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老朋友-《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李若荀微微扬起下巴,颈部微微伸展,任由和煦的春风轻柔地吹拂着他的脸颊与发梢,发丝也随着风的节奏轻轻飘动。

  几片调皮的樱花花瓣,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

  有的轻轻擦过他的肩头,有的则落在了他的发间。

  他伸出手,似乎想要接住那飘零的花瓣。

  指尖修长,骨节分明。

  双眸是清澈而温柔的眼神,仿佛真的融入了这片春色之中,连带着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柔和起来。

  高级演技的效用在这一刻悄然展现。

  它让李若荀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起最契合的情绪。

  哪怕只是为了定格一幅静态画面,也能赋予画面以故事感和生命力。

  于是,镜头里呈现出的是与方才截然不同的风情。

  仿佛有着魔力一般,能让观者透过照片,感受到他当时放松惬意的心境,以及周围那片春日花园的美好氛围。

  “Nice!太棒了!”

  梁其卓激动地几乎要从取景器后跳起来,他手指在快门上摁得飞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绝佳的瞬间。

  “就是这个感觉!对,眼神再柔和一点,带一点点笑意,不用太明显……完美!太美了!”

  这位在圈内也算小有名气的摄影师,此刻兴奋得像个刚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

  他拍过的艺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像李若荀这样具有如此可塑性的面孔,以及如此强大的镜头表现力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啧啧,这张脸啊,简直是为镜头而生的!”

  梁其卓在心中感叹。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说的就是这种吧!”

  “要他做什么动作,摆什么角度,完全不用担心美感的问题。”

  “哪里像拍某些艺人,光是找能看的角度就得耗费大半天精力,修图师更是叫苦连天!”

  确实,这么一张无可挑剔的帅脸,配上他那独特的忧郁气质与此刻展现出的多变可塑性,和他的镜头简直是相得益彰。

  拍摄过程顺畅得让梁其卓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短暂的休息过后,拍摄继续。

  直到日影西斜,梁其卓才意犹未尽地宣布收工。

  他迫不及待地将相机连接到电脑,一张张翻看着今天的成果,嘴角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每一张照片里的李若荀,眼神都仿佛会说话,时而冷冽如冰,时而温柔似水,时而迷蒙慵懒。

  这种惊人的表现力,让他这个掌镜多年的资深摄影师都叹为观止。

  想到昨天棚拍的情景,梁其卓对李若荀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昨天拍摄任务也挺重。

  李若荀的助理中途还特意为大家订了各种精致的下午茶和咖啡饮料送过来。

  从他这个主摄影师到灯光助理,人人有份,考虑得十分周到。

  当时梁其卓就觉得,这年轻人不仅业务能力强,做人方面也够大气的,懂得体恤工作人员的辛苦,完全没有一些当红艺人那种理所当然的姿态。

  而且整个拍摄过程中,李若荀都非常配合。

  无论摄影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努力去尝试,从不抱怨,也没有那些当红艺人常见的坏脾气和诸多要求。

  这让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都非常高,气氛也格外融洽。

  “有一说一,”梁其卓在心里默默盘算着,“我合作过的艺人这么多,年轻一辈里,像李若荀这样敬业、有天赋,还没什么架子,情商又高的,真是屈指可数。绝对是最让人舒心的那一批了。”

  越想,梁其卓嘴角的笑意就越深,对李若荀更是赞不绝口。

  “若荀啊,跟你合作真是太愉快了。”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合作!”

  ……

  保姆车平稳地驶离了拍摄场地,将那片盛开着绚烂花海的庄园甩在身后。

  李若荀靠在柔软的座椅上,右手手背贴着额角,给自己轻轻扇了扇风。

  刚才在镜头前看似轻松惬意,实则每一块肌肉的调动,每一个眼神的传递,都挺耗费心神。

  他如今这具身体的底子还是弱了些,高强度的拍摄下来,体力消耗不小,一阵阵倦意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索性闭上了眼睛,敛去所有情绪,准备在路上小憩片刻。

  旁边的陈思月一直留意着他的动静,见他闭目养神立刻会意。

  她将食指竖在唇边,对着前排的司机杨政和唐萱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声音压低:

  “小荀累了,让他安静休息一会儿。车开稳一点。”

  车厢内霎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细微的送风声。

  李若荀并未完全睡去,脑子反而因为身体的暂时休憩而清明起来。

  前天,他刚刚接受了《风尚icon》主编的深度访谈,下一期杂志的封面人物应该就是他了。

  这两天紧锣密鼓地把杂志的硬照拍摄部分解决掉,梁其卓的专业和敬业让他省了不少心,出来的效果也远超预期。

  接下来,还有一个饮料品牌的广告代言拍摄等着他。

  工作安排得不多。

  毕竟,眼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即将到来的校考。

  所谓的校考,也是艺考的一个环节,就是各个艺术院校自行组织,独立命题的专业考试。

  你想报考哪所学校,就要去参加这所学校单独举办的校考。

  这也意味着,只要时间不冲突,考生完全可以像赶场子一样,考完夏国电影学院,再去考夏国戏剧学院,再奔赴夏国传媒大学……

  只要精力跟得上,多报几所顶尖学府,就能多几分选择的余地。

  不过校考通过,可不算真正考上这学校。

  还得之前的省考满足条件,现在的校考通过,然后等最后高考文化成绩也满足要求才行。

  更何况近年来对艺人的知识水平要求也上升了。

  想考京影,文化课成绩也是要达到一本线,并不是随随便便应付就能过的,可以称得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

  当然了,如果只是考那些普通的艺术院校,自然无需这般大费周章去赶各个地方的校考,之后文化分也不需要这么高。

  但李若荀的目标不可能定那么低。

  想到这里,他也不由得心念一动。

  因为这也意味着另外一件事……

  你总得和那些同样想报考顶尖院校的“老朋友”们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