上钉钉,再无转圜的余地。
“我知道了。”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情绪。
蕊初看着她这般模样,忍不住红了眼眶:“小姐,您若是心里难受,就哭出来吧。这样憋着,更伤身子啊。”
沈云裳却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里带着说不出的凄凉:“哭有何用?眼泪若能改变命运,这世间又何来这许多痴男怨女?”
她用罢晚膳,推说身子乏累,早早屏退了蕊初。
烛火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在墙壁上投下一道孤寂的轮廓。她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执笔,想要写些什么,却终究只是悬腕半晌,一滴浓墨坠在纸上,慢慢晕开,如同她此刻的心境。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的叩击声。
沈云裳心中一动,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扉。月光下,宋青书站在那里,比昨夜更加憔悴,眼中布满了血丝。
“青书?”沈云裳又惊又喜,却又担忧地望了一眼院门的方向,“你怎么又来了?太危险了!”
宋青书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递给她:“这是安神的药丸,我担心你…睡不好。”
沈云裳接过还带着他体温的瓷瓶,心中一酸,几乎要落下泪来。
“你放心,我打听过了,今夜守卫换班,有一炷香的空隙。”宋青书低声道,目光紧紧锁在她脸上,“云裳,我今日想了整整一天,还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嫁入赵家。那赵瑾瑜虽表面温文尔雅,但我打听得知,他房中已有三房妾室,且脾气暴躁,动辄打骂下人。你这样的性子,如何能在那种地方安然度日?”
沈云裳闭了闭眼,她何尝不知赵瑾瑜并非良配?可是...
“青书,我若跟你走了,沈家怎么办?赵家势大,绝不会善罢甘休。到那时,不仅父亲官位不保,怕是连性命都难保。还有你,他们绝不会放过你的...”
“我们可以去江南,甚至更远的地方,隐姓埋名...”
“然后让我余生都活在愧疚之中吗?”沈云裳打断他,泪珠终于滚落,“我做不到,青书,我做不到那么自私。”
宋青书痛苦地握紧窗棂,指节泛白:“所以你就甘心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那些将你当作筹码的人?”
“不是甘心,是不得不。”沈云裳抬起泪眼,深深望进他眼中,“青书,你曾教我,医者当以救人为先。如今我若为一己之私弃家族于不顾,与杀人何异?”
二人沉默对视,月光静静流淌在他们之间,仿佛一条无法跨越的银河。
良久,宋青书才哑声道:“我明白了。云裳,你总是把所有人的安危都放在心上,唯独不考虑自己。”
他从怀中又取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为你配的最后一剂药,若是日后在赵家...身子不适,可照方调理。”
沈云裳接过布包,只觉得有千斤重。她知道,这恐怕是他们之间最后的牵连了。
“青书,”她轻声唤道,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心绣制的香囊,“这个你收着。里面是我晒干的芍药花瓣,还有...我的一缕青丝。见它如见我。”
宋青书颤抖着手接过香囊,紧紧贴在胸前:“云裳,若有来世...”
“若有来世,愿我们生在寻常百姓家,不为门第所困,不为世俗所扰。”沈云裳接上他的话,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宋青书不得不离开了。他最后深深望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灵魂深处,然后转身没入夜色中。
沈云裳关上窗,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她紧紧攥着那个瓷瓶和布包,无声地痛哭起来。
这一夜,沈云裳的闺房中烛火通明,直至天明。
她时而坐在琴前,指尖抚过琴弦,却始终没有弹出一个音符;时而站在书案前,提笔蘸墨,却不知该写些什么;时而立在窗前,望着天边那轮冷月,任凭夜风吹拂她满是泪痕的脸。
脑海中,往事一幕幕浮现。
她想起初见宋青书时,他正在街头为一位老乞丐诊治,那般专注而慈悲的神情,让她第一次明白了何为“医者仁心”。
她想起那个雨夜,他们在破庙中避雨,他脱下外袍为她挡风,自己却冻得嘴唇发紫。
她想起他教她识药辨症时的耐心细致,想起他谈及医术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想起他偷偷塞给她的那张藏在绣帕中的药方...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而另一边,是父亲的恳求,是家族的命运,是那无法推卸的责任。
“云裳,沈家不能倒啊...”父亲昨日对她说的那句话,如同魔咒般在她耳边回荡。
她知道,祖父当年因站错队而被贬官,沈家自此一落千丈。这些年来,父亲苦苦支撑,却始终难挽颓势。与赵家联姻,确实是沈家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
可是,她的心呢?她那刚刚萌生就被迫掐灭的爱情呢?
天色将明未明之时,沈云裳终于疲惫地倒在榻上。锦帐低垂,绣被生寒,她蜷缩着身子,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朦胧间,她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穿着大红嫁衣,坐在花轿中,听着外面的锣鼓喧天。她悄悄掀开盖头,从轿帘的缝隙中向外望去,却看见宋青书站在人群中,胸前一片血红,而那血色,正来自于她赠他的那个香囊。
她惊恐地想要呼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花轿越行越远,宋青书的身影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不!”沈云裳猛地坐起身,冷汗浸透了衣衫。
窗外,天光已经大亮,雀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小姐,您醒了吗?”蕊初的声音自门外传来,“赵家的嬷嬷已经到了,老爷让您梳洗后即刻去前厅。”
沈云裳深吸一口气,擦去额上的冷汗,平静地应道:“我知道了,这就来。”
她起身走到妆台前,看着镜中那个憔悴不堪的自己,缓缓拿起胭脂,一点点遮盖住脸上的苍白。然后她打开首饰盒,取出一支金步摇,仔细簪在发间。
镜中的她,依旧眉目如画,却仿佛失去了灵魂。
当她推开房门,迎着朝阳走出去时,她已经不再是昨夜那个为情所困的沈云裳。她的眼中多了一丝决绝,一丝坚毅。
她知道,从今往后,她必须独自面对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她也暗下决心,即便身在赵家,她也绝不会任人摆布。
经过芍药园时,她停下脚步,轻轻抚摸着一朵盛放的芍药,低声道:“芍药虽柔,却有铮铮铁骨。我沈云裳,亦当如此。”
前厅里,赵家的教习嬷嬷已经等候多时。那是个面容严肃的中年妇人,见到沈云裳,只是微微颔首,眼神中却带着审视的意味。
“沈小姐,老身姓周,奉赵夫人之命,前来教导小姐赵家的规矩。”周嬷嬷的声音冰冷而生硬,“赵家是名门望族,规矩比沈家要多得多,还望小姐用心学习。”
沈云裳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道:“有劳周嬷嬷费心。”
她的目光越过周嬷嬷,看向门外那片湛蓝的天空。她知道,从今天起,她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牢笼,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昨夜那个为情所困、彻夜难眠的沈云裳已经留在了过去。今天的她,必须为了家族,也为了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锦帐春寒,旧梦难成。但新的棋局,已经开始。
沈云裳独自坐在妆台前,望着镜中那张被众人称赞的容颜。眉如远山,目似秋水,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她缓缓抬手,拔下髻上那支白玉簪——那是宋青书昨夜冒险送来的赠礼,也是他们之间无望情意的最后信物。
指尖抚过簪身温润的线条,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宋青书立在窗外,眼中盛满了她此生未曾见过的深情与痛楚。
“云裳,你可愿意跟我走?”
那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至今未能平息。她多么想抛开一切,随他远走高飞,去一个无人相识的地方,过那寻常夫妻的生活。
可她是沈云裳,是沈家的嫡长女,肩上担负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小姐,该用晚膳了。”蕊初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沈云裳将玉簪仔细藏入袖中,这才应道:“进来吧。”
蕊初端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沈云裳面色苍白,不由得心疼道:“小姐,您今日几乎没怎么进食,这样下去身子会垮的。奴婢特意让厨房炖了您最爱吃的燕窝粥,您好歹用一些。”
沈云裳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那轮将满未满的明月上:“我实在没有胃口。父亲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蕊初咬了咬唇,低声道:“老爷方才吩咐,让小姐明日一早去前厅见赵家派来的教习嬷嬷,学习赵家的规矩。”
沈云裳的心猛地一沉。赵家这般急切地派人来教规矩,显然是婚事已经板上钉钉,再无转圜的余地。
“我知道了。”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情绪。
蕊初看着她这般模样,忍不住红了眼眶:“小姐,您若是心里难受,就哭出来吧。这样憋着,更伤身子啊。”
沈云裳却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里带着说不出的凄凉:“哭有何用?眼泪若能改变命运,这世间又何来这许多痴男怨女?”
她用罢晚膳,推说身子乏累,早早屏退了蕊初。
烛火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在墙壁上投下一道孤寂的轮廓。她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执笔,想要写些什么,却终究只是悬腕半晌,一滴浓墨坠在纸上,慢慢晕开,如同她此刻的心境。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的叩击声。
沈云裳心中一动,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扉。月光下,宋青书站在那里,比昨夜更加憔悴,眼中布满了血丝。
“青书?”沈云裳又惊又喜,却又担忧地望了一眼院门的方向,“你怎么又来了?太危险了!”
宋青书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递给她:“这是安神的药丸,我担心你…睡不好。”
沈云裳接过还带着他体温的瓷瓶,心中一酸,几乎要落下泪来。
“你放心,我打听过了,今夜守卫换班,有一炷香的空隙。”宋青书低声道,目光紧紧锁在她脸上,“云裳,我今日想了整整一天,还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嫁入赵家。那赵瑾瑜虽表面温文尔雅,但我打听得知,他房中已有三房妾室,且脾气暴躁,动辄打骂下人。你这样的性子,如何能在那种地方安然度日?”
沈云裳闭了闭眼,她何尝不知赵瑾瑜并非良配?可是...
“青书,我若跟你走了,沈家怎么办?赵家势大,绝不会善罢甘休。到那时,不仅父亲官位不保,怕是连性命都难保。还有你,他们绝不会放过你的...”
“我们可以去江南,甚至更远的地方,隐姓埋名...”
“然后让我余生都活在愧疚之中吗?”沈云裳打断他,泪珠终于滚落,“我做不到,青书,我做不到那么自私。”
宋青书痛苦地握紧窗棂,指节泛白:“所以你就甘心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那些将你当作筹码的人?”
“不是甘心,是不得不。”沈云裳抬起泪眼,深深望进他眼中,“青书,你曾教我,医者当以救人为先。如今我若为一己之私弃家族于不顾,与杀人何异?”
二人沉默对视,月光静静流淌在他们之间,仿佛一条无法跨越的银河。
良久,宋青书才哑声道:“我明白了。云裳,你总是把所有人的安危都放在心上,唯独不考虑自己。”
他从怀中又取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为你配的最后一剂药,若是日后在赵家...身子不适,可照方调理。”
沈云裳接过布包,只觉得有千斤重。她知道,这恐怕是他们之间最后的牵连了。
“青书,”她轻声唤道,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心绣制的香囊,“这个你收着。里面是我晒干的芍药花瓣,还有...我的一缕青丝。见它如见我。”
宋青书颤抖着手接过香囊,紧紧贴在胸前:“云裳,若有来世...”
“若有来世,愿我们生在寻常百姓家,不为门第所困,不为世俗所扰。”沈云裳接上他的话,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宋青书不得不离开了。他最后深深望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灵魂深处,然后转身没入夜色中。
沈云裳关上窗,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她紧紧攥着那个瓷瓶和布包,无声地痛哭起来。
这一夜,沈云裳的闺房中烛火通明,直至天明。
她时而坐在琴前,指尖抚过琴弦,却始终没有弹出一个音符;时而站在书案前,提笔蘸墨,却不知该写些什么;时而立在窗前,望着天边那轮冷月,任凭夜风吹拂她满是泪痕的脸。
脑海中,往事一幕幕浮现。
她想起初见宋青书时,他正在街头为一位老乞丐诊治,那般专注而慈悲的神情,让她第一次明白了何为“医者仁心”。
她想起那个雨夜,他们在破庙中避雨,他脱下外袍为她挡风,自己却冻得嘴唇发紫。
她想起他教她识药辨症时的耐心细致,想起他谈及医术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想起他偷偷塞给她的那张藏在绣帕中的药方...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而另一边,是父亲的恳求,是家族的命运,是那无法推卸的责任。
“云裳,沈家不能倒啊...”父亲昨日对她说的那句话,如同魔咒般在她耳边回荡。
她知道,祖父当年因站错队而被贬官,沈家自此一落千丈。这些年来,父亲苦苦支撑,却始终难挽颓势。与赵家联姻,确实是沈家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
可是,她的心呢?她那刚刚萌生就被迫掐灭的爱情呢?
天色将明未明之时,沈云裳终于疲惫地倒在榻上。锦帐低垂,绣被生寒,她蜷缩着身子,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朦胧间,她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穿着大红嫁衣,坐在花轿中,听着外面的锣鼓喧天。她悄悄掀开盖头,从轿帘的缝隙中向外望去,却看见宋青书站在人群中,胸前一片血红,而那血色,正来自于她赠他的那个香囊。
她惊恐地想要呼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花轿越行越远,宋青书的身影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不!”沈云裳猛地坐起身,冷汗浸透了衣衫。
窗外,天光已经大亮,雀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小姐,您醒了吗?”蕊初的声音自门外传来,“赵家的嬷嬷已经到了,老爷让您梳洗后即刻去前厅。”
沈云裳深吸一口气,擦去额上的冷汗,平静地应道:“我知道了,这就来。”
她起身走到妆台前,看着镜中那个憔悴不堪的自己,缓缓拿起胭脂,一点点遮盖住脸上的苍白。然后她打开首饰盒,取出一支金步摇,仔细簪在发间。
镜中的她,依旧眉目如画,却仿佛失去了灵魂。
当她推开房门,迎着朝阳走出去时,她已经不再是昨夜那个为情所困的沈云裳。她的眼中多了一丝决绝,一丝坚毅。
她知道,从今往后,她必须独自面对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她也暗下决心,即便身在赵家,她也绝不会任人摆布。
经过芍药园时,她停下脚步,轻轻抚摸着一朵盛放的芍药,低声道:“芍药虽柔,却有铮铮铁骨。我沈云裳,亦当如此。”
前厅里,赵家的教习嬷嬷已经等候多时。那是个面容严肃的中年妇人,见到沈云裳,只是微微颔首,眼神中却带着审视的意味。
“沈小姐,老身姓周,奉赵夫人之命,前来教导小姐赵家的规矩。”周嬷嬷的声音冰冷而生硬,“赵家是名门望族,规矩比沈家要多得多,还望小姐用心学习。”
沈云裳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道:“有劳周嬷嬷费心。”
她的目光越过周嬷嬷,看向门外那片湛蓝的天空。她知道,从今天起,她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牢笼,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昨夜那个为情所困、彻夜难眠的沈云裳已经留在了过去。今天的她,必须为了家族,也为了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锦帐春寒,旧梦难成。但新的棋局,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