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从矿道里钻出来时,天已经亮了。她站在半山腰的阴影处,身后传来轻微响动。彼得和三名村民陆续爬出洞口,动作轻缓,没有说话。
她抬起手,小队立刻停下。前方泥土松软,上面印着几排马蹄印,排列紧密,蹄尖朝向北方。她蹲下身,手指摸过印痕边缘。泥土还带着湿气,痕迹是新的。
她站起身,朝东侧崖壁打了个手势。小队立刻贴着岩壁移动,避开前方开阔地。五人低着头,脚步压得极轻,沿着山脊线前行。
走了一段路后,艾琳在一颗松树前停下。树干被削去一块树皮,留下一道斜线刻痕。她盯着那道线看了几秒,从怀里掏出那半截带刻痕的箭杆,比对了一下。这道斜线和起义军标记体系里的“方向指引”一致,但后面应该还有第二道线才对。现在只有一半,说明标记没完成。
她收起箭杆,继续前进。越往北走,地势越开阔。远处能看到一条土路,路边有烧过的篝火堆,灰烬还没散尽。她抬手示意小队伏低,自己趴在地上,慢慢向前爬。
灌木丛挡住了视线,她只能靠耳朵听。风从北面吹来,起初什么都没有,后来突然传来一阵金属碰撞声,夹杂着喊叫声。声音断断续续,像是从山谷深处传来的。
她退回小队藏身处,低声说:“前面有打斗。”
彼得皱眉:“是不是巡逻队?”
“不像。”她说,“巡逻不会用这么乱的节奏。这是交战,一方在突围。”
她闭眼听了片刻,风把声音送得更清楚了些。有短促的呼喝,兵器撞击急促,追击方阵型散乱,没有包抄迹象。这不是设伏,是临时拦截。
她拿出骨哨,轻轻吹了两短一长。小队立刻靠拢。
“一人留下,守这里。”她指了名村民,“发现异常就吹哨报警。”
那人点头,靠在岩石后不动了。
她又分派任务:“我和托马斯从正面靠近,看清楚情况。彼得,你带另一人绕到侧翼,查有没有埋伏点。我们二十分钟后汇合。”
彼得想说什么,但她已经转身往前爬。托马斯紧跟其后。
两人借着草丛和石堆掩护,一步步接近山谷入口。五十步外,地形开始下斜,形成一道浅沟。艾琳趴在沟沿,抬头望去。
百步开外,山谷中央有火光闪了一下,随即熄灭。不是营地那种稳定火堆,是有人举着火把快速移动。接着又有金属声传来,这次更清晰。有人在拼杀。
她趴着往后退了几步,回到托马斯身边。“看清了,是战斗。人数不多,但打得急。”
托马斯喘着气问:“会不会是陷阱?”
“不是。”她说,“追兵没有占位,也没设绊索。他们是追丢了才动手的。被打的是农民武装,用的是长矛和短斧,动作不齐,但拼命抵抗。”
她想起卡兰那支队伍。他们缺武器,但敢打硬仗。眼前这支人,打法和他们一样。
她再次往前爬,直到能看清战场轮廓。十几个人背靠一块巨石,围成一圈。他们衣服破旧,有人腿上有血,还在挥武器。围攻他们的七八人穿着轻甲,手持制式剑盾,动作整齐,明显是训练过的私兵。
地上已经有尸体,分不清是谁的。
艾琳盯着那群被围的人。他们手里没有旗帜,也没有统一标识,但其中一人挥斧的方式很特别——先低身躲劈砍,再贴地横扫。这是起义军常用的近战技巧,她在集市上听人提过。
她终于确定了。
“是我们要找的人。”她说。
托马斯呼吸变重:“我们现在怎么办?冲进去?”
“不行。”她摇头,“敌我数量悬殊,贸然出手会全军覆没。”
她取出随身地图,在泥地上画出山谷形状。正面是陡坡,只有中间一条窄道通向战场。两侧都是岩石和灌木,适合隐蔽接近。
“我们等彼得回来。”她说,“必须确认侧翼有没有埋伏。如果敌人有后备队,我们就不能靠近。”
托马斯点头,握紧了手中的短矛。
艾琳趴回沟沿,继续观察。战斗仍在继续。被围的一方体力在下降,有人已经开始单膝跪地。但他们没有投降,还在死撑。
她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火把经过,那群人中总会有人抬头看一眼。不是怕光,是在数人数。他们在计算敌方兵力。
这说明他们还有指挥意识,不是溃散的残兵。
她心里有了判断:这些人是起义军主力撤退后留下的断后小队,任务是拖延追兵。现在他们快撑不住了。
她正想着,身后传来轻微摩擦声。回头一看,彼得回来了。他趴在地上,爬到她身边,摇头:“左侧没有埋伏,只有一条小路通上来,路上没人。”
另一名队员也到了,同样摇头:“右边空的,敌人没派人守侧翼。”
艾琳听完,立刻做出决定。
“我们不能走正面。”她说,“太暴露。从西侧绕,那里有片灌木林,可以掩护我们接近到三十步内。”
彼得问:“然后呢?救他们?”
“先不救。”她说,“我们得先让他们知道我们来了。只要他们看到援兵有望,就会多撑一会儿。”
她转向留守的村民:“你留在原地,盯住后路。如果听到连续三声短哨,立刻往村子方向跑,通知村里准备接应。”
那人点头。
艾琳站起身,压低身体,带头向西移动。五人呈扇形散开,贴着岩石边缘推进。地面越来越湿,脚踩上去有些打滑。她放慢速度,每一步都确认落脚点稳固。
四十步后,他们进入一片低矮灌木林。枝叶密集,遮住了月光。艾琳停下,从腰间解下布巾,把短刀裹好。其他人照做。
她继续往前,直到林子尽头。前方是块斜坡,坡下就是战场。距离缩短到六十步,能看清每个人的面孔了。
被围的十一个人里,有三人已经倒地。剩下八人背靠巨石,武器都在手上。领头那人右臂受伤,但仍举着一把锈斧,挡在最前面。
追击的私兵换了战术,开始轮流上前挑衅,消耗对方体力。一人刚退下,另一人立刻补上。
艾琳看得清楚,这种打法是为了耗死对手,不留活口。
她转头看向彼得,做了个手势:**准备突袭**。
彼得点头,和其他两人分散开,各自找好位置。她自己则抽出短刀,解开骨哨,挂在嘴边。
只要她一声令下,小队就会从三个方向同时出击,制造混乱,逼敌人分兵。
她最后看了一次战场。起义军那边有人开始喘粗气,膝盖微微发抖。但他们没人放下武器。
她抬起手,准备吹哨。
就在这时,下方突然传来一声怒吼。一个私兵猛扑上前,剑锋直取领头者的喉咙。那人勉强侧身,剑刃划过肩膀,鲜血喷出。
那人踉跄后退,几乎跌倒。
其余起义军立刻挤过去,组成最后一道防线。
艾琳的手停在半空。她不能再等了。
她张嘴,骨哨即将发出声响——
她的手指收紧。
她抬起手,小队立刻停下。前方泥土松软,上面印着几排马蹄印,排列紧密,蹄尖朝向北方。她蹲下身,手指摸过印痕边缘。泥土还带着湿气,痕迹是新的。
她站起身,朝东侧崖壁打了个手势。小队立刻贴着岩壁移动,避开前方开阔地。五人低着头,脚步压得极轻,沿着山脊线前行。
走了一段路后,艾琳在一颗松树前停下。树干被削去一块树皮,留下一道斜线刻痕。她盯着那道线看了几秒,从怀里掏出那半截带刻痕的箭杆,比对了一下。这道斜线和起义军标记体系里的“方向指引”一致,但后面应该还有第二道线才对。现在只有一半,说明标记没完成。
她收起箭杆,继续前进。越往北走,地势越开阔。远处能看到一条土路,路边有烧过的篝火堆,灰烬还没散尽。她抬手示意小队伏低,自己趴在地上,慢慢向前爬。
灌木丛挡住了视线,她只能靠耳朵听。风从北面吹来,起初什么都没有,后来突然传来一阵金属碰撞声,夹杂着喊叫声。声音断断续续,像是从山谷深处传来的。
她退回小队藏身处,低声说:“前面有打斗。”
彼得皱眉:“是不是巡逻队?”
“不像。”她说,“巡逻不会用这么乱的节奏。这是交战,一方在突围。”
她闭眼听了片刻,风把声音送得更清楚了些。有短促的呼喝,兵器撞击急促,追击方阵型散乱,没有包抄迹象。这不是设伏,是临时拦截。
她拿出骨哨,轻轻吹了两短一长。小队立刻靠拢。
“一人留下,守这里。”她指了名村民,“发现异常就吹哨报警。”
那人点头,靠在岩石后不动了。
她又分派任务:“我和托马斯从正面靠近,看清楚情况。彼得,你带另一人绕到侧翼,查有没有埋伏点。我们二十分钟后汇合。”
彼得想说什么,但她已经转身往前爬。托马斯紧跟其后。
两人借着草丛和石堆掩护,一步步接近山谷入口。五十步外,地形开始下斜,形成一道浅沟。艾琳趴在沟沿,抬头望去。
百步开外,山谷中央有火光闪了一下,随即熄灭。不是营地那种稳定火堆,是有人举着火把快速移动。接着又有金属声传来,这次更清晰。有人在拼杀。
她趴着往后退了几步,回到托马斯身边。“看清了,是战斗。人数不多,但打得急。”
托马斯喘着气问:“会不会是陷阱?”
“不是。”她说,“追兵没有占位,也没设绊索。他们是追丢了才动手的。被打的是农民武装,用的是长矛和短斧,动作不齐,但拼命抵抗。”
她想起卡兰那支队伍。他们缺武器,但敢打硬仗。眼前这支人,打法和他们一样。
她再次往前爬,直到能看清战场轮廓。十几个人背靠一块巨石,围成一圈。他们衣服破旧,有人腿上有血,还在挥武器。围攻他们的七八人穿着轻甲,手持制式剑盾,动作整齐,明显是训练过的私兵。
地上已经有尸体,分不清是谁的。
艾琳盯着那群被围的人。他们手里没有旗帜,也没有统一标识,但其中一人挥斧的方式很特别——先低身躲劈砍,再贴地横扫。这是起义军常用的近战技巧,她在集市上听人提过。
她终于确定了。
“是我们要找的人。”她说。
托马斯呼吸变重:“我们现在怎么办?冲进去?”
“不行。”她摇头,“敌我数量悬殊,贸然出手会全军覆没。”
她取出随身地图,在泥地上画出山谷形状。正面是陡坡,只有中间一条窄道通向战场。两侧都是岩石和灌木,适合隐蔽接近。
“我们等彼得回来。”她说,“必须确认侧翼有没有埋伏。如果敌人有后备队,我们就不能靠近。”
托马斯点头,握紧了手中的短矛。
艾琳趴回沟沿,继续观察。战斗仍在继续。被围的一方体力在下降,有人已经开始单膝跪地。但他们没有投降,还在死撑。
她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火把经过,那群人中总会有人抬头看一眼。不是怕光,是在数人数。他们在计算敌方兵力。
这说明他们还有指挥意识,不是溃散的残兵。
她心里有了判断:这些人是起义军主力撤退后留下的断后小队,任务是拖延追兵。现在他们快撑不住了。
她正想着,身后传来轻微摩擦声。回头一看,彼得回来了。他趴在地上,爬到她身边,摇头:“左侧没有埋伏,只有一条小路通上来,路上没人。”
另一名队员也到了,同样摇头:“右边空的,敌人没派人守侧翼。”
艾琳听完,立刻做出决定。
“我们不能走正面。”她说,“太暴露。从西侧绕,那里有片灌木林,可以掩护我们接近到三十步内。”
彼得问:“然后呢?救他们?”
“先不救。”她说,“我们得先让他们知道我们来了。只要他们看到援兵有望,就会多撑一会儿。”
她转向留守的村民:“你留在原地,盯住后路。如果听到连续三声短哨,立刻往村子方向跑,通知村里准备接应。”
那人点头。
艾琳站起身,压低身体,带头向西移动。五人呈扇形散开,贴着岩石边缘推进。地面越来越湿,脚踩上去有些打滑。她放慢速度,每一步都确认落脚点稳固。
四十步后,他们进入一片低矮灌木林。枝叶密集,遮住了月光。艾琳停下,从腰间解下布巾,把短刀裹好。其他人照做。
她继续往前,直到林子尽头。前方是块斜坡,坡下就是战场。距离缩短到六十步,能看清每个人的面孔了。
被围的十一个人里,有三人已经倒地。剩下八人背靠巨石,武器都在手上。领头那人右臂受伤,但仍举着一把锈斧,挡在最前面。
追击的私兵换了战术,开始轮流上前挑衅,消耗对方体力。一人刚退下,另一人立刻补上。
艾琳看得清楚,这种打法是为了耗死对手,不留活口。
她转头看向彼得,做了个手势:**准备突袭**。
彼得点头,和其他两人分散开,各自找好位置。她自己则抽出短刀,解开骨哨,挂在嘴边。
只要她一声令下,小队就会从三个方向同时出击,制造混乱,逼敌人分兵。
她最后看了一次战场。起义军那边有人开始喘粗气,膝盖微微发抖。但他们没人放下武器。
她抬起手,准备吹哨。
就在这时,下方突然传来一声怒吼。一个私兵猛扑上前,剑锋直取领头者的喉咙。那人勉强侧身,剑刃划过肩膀,鲜血喷出。
那人踉跄后退,几乎跌倒。
其余起义军立刻挤过去,组成最后一道防线。
艾琳的手停在半空。她不能再等了。
她张嘴,骨哨即将发出声响——
她的手指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