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
金陵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张灯结彩,各府第门前车马络绎,尽是走亲访友、互赠节礼的宾客。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彻夜不绝,连空气中都飘着桂花酒和月饼的甜香。
而在城南那间废弃茶肆的阁楼里,却只有一灯如豆。
沈云棠独坐窗前,望着天边那轮渐圆的明月,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方绣了一半的帕子。帕上是并蒂莲的图样,原是想着中秋佳节图个团圆吉利,如今却只觉得讽刺。
“姐姐,你看这月饼,像不像天上的月亮?”记忆中,芍药举着刚出炉的月饼,笑得眉眼弯弯。
那是三年前的中秋,沈家尚未败落。后花园的桂花树下,母亲亲手布置了拜月香案,上面摆满了各色果品和精巧的月饼。父亲破例准许她们姐妹饮一杯桂花酒,芍药贪杯,小脸喝得红扑扑的,靠在她肩头哼着新学的曲子。
而如今,父母俱已不在,芍药下落不明,她自己也如惊弓之鸟,躲在这破败之处,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芍药,你此刻在何处?可有人给你一块月饼吃?”沈云棠喃喃自语,眼中泛起泪光。
三个月前的那夜,芍药突然出现在这阁楼中,告诉她已怀有贾世清的身孕。姐妹二人抱头痛哭后,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贾府绝不会放过怀有贾家骨血的芍药,而她们现在的藏身处也已不再安全。
第二天清晨,沈云棠当机立断,带着芍药转移到城西的一处农家小院。那是她暗中用最后一件首饰换来的暂居之地,虽简陋,却比茶肆安全许多。
安置好芍药后,她不得不返回茶肆,以免贾府的人找到那里时发现她们已转移,进而全城搜捕。这一别,又是半月。
这半个月来,她日夜悬心,既怕芍药独自一人有什么闪失,又怕自己频繁出入城西会引人注意。今日中秋,她本应与妹妹团聚,却不得不分隔两地。
“大小姐。”门外传来李嬷嬷压低的声音。
沈云棠忙拭去眼泪,起身开门。李嬷嬷挎着一个篮子闪身进来,小心地关好门。
“今日过节,老身带了些吃食来。”李嬷嬷从篮中取出一个月饼和一包桂花糕,还有几个新鲜果子,“委屈大小姐了。”
沈云棠心中一暖:“嬷嬷费心了。这般时节,您还惦记着我。”
李嬷嬷是沈家旧仆,在沈家伺候了二十多年,家道中落后被迫到贾府做粗使嬷嬷。沈云棠潜入贾府救芍药时,幸得她暗中相助,否则早已落入贾世清手中。
“大小姐说的什么话。”李嬷嬷叹气,“老身看着您和芍药小姐长大,如今见你们这般境地,心里难受啊。”
沈云棠勉强一笑:“嬷嬷不必忧心,总会好起来的。”
李嬷嬷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声道:“老身今日在贾府后门,听见几个婆子嚼舌根,说大少爷近日脾气越发暴躁,为着丢失的什么重要物件,已经打发了两个小厮。”
沈云棠心中一凛。贾世清如此大动干戈,绝不仅仅是为了两个逃妾。她忽然想起那夜带芍药逃跑时,慌乱中从贾世清书房带出的一个小木匣。当时只以为是些金银细软,打开后却发现里面是几封密信和一本账册。她虽未及细看,但隐约明白这些物件关系重大,一直小心藏在身边。
“多谢嬷嬷告知。”沈云棠定定神,“芍药那边...”
“大小姐放心,老身前日刚去过,芍药小姐一切安好,就是思念大小姐得紧。”李嬷嬷压低声音,“只是...那身子渐渐显了,老奴担心...”
沈云棠的心沉了下去。芍药怀孕已近五月,再瞒不了多久。一旦事发,贾府绝不会善罢甘休。
送走李嬷嬷后,沈云棠再无心思用饭。她推开那半块月饼,重新坐回窗前。
月华如水,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入室内,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想起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而今她虽无银烛画屏,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孤寂凄清。
忽然,远处隐隐传来一阵歌声,似是哪家府邸请了戏班,正在唱《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沈云棠不由得凝神细听。母亲生前最爱这出戏,每逢中秋必点。她记得有一年,母亲一时兴起,披着霞帔在院中且歌且舞,父亲击节而和,她和芍药看得目不转睛。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歌声婉转,却字字戳心。嫦娥偷吃灵药,飞升月宫,却要忍受永恒的孤寂,不正如她此刻的心境?
沈云棠起身,从枕下取出那个从贾府带出的小木匣。就着月光,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取出里面的信件和账册。
这些日子为安全起见,她一直不敢在白天翻阅这些物件,生怕被人撞见。唯有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才敢取出细看。
账册记录的是贾府与几位朝中大臣的银钱往来,数额之大,令人咋舌。而那些密信更是触目惊心,其中竟有与北方敌国暗通款曲的内容。沈云棠越看越是心惊,终于明白贾世清为何如此紧追不舍——这些证据若公之于众,足以让贾府满门抄斩!
她颤抖着手将信件收好,心口怦怦直跳。原来她无意中拿到的,竟是贾府的命门!
一阵夜风吹来,桌上的烛火摇曳不定,险些熄灭。沈云棠忙用手护住烛火,恍惚间想起小时候听乳娘讲的故事:风中残烛,虽微弱却不屈不挠,只要一丝尚存,就有复燃的希望。
她不就是那风中残烛吗?家破人亡,姐妹离散,寄人篱下,如今又卷入这等滔天风波之中。可只要一息尚存,她就不能放弃。
“爹,娘,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女儿找到出路,保佑芍药平安。”她望着明月轻声祷告。
忽然,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响起,轻而规律,是她与芍药约定的暗号。
沈云棠一惊,忙将木匣藏好,快步走到门边:“谁?”
“姐姐,是我。”门外是芍药压低的、带着哭腔的声音。
沈云棠急忙开门,只见芍药披着一件过大的粗布斗篷,脸色苍白,眼中含泪,站在清冷的月光下,越发显得弱不禁风。
“芍药!你怎么来了?”沈云棠一把将妹妹拉进屋内,紧张地朝外张望片刻,迅速关上门。
“姐姐,我...我实在害怕...”芍药扑进她怀中,浑身颤抖,“今日中秋,院子里欢声笑语,我却只能躲在屋里,连灯都不敢点。想起爹娘,想起从前,我...我忍不住就跑来了...”
沈云棠心疼地搂紧妹妹,感觉到她腹部的隆起已十分明显,不由得更添忧虑。
“这一路可有人看见你?”她轻声问。
芍药摇头:“我绕着小巷来的,很小心。”
姐妹二人相携坐在窗前,共披一件旧衣御寒。月光洒在她们身上,如同披了一层银纱。
“姐姐,还记得去年中秋吗?”芍药靠在沈云棠肩头,轻声问,“那时爹娘还在,咱们一家在园中赏月,你弹琴,我唱歌,多快活啊。”
沈云棠轻轻抚摸着妹妹的头发:“怎么不记得。你唱的是《水调歌头》,才唱到‘明月几时有’,就忘了词,羞得直往我身后躲。”
芍药破涕为笑:“后来还是娘提醒的。爹还说,明年中秋要请金陵最好的琴师来教我,免得我再忘词。”
话音落下,二人皆是一阵沉默。明年中秋,她们又会在何处?可还有机会一同赏月?
“姐姐,我有时真想,若是那日我没有被送入贾府,该多好。”芍药的声音低如耳语,“或者,那夜我们逃跑时,我没有与你失散...”
沈云棠心中一痛,将妹妹搂得更紧:“别说傻话。要怪只怪姐姐无能,没能保护好你。”
“不,不是姐姐的错。”芍药抬头,泪光盈盈,“是这世道不公,是贾家仗势欺人!”
沈云棠默然。是啊,这世道,女子如浮萍,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但她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任人宰割!
“芍药,你看这月亮,不管人间悲欢,它总是如期而至,圆满如初。”沈云棠望着窗外明月,轻声道,“我们的命运,也终有圆满的一天。”
芍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哎呦”一声,手抚上腹部。
“怎么了?”沈云棠紧张地问。
“他...他踢我了。”芍药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光彩,“姐姐,你摸摸看。”
沈云棠犹豫片刻,轻轻将手放在妹妹隆起的腹部。果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胎动,如同蝴蝶振翅,却又那么真实有力。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个未出世的孩子,或许不是灾难,而是希望。是她们姐妹在这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姐姐,我怕...”芍药突然又忧郁起来,“我怕这孩子生下来,会像他父亲一样...”
“不会的。”沈云棠坚定地说,“我们会好好教导他,让他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再说,有我们这样的姨母和母亲,他定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芍药似乎被说服了,轻轻点头。
夜深了,芍药在姐姐怀中沉沉睡去。沈云棠却毫无睡意,她看着妹妹安详的睡颜,又望向天边那轮明月,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那木匣中的秘密,或许是她们唯一的生机。但要如何运用这个把柄,却需从长计议。贾府势大,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她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云棠,你性子刚强,这是好事,但刚极易折。有时以柔克刚,方是上策。”
以柔克刚...沈云棠若有所思。
忽然,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月光渐渐西斜,清辉依旧,却添了几分凄清。桌上的蜡烛即将燃尽,烛泪堆叠,如同她们姐妹心中的愁绪。
沈云棠轻轻将芍药安置在床上,为她盖好被子。自己则坐在窗前,守望着这漫漫长夜。
中秋将过,黎明将至。前路依然迷茫,但她的心中却前所未有地清明——她必须保护芍药和这个未出世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
月光下,她取出那方未绣完的帕子,就着最后的烛光,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并蒂莲并蒂而生,同荣同枯,正如她们姐妹,命运与共。
烛火终于熄灭了,但东方已现出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带着未知的挑战与希望。
沈云棠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她走到床前,看着芍药安睡的容颜,轻声许诺:“姐姐一定会护你周全,无论如何。”
窗外,桂花的香气随风飘入,混着晨露的清新。中秋已过,但人生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金陵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张灯结彩,各府第门前车马络绎,尽是走亲访友、互赠节礼的宾客。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彻夜不绝,连空气中都飘着桂花酒和月饼的甜香。
而在城南那间废弃茶肆的阁楼里,却只有一灯如豆。
沈云棠独坐窗前,望着天边那轮渐圆的明月,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方绣了一半的帕子。帕上是并蒂莲的图样,原是想着中秋佳节图个团圆吉利,如今却只觉得讽刺。
“姐姐,你看这月饼,像不像天上的月亮?”记忆中,芍药举着刚出炉的月饼,笑得眉眼弯弯。
那是三年前的中秋,沈家尚未败落。后花园的桂花树下,母亲亲手布置了拜月香案,上面摆满了各色果品和精巧的月饼。父亲破例准许她们姐妹饮一杯桂花酒,芍药贪杯,小脸喝得红扑扑的,靠在她肩头哼着新学的曲子。
而如今,父母俱已不在,芍药下落不明,她自己也如惊弓之鸟,躲在这破败之处,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芍药,你此刻在何处?可有人给你一块月饼吃?”沈云棠喃喃自语,眼中泛起泪光。
三个月前的那夜,芍药突然出现在这阁楼中,告诉她已怀有贾世清的身孕。姐妹二人抱头痛哭后,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贾府绝不会放过怀有贾家骨血的芍药,而她们现在的藏身处也已不再安全。
第二天清晨,沈云棠当机立断,带着芍药转移到城西的一处农家小院。那是她暗中用最后一件首饰换来的暂居之地,虽简陋,却比茶肆安全许多。
安置好芍药后,她不得不返回茶肆,以免贾府的人找到那里时发现她们已转移,进而全城搜捕。这一别,又是半月。
这半个月来,她日夜悬心,既怕芍药独自一人有什么闪失,又怕自己频繁出入城西会引人注意。今日中秋,她本应与妹妹团聚,却不得不分隔两地。
“大小姐。”门外传来李嬷嬷压低的声音。
沈云棠忙拭去眼泪,起身开门。李嬷嬷挎着一个篮子闪身进来,小心地关好门。
“今日过节,老身带了些吃食来。”李嬷嬷从篮中取出一个月饼和一包桂花糕,还有几个新鲜果子,“委屈大小姐了。”
沈云棠心中一暖:“嬷嬷费心了。这般时节,您还惦记着我。”
李嬷嬷是沈家旧仆,在沈家伺候了二十多年,家道中落后被迫到贾府做粗使嬷嬷。沈云棠潜入贾府救芍药时,幸得她暗中相助,否则早已落入贾世清手中。
“大小姐说的什么话。”李嬷嬷叹气,“老身看着您和芍药小姐长大,如今见你们这般境地,心里难受啊。”
沈云棠勉强一笑:“嬷嬷不必忧心,总会好起来的。”
李嬷嬷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声道:“老身今日在贾府后门,听见几个婆子嚼舌根,说大少爷近日脾气越发暴躁,为着丢失的什么重要物件,已经打发了两个小厮。”
沈云棠心中一凛。贾世清如此大动干戈,绝不仅仅是为了两个逃妾。她忽然想起那夜带芍药逃跑时,慌乱中从贾世清书房带出的一个小木匣。当时只以为是些金银细软,打开后却发现里面是几封密信和一本账册。她虽未及细看,但隐约明白这些物件关系重大,一直小心藏在身边。
“多谢嬷嬷告知。”沈云棠定定神,“芍药那边...”
“大小姐放心,老身前日刚去过,芍药小姐一切安好,就是思念大小姐得紧。”李嬷嬷压低声音,“只是...那身子渐渐显了,老奴担心...”
沈云棠的心沉了下去。芍药怀孕已近五月,再瞒不了多久。一旦事发,贾府绝不会善罢甘休。
送走李嬷嬷后,沈云棠再无心思用饭。她推开那半块月饼,重新坐回窗前。
月华如水,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入室内,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想起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而今她虽无银烛画屏,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孤寂凄清。
忽然,远处隐隐传来一阵歌声,似是哪家府邸请了戏班,正在唱《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沈云棠不由得凝神细听。母亲生前最爱这出戏,每逢中秋必点。她记得有一年,母亲一时兴起,披着霞帔在院中且歌且舞,父亲击节而和,她和芍药看得目不转睛。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歌声婉转,却字字戳心。嫦娥偷吃灵药,飞升月宫,却要忍受永恒的孤寂,不正如她此刻的心境?
沈云棠起身,从枕下取出那个从贾府带出的小木匣。就着月光,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取出里面的信件和账册。
这些日子为安全起见,她一直不敢在白天翻阅这些物件,生怕被人撞见。唯有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才敢取出细看。
账册记录的是贾府与几位朝中大臣的银钱往来,数额之大,令人咋舌。而那些密信更是触目惊心,其中竟有与北方敌国暗通款曲的内容。沈云棠越看越是心惊,终于明白贾世清为何如此紧追不舍——这些证据若公之于众,足以让贾府满门抄斩!
她颤抖着手将信件收好,心口怦怦直跳。原来她无意中拿到的,竟是贾府的命门!
一阵夜风吹来,桌上的烛火摇曳不定,险些熄灭。沈云棠忙用手护住烛火,恍惚间想起小时候听乳娘讲的故事:风中残烛,虽微弱却不屈不挠,只要一丝尚存,就有复燃的希望。
她不就是那风中残烛吗?家破人亡,姐妹离散,寄人篱下,如今又卷入这等滔天风波之中。可只要一息尚存,她就不能放弃。
“爹,娘,你们在天有灵,请保佑女儿找到出路,保佑芍药平安。”她望着明月轻声祷告。
忽然,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响起,轻而规律,是她与芍药约定的暗号。
沈云棠一惊,忙将木匣藏好,快步走到门边:“谁?”
“姐姐,是我。”门外是芍药压低的、带着哭腔的声音。
沈云棠急忙开门,只见芍药披着一件过大的粗布斗篷,脸色苍白,眼中含泪,站在清冷的月光下,越发显得弱不禁风。
“芍药!你怎么来了?”沈云棠一把将妹妹拉进屋内,紧张地朝外张望片刻,迅速关上门。
“姐姐,我...我实在害怕...”芍药扑进她怀中,浑身颤抖,“今日中秋,院子里欢声笑语,我却只能躲在屋里,连灯都不敢点。想起爹娘,想起从前,我...我忍不住就跑来了...”
沈云棠心疼地搂紧妹妹,感觉到她腹部的隆起已十分明显,不由得更添忧虑。
“这一路可有人看见你?”她轻声问。
芍药摇头:“我绕着小巷来的,很小心。”
姐妹二人相携坐在窗前,共披一件旧衣御寒。月光洒在她们身上,如同披了一层银纱。
“姐姐,还记得去年中秋吗?”芍药靠在沈云棠肩头,轻声问,“那时爹娘还在,咱们一家在园中赏月,你弹琴,我唱歌,多快活啊。”
沈云棠轻轻抚摸着妹妹的头发:“怎么不记得。你唱的是《水调歌头》,才唱到‘明月几时有’,就忘了词,羞得直往我身后躲。”
芍药破涕为笑:“后来还是娘提醒的。爹还说,明年中秋要请金陵最好的琴师来教我,免得我再忘词。”
话音落下,二人皆是一阵沉默。明年中秋,她们又会在何处?可还有机会一同赏月?
“姐姐,我有时真想,若是那日我没有被送入贾府,该多好。”芍药的声音低如耳语,“或者,那夜我们逃跑时,我没有与你失散...”
沈云棠心中一痛,将妹妹搂得更紧:“别说傻话。要怪只怪姐姐无能,没能保护好你。”
“不,不是姐姐的错。”芍药抬头,泪光盈盈,“是这世道不公,是贾家仗势欺人!”
沈云棠默然。是啊,这世道,女子如浮萍,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但她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任人宰割!
“芍药,你看这月亮,不管人间悲欢,它总是如期而至,圆满如初。”沈云棠望着窗外明月,轻声道,“我们的命运,也终有圆满的一天。”
芍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哎呦”一声,手抚上腹部。
“怎么了?”沈云棠紧张地问。
“他...他踢我了。”芍药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光彩,“姐姐,你摸摸看。”
沈云棠犹豫片刻,轻轻将手放在妹妹隆起的腹部。果然,感觉到一阵轻微的胎动,如同蝴蝶振翅,却又那么真实有力。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个未出世的孩子,或许不是灾难,而是希望。是她们姐妹在这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姐姐,我怕...”芍药突然又忧郁起来,“我怕这孩子生下来,会像他父亲一样...”
“不会的。”沈云棠坚定地说,“我们会好好教导他,让他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再说,有我们这样的姨母和母亲,他定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芍药似乎被说服了,轻轻点头。
夜深了,芍药在姐姐怀中沉沉睡去。沈云棠却毫无睡意,她看着妹妹安详的睡颜,又望向天边那轮明月,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那木匣中的秘密,或许是她们唯一的生机。但要如何运用这个把柄,却需从长计议。贾府势大,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她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云棠,你性子刚强,这是好事,但刚极易折。有时以柔克刚,方是上策。”
以柔克刚...沈云棠若有所思。
忽然,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月光渐渐西斜,清辉依旧,却添了几分凄清。桌上的蜡烛即将燃尽,烛泪堆叠,如同她们姐妹心中的愁绪。
沈云棠轻轻将芍药安置在床上,为她盖好被子。自己则坐在窗前,守望着这漫漫长夜。
中秋将过,黎明将至。前路依然迷茫,但她的心中却前所未有地清明——她必须保护芍药和这个未出世的孩子,不惜一切代价。
月光下,她取出那方未绣完的帕子,就着最后的烛光,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并蒂莲并蒂而生,同荣同枯,正如她们姐妹,命运与共。
烛火终于熄灭了,但东方已现出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带着未知的挑战与希望。
沈云棠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她走到床前,看着芍药安睡的容颜,轻声许诺:“姐姐一定会护你周全,无论如何。”
窗外,桂花的香气随风飘入,混着晨露的清新。中秋已过,但人生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