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立夏草木茂,童言寄初心-《蚀灵玄途》

  百草谷的立夏裹着层湿热的绿。药圃里的金缘紫菀已经长到半人高,紫褐色的花茎上缀满嫩叶,叶尖的露珠在阳光下滚来滚去,像串没穿线的水晶。林辰蹲在田埂上,教小石头辨认刚冒头的“夏枯草”,草叶贴着地面铺开,边缘带着细碎的锯齿,揉碎了有股清苦的香。

  “这草看着蔫蔫的,能治病吗?”小石头捏着片叶子,眉头皱成个小疙瘩——他总觉得治病的药该像雪莲那样精神,或者像紫菀那样好看。

  林辰笑着把草叶塞进他手里:“你可别瞧它不起眼,晒干了煮水,能治夏天的头疼脑热,比冰块还管用。”他指着草茎底部,“你看这根须,扎得深着呢,再旱的天也能活,像极了山里的汉子,看着糙,心实。”

  暖房里,周鹤叔正对着阳光翻晒去年的雪莲干。老人的手指在花瓣上轻轻拂过,把受潮的地方挑出来,嘴里念叨着:“书砚说西域的雪莲也收了,就是晒得不如咱们的透,得写信教教他们,晾的时候得避开正午的日头,不然药性要跑的。”

  孟书砚坐在案前,往《百草续录》里添新内容。他刚从邻县回来,苏婉堂的女孩子们新摸索出个方子,用紫苏叶配薄荷,缝成药囊给田里的农人挂着,说能防中暑。“春杏说这方子得记上苏先生的名,”孟书砚笔尖一顿,抬头笑道,“她说当年苏先生给麦农送过一模一样的药囊,只是那时候没薄荷,用的是青蒿。”

  沈念端着盘冰镇的酸梅汤进来,陶碗上凝着水珠,酸香混着药香漫了满室。“玉泉河的分号捎信了,”她把汤碗放在案上,“说张奶奶带着孩子们在回春藤架下做游戏,谁认出的药草多,就给谁颗紫菀花蜜糖。”

  信上还画了个小图:藤架下,张奶奶坐在竹椅上,手里举着颗糖,十几个孩子围着她,有的举着紫苏,有的捧着薄荷,个个伸长了脖子,像群抢食的小雀。

  “这法子好,”林辰喝着酸梅汤,凉意顺着喉咙往下淌,“玩着玩着就把药草认了,比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强。”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娘也是这样,在灶前烧火时教他认药,摘菜时考他药性,日子过得像掺了蜜的药汤,苦里带甜。

  午后,日头渐渐烈了。林辰带着孩子们去药圃搭凉棚,用的是雷大叔新劈的竹条,沈三帮忙绑绳,竹条上还带着新鲜的竹青味。小石头最忙,一会儿递竹片,一会儿捡地上的碎叶,忽然指着棚顶喊:“林先生,你看那是什么?”

  众人抬头,只见只翠鸟停在竹条上,嘴里叼着条小鱼,翅膀上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蓝光。翠鸟歪着头看了看他们,忽然振翅飞走,小鱼掉在金缘紫菀的叶上,溅起串水珠。

  “这鸟通人性,”周鹤叔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笑得眯起眼,“知道咱们在给药草搭棚,特意来凑个热闹。”

  搭完凉棚,孩子们围着石桌吃西瓜,红瓤黑籽,甜得人舌尖发麻。小石头捧着块瓜,忽然问:“林先生,苏先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