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同学二-《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

  杨志才从回忆中反应过来,已经4:30了,直接步行去了市委党校。

  暂时没看见人,于是就去了前天和林秋平喝茶的那个地方,边喝边等。

  刚坐下没多久,李学文就到了。他去大门口接他过来,两人又等了起来。

  直到快六点,杨志才在大门口看的第三次,谢明川的身影才出现在他眼里。兄弟俩见面,热情的拥抱在一起。

  然后才互相介绍着近一年多的情况。

  谢明川说年前已经被认命为秋驿镇财政所长,和谢小敏的关系也确立,年末估计会结婚。

  杨志才也大致说了了厂里的情况,以及自己辞职的事,还给了他传呼号。

  等见到李学文后,一番介绍,都是兄弟,两个人很快就熟络了。

  杨志才问他开会,有同行的人没有,晚上好安排。

  谢明川说有,一同过来的是他们的主管副镇长。

  杨志才一个询问的眼神,谢明川赶紧介绍,

  “副镇长魏小伟,柳池市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31岁。”

  “之前一直在三江县一家初中教书,做到教导主任,前两年干部年轻化。”

  “飞快从副校长提到校长,又升任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去年任秋驿镇副镇长。”

  李学文不是很懂,谢明川解释说,这是要重点培养的意思,所以转岗比较快。

  “魏镇有我们大学生的理想情结,为人低调实干,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我这个所长也是他到任提拔的;在秋驿,明眼人都懂,他很快会升上去。”

  “目前只是主管财政、税收、经济发展等,实际上他是真正的话事人。”

  谢明川接着说。

  杨志才想了想,“你去约下魏小伟,就说晚上不喝酒,在新绵宾馆吃小吃套餐,大家认识下。”

  他强调,如果同意,这边会叫上哥嫂,这样看来像个家宴接风的样子,不让人觉得带着目的就行。

  谢明川去得快,10分钟不到就带着一个大约1.7米左右,穿着厚夹克,比较文静内敛的男子过来,眼睛很有神,与林秋平很像。

  双方握手介绍,坐定后。

  谢明川才说,“本来是到宾馆找魏镇的,结果刚出门就碰上了。”

  “魏镇听说几个大学同学聚会,很感兴趣,就过来了。

  魏小伟接过话,“小谢,不要老是叫魏镇;痴长几岁,两位叫我魏哥吧。”

  “主要是听说不喝酒,所以想和大家一块,聊个天、凑个热闹。”

  “欢迎,魏哥。”杨志才从善如流,

  “初次看魏哥,和我林哥很相似,他也是在灵川县委工作,刚下去挂职副镇长。”

  “是吗?”魏小伟接话道。

  “不过他是新绵师院中文系毕业的,先是在县委办工作4年多,前不久才决定下基层的。”

  魏小伟显然不是雏鸟,

  “你那哥未来发展会很不错,有机会兄弟介绍认识下,取点经。”

  杨志才说有机会的,接着叫李学文去叫哥嫂,他们三个直接去新绵宾馆,大家边吃边聊。

  待到6人坐在包间,端上各种小吃上桌时,初次吃到中川各种美食的各位,大感不虚此行。

  魏小伟还感叹,“不喝酒的饭桌,真让人羡慕啊!吃得好,还不需要四处碰杯敬酒,太难得了。”

  杨志才也说,自己酒量小,当初没有选择进政府,就是这个原因。

  目前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吃喝风”盛行,高层还没出手整治,所以身在其中,好多人都苦不堪言。

  但也有的,乐在其中。

  李学文顺口问了句“魏哥,那你们乡镇一般怎么发展呢?”

  魏小伟显然是做过相应调查的,叹了口气,“拿我们秋驿来说,确实困难重重。”

  “第一,位置偏远,交通落后;

  第二,整个镇只有一家砖瓦厂,税收极少,招商没人愿意来;

  第三,山高地少,老百姓只能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只能解决温饱;

  第四,走遍全镇,没有发现可以大力发展的特色水果或药材品种。”

  “这样的局面,怎样破局?” 魏小伟仿佛在问自己般 说道.

  停了下,他又说,

  “所以只能先把小谢他们,这样的大学生提起来,先解放思想,再来推进工作。”

  杨志才知道,这是目前很多山区乡镇的共同问题。

  更是要想出成绩,改变落后面貌的有志之人的硬伤:

  “心有余而力不足”。

  杨志才想了想,说,“魏哥,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

  “都是兄弟,你若有好想法,求之不得哦!”魏小伟接话。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