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残瓷惊梦,老眼识珠-《都市潜龙:我的鉴宝神瞳》

  “此物……可,入眼否?”

  林轩那虚弱却又带着一丝奇异笃定的声音,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听雨轩”这方静谧得能听见沉香燃烧时细微噼啪声的天地里,荡开了一圈无形的涟漪。

  郑老,这位在潮汕古玩界浸淫了半生,早已见惯了奇珍异宝、也看透了人心鬼蜮的老者,他那双如同寒星般锐利的眼眸,在那一瞬间,猛地收缩成了最危险的针芒状!

  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的铁屑,死死地定格在了林轩手中那块,仅仅是掀开了一角报纸,露出了冰山一角的……天青残瓷之上!

  空气,仿佛凝固了。

  连门外西街那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声,似乎都在这一刻,被无形的力量隔绝在外。

  郑老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他那只握着紫砂小壶的手,竟是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颤抖!

  他没有立刻回答林轩的问题。

  他只是,极其缓慢地,放下了手中的茶壶。然后,用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姿态,极其小心地,极其郑重地,伸出了两根,因为常年摩挲古物而显得异常干瘦、却又稳定无比的手指。

  “可否……容老朽,上手一观?”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干涩与……激动!

  林轩点了点头,极其配合地,将那块依旧被破报纸包裹着的残瓷,轻轻地,递了过去。

  郑老,甚至没有去管那上面沾染的泥土与污渍。

  他,屏住了呼吸。

  指尖,轻轻地,在那一抹,如同“雨过天青云破处”般梦幻的釉色之上,缓缓拂过。

  温润……细腻……仿佛,抚摸着婴儿的肌肤……

  他的指腹,又在那,如同蟹爪般蔓延的、细密的“金丝铁线”开片之上,仔细地感受着。

  那并非后天烧制或外力造成的裂纹,而是一种,历经了千年岁月沉淀,胎与釉之间相互作用、呼吸后,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残瓷极其微小的、如同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迹之上!

  小!

  实在是太小了!

  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正是,当年为了追求极致的美学,而不惜工本、以玛瑙入釉、用细小支钉支烧的……汝官窑,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嘶——!!!”

  郑老,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那双锐利的眼眸,在这一刻,爆发出了一股,足以让任何赝品都无所遁形的骇人精光!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住了林轩!那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审视,而是充满了无尽的……震撼!与……不敢置信!

  “这……这是……”他的嘴唇翕动着,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仿佛,要说出那个名字,都需要耗尽他全身的力气!

  林轩,没有说话。

  他只是,平静地,回望着他。

  那双,漆黑的,如同古井般深邃的眼眸,仿佛,早已知道了答案。

  “……北宋……”郑老的声音,带着一丝,梦呓般的颤抖,“……汝……官窑……”

  当这五个字,终于,被他说出口时。

  站在林轩身后的清禾,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虽然,她早已,从林轩口中,听到了这个猜测。

  但,当这个名字,从这位,在整个潮汕地区都享有盛誉的鉴定大家口中,得到最终确认时!那种冲击力,依旧,让她,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国宝!

  这,真的是,一件,足以,让整个收藏界都为之疯狂的……国宝残片!

  而林轩……他,竟然,真的,只凭,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感觉”,就,将这件,蒙尘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遗珠”,从,那堆,真正的垃圾里……

  找了出来?!

  这……这已经不能用“眼力”来形容了!

  这,简直是……神迹!

  郑老,此刻,也终于,从那巨大的震撼中,稍稍回过神来。

  他,再次,低下头,用一种,近乎于痴迷的眼神,反复摩挲着那块残瓷,口中,喃喃自语:

  “……天青釉色,纯净如玉……开片,细密自然,金丝铁线,清晰可见……支钉痕,小如芝麻……胎骨,香灰……没错……错不了……”

  “这……绝对是,真真正正的……北宋汝官窑!”

  “而且……”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更加炽热的光芒,“从这残片的弧度与厚薄来看……这,极有可能,是,出自……当年,那只,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之中,从未有过实物出土的……‘汝窑天青釉三足樽’?!”

  他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林轩,眼神,如同,燃烧的火焰!

  “小友!此物……你是从何处得来?!”

  他,终于,将注意力,从那件“神物”之上,转移到了,持有这件神物的……“人”的身上!

  一个,满头白发,衣衫破旧,气息虚弱,却,拥有着,如此惊世骇俗之“眼力”的……年轻人!

  这,本身,就是,一件,比,汝窑残片本身,还要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林轩,看着郑老那,充满了探究与炽热的眼神,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知道。

  鱼儿……

  上钩了。

  他,极其艰难地,再次,对着郑老,微微躬身。

  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与……落寞。

  “不瞒老先生……”

  “此物……并非晚辈寻得。”

  “而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极其逼真的……痛苦与……惶恐。

  “……晚辈……家中遭逢剧变……”

  “此物……乃是家父临终前……拼死……托付……”

  “言说……此乃……救命之物……”

  “让晚辈……务必……找到一位,真正懂得它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