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遇玄学-《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

  周六,杨志才心情很好,和蒋蔓一块吃过早饭。

  人生际遇很奇怪,刚还疾风骤雨,转瞬间已雨过天晴,风和日丽。

  似乎在一刹那间,当自己的念头从阴转晴后,杨志才觉得自己的世界,所见皆是阳光。

  在宿舍,两人正计划中午搞点什么,品尝“蒋”厨娘的好手艺时,一个传呼留言过来:小北请你速回电。

  杨志才 赶紧下楼到公用电话,把电话回了过去。

  “志才,我家里出了急事,需用钱,你哪有吗?”

  电话刚接通,来不及说什么事,王小北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大概要多少?”杨志才也没磨叽。

  “三千。”

  “那你直接到公园这边来,我拿给你。”杨志才说道。

  电话挂断,杨志才就上楼了;心想小北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急。

  他上楼给蒋蔓说了这个事,知道是大事。蒋蔓催他回去,后面再说。

  杨志才打车回家 ,不到10分钟,王小北面带焦虑,背着个包,就进了早就打开的家门。

  三嫂端过来杯水,他也没喝,直接说,“志才,我父亲在家帮人盖房子,从三楼上摔下来了。”

  说着眼里都含着泪水,“我估计至少是骨折,甚至更严重,伤及内脏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这么严重吗?”杨志才说。

  “你这是要马上赶回去吗?”

  “嗯,家里本来没钱,我自己就只有1千多,所以只能先找你了。”王小北说。

  “我这里有3500,你先拿着;不够的话,周一、周二我从股市取,一定要把叔叔的伤治好,其他不用管。”

  说着,把钱交到王小北手上。

  王小北拿着钱,紧紧抓住他的手,“感谢的话,就不说了,我得马上回柳池。”

  杨志才要了他的账号,才送他下楼。路上强调,钱不够一定要给他电话,

  这才看着王小北,上了出租车,绝尘而去。

  他知道王小北省吃俭用,帮补家里 ,能存下这些钱,已是极限了。

  贫困家庭的孩子,不管你能力再强;遇到这种事情,金钱就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往往让人进退失据。

  杨志才重活一世,暗自下定决心。

  一定要在钱方面,多给王小北这样的兄弟,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他们才能放下包袱和责任枷锁,飞得更高!

  星期天,早饭后,杨志才问了三哥的学车情况。

  三哥说,最近已经在开始上路了。

  学得不错,就是倒车,和一些交通规则还没吃透。

  杨志才还没说话,三嫂说,今天是他的生日,问他怎么过?

  他就计划把李学文和王哥、吴哥晚上叫上,一块吃个饭。普通的生日不必看得么重。

  大约十点钟,他决定到李学文那里去下,问问出租车的事。

  知道他要过来,李学文也没出门。两人聊了下工作,他也说了晚上一块吃饭的事。

  李学文说,中午在他这里随便吃点,下午看王哥有空没有,一块再商量。

  杨志才觉得这样也好,不必太麻烦。

  等到有三点多,李学文才去叫的王哥,说是上晚班的时候,一般这时才会起床。

  王哥过来,三人就买车的事一通商量,相谈甚欢。

  王哥提到,以后买车的话,他也来帮他,杨志才表示欢迎。

  他还说,目前出租车赚钱不错,一个班纯利都有300多。白、夜班就有6、7百块了。

  跑车后赚的利润,存下来继续买车;一辆车四个月,利润就够了。

  杨志才当然知道,在滴滴打车出来前,这个行业还有10几年的高红利期。

  所以当即表示就这么干,以后车多了,还需要王哥多操心。

  三人正在畅想,开个出租车公司的时候,杨志才的传呼响了。

  一看, 原来是贾哥的留言:我师父已到新绵,有空喝个茶。

  杨志才把贾哥的情况说了下,王哥和李学文两人兴趣很浓,表示一块去。

  于是三人下楼,回电话给贾哥,知道在东湖附近的,一家名为“友友茶楼”见面。

  不远,打个车几分钟就到了。

  贾哥站在门口,特别嘱咐杨志才,见到他师父得叫先生。

  几个人进到屋里,便远远见到临窗的位置,坐着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

  比较瘦,穿的是藏青色布扣上衣,颈上挂着紫檀珠吊了个铜色的牌,下穿黑色宽大绸裤,一双手工布鞋。

  下颚蓄着五公分左右的白色胡须,初看就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左手上还裹着几圈小紫檀串珠。

  贾哥介绍说,“师父,这是小杨。”

  “先生,您好!”杨志才赶紧恭敬的打了招呼。

  “我姓黄”,先生握手时简单地说了句。

  “黄先生,这是我朋友李学文和王哥”,杨志才又接着介绍道。

  “大家都随便坐。”黄先生招呼道。几个人这才相继坐下。

  贾哥介绍说,“我师父的身份是正一派道士,平常主要在广德那边山上修行,很少出山的。”

  杨志才前世是知道正一派的,加上自己重生回来,对这些东西更加笃信。

  “黄先生,我们算是有缘分了,不然还真见不上您!”

  杨志才接着说,“听贾哥说您道行高,很早就想拜访您,今天算是如愿了。”

  “你客气了,前几天打了一卦;指示在东南方向,就出来走走。”黄先生说道。

  几个人也不明白,黄先生说话的意思,只能相互看了看。

  “黄先生,听志才说,您的六钱卜卦很神奇,不知今天能否见识一下。”李学文说道。

  “神奇算不上,信则灵而已。”黄先生不紧不慢的说。

  “我们道门是个很有意思的门派;最早的庄子、老子有学说,但没立派。”

  “后世教门先贤结合周易,炼丹、符箓等逐渐成型,才逐渐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

  黄先生慢慢说到,“卜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很多人知道一些算命之法;其实这是小道。”

  “古代祭祀、战争、政要等都可以用卜卦来预测吉凶、成败等,这才是大道”。

  “传言唐朝袁天罡、李淳风着(推背图)更是预测,未来几百年后的大事,那更是最高水平的体现了。”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真正的卜算属于泄露天机,要承受因果的;你们看我的胡须,30多岁就白了。”

  黄先生接着说,“不过偶尔点拨下,也无伤大雅。”

  说罢,他从上衣口袋摸出一个小黄布袋,打开,倒出6个光滑铮亮的铜钱。

  也没做什么特别动作,把所有正面的小钱重叠起来;就随手一撒,然后根据所处位置,从下往上逐一查看。

  稍微沉吟了下,黄先生说,小李,我说三点:

  1,就是你很快会换工作,还是很好的那种。

  2,没入党的话,现在赶快,原因我不解释。

  然后,他才说 ,“你口袋有两张10块的纸币,这是你我的缘分。”

  李学文没感觉到什么,把杨志才给惊呆了。

  这位可是真正的高人啊!

  李学文其他没说,打开钱包一看,果真只有两张10元的纸币,也半信半疑了。

  贾哥说,他们这行的规矩,“卦不走空”;杨志才赶紧示意李学文,把20元推过去。

  事后,贾哥告诉杨志才,他师父起卦,从来没有收这么点卦金的,很是少见。

  王哥看到这样,也想请黄先生打一卦。

  黄先生没接话 , 指着杨志才,你以后跟着他走就可以,随后就不说话了。

  随后大家喝着茶,看了会儿东湖的景色。

  本来以为没什么了,结果黄先生突然又拿起铜钱,起了一卦。

  看他低声念念叨叨的样子,大家都敢没说话,望着他。

  “咦,怎么回事?”黄先生说了句。 然后又严肃的捡起铜钱,二次起卦。 低头算了很久,才抬起头看着杨志才。

  “你的命格有点怪 ,本来算是富贵的命,怎么会变成泼天财运来,奇了怪哉?!”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杨志才真是惊了一身冷汗,这!…

  于是,他马上谦虚的问黄先生,自己未来需要注意的事项。

  黄先生又沉思了下,说,“感情的事有点麻烦,你可以过得很好;所以你决定了的话,最好不要留下大遗憾。”

  “未来的方向在乡村,大吉;城里的事要么找专人做,要么少做,就没什么问题了。”

  黄先生的几句话,完全是道出了杨志才的心思,他不由得站起来,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

  他看着贾哥,询问卦金的事;黄先生却摆了摆手,说从不一个人起两卦,今天不收卦金了。

  随后大家又随便聊了会儿,当杨志才听说,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