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专访进行时-《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最先进行的是《认知》节目组的专访。

  拍摄地点没有选在冰冷的演播厅,而是约在了京市央台大楼旁边的一个小公园里。

  午后的阳光被高大浓密的香樟树切割成一片片晃动的碎金,落在干净的长椅和石板路上,空气中浮动着草木的清香。

  记者刘筱蕾提前到了几分钟,她和摄像师正在调试设备,寻找着最佳的光线和角度。

  她一身米白色的休闲西装,领夹麦已经别在了衣领上,显得既专业又不至于太过严肃,为的就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聊天氛围。

  由于这一期的主题是“抑郁症与亲子关系”,她最近为了搜集素材,接触了不少挣扎中的家庭。

  那些采访经历大多是沉重的。

  父母们要么是强势专断,要么是茫然无措,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遭遇了什么。

  孩子们则普遍沉默寡言,眼神里藏着化不开的阴郁。

  来之前,她对这位风头正劲的年轻偶像,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预设。

  然而,当那个身影出现在公园入口时,刘筱蕾的预设被瞬间推翻。

  李若荀身上有一种雨后初霁般的清爽感。

  他只带了一个助理,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亚麻衬衫,一条浅色的牛仔裤,干净得像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

  左臂的石膏吊带很显眼,却奇异地没有增加狼狈感,反而为他周身那股温润的气质里添上了一分易碎的脆弱。

  他缓步走来,阳光在他柔软的发梢上镀上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那双眼睛望过来时,带着一种温和而礼貌的笑意。

  “刘记者,你好。”李若荀走到近前,微微欠身,声音像是山涧里流淌的清泉,温润悦耳,“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没有没有,是我们早到了。”刘筱蕾连忙笑着摆手,将那个小小的领夹麦递过去,“你好,小荀老师,我是刘筱蕾。”

  这么说着,她忽然想起来,这位偶像的家庭关系,似乎也一言难尽来着……

  想到这里,她心中一丝作为女性的柔软瞬间浮现,让她看向李若荀的目光里,不自觉地多了一分温和。

  “叫我小荀吧,刘记者。”李若荀笑意盈盈的说道。

  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啊。

  刘筱蕾这么想着,也被他的亲和力所感染,笑道:“那你也别见外,叫我刘姐好了。

  “那我们……就开始?”刘筱蕾用眼神征询了一下。

  李若荀点了点头,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侧向她。

  “手臂的伤恢复得怎么样了?”

  刘筱蕾用一个最常规的问题,开启了这场对话。

  “恢复得还不错。”李若荀笑了笑,那笑容很浅却很真诚,“只是偶尔会有些不方便。”

  “关于抑郁症,你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当它来临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是一个很直接,甚至有些残忍的问题,但它无法回避,也是节目需要触及的本质。

  李若荀的视线垂落了片刻,似乎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忆某些并不愉快的片段。

  公园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夏日响亮的蝉鸣。

  再次抬起头时,他的眼神平静如水,声音也随之放轻了些: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像是在一个玻璃房间里溺水。”

  刘筱蕾的呼吸一滞。

  “你知道外面有阳光,有空气,有鲜花和人群,你能看见他们,甚至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但你被困在那个透明的房间里,水一点点没过你的脚踝,膝盖,胸口……”

  “你拼命地拍打玻璃,大声呼救,但外面的人好像看不到你的挣扎,他们只是路过,或者对你微笑,以为你也在享受着这片景色。”

  “那种感觉是极致的孤独和窒息。”

  “你知道世界是美好的,但那份美好,唯独与你无关。”

  平静到近乎残酷的叙述。

  刘筱蕾觉得自己的心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攥了一下。

  她采访过心理学家,听过无数专业的术语和定义,但这个比喻,却直观地让人心头发紧。

  “那你……是怎么克服的呢?”

  “我没有克服它。”

  李若荀摇了摇头,唇角勾起一抹有些无奈,却又无比温柔的弧度:

  “就像在《我就是生活》里说得那样,我只是暂且学会了和它共存。”

  “而这一切的契机是我的粉丝,她们从外面,一点一点,帮我把那个玻璃房间敲开了一道缝。”

  “她们告诉我,我的歌声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她们某个难熬的夜晚。”

  “慢慢地我发现,原来我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我发出的声音,真的可以被听到,我传递出去的光,也真的可以被接收到。”

  “于是,我就有了力气,从水里站起来,去回应那道被敲开的缝隙。”

  “我们就像……在玻璃墙的两端,互相取暖,互相拯救。”

  他的声音如清泉,洗涤着听者的耳朵和心灵。

  他说得很坦诚,这种坦诚反而比那些慷慨激昂的“战胜病魔”的宣言,更具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一场聊下来,时间并不算长,但信息量和情感浓度却极高。

  李若荀的口条极好,逻辑清晰,无论是描述自己的感受,还是对亲子关系的看法,都充满了超越他年龄的通透与关怀。

  他没有控诉,没有怨怼,只是在平静地陈述一些事情。

  刘筱蕾从一个专业的记录者,几乎变成了一个专注的倾听者。

  对他的印象,也从最初“讨人喜欢的孩子”,渐渐转变成一个“拥有强大而温柔灵魂的年轻人”。

  采访结束时,刘筱蕾站起身,真心实意地说道:

  “小荀,谢谢你。今天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你的说法也简单明了,想必比很多专家人士的术语更能让人听得进去。”

  “没有没有,专家们的说法也是给观众多角度的思考空间嘛。”

  李若荀很谦虚。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光影在他脸上温柔地晃动。

  刘筱蕾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个年轻人就像一株在风雨中长大的植物,虽然经历过挫折,却依然倔强地向着阳光,生出了一身干净清爽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