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抓周-《男色误我,闷骚夫君太缠人》

  元宝周岁的时候,林青榕给她办了一场抓周。

  本来准备了胭脂水粉,和金银簪子等,一些女孩儿常用的物什。

  林青榕却坚持把账本银票放入其中,甚至还放了一个大个儿的金元宝!

  她信誓旦旦,一脸骄傲:“我的女儿,定然像我!人生在世,怎能不喜金银?”

  魏渊并不多言。

  却暗中做了一柄小木弓和小木剑,偷偷放在抓周的物品之中。

  大武连连摇头:“要我说,三爷就是自作多情。要是个小子,也就罢了!小郡主哪会喜欢这些东西?”

  小武笑道:“你也是多虑,三爷能娶个与众不同的媳妇儿,为何就不能生个不同凡响的姑娘?”

  ·

  抓周当日,正巧是昭明帝正式下旨,让魏渊接管京城守军的日子。

  这一年来,朝中也有不少臣子们争论,到底要不要继续让靖王统领靖北军。

  本来,靖北军是刘都统所辖,魏渊只是副都统。

  但自从靖北军南下靖难之后,南征北战,皆是由魏渊带兵。

  南下这支靖北军,一路上又收编了不少各地力量,竟然发展壮大到,比之前的一倍还要多。

  这些兵马,如今也没有再回涿郡。

  而是拱卫在京师周边,随时调动,以防不测。

  ·

  这期间,狄人为报渝关之仇,也学着魏渊他们,装作渤海人,引发过几次骚乱。

  刘煜则带了一部分兵回去,把这伙儿狄人赶回北境。

  刘都统为了守土靖边,亦是殚精竭虑。

  可他到底年岁大了,期间竟然病倒数次。

  因此,待局势稳定之后,便上了一道奏本,恳求昭明帝允许他辞去靖北军都统一职。

  于是,“靖北军新都统到底又谁担当”的议题,在朝堂上几次辩论之后,就变成了,“如今驻守在京城周边的靖北军,是否还算是靖北军”,“这些兵马之后到底何去何从”的议题。

  ·

  经过一番商议。

  昭明帝终于拍板,还留在涿郡的靖北军,依旧沿用之前的番号。

  由刘煜接替其父,统领大军。

  拱卫京师的这些兵马,则重新编制,为京师守军,受昭明帝直接节制。

  当然,昭明帝不可能亲历军中一线,操练兵士,管理实务。

  因此,这支军队到底应该归谁实际掌管,就又有了分歧。

  有人认为:

  “既然已经将各地藩王为数不多的兵权收回,那就不应再让任何亲王,掌管军事大权。否则,有朝一日,若是哪个王爷起了凡心,后果不堪设想!”

  ·

  虽然这话并未明指魏渊,甚至道理上,也的确是没错。

  可昭明帝却不爱听。

  总感觉这些人,在指桑骂槐!

  他将这些奏本,全都打了回去,并且扬言道:

  “朕之三子,忠厚踏实,守土靖边,赫赫战功。如此这般,尔等竟然还要污蔑于他,真是可恨!”

  众人都明白。

  昭明帝虽然嘴上是在给魏渊说话,但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正名。

  他入主皇城之后,有不少旧臣史官,说他是,“乱臣贼子,是造反奸佞之臣尔!”

  虽然昭明帝杀了一批,但终究还是有人会闲言碎语。

  朝臣们精明,如何不懂?

  靖王即为昭明帝之影。

  认可靖王功绩,就是认同昭明帝起兵之正统!

  于是,群臣重新呈上奏本。

  “靖王战功卓绝,带兵熟稔,是统领京城守军的不二人选!”

  ·

  虽然这一两年,天下基本大定。

  但昭明帝毕竟是以兵马起家,对带兵人选,十分慎重。

  他明明心中也知道,之前那些臣子说的,很有道理。

  但他思来想去,将节制兵马的大权,交给外人,还是不放心。

  因此,当看到群臣新的奏本之后,昭明帝终于满意了。

  于是,便遂了众位臣子的“心愿”。

  让魏渊为京城守军都统,并且节制九城兵马。

  ·

  这一日,魏渊下朝归家,是带着新的身份归来。

  还未脱掉官服,就被林青榕抱着孩子,塞到怀中。

  她着急忙慌地张罗着。

  “快快!抓完周,我要带元宝出去!今日要去鸿宾楼试菜,再晚就来不及了!”

  这一年,林青榕筹划着将鸿宾楼,开到京城。

  “毕竟京城的达官贵人之多,不是涿郡能比的。而且,京中这些贵人的花销水准,也比涿郡高出许多。我吃遍京城美食,发觉,竟然没有一家涿郡特色的店!”

  昭明帝提拔不少当初在涿郡的官员入京。

  这些官员又带着家眷仆人,人数众多。一时间,讲涿郡方言之人,遍地可见!

  林青榕打定主意:“若是能在京中开店,应该不少入账!”

  因此,这段时日,她一直在忙此事。

  ·

  魏渊不敢怠慢,赶紧抱着孩子过去。

  长桌之上,堆满了东西,琳琅满目,什么金银器皿,首饰钗环,应有尽有。

  全福也从宫中带来不少赏赐。

  “圣上赐给郡主和田白玉如意一柄,皇后娘娘赐郡主金镶珊瑚项圈一顶,兰妃娘娘给小郡主做了全套的皮袍皮帽,上头皆镶嵌了南海珍珠,这珠子是之前圣上赐予兰妃娘娘的,其余这些都是宫中各位娘娘们的一些心意……”

  林青榕一边替女儿谢恩,一边叫人把这些东西,都放在长桌之上。

  魏渊抱着女儿过去。

  万众期待中,元宝在桌上爬来爬去,竟然什么东西都不拿。

  全福还在这里等着看结果。

  林青榕觉得,多多少少还是要给昭明帝面子的!

  因此,她引导着女儿,去抓昭明帝赏赐的玉如意。

  “元宝,看这里,这里!这儿有个好玩的,快来……”

  元宝听到母亲说话,只是回头看了她一眼,也不动弹。

  随便抓了屁股下面的一本书,在手上挥舞了两下。

  ·

  那套书是魏芷送的,是京城流行的画书,是有苏杭文人专门刻印的,给幼儿看的《山海经》《西游》之类。

  众人倒是十分有眼色,不管书上内容如何,总之,张嘴就是恭维。

  “小郡主喜爱读书,将来定然是个才女!”

  “是啊,小郡主聪慧绝伦,定有咏絮撒盐之才!”

  话音未落,就见元宝将手中书本一撕两半,呵呵一笑,扔到一边。

  纸片纷纷落下。

  林青榕讪讪道:“撒盐不一定,撕书倒是挺在行……”

  .

  林青榕接着唤她,甚至直接举起玉如意,朝她挥舞。

  “元宝,你不是最爱玩锤吗?快看,这儿有一个……”

  元宝素日喜欢捶腿的小棒,经常拿着到处乱敲。

  但此刻,竟对这东西不感兴趣。

  她往前头又爬了两步,竟然一手抓住魏渊做的那把木剑。

  魏渊刚高兴了一下。

  便见元宝拿着木剑就往嘴里塞。

  众人吓了一跳,赶紧把木剑从嘴里掏出来,放得远远的,生怕捅到喉咙。

  元宝咿咿呀呀,有些不满,随手就抓起了手边的大金元宝。

  林青榕作为老母亲,欣慰之情,还未延续一刻。

  就见女儿十分卖力地把大金元宝扔了出去!

  这孩子但凡生气,就抓着身边东西乱丢,可见夺了她的木剑,让她颇为不满。

  ·

  这番闹腾,众人竟然依旧能变着法儿的夸赞。

  “小郡主力气不小,这么大的金元宝,竟扔得这样远!”

  “是啊,三爷就是天生神力,看来小郡主像爹爹呢!”

  魏渊一脸的“我闺女真了不起”,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元宝当然也给足了面子,竟然吧嗒吧嗒,快速朝着魏渊爬了过去。

  魏渊赶紧抱住女儿,任由她口水沾到自己胸前。

  元宝在他身上扒拉半天,竟然摸到了不知是什么东西。

  她抓在手中,就不松开,然后一屁股坐在桌上,玩了起来。

  众人皆不知那是什么。

  只有全福见了,倒吸一口凉气。

  “靖王,这……”

  元宝手中拿的,竟然是京城守军的半块虎符!

  她拿在手中,便不撒手。

  林青榕尝试着将她的手指掰开。

  但幼童手劲极大,林青榕也不敢用力,只能任由她抓着把玩。

  魏渊却是摸着元宝的一头绒毛,满脸带笑。

  “无妨,叫她拿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