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明拒恩赏 暗破杀机-《春风词》

  晚晴的兄长,是宫中侍卫,乃谢家一手提拔,忠心毋庸置疑。这已是她在这深宫重重帷幕之后,与娘家之间,最后一条,也是最稳妥的一条线了。夜色更浓,澄光殿的烛火,似乎也在这无边的暗沉中,摇曳得更加微弱了。**

  翌日,早朝。

  景帝当朝宣布了对吏部尚书谢远的任命。话音刚落,朝臣之中,艳羡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亦有那深谋远虑者,目露忧色。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谢远闻旨,并未立刻谢恩。

  他走出班列,对着御座深深一揖,朗声道:“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然,臣以为,此任,臣万万不能接。”

  满朝哗然!

  景帝的眉头微微蹙起:“谢爱卿,为何?莫非是嫌户部的差事,太过繁杂?”

  “非也。”谢远不卑不亢,声音传遍整个金銮殿,“陛下,臣掌吏部,负责百官考评升迁,已是权责重大。若再掌户部,总揽天下财赋,则六部之中,吏、户二部皆出于臣一人之手。自古君王治国,最重权柄制衡,以防一家独大,尾大不掉。臣若受此二职,于国,则朝堂失衡,恐惹非议;于君,则有集权之嫌,损陛下圣明;于臣,则身居危楼,德不配位,寝食难安!”

  他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句句都是为了朝局、为了君王、为了社稷,没有半句是为自己。

  他甚至更进一步,再次叩首:“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更以为,为示皇家气度,彰显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圣心,户部尚书一职,不应再从与臣同派系的官员中选拔,当择一如太后娘家、郭氏一族的青年才俊,委以重任,方能平衡朝野,令天下归心!”

  这一番话,如平地惊雷,炸得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谁也没想到,谢远不仅拒了这天大的恩赏,还将皮球狠狠地踢了回去,甚至主动举荐了自己的“政敌”——太后的娘家郭氏。

  这是一种何等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将“谢家是否会权倾朝野”这个潜在的威胁,变成了“陛下是否懂得帝王制衡之术”的阳谋。他拒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与朝局的稳定。

  景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言辞恳切的谢远,心中的那一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审视与后怕。

  他想起了母后那张慈和的脸,想起了她“为国家举才”、“谢相劳苦功高”的劝说。原来,真正的杀招,藏在这里!

  若非谢远自己点破,他险些亲手缔造出一个权臣世家,为日后的朝局埋下巨大的隐患。到那时,他与谢家的君臣情谊,他与含烟的夫妻之情,都将被这畸形的权力所吞噬。

  一股寒意,从景帝的背脊升起。

  他终于明白,母后从未放弃过。她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致命的方式,要将他最珍视的一切,连根拔起。

  “谢爱卿……”景帝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言的复杂情绪,“你……忠心可嘉。此事,是朕思虑不周了。”

  他目光扫过朝堂,最终定格在仁寿宫的方向,眼神冷得像一块冰。

  “准奏。户部尚书一职,容朕……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