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破的消息,是在一个阴沉的午后传到京城的。
起初只是街头巷尾的窃窃私语,像冬日的寒风一样无孔不入。有人说亲眼见到边关驿卒浑身是血地驰入皇城,有人说听见朝会上传来皇上摔碎玉玺的巨响,更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突厥人的先锋已经抵达京郊百里外的居庸关。
沈砚舟站在京郊的山岗上,望着远处巍峨的京城轮廓,心中五味杂陈。他是昨夜才抵达京郊的,一路风餐露宿,躲过了数次盘查和追杀。镇北王的亲笔信就贴身藏在他的衣襟内,已经被汗水和雪水浸得字迹模糊。
“公子,我们真的还要进城吗?”随行的老仆沈福忧心忡忡地问道。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是在沈砚舟离京后偷偷跟上的,说什么也不肯让少主独自冒险。
沈砚舟沉默良久,轻声道:“福伯,幽州城破,镇北王殉国,这消息若是属实,那么大周真的危在旦夕了。这封信,无论如何都要送到皇上手中。”
“可是公子,如今京城到处都是平西侯的眼线,您这一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沈砚舟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雪花开始零星飘落。他想起离京那日,也是这样的雪天,林婉儿将护身符挂在他颈上,泪眼婆娑地说等他回来。
“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沈砚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袍,“福伯,你年纪大了,不必跟我涉险。若我三日后还没有消息,你就去城南林家,将这枚玉佩交给婉儿。”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羊脂玉佩,上面刻着“生死相随”四字。这是他们当年的定情信物,他一直贴身珍藏。
沈福老泪纵横,跪地接过玉佩:“老奴遵命。公子...保重!”
主仆二人就此别过,沈砚舟独自向京城走去。
越接近京城,气氛越是紧张。城门口增加了数倍守军,对进出人员严加盘查。流言像野火一样在排队入城的人群中蔓延。
“听说了吗?幽州城破,十万军民无一幸免!”
“镇北王死得惨啊,被突厥人枭首示众,头颅挂在城墙上...”
“突厥铁骑不日就要兵临城下了,京城里的达官贵人都在准备南逃呢!”
沈砚舟心中悲痛难言。他想起在幽州见到镇北王的情景,那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日若你能执掌权柄,定要记住今日所见所闻,莫负了这万里江山,兆亿黎民。”
谁能想到,一别竟是永诀。
轮到沈砚舟接受盘查时,他压低斗笠,递过伪造的路引。守城士兵仔细打量着他,忽然问道:“看你风尘仆仆,是从北边来的?”
“小的是从保定府来的商人,路上遇到流民,货物都被抢了。”沈砚舟压低声线,故作沮丧。
士兵将信将疑,正要放行,忽听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
沈砚舟心中一凛,抬眼望去,只见赵元昊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缓缓而来。一月不见,他越发意气风发,身着御林军统领的服饰,显然已经掌握了京城的防卫大权。
“这不是沈大公子吗?”赵元昊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嘴角挂着讥诮的笑意,“怎么,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想回京城讨饭?”
沈砚舟心知身份已经暴露,索性抬起头,坦然相对:“赵世子,别来无恙。”
赵元昊冷笑一声:“沈砚舟,你勾结镇北王,图谋不轨,朝廷正在通缉你。没想到你竟自投罗网!”他挥手下令,“来人,将这个逆贼拿下!”
几名士兵应声上前,将沈砚舟五花大绑。
“搜他的身!”赵元昊命令道。
士兵从沈砚舟怀中搜出那封已经破损的信件,呈给赵元昊。他展开一看,面色微变,随即冷笑道:“好个镇北王,死到临头还想搬救兵!”他将信撕得粉碎,扬撒在风雪中。
沈砚舟眼睁睁看着镇北王的遗愿化为碎片,心痛如绞。
赵元昊驱马走近,压低声音:“沈砚舟,我知道你父亲是冤枉的。只要你肯指证谢安那个老东西与镇北王勾结,意图谋反,我不但保你父子平安,还可以让你重享荣华富贵。”
沈砚舟冷冷地看着他:“赵元昊,你父子通敌卖国,陷害忠良,就不怕遭天谴吗?”
“天谴?”赵元昊仰天大笑,“如今天下将变,强者为尊!突厥大汗已许诺,只要我父亲助他夺取中原,就封他为中原王!到那时,什么天谴,什么报应,都是狗屁!”
沈砚舟心中骇然。他早知道平西侯通敌,却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明目张胆!
“带走!”赵元昊挥手,“关入天牢,严加看管!”
天牢比刑部大牢更加阴森恐怖。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腐臭,不时传来囚犯的惨叫和呻吟。沈砚舟被单独关在一间狭小的牢房中,四壁结冰,寒冷刺骨。
夜深人静,他倚着冰冷的墙壁,疲惫不堪,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闪现这一月来的所见所闻:边境流离失所的百姓,幽州城头浴血奋战的将士,镇北王殉国前坚毅的眼神...
朦胧间,他仿佛听见战马嘶鸣,刀剑相交,看见冰雪覆盖的河面上,铁甲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从未亲眼目睹,却在父亲和镇北王描述中多次听闻的场景——铁马冰河,血战沙场。
“父亲...赵叔叔...李王爷...”他在梦中喃喃自语。
忽然,一阵剧痛将他惊醒。牢门不知何时被打开,几个狱卒正用皮鞭抽打他。
“醒醒!有人要见你!”
沈砚舟勉强抬起头,只见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身影站在牢门外。那人掀开兜帽,露出一张精明干练的脸——正是兵部侍郎张文远。
“沈公子,别来无恙啊。”张文远笑容可掬,仿佛在与老友寒暄。
沈砚舟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张文远不以为意,示意狱卒退下,独自走进牢房:“沈公子是聪明人,应该明白现在的局势。幽州已破,突厥大军不日便可兵临城下。大周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沈砚舟冷冷道:“张侍郎是来做说客的?”
“不错。”张文远坦然承认,“平西侯惜才,不忍看你这样的青年才俊白白送死。只要你肯合作,指证谢安与镇北王谋反,待大局定后,保你沈家荣华富贵。”
“若我不答应呢?”
张文远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狠厉:“那恐怕沈公子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还有你在城南别院的祖母、母亲,以及...林家那位如花似玉的小姐。”
沈砚舟瞳孔一缩:“你们敢!”
“乱世之中,有什么不敢的?”张文远轻笑,“昨夜林御史已经答应,三日后便将女儿嫁给赵世子。你若执迷不悟,不但自身难保,还要连累心上人。”
沈砚舟心如刀绞,却强自镇定:“张侍郎不必多言。沈某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好!有骨气!”张文远抚掌笑道,“只可惜,骨气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保住性命。我给你一夜时间考虑,明日此时,我再来听你的答复。”
张文远走后,牢房重归寂静。沈砚舟靠在墙上,只觉得浑身冰冷。他不是怕死,而是担心祖母、母亲和婉儿的安危。若他坚持不屈,势必连累她们;若他屈服于平西侯,又怎能对得起父亲的教诲,对得起战死沙场的赵将军和镇北王?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梦中尽是铁马冰河,烽火连天,还有父亲在刑场上的身影,婉儿的哭泣...
次日清晨,狱卒送来一碗发馊的粥和一块硬如石头的馒头。沈砚舟勉强吃了几口,忽听隔壁牢房传来一阵咳嗽声。
“隔壁关的是谁?”他问狱卒。
狱卒冷哼一声:“也是个不识时务的老东西,谢安。”
“谢先生?”沈砚舟大惊,“他怎么了?”
“皇上昏厥,平西侯监国,第一件事就是把谢太师打入天牢。”狱卒不耐烦地道,“你少打听,自身难保了还关心别人!”
狱卒走后,沈砚舟凑到墙边,低声呼唤:“谢先生?谢先生?”
隔壁传来虚弱的声音:“是...砚舟吗?”
“是我!谢先生,您怎么样?”
谢太师咳嗽一阵,方道:“还死不了...砚舟,镇北王的信...送到了吗?”
沈砚舟黯然:“信被赵元昊撕了。谢先生,幽州城破,镇北王殉国,如今朝中...”
“我知道了。”谢太师长叹一声,“昨日平西侯已经下令,迁都金陵,朝廷即日南巡。”
“迁都?”沈砚舟如遭雷击,“那北方的百姓怎么办?边境的将士怎么办?”
“弃卒保车啊...”谢太师声音悲凉,“平西侯与突厥约定,割让黄河以北,换取偏安江南。这一走,半壁江山就拱手让人了!”
沈砚舟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们怎么敢!这是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啊!”
“如今皇上病重,太子被软禁,平西侯大权独揽,还有什么不敢的?”谢太师剧烈咳嗽起来,“砚舟,我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你...你一定要活下去,有朝一日,揭穿这群国贼的真面目...”
话音未落,忽听外面传来一阵骚动。牢门被打开,几个锦衣卫闯了进来,径直走向谢太师的牢房。
“谢安接旨!”为首的内侍尖声宣道,“罪臣谢安,勾结边将,图谋不轨,罪证确凿,即刻押赴刑场,斩立决!”
沈砚舟大惊,扑到牢门前:“谢先生是两朝元老,你们不能这样!”
内侍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沈公子,下一个就轮到你了,急什么?”
谢太师却异常平静,整理了一下衣冠,昂首走出牢房。经过沈砚舟牢门前,他忽然驻足,深深看了沈砚舟一眼:“记住我的话,活下去!”
目送谢太师被押走,沈砚舟无力地滑坐在地。不过一月时间,父亲下狱,赵将军战死,镇北王殉国,谢太师问斩...大周的栋梁,一个接一个倒下。
难道这大周江山,真的要亡于奸佞之手?
午后,张文远如期而至。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几个突厥装束的武士。
“沈公子,考虑得如何了?”张文远笑容可掬。
沈砚舟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张文远不以为意,指向身后的突厥武士:“这位是突厥大汗的特使阿史那将军。大汗惜才,若你肯归顺,保你荣华富贵。”
那突厥武士操着生硬的汉语道:“我们大汗,最爱英雄。你父亲,是英雄。你,也是英雄。归顺我们,不会亏待。”
沈砚舟忽然笑了:“张侍郎,你可知道‘汉奸’二字怎么写?”
张文远面色一沉:“沈砚舟,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沈家世代忠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沈砚舟昂首道,“今日你们可以杀我,但终有一日,会有人揭穿你们的卖国行径,将你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文远勃然大怒:“好!既然你找死,我就成全你!”他转向狱卒,“用刑!看他能嘴硬到几时!”
沈砚舟被拖出牢房,绑在刑架上。皮鞭如雨点般落下,很快将他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说!谢安还有哪些同党?”张文远厉声问道。
沈砚舟吐出一口血水,冷笑道:“天下忠义之士,皆是谢先生同党!”
“继续打!”
鞭子更加凶狠地落下。沈砚舟意识渐渐模糊,眼前开始出现幻觉。他仿佛看见父亲站在不远处,欣慰地看着他;看见赵将军和镇北王骑着战马,在千军万马中冲杀;看见婉儿穿着嫁衣,在雪中等他回去...
“父亲...赵叔叔...李王爷...婉儿...”他喃喃自语,终于支撑不住,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盆冷水将他泼醒。他发现自己被扔回牢房,张文远已经离去,只有狱卒在门外看守。
浑身剧痛,饥寒交迫,沈砚舟蜷缩在角落,感觉自己可能真的撑不过今晚了。他想起谢太师的嘱托,想起父亲的期望,想起婉儿的等待...不,他不能死!他必须活下去!
夜深人静时,他强忍疼痛,摸索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可能的逃生之路。然而天牢固若金汤,四壁都是坚硬的石头,根本没有出路。
就在他几乎绝望时,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几声闷响,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牢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娇小的身影闪了进来。
“砚舟哥哥!”熟悉的声音响起。
沈砚舟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婉儿?你怎么...”
林婉儿穿着一身夜行衣,脸上蒙着黑纱,只有那双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她快步走到沈砚舟身边,看到他满身伤痕,眼泪顿时涌了出来:“他们把你打成这样...”
“你怎么进来的?这里太危险了!”沈砚舟急道。
“我买通了狱卒,但只能争取一炷香的时间。”林婉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袱,“这是金疮药和干粮。还有,我偷到了这个...”她取出一块令牌,“这是平西侯府的通行令,你拿着它,或许能逃出京城。”
沈砚舟握住她的手:“婉儿,跟我一起走吧!”
林婉儿泪如雨下:“我不能...我父亲已经答应平西侯,三日后就要我与赵元昊成婚。我若逃走,林家上下数十口人性命不保...”
“可是...”
“别说了,时间不多。”林婉儿替他简单包扎了伤口,将令牌塞入他手中,“城南永定门的值守将领曾受你父亲恩惠,你拿着这个令牌,就说奉平西侯之命出城办事,他应该会放行。”
沈砚舟紧紧抱住她:“婉儿,等我!我一定会回来救你!”
林婉儿在他唇上轻轻一吻,泪中带笑:“我等你,生死相随。”
依依惜别后,沈砚舟强忍伤痛,凭着林婉儿给的令牌,果然顺利通过了层层盘查,来到永定门。正如林婉儿所说,值守的将领认出他是沈聿怀之子,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打开了城门。
“沈公子,保重!”那将领低声道,“侯爷的冤情,终有水落石出之日!”
沈砚舟躬身一礼,翻身上马,向着南方疾驰而去。他知道,平西侯发现他越狱后,必定会派人追杀。为今之计,只有前往江南,寻找仍在抵抗的力量。
雪越下越大,北风如刀。沈砚舟单骑独行,在雪地上留下一串孤独的马蹄印。前方是茫茫未知的旅途,后方是烽火连天的故园。
这一夜,他又梦见了铁马冰河。但这一次,在千军万马的厮杀声中,他听见了一个清晰的声音——
“活下去!为了那些不能活下去的人,活下去!”
当他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经抵达黄河岸边。对岸,就是尚未被战火波及的江南。
回头望去,北岸烽火连天,映红了半边天空。那是他的故园,他的家国,他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我会回来的。”他对着北方轻声立誓,“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风雪更急了,仿佛在回应他的誓言,又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多难江山的不尽悲凉。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醒何处是归途?
这乱世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浮萍。但即使是最微小的浮萍,也有它的坚持,它的方向。
起初只是街头巷尾的窃窃私语,像冬日的寒风一样无孔不入。有人说亲眼见到边关驿卒浑身是血地驰入皇城,有人说听见朝会上传来皇上摔碎玉玺的巨响,更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突厥人的先锋已经抵达京郊百里外的居庸关。
沈砚舟站在京郊的山岗上,望着远处巍峨的京城轮廓,心中五味杂陈。他是昨夜才抵达京郊的,一路风餐露宿,躲过了数次盘查和追杀。镇北王的亲笔信就贴身藏在他的衣襟内,已经被汗水和雪水浸得字迹模糊。
“公子,我们真的还要进城吗?”随行的老仆沈福忧心忡忡地问道。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是在沈砚舟离京后偷偷跟上的,说什么也不肯让少主独自冒险。
沈砚舟沉默良久,轻声道:“福伯,幽州城破,镇北王殉国,这消息若是属实,那么大周真的危在旦夕了。这封信,无论如何都要送到皇上手中。”
“可是公子,如今京城到处都是平西侯的眼线,您这一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沈砚舟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雪花开始零星飘落。他想起离京那日,也是这样的雪天,林婉儿将护身符挂在他颈上,泪眼婆娑地说等他回来。
“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沈砚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袍,“福伯,你年纪大了,不必跟我涉险。若我三日后还没有消息,你就去城南林家,将这枚玉佩交给婉儿。”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羊脂玉佩,上面刻着“生死相随”四字。这是他们当年的定情信物,他一直贴身珍藏。
沈福老泪纵横,跪地接过玉佩:“老奴遵命。公子...保重!”
主仆二人就此别过,沈砚舟独自向京城走去。
越接近京城,气氛越是紧张。城门口增加了数倍守军,对进出人员严加盘查。流言像野火一样在排队入城的人群中蔓延。
“听说了吗?幽州城破,十万军民无一幸免!”
“镇北王死得惨啊,被突厥人枭首示众,头颅挂在城墙上...”
“突厥铁骑不日就要兵临城下了,京城里的达官贵人都在准备南逃呢!”
沈砚舟心中悲痛难言。他想起在幽州见到镇北王的情景,那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日若你能执掌权柄,定要记住今日所见所闻,莫负了这万里江山,兆亿黎民。”
谁能想到,一别竟是永诀。
轮到沈砚舟接受盘查时,他压低斗笠,递过伪造的路引。守城士兵仔细打量着他,忽然问道:“看你风尘仆仆,是从北边来的?”
“小的是从保定府来的商人,路上遇到流民,货物都被抢了。”沈砚舟压低声线,故作沮丧。
士兵将信将疑,正要放行,忽听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
沈砚舟心中一凛,抬眼望去,只见赵元昊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缓缓而来。一月不见,他越发意气风发,身着御林军统领的服饰,显然已经掌握了京城的防卫大权。
“这不是沈大公子吗?”赵元昊勒住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嘴角挂着讥诮的笑意,“怎么,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想回京城讨饭?”
沈砚舟心知身份已经暴露,索性抬起头,坦然相对:“赵世子,别来无恙。”
赵元昊冷笑一声:“沈砚舟,你勾结镇北王,图谋不轨,朝廷正在通缉你。没想到你竟自投罗网!”他挥手下令,“来人,将这个逆贼拿下!”
几名士兵应声上前,将沈砚舟五花大绑。
“搜他的身!”赵元昊命令道。
士兵从沈砚舟怀中搜出那封已经破损的信件,呈给赵元昊。他展开一看,面色微变,随即冷笑道:“好个镇北王,死到临头还想搬救兵!”他将信撕得粉碎,扬撒在风雪中。
沈砚舟眼睁睁看着镇北王的遗愿化为碎片,心痛如绞。
赵元昊驱马走近,压低声音:“沈砚舟,我知道你父亲是冤枉的。只要你肯指证谢安那个老东西与镇北王勾结,意图谋反,我不但保你父子平安,还可以让你重享荣华富贵。”
沈砚舟冷冷地看着他:“赵元昊,你父子通敌卖国,陷害忠良,就不怕遭天谴吗?”
“天谴?”赵元昊仰天大笑,“如今天下将变,强者为尊!突厥大汗已许诺,只要我父亲助他夺取中原,就封他为中原王!到那时,什么天谴,什么报应,都是狗屁!”
沈砚舟心中骇然。他早知道平西侯通敌,却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明目张胆!
“带走!”赵元昊挥手,“关入天牢,严加看管!”
天牢比刑部大牢更加阴森恐怖。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腐臭,不时传来囚犯的惨叫和呻吟。沈砚舟被单独关在一间狭小的牢房中,四壁结冰,寒冷刺骨。
夜深人静,他倚着冰冷的墙壁,疲惫不堪,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闪现这一月来的所见所闻:边境流离失所的百姓,幽州城头浴血奋战的将士,镇北王殉国前坚毅的眼神...
朦胧间,他仿佛听见战马嘶鸣,刀剑相交,看见冰雪覆盖的河面上,铁甲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从未亲眼目睹,却在父亲和镇北王描述中多次听闻的场景——铁马冰河,血战沙场。
“父亲...赵叔叔...李王爷...”他在梦中喃喃自语。
忽然,一阵剧痛将他惊醒。牢门不知何时被打开,几个狱卒正用皮鞭抽打他。
“醒醒!有人要见你!”
沈砚舟勉强抬起头,只见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身影站在牢门外。那人掀开兜帽,露出一张精明干练的脸——正是兵部侍郎张文远。
“沈公子,别来无恙啊。”张文远笑容可掬,仿佛在与老友寒暄。
沈砚舟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张文远不以为意,示意狱卒退下,独自走进牢房:“沈公子是聪明人,应该明白现在的局势。幽州已破,突厥大军不日便可兵临城下。大周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沈砚舟冷冷道:“张侍郎是来做说客的?”
“不错。”张文远坦然承认,“平西侯惜才,不忍看你这样的青年才俊白白送死。只要你肯合作,指证谢安与镇北王谋反,待大局定后,保你沈家荣华富贵。”
“若我不答应呢?”
张文远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狠厉:“那恐怕沈公子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还有你在城南别院的祖母、母亲,以及...林家那位如花似玉的小姐。”
沈砚舟瞳孔一缩:“你们敢!”
“乱世之中,有什么不敢的?”张文远轻笑,“昨夜林御史已经答应,三日后便将女儿嫁给赵世子。你若执迷不悟,不但自身难保,还要连累心上人。”
沈砚舟心如刀绞,却强自镇定:“张侍郎不必多言。沈某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好!有骨气!”张文远抚掌笑道,“只可惜,骨气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保住性命。我给你一夜时间考虑,明日此时,我再来听你的答复。”
张文远走后,牢房重归寂静。沈砚舟靠在墙上,只觉得浑身冰冷。他不是怕死,而是担心祖母、母亲和婉儿的安危。若他坚持不屈,势必连累她们;若他屈服于平西侯,又怎能对得起父亲的教诲,对得起战死沙场的赵将军和镇北王?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梦中尽是铁马冰河,烽火连天,还有父亲在刑场上的身影,婉儿的哭泣...
次日清晨,狱卒送来一碗发馊的粥和一块硬如石头的馒头。沈砚舟勉强吃了几口,忽听隔壁牢房传来一阵咳嗽声。
“隔壁关的是谁?”他问狱卒。
狱卒冷哼一声:“也是个不识时务的老东西,谢安。”
“谢先生?”沈砚舟大惊,“他怎么了?”
“皇上昏厥,平西侯监国,第一件事就是把谢太师打入天牢。”狱卒不耐烦地道,“你少打听,自身难保了还关心别人!”
狱卒走后,沈砚舟凑到墙边,低声呼唤:“谢先生?谢先生?”
隔壁传来虚弱的声音:“是...砚舟吗?”
“是我!谢先生,您怎么样?”
谢太师咳嗽一阵,方道:“还死不了...砚舟,镇北王的信...送到了吗?”
沈砚舟黯然:“信被赵元昊撕了。谢先生,幽州城破,镇北王殉国,如今朝中...”
“我知道了。”谢太师长叹一声,“昨日平西侯已经下令,迁都金陵,朝廷即日南巡。”
“迁都?”沈砚舟如遭雷击,“那北方的百姓怎么办?边境的将士怎么办?”
“弃卒保车啊...”谢太师声音悲凉,“平西侯与突厥约定,割让黄河以北,换取偏安江南。这一走,半壁江山就拱手让人了!”
沈砚舟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们怎么敢!这是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啊!”
“如今皇上病重,太子被软禁,平西侯大权独揽,还有什么不敢的?”谢太师剧烈咳嗽起来,“砚舟,我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你...你一定要活下去,有朝一日,揭穿这群国贼的真面目...”
话音未落,忽听外面传来一阵骚动。牢门被打开,几个锦衣卫闯了进来,径直走向谢太师的牢房。
“谢安接旨!”为首的内侍尖声宣道,“罪臣谢安,勾结边将,图谋不轨,罪证确凿,即刻押赴刑场,斩立决!”
沈砚舟大惊,扑到牢门前:“谢先生是两朝元老,你们不能这样!”
内侍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沈公子,下一个就轮到你了,急什么?”
谢太师却异常平静,整理了一下衣冠,昂首走出牢房。经过沈砚舟牢门前,他忽然驻足,深深看了沈砚舟一眼:“记住我的话,活下去!”
目送谢太师被押走,沈砚舟无力地滑坐在地。不过一月时间,父亲下狱,赵将军战死,镇北王殉国,谢太师问斩...大周的栋梁,一个接一个倒下。
难道这大周江山,真的要亡于奸佞之手?
午后,张文远如期而至。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几个突厥装束的武士。
“沈公子,考虑得如何了?”张文远笑容可掬。
沈砚舟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张文远不以为意,指向身后的突厥武士:“这位是突厥大汗的特使阿史那将军。大汗惜才,若你肯归顺,保你荣华富贵。”
那突厥武士操着生硬的汉语道:“我们大汗,最爱英雄。你父亲,是英雄。你,也是英雄。归顺我们,不会亏待。”
沈砚舟忽然笑了:“张侍郎,你可知道‘汉奸’二字怎么写?”
张文远面色一沉:“沈砚舟,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我沈家世代忠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沈砚舟昂首道,“今日你们可以杀我,但终有一日,会有人揭穿你们的卖国行径,将你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文远勃然大怒:“好!既然你找死,我就成全你!”他转向狱卒,“用刑!看他能嘴硬到几时!”
沈砚舟被拖出牢房,绑在刑架上。皮鞭如雨点般落下,很快将他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说!谢安还有哪些同党?”张文远厉声问道。
沈砚舟吐出一口血水,冷笑道:“天下忠义之士,皆是谢先生同党!”
“继续打!”
鞭子更加凶狠地落下。沈砚舟意识渐渐模糊,眼前开始出现幻觉。他仿佛看见父亲站在不远处,欣慰地看着他;看见赵将军和镇北王骑着战马,在千军万马中冲杀;看见婉儿穿着嫁衣,在雪中等他回去...
“父亲...赵叔叔...李王爷...婉儿...”他喃喃自语,终于支撑不住,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盆冷水将他泼醒。他发现自己被扔回牢房,张文远已经离去,只有狱卒在门外看守。
浑身剧痛,饥寒交迫,沈砚舟蜷缩在角落,感觉自己可能真的撑不过今晚了。他想起谢太师的嘱托,想起父亲的期望,想起婉儿的等待...不,他不能死!他必须活下去!
夜深人静时,他强忍疼痛,摸索着牢房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可能的逃生之路。然而天牢固若金汤,四壁都是坚硬的石头,根本没有出路。
就在他几乎绝望时,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几声闷响,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牢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娇小的身影闪了进来。
“砚舟哥哥!”熟悉的声音响起。
沈砚舟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婉儿?你怎么...”
林婉儿穿着一身夜行衣,脸上蒙着黑纱,只有那双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她快步走到沈砚舟身边,看到他满身伤痕,眼泪顿时涌了出来:“他们把你打成这样...”
“你怎么进来的?这里太危险了!”沈砚舟急道。
“我买通了狱卒,但只能争取一炷香的时间。”林婉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袱,“这是金疮药和干粮。还有,我偷到了这个...”她取出一块令牌,“这是平西侯府的通行令,你拿着它,或许能逃出京城。”
沈砚舟握住她的手:“婉儿,跟我一起走吧!”
林婉儿泪如雨下:“我不能...我父亲已经答应平西侯,三日后就要我与赵元昊成婚。我若逃走,林家上下数十口人性命不保...”
“可是...”
“别说了,时间不多。”林婉儿替他简单包扎了伤口,将令牌塞入他手中,“城南永定门的值守将领曾受你父亲恩惠,你拿着这个令牌,就说奉平西侯之命出城办事,他应该会放行。”
沈砚舟紧紧抱住她:“婉儿,等我!我一定会回来救你!”
林婉儿在他唇上轻轻一吻,泪中带笑:“我等你,生死相随。”
依依惜别后,沈砚舟强忍伤痛,凭着林婉儿给的令牌,果然顺利通过了层层盘查,来到永定门。正如林婉儿所说,值守的将领认出他是沈聿怀之子,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打开了城门。
“沈公子,保重!”那将领低声道,“侯爷的冤情,终有水落石出之日!”
沈砚舟躬身一礼,翻身上马,向着南方疾驰而去。他知道,平西侯发现他越狱后,必定会派人追杀。为今之计,只有前往江南,寻找仍在抵抗的力量。
雪越下越大,北风如刀。沈砚舟单骑独行,在雪地上留下一串孤独的马蹄印。前方是茫茫未知的旅途,后方是烽火连天的故园。
这一夜,他又梦见了铁马冰河。但这一次,在千军万马的厮杀声中,他听见了一个清晰的声音——
“活下去!为了那些不能活下去的人,活下去!”
当他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经抵达黄河岸边。对岸,就是尚未被战火波及的江南。
回头望去,北岸烽火连天,映红了半边天空。那是他的故园,他的家国,他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我会回来的。”他对着北方轻声立誓,“总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风雪更急了,仿佛在回应他的誓言,又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多难江山的不尽悲凉。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醒何处是归途?
这乱世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浮萍。但即使是最微小的浮萍,也有它的坚持,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