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此番立下大功,却未必是福-《大乾第一狠人》

  也就在这一天,靖北军指挥使,忠武将军李崇信,率领大军主力,抵达了定北城。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数千靖北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开进北门,引得城内百姓万人空巷,夹道欢迎。

  经历了漫长的围困和绝望,援军的到来,尤其是这支打了胜仗的军队,无疑给劫后余生的定北城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李崇信年约四旬,面容刚毅,身材魁梧,一双虎目不怒自威,顾盼之间自有久经沙场的悍将气度。

  他没有先去督军行辕见冯保,而是直接来到了防御使府。

  “秦防御使!”李崇信人未至,声先到,洪亮的声音震得房梁似乎都嗡嗡作响。

  他大步走进房间,看到正要挣扎起身的秦牧,连忙快走几步,伸手虚按,“有伤在身,不必多礼!”

  他仔细端详着秦牧,眼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赞赏之色:

  “好!果然英雄出少年!响马谷一战,我已听林晟详细禀报。

  以三百疲卒,力阻乌木罕狼骑,为大军突破左翼创造决胜之机!

  此等胆略,此等功绩,李某佩服!”

  秦牧靠在榻上,微微欠身:“李将军谬赞了。

  若非将军及时猛攻,吸引乌木罕主力,末将等早已尸骨无存。

  此战之功,首在将军运筹,靖北军将士用命,末将不敢居功。”

  李崇信大手一挥,朗声道:“诶!功是功,过是过!我李崇信带兵,向来有一说一!

  你秦秦牧功,谁也抢不走!”他话里有话,显然对冯保和王朗的小动作心知肚明。

  他拉过一张胡凳,坐在秦牧榻前,语气变得郑重:

  “秦防御使,你可知,经此一役,乌木罕虽退,但北境局势,反而更加微妙了?”

  秦牧心中一动,点了点头:“末将略有猜测。

  乌木罕新败,但主力未损,狄戎王庭未必会甘心。而我大乾内部……”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

  李崇信欣赏地看了他一眼,接口道:“不错!朝中……并非铁板一块。有人主战,有人主和,还有人……只想争权夺利。”

  他声音压低了几分,“冯保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你此番立下大功,却未必是福。”

  秦牧沉默。他当然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他一个毫无根基的边军小将,骤然获得如此显赫的军功,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忌惮和打压。

  冯保,不过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而已。

  “多谢将军提点。”秦牧诚恳道。

  “末将只求问心无愧,对得起麾下将士,对得起定北城百姓。”

  李崇信看着他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赞。

  此子不仅有能力,更有风骨,难得的是还如此年轻。

  “好一个问心无愧!”李崇信拍了拍大腿,“你放心,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我李崇信的战报,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至于冯保那边……”他冷哼一声,“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你安心养伤,北境的安稳,还需要你我这样的军人来守护!”

  李崇信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极大地改变了定北城的力量平衡。

  冯保虽然依旧上蹿下跳,但在手握重兵、战功赫赫且明显欣赏秦牧的李崇信面前,他的很多小动作不得不收敛起来。

  十天后,秦牧的伤势好了大半,已经可以正常行走和处理军务。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编“獠牙”。

  校场上,气氛肃穆。原本近两百人的“獠牙”,如今能站在这里的,不足八十人,而且几乎人人带伤。

  空出来的位置,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秦牧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这些伤痕累累却眼神锐利的老兵,心中百感交集。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兄弟们,我们很多人,永远留在了响马谷。”

  台下一片死寂,只有风吹动旗帜的猎猎声。

  “他们用命,换来了定北城的喘息,换来了这场胜利。”

  秦牧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我想告诉他们,想告诉每一个战死的兄弟,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

  “但是,‘獠牙’不能倒!北境的狼还在盯着我们!定北城需要它的獠牙!

  我们需要变得更强大,才能对得起死去的兄弟,才能保护好还活着的人!”

  “从今天起,‘獠牙’扩编!不仅从原守军中选拔,也从靖北军中招募好手!

  标准不变,甚至要更高!

  我们要让‘獠牙’成为北境最锋利的那把刀,让所有敌人听到我们的名字,就闻风丧胆!”

  “吼!”残存的“獠牙”老兵们用尽全力发出怒吼,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和新生的斗志。

  秦牧将扩编和训练的任务交给了章山和铁柱。

  章山负责选拔和侦察训练,铁柱负责体能和近战格斗。

  他自己则开始着手将更多现代特种作战的小队战术、渗透技巧、心理素质训练等内容,更加系统、也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特点地融入日常训练中。

  他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精尖,而是强调实用性、协同性和极限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与此同时,秦牧与李崇信的接触也愈发频繁。

  两人就北境防务、狄戎动向、军队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崇信发现,这个年轻人对战争的理解远超他的年龄,很多想法看似天马行空,细想之下却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而秦牧也从李崇信那里学到了许多这个时代正统的用兵之道和官场生存的智慧,弥补了他作为“外来者”的某些认知空白。

  一日,在李崇信的临时帅帐中,林晟也在场。

  “秦牧你之前提的那个……以小队精锐,深入敌后,扰袭补给、刺探军情,甚至必要时进行斩首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李崇信指着地图上的狄戎腹地。

  “只是,此事风险极大,对士卒要求极高。”

  秦牧点头:“确实。

  所以‘獠牙’的训练,一直在向这个方向靠拢。

  我们需要更精确的地图,更需要熟悉狄戎语言、风俗习惯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