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空闲时间-《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高考结束后的日子,陷入了一种空落落的宁静。

  李若荀坐在书房,午后的阳光穿过巨大的窗户,在他身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

  空气里有淡淡的消毒水气味,他看了看被吊起的胳膊。

  医生说至少要休养一个月。

  一个月,这对他来说就太长了。

  李若荀垂下眼睫,摸索着人物设定。

  一个在深渊边缘挣扎,靠着粉丝的爱与自我奉献才努力站立的年轻人,此刻应该是什么模样?

  反正绝不会是躺在功劳簿上悠闲度假的模样。

  悠闲是原罪。

  他必须忙碌,必须前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为他赚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是一个重病家庭的希望。

  因为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为了不辜负那些曾为他撑伞的香草们。

  李若荀划开手机屏幕打开音乐软件。

  在最近备考这段时间里,之前给卓秋华,董钟月和张云安,以及公司里好几个艺人量身制定写了歌,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几乎是霸屏的态势。

  卓秋华的单曲《星辰大海》,在各大平台的热歌榜、飙升榜上已经连续三周高悬于顶端。

  播放量全平台累计破亿,评论区被刷了过万条留言。

  《告白气球》,凭借其轻快甜蜜的旋律,横扫各大榜单,成了无数短视频的背景音乐,经典得不像一首新歌。

  还有《南方姑娘》,《身骑白马》等等。

  首首爆款。

  当然了,这些由他“创作”出来,再亲手为演唱者们进行微调的作品,其威力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能说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拥有跨越时空、与人心共鸣的力量。

  李若荀,在大众视野里依旧是那个唱歌好听、命运多舛的偶像。

  可是在业内,尤其是在歌手圈和各大娱乐公司的制作人的眼中,“李若荀”这个名字,已经快被神化了!

  “点石成金”,这是圈内一位知名制作人私下里给他的评价。

  这也导致他现在的邮箱,已经挤满了各种约歌邀约。

  谁不想要一首爆款歌呢?

  他随意点开几封。

  【邀歌函-天后新专主打-S级报价】

  【华星娱乐年度企划合作意向书】

  而因为李若荀这边迟迟没有回应,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一路飙升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

  “一百万。”

  黄菀在电话里对李若荀说出这个数字时,语气里还带着一丝不真实感。

  “这家游戏公司,为了转型,年底主推的一部仙侠电影想请你写一首宣传曲,开价……一百万。”

  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幕后制作人的市场价,即便是圈内最顶尖的那几位词曲大家,一首歌的打包价通常也就在几十万的区间。

  当然,这种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并非市场常态,但也足以证明李若荀此刻在一些人眼中的价值。

  李若荀寻思着,既然手上的伤不方便进行台前活动,那这一个月,除了把《光亮》和《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这两首歌正式录制发行一下之外,他正好可以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做一些幕后工作,来巩固一下自己在业内的名声。

  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滑动着平板屏幕,一目十行地浏览着各家公司、独立歌手以及各种商业合作的资料。

  然后在黄菀的提醒下,剔除掉那些会与公司内部中流砥柱产生直接竞争关系的邀约。

  最终挑选出了十来个。

  大部分都是一些颇有潜力,但缺少一首代表作的新生代歌手。

  “价格的话……”

  李若荀沉吟片刻。

  “嗯,就按市场顶级词曲人的价格吧,词曲编曲打包。”

  “十来首?这么多啊?”

  看着李若荀删选出的人选,黄菀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担忧的情绪几乎要从听筒里溢出来。

  “写一首歌要耗费多少心血,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么多?你打算一个月不睡觉了吗?”

  李若荀只是笑了笑:

  “菀姐,没事的。我现在确实也没别的事情能做,挺闲的。”

  他顿了顿,终于还是更清楚地解释道:

  “你知道的,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

  “写写歌又不需要什么体力,和以前天天跑通告、连轴转的日子比起来,只是坐在家里动动脑子,已经……很轻松了。真的。”

  “就当是找点事情,让脑子没空去想别的吧。”

  其实李若荀本来不想这么说的,会让黄菀担心。

  但如果不说,黄菀又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果然,黄菀那边沉默了。

  许久,黄菀才轻轻地“嗯”了一声。

  “好,那你自己……一定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那肯定的!放心吧菀姐!”

  李若荀语调雀跃了一些,似乎是想安她的心。

  黄菀无奈摇头苦笑。

  ……

  六月的风裹挟着燥热,吹进窗明几净的教室,却吹不散离别的愁绪与对未来的迷茫。

  今天是高三学生最后一天回校。

  “天哪,晴晴,你真的是要去流行演唱专业啊?”

  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凑过来,眼睛里闪烁着新奇的光。

  刘晴洺被三五个同学围在中间,成了小小的风暴眼。

  她上的是普通高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为填报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学专业而绞尽脑汁。

  艺术,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又烧钱的名词。

  偶尔也有几个家境不错的,会选择美术艺考。

  “是啊!要不是你报这个,我还是头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专业呢!”

  “那你以后是不是要当大明星了?”

  “苟富贵,勿相忘啊!”

  同学们的打趣带着善意,也混杂着一丝无法言说的羡慕。

  刘晴洺只是弯着嘴角笑,没有过多解释。

  她对自己的声音有着绝对的自信。

  这份自信,是从小到大无数的夸奖,是艺考集训时老师毫不吝啬的赞美,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拿下杨省音乐学院校考合格证时沉甸甸的底气。

  学校里每年的才艺展示,舞台中央永远有她的位置。

  她甚至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也积累了小几万的粉丝。

  当一个受人瞩目的歌手,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