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烧钱的速度-《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

  夜,深了。

  骊山脚下的工地,却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巨大的探照灯(由李源设计的简易反光镜和多组油灯构成)将整个工地照得如同白昼,数千名工匠轮番上阵,昼夜不息地劳作着。

  高炉的地基已经挖好,用巨石和糯米汁混合三合土浇筑,坚固得宛如磐石。

  炉基之上,用红砖砌成的炉缸和炉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圈圈地向上生长。

  而在工地不远处的十几座新建砖窑,更是火光冲天,将半边夜空都映得通红。

  公输石带着一群最得力的老窑匠,正守在那里,聚精会神地控制着火候,烧制着高炉内衬所需的核心材料——耐火砖。

  每一块耐火砖出窑,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尺寸、硬度、耐火性,稍有不符,便立刻作废。

  这种不计成本的严苛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但也带来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后果。

  烧钱。

  如同烧水一般的烧钱。

  天工院,主账房内。

  一盏孤灯下,赵月那张清冷的脸庞,此刻写满了凝重与忧虑。

  她面前的案几上,堆着一卷又一卷的竹简账目。

  每一卷竹简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笔笔惊心动魄的开销。

  “……九月十五,购上等青石三千方,耗金二十。”

  “……九月十七,购精炼糯米一千石,用以浇筑地基,耗金十五。”

  “……九月十九,招募力夫八百人,预支一月工钱,耗金二十五。”

  “……九月二十三,购高岭土、石英石、铝矾土等制砖原料五百车,耗金七十……”

  支出的数字,像一条贪婪的巨蟒,疯狂地吞噬着账面上的黄金储备。

  赵月纤细的手指,捏着一枚算筹,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已经反复核算过三遍了。

  结果,依旧是那个让她心惊肉跳的数字。

  “吱呀——”

  房门被推开,李源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走了进来。

  “忙到现在还没休息?”

  他将肉汤放在赵月面前,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账册,心中已然有数。

  “怎么,账目出问题了?”

  赵月抬起头,清冷的眸子里带着一丝血丝,她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干涩。

  “账目没有问题。”

  她顿了顿,拿起最上面的一卷账册,递给李源,声音压得极低。

  “有问题的是……我们的钱。”

  “大人,您看。”

  “卫鞅先生投资的一千金,从高炉项目正式动工到今天,不过短短半个月。”

  “现在……”

  赵月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那个残酷的现实。

  “已经只剩下……不到三成了。”

  “尤其是耐火砖的烧制,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公输老先生为了达到您图纸上的要求,反复试验,废弃的砖料堆积如山。每一窑烧制七天七夜,所耗费的薪柴,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最多,再过十天。”

  “我们……就要断炊了。”

  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喧嚣,和窑炉燃烧的噼啪声,遥遥传来,显得格外刺耳。

  李源接过账册,看着上面那一笔笔触目惊心的支出,眉头也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终究还是低估了。

  低估了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进行一次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成本。

  在现代,修一座高炉,有标准化的耐火材料,有工程机械,有高效的物流运输。

  可在这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每一块耐-火-砖,都需要公输石他们像炼丹一样,小心翼翼地烧制。

  每一方土石,都需要工匠们用肩膀,一步步地扛上工地。

  这其中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被放大了何止十倍!

  一千金。

  这个在旁人眼中足以买下半个咸阳城的巨款,在“工业化”这台恐怖的吞金巨兽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知道了。”

  许久,李源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他将账册放下,看着一脸忧色的赵月,说道:“这事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会解决。”

  “把汤喝了,早点去休息。天工院的大管家要是累倒了,我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的调侃,似乎并没有将这天大的难题放在心上。

  赵月看着李源那平静的眼神,心中的焦虑,莫名地就安定了下来。

  仿佛只要有这个男人在,天大的困难,也终将迎刃而解。

  “是,院主。”

  她点了点头,端起肉汤,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

  ……

  待赵月离开后,李源独自一人,走出了账房。

  他没有回自己的住处,而是登上了工地旁的一座了望高塔。

  夜风凛冽,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

  从高塔上望下去,整个天工院工地,尽收眼底。

  那拔地而起的高炉雏形,在火光的映照下,像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充满了原始而野性的力量感。

  数千名工匠,如同蝼蚁般,在其脚下忙碌穿梭。

  喧嚣,热血,充满了希望。

  李源的眼中,却没有多少欣慰。

  他很清楚,支撑起这片繁荣景象的,是正在飞速燃烧的金钱。

  一旦燃料耗尽,这台名为“天工院”的战争机器,就会瞬间熄火,停摆。

  到那时,所有人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

  他李源,也会从陛下的“祥瑞”,变成功亏一篑的笑话。

  李斯,还有朝堂上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看来,光靠外部输血是不行的。’

  李源心中默默盘算着。

  ‘曲辕犁的生意,虽然能赚钱,但前期投入巨大,销售渠道铺开也需要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来钱快的‘造血’项目。’

  ‘一个能够持续不断,为天工院提供资金的项目……’

  他陷入了沉思,脑海中,无数的现代技术和产品,飞速闪过。

  肥皂?玻璃?还是白糖?

  这些东西,确实能赚大钱。

  但问题是,制作这些东西,同样需要时间,需要建立新的生产线。

  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就在李源为了钱的事情,愁得快要薅光头发的时候。

  塔下,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黑冰台的锐士,快步登上了高塔,在他面前单膝跪地。

  “李院主,夏侯校尉有请。”

  “夏侯婴?”李源有些意外,“他这么晚来做什么?”

  “属下不知。”那名锐士低着头,“不过,同行的,还有一位将军。”

  “将军?”

  “上将军,蒙恬。”

  蒙恬?

  李源的眉头,瞬间挑了起来。

  这位军方大佬,三更半夜的,来找自己做什么?

  难道是“天工壹号”出了问题?

  他心中带着一丝疑惑,快步走下了高塔。

  刚到塔底,就看见夏侯婴正陪着一个身披黑色大氅、身形魁梧如山的身影,站在高炉的巨大地基前,仰头观望。

  那人,正是蒙恬。

  “末将蒙恬,见过李公士。”

  见到李源过来,蒙恬转过身,竟是极为客气地对他行了一个军礼。

  李源连忙回礼:“蒙将军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

  蒙恬的目光,从那巨大的高炉雏形上收回,眼中闪烁着惊叹与震撼。

  “无事,只是听闻李公士在此兴建神炉,心中好奇,特来一观。”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双虎目紧紧地盯着李源,声音也变得郑重起来。

  “李公士,蒙某此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