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站在战场中央,火堆只剩灰烬在风里打转。她刚送走莱恩的联络兵,正要叫人把伤员抬去包扎点,忽然听见右边传来吵闹声。
她转身看去,几个雇佣兵围在物资堆放区前,声音越来越大。一个满脸胡茬的男人举起一只破皮甲,冲着文书官吼:“我们拼死冲杀,就分这个?这玩意连遮雨都挡不住!”
旁边有人跟着喊:“战利品堆成山,可我们连块肉都没见着!是不是都进了士兵的口袋?”
人群开始骚动。几名士兵握紧武器,盯着这群雇佣兵。气氛一下子绷紧。
艾琳快步走过去。她没带亲卫,也没下令压制。她在人群前站定,所有人安静下来。
“谁在质疑分配?”她的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
胡茬男人往前一步,胸口起伏:“我。我是雷恩手下第三队的头。我们五个人冲进敌阵,砍倒七个敌兵,结果到现在一口粮没见,一件好甲也没分到。你说公平吗?”
周围响起低语。有些雇佣兵点头,有些冷笑,眼神里全是怀疑。
艾琳看着他,说:“登记还没完成,没人能拿走东西。你要现在分,我可以做。”
她回头喊:“文书官,拿记录本过来。”
文书官立刻跑来,手里抱着册子。艾琳接过,翻开第一页。
“第三队,七人参与侧翼包抄,斩敌五人以上,伤三人,其中一人至今昏迷。”她念完,合上册子,“按契约,你们应得铁甲一副、皮甲两副、银币十枚、粮食五袋。”
胡茬男人一愣:“真……真按这个给?”
“你现在就可以领。”艾琳说,“但我提醒你,战功是实打实记下的。谁做了什么,我都清楚。”
她挥手,命人把物资搬出来。铁甲完整发亮,皮甲也新,粮食是整袋的麦子。文书官当众点数,一样样交到对方手上。
其他雇佣兵不说话了。刚才还嚷着要分赃的人,低头搓着手,不敢再出声。
艾琳走到一堆皮甲前,问:“谁代理重伤未醒的雇佣兵领赏?”
一名年轻战士站出来:“我替队长领。他被滚石砸中腿,现在还躺着。”
艾琳点点头,亲自搬起一套完整的皮甲递过去。“这是他应得的。他在冲锋时第一个跳进陷坑,为后面的人清出路。这份功劳,不会少。”
年轻人双手接过,眼眶有点红。他转身回去时,身后有几个人默默让开路。
现场安静下来。物资继续发放。每发一人,文书官就大声念出战功——“此人守住左翼缺口,独自击杀两名敌兵,得长矛一根、银币两枚。”“此人协助救援三名伤员,得布匹三卷、干粮两袋。”
有人原本想闹事,看到这一幕也不再开口。他们发现,艾琳没有偏袒任何人。士兵分到的东西,和他们一样多,甚至更少。
一轮发放结束,大部分人都拿到了该得的。可气氛还是僵。
艾琳知道,光给东西不够。这些人卖命打仗,不只是为了钱。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
她爬上旁边一辆废弃的战车,站得高些。风吹起她的披风,上面全是泥土和血迹。
所有人抬头看她。
“我知道你们怎么想。”她说,“你们是雇佣兵,拿钱办事。打赢了,该拿报酬;打输了,拍拍屁股走人。没错吧?”
没人回答。但她继续说:“可今天这场仗,不是为了谁的腰包打的。”
她指向北边。“那边村子烧了三次。老人被砍死在田里,孩子饿得啃树皮。你们看见的俘虏里,有几个是骑兵?没有。他们全是正规军,带着攻城车,目标是把这片地从地图上抹掉。”
她停了一下,扫视全场。
“你们当中有人问我,凭什么信你?我现在告诉你们——我不需要你们信我。我要你们看清一件事:你们杀的每一个敌人,都是将来可能杀你们家人的人。你们守住的每一寸地,都是以后能种粮、养孩子的地方。”
底下有人动了动。一个老雇佣兵摘下帽子,抓了抓头发。
艾琳从怀里掏出一枚铜令符,举起来。“这是从敌将身上找到的。它代表命令,代表权力,代表有人可以决定别人死活。但现在,它在我手里。”
她把令符攥紧,声音沉下去:“而我们每个人手里的刀、箭、盾,是我们自己挣来的。不是谁赏的,也不是谁施舍的。是我们用命换的反抗资格。”
她看向那群刚才闹事的雇佣兵。“你们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你们觉得自己是外人。可我想问一句——当你冲进敌阵的时候,有没有人因为你穿的是旧皮甲就放过你?有没有人因为你不是本地人就不朝你射箭?”
没人说话。
“没有。”她说,“他们只看你是活着的靶子。所以你也别把自己当外人。你们流的血,和这些士兵一样红;你们受的伤,疼起来也不会少一分。”
她跳下战车,走到队伍前面。
“我不许诺给你们金山银山。如果哪天仗打完了,你们想走,我会亲手送上路费。但只要你们还穿着这身甲,拿着这把刀,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就不是雇工,你是守卫者。”
她顿了顿,最后说:“你们的名字,我已经让人记下来了。每一个参战的人,阵亡的、受伤的、活着的,都会刻在城门口的石碑上。没人会忘记你们做过什么。”
风刮过空地。尘土轻轻扬起。
那个胡茬男人突然单膝跪地,把手按在胸口。
接着,另一个跪下。又一个。
不到半分钟,三十多名雇佣兵整齐列队,低头肃立。
艾琳没让他们起来。她只是看着他们,然后转身走向主营区中央的木台。
她站在那里,望着训练场方向。游侠们正在整理弓箭和短刀,准备下午的操练。阳光照在他们的武器上,闪了一下。
她抬起手,摸了摸肩上的旧伤。那里还在隐隐作痛。
远处,一名游侠拿起一张弓,试了试弦的松紧,然后转向同伴说了句什么。
那人笑着摇头,伸手去接。
她转身看去,几个雇佣兵围在物资堆放区前,声音越来越大。一个满脸胡茬的男人举起一只破皮甲,冲着文书官吼:“我们拼死冲杀,就分这个?这玩意连遮雨都挡不住!”
旁边有人跟着喊:“战利品堆成山,可我们连块肉都没见着!是不是都进了士兵的口袋?”
人群开始骚动。几名士兵握紧武器,盯着这群雇佣兵。气氛一下子绷紧。
艾琳快步走过去。她没带亲卫,也没下令压制。她在人群前站定,所有人安静下来。
“谁在质疑分配?”她的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
胡茬男人往前一步,胸口起伏:“我。我是雷恩手下第三队的头。我们五个人冲进敌阵,砍倒七个敌兵,结果到现在一口粮没见,一件好甲也没分到。你说公平吗?”
周围响起低语。有些雇佣兵点头,有些冷笑,眼神里全是怀疑。
艾琳看着他,说:“登记还没完成,没人能拿走东西。你要现在分,我可以做。”
她回头喊:“文书官,拿记录本过来。”
文书官立刻跑来,手里抱着册子。艾琳接过,翻开第一页。
“第三队,七人参与侧翼包抄,斩敌五人以上,伤三人,其中一人至今昏迷。”她念完,合上册子,“按契约,你们应得铁甲一副、皮甲两副、银币十枚、粮食五袋。”
胡茬男人一愣:“真……真按这个给?”
“你现在就可以领。”艾琳说,“但我提醒你,战功是实打实记下的。谁做了什么,我都清楚。”
她挥手,命人把物资搬出来。铁甲完整发亮,皮甲也新,粮食是整袋的麦子。文书官当众点数,一样样交到对方手上。
其他雇佣兵不说话了。刚才还嚷着要分赃的人,低头搓着手,不敢再出声。
艾琳走到一堆皮甲前,问:“谁代理重伤未醒的雇佣兵领赏?”
一名年轻战士站出来:“我替队长领。他被滚石砸中腿,现在还躺着。”
艾琳点点头,亲自搬起一套完整的皮甲递过去。“这是他应得的。他在冲锋时第一个跳进陷坑,为后面的人清出路。这份功劳,不会少。”
年轻人双手接过,眼眶有点红。他转身回去时,身后有几个人默默让开路。
现场安静下来。物资继续发放。每发一人,文书官就大声念出战功——“此人守住左翼缺口,独自击杀两名敌兵,得长矛一根、银币两枚。”“此人协助救援三名伤员,得布匹三卷、干粮两袋。”
有人原本想闹事,看到这一幕也不再开口。他们发现,艾琳没有偏袒任何人。士兵分到的东西,和他们一样多,甚至更少。
一轮发放结束,大部分人都拿到了该得的。可气氛还是僵。
艾琳知道,光给东西不够。这些人卖命打仗,不只是为了钱。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
她爬上旁边一辆废弃的战车,站得高些。风吹起她的披风,上面全是泥土和血迹。
所有人抬头看她。
“我知道你们怎么想。”她说,“你们是雇佣兵,拿钱办事。打赢了,该拿报酬;打输了,拍拍屁股走人。没错吧?”
没人回答。但她继续说:“可今天这场仗,不是为了谁的腰包打的。”
她指向北边。“那边村子烧了三次。老人被砍死在田里,孩子饿得啃树皮。你们看见的俘虏里,有几个是骑兵?没有。他们全是正规军,带着攻城车,目标是把这片地从地图上抹掉。”
她停了一下,扫视全场。
“你们当中有人问我,凭什么信你?我现在告诉你们——我不需要你们信我。我要你们看清一件事:你们杀的每一个敌人,都是将来可能杀你们家人的人。你们守住的每一寸地,都是以后能种粮、养孩子的地方。”
底下有人动了动。一个老雇佣兵摘下帽子,抓了抓头发。
艾琳从怀里掏出一枚铜令符,举起来。“这是从敌将身上找到的。它代表命令,代表权力,代表有人可以决定别人死活。但现在,它在我手里。”
她把令符攥紧,声音沉下去:“而我们每个人手里的刀、箭、盾,是我们自己挣来的。不是谁赏的,也不是谁施舍的。是我们用命换的反抗资格。”
她看向那群刚才闹事的雇佣兵。“你们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你们觉得自己是外人。可我想问一句——当你冲进敌阵的时候,有没有人因为你穿的是旧皮甲就放过你?有没有人因为你不是本地人就不朝你射箭?”
没人说话。
“没有。”她说,“他们只看你是活着的靶子。所以你也别把自己当外人。你们流的血,和这些士兵一样红;你们受的伤,疼起来也不会少一分。”
她跳下战车,走到队伍前面。
“我不许诺给你们金山银山。如果哪天仗打完了,你们想走,我会亲手送上路费。但只要你们还穿着这身甲,拿着这把刀,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就不是雇工,你是守卫者。”
她顿了顿,最后说:“你们的名字,我已经让人记下来了。每一个参战的人,阵亡的、受伤的、活着的,都会刻在城门口的石碑上。没人会忘记你们做过什么。”
风刮过空地。尘土轻轻扬起。
那个胡茬男人突然单膝跪地,把手按在胸口。
接着,另一个跪下。又一个。
不到半分钟,三十多名雇佣兵整齐列队,低头肃立。
艾琳没让他们起来。她只是看着他们,然后转身走向主营区中央的木台。
她站在那里,望着训练场方向。游侠们正在整理弓箭和短刀,准备下午的操练。阳光照在他们的武器上,闪了一下。
她抬起手,摸了摸肩上的旧伤。那里还在隐隐作痛。
远处,一名游侠拿起一张弓,试了试弦的松紧,然后转向同伴说了句什么。
那人笑着摇头,伸手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