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还在吹,艾琳的头发贴在脸上。她右手贴住骨哨,左手压着鼓面,眼睛盯着那辆冲撞车。车轮碾过焦土,离火线只剩十步。
她吹响了哨音。
三短一长。
哨声划破夜空。
高台下的暗处,五道人影立刻起身。彼得带头,低身疾行,身后四人紧随。他们贴着第三层防线外侧的沟坎移动,避开火光范围。每一步都踩在烟尘里,脚步轻而快。
艾琳跳下高台,冲向第三层防线集结点。她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火油沟残火未熄!准备引燃回流火道!”
几个村民立刻扛起油罐,沿着预设的浅槽往回倒油。油液顺着烧过的地缝向前流淌,直通南坡敌阵后方。这是昨天夜里挖的秘密通道,只有十个人知道。
东谷方向,夜刃组已穿过焦土带。浓烟遮住了敌军视线。彼得打手势,五人分散成三角队形,匍匐前进。他们的鞋底裹着湿布,膝盖和手肘压进灰烬里,动作缓慢但稳定。
接近投石机阵地时,一名队员突然停住。前方二十步,两名敌军正在换岗。彼得抬手,队伍静止。等巡逻兵走远,他打出前进信号。
他们爬到冲撞车下方。车体庞大,底部有护板遮挡。一名队员摸出短刀,在轮轴连接处摸索。他找到牛皮绳固定的位置,迅速割断。另一人将火油包塞进轮轴缝隙,再用引信连接。
彼得看一眼时间,点燃引信。
七人立即撤离,沿原路返回。刚跑出十五步,身后轰地一声巨响。火焰冲天而起,冲撞车一侧倾覆,火势瞬间吞没附近的弹药车。爆炸声接连响起,敌军后阵陷入混乱。
南坡主阵顿时动摇。
艾琳站在第三层防线最高处,抓起鼓槌开始擂鼓。鼓声由慢变快,节奏清晰有力。她喊了一声:“他们怕了!看他们的旗歪了!”
村民们抬头望去。敌军指挥旗果然晃了一下,随即被几人扶住。但这瞬间的迟疑已经传遍全阵。
艾琳抽出腰刀,往前一指:“跟我上!”
她带着十名精锐冲出防线。彼得带弓手残部从侧翼掩护,箭矢射向敌军两翼。守军士气猛然回升,纷纷举起武器跟上。
敌军正面压力骤增。原本稳步推进的盾阵开始后退。有人想组织反击,但后方火光不断,爆炸声此起彼伏,军心已乱。
冲锋队伍直扑南坡指挥旗所在。艾琳冲在最前,刀锋劈开一个敌兵的盾牌,顺势砍中对方肩膀。那人倒地,她没有停留,继续向前。
一名敌将模样的人试图拦住她。两人交手三招,艾琳侧身躲过长矛,反手一刀划过对方大腿。敌人踉跄后退,她趁机跃过矮墙,登上敌军临时搭建的指挥台。
她一脚踢翻旗杆。
黑色大旗落地。
守军爆发出吼声。更多村民冲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近战。彼得带弓手压制侧翼,箭雨不断落下。敌军开始全面后撤。
艾琳站在指挥台上,看到敌军主力正朝林线方向退去。她没有下令追击太远,而是举起刀示意收拢队伍。
村民们逐渐停下脚步,在南坡突破口形成半圆阵型。有人扶起受伤的同伴,有人捡回散落的武器。战场上的火还在烧,但风向变了,火焰不再蔓延。
彼得走到她身边,左臂伤口重新包扎过。他看了眼远处退散的敌军,说:“他们不会再连夜回来。”
艾琳没说话。她看着地上那面被踩脏的敌旗,又望向村子内部。粮仓一半烧毁,火油库周围仍有黑烟升起。但她知道,这一仗赢了。
村民开始清理战场。有人抬走伤员,有人收集还能用的箭矢。一名老妇抱着水囊给战士分水,手在抖,但眼神坚定。
艾琳走下指挥台,脚踩在一块烧焦的木板上。她弯腰捡起半截断矛,看了看矛尖的磨损程度,随手插进土里。
彼得低声问:“下一步怎么安排?”
她说:“先救人,再清点物资。”
“工分簿还用吗?”
“用。但现在不是登记的时候。”
远处传来咳嗽声。一个年轻村民蹲在地上,抱着头喘气。他的手上全是灰,指甲缝里嵌着血迹。旁边有人拍他肩膀,把他拉了起来。
艾琳走向第三层防线边缘,站在一处高地上。她能看到整个南坡的战况。敌军已退至林线外,火把移动缓慢,像是在收拢残兵。
她抬起右手,摸了摸肩甲。那里裂了一道口子,边缘翘起,扎得皮肤生疼。她没去管它。
天空开始发白。不是亮,是灰。云层压得很低,空气闷热。昨夜没下雨,今天也不会下。
一名少年跑来报告:“西坡没人突破,北沟发现两具敌军尸体,都是昨晚炸死的。”
艾琳点头。她让少年通知各组,暂时不许卸防,所有人轮班值守。
彼得站到她旁边,手里拿着一张破损的地图。他指着东谷位置:“这里还有隐患。他们可能从那边绕回来。”
艾琳说:“那就加一道陷坑。”
“人手不够。”
“抽十个人,今晚必须挖完。”
“油呢?火道还能用几次?”
“省着用。现在每一滴都算数。”
彼得把地图折好塞进怀里。他看了眼艾琳的脸,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守军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人开始清点武器,有人默默修补盾牌。一个女人坐在石头上,低头擦着一把短刀,刀刃上有干涸的血。
艾琳转身走向村口方向。她的靴子踩在碎石上,发出沙沙声。路过一处倒塌的木棚时,她停下脚步。
那里躺着一名死去的村民。脸被盖住了,身上披着一件旧斗篷。他的手露在外面,手指蜷曲,像是临死前抓过什么东西。
艾琳蹲下来,轻轻把斗篷拉高一点,盖住那只手。然后她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村口的木门已被烧毁一半。剩下的半扇歪斜地挂着。她伸手推了推,门轴发出刺耳的响声。
外面是荒地,再过去就是山道。敌军撤退的脚印清晰可见,杂乱无章。
她站在门口,望着那条路。
风吹过来,带着烧焦的味道。
她的左手慢慢握紧了刀柄。
刀柄上有血,还没干。
她吹响了哨音。
三短一长。
哨声划破夜空。
高台下的暗处,五道人影立刻起身。彼得带头,低身疾行,身后四人紧随。他们贴着第三层防线外侧的沟坎移动,避开火光范围。每一步都踩在烟尘里,脚步轻而快。
艾琳跳下高台,冲向第三层防线集结点。她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火油沟残火未熄!准备引燃回流火道!”
几个村民立刻扛起油罐,沿着预设的浅槽往回倒油。油液顺着烧过的地缝向前流淌,直通南坡敌阵后方。这是昨天夜里挖的秘密通道,只有十个人知道。
东谷方向,夜刃组已穿过焦土带。浓烟遮住了敌军视线。彼得打手势,五人分散成三角队形,匍匐前进。他们的鞋底裹着湿布,膝盖和手肘压进灰烬里,动作缓慢但稳定。
接近投石机阵地时,一名队员突然停住。前方二十步,两名敌军正在换岗。彼得抬手,队伍静止。等巡逻兵走远,他打出前进信号。
他们爬到冲撞车下方。车体庞大,底部有护板遮挡。一名队员摸出短刀,在轮轴连接处摸索。他找到牛皮绳固定的位置,迅速割断。另一人将火油包塞进轮轴缝隙,再用引信连接。
彼得看一眼时间,点燃引信。
七人立即撤离,沿原路返回。刚跑出十五步,身后轰地一声巨响。火焰冲天而起,冲撞车一侧倾覆,火势瞬间吞没附近的弹药车。爆炸声接连响起,敌军后阵陷入混乱。
南坡主阵顿时动摇。
艾琳站在第三层防线最高处,抓起鼓槌开始擂鼓。鼓声由慢变快,节奏清晰有力。她喊了一声:“他们怕了!看他们的旗歪了!”
村民们抬头望去。敌军指挥旗果然晃了一下,随即被几人扶住。但这瞬间的迟疑已经传遍全阵。
艾琳抽出腰刀,往前一指:“跟我上!”
她带着十名精锐冲出防线。彼得带弓手残部从侧翼掩护,箭矢射向敌军两翼。守军士气猛然回升,纷纷举起武器跟上。
敌军正面压力骤增。原本稳步推进的盾阵开始后退。有人想组织反击,但后方火光不断,爆炸声此起彼伏,军心已乱。
冲锋队伍直扑南坡指挥旗所在。艾琳冲在最前,刀锋劈开一个敌兵的盾牌,顺势砍中对方肩膀。那人倒地,她没有停留,继续向前。
一名敌将模样的人试图拦住她。两人交手三招,艾琳侧身躲过长矛,反手一刀划过对方大腿。敌人踉跄后退,她趁机跃过矮墙,登上敌军临时搭建的指挥台。
她一脚踢翻旗杆。
黑色大旗落地。
守军爆发出吼声。更多村民冲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近战。彼得带弓手压制侧翼,箭雨不断落下。敌军开始全面后撤。
艾琳站在指挥台上,看到敌军主力正朝林线方向退去。她没有下令追击太远,而是举起刀示意收拢队伍。
村民们逐渐停下脚步,在南坡突破口形成半圆阵型。有人扶起受伤的同伴,有人捡回散落的武器。战场上的火还在烧,但风向变了,火焰不再蔓延。
彼得走到她身边,左臂伤口重新包扎过。他看了眼远处退散的敌军,说:“他们不会再连夜回来。”
艾琳没说话。她看着地上那面被踩脏的敌旗,又望向村子内部。粮仓一半烧毁,火油库周围仍有黑烟升起。但她知道,这一仗赢了。
村民开始清理战场。有人抬走伤员,有人收集还能用的箭矢。一名老妇抱着水囊给战士分水,手在抖,但眼神坚定。
艾琳走下指挥台,脚踩在一块烧焦的木板上。她弯腰捡起半截断矛,看了看矛尖的磨损程度,随手插进土里。
彼得低声问:“下一步怎么安排?”
她说:“先救人,再清点物资。”
“工分簿还用吗?”
“用。但现在不是登记的时候。”
远处传来咳嗽声。一个年轻村民蹲在地上,抱着头喘气。他的手上全是灰,指甲缝里嵌着血迹。旁边有人拍他肩膀,把他拉了起来。
艾琳走向第三层防线边缘,站在一处高地上。她能看到整个南坡的战况。敌军已退至林线外,火把移动缓慢,像是在收拢残兵。
她抬起右手,摸了摸肩甲。那里裂了一道口子,边缘翘起,扎得皮肤生疼。她没去管它。
天空开始发白。不是亮,是灰。云层压得很低,空气闷热。昨夜没下雨,今天也不会下。
一名少年跑来报告:“西坡没人突破,北沟发现两具敌军尸体,都是昨晚炸死的。”
艾琳点头。她让少年通知各组,暂时不许卸防,所有人轮班值守。
彼得站到她旁边,手里拿着一张破损的地图。他指着东谷位置:“这里还有隐患。他们可能从那边绕回来。”
艾琳说:“那就加一道陷坑。”
“人手不够。”
“抽十个人,今晚必须挖完。”
“油呢?火道还能用几次?”
“省着用。现在每一滴都算数。”
彼得把地图折好塞进怀里。他看了眼艾琳的脸,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守军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人开始清点武器,有人默默修补盾牌。一个女人坐在石头上,低头擦着一把短刀,刀刃上有干涸的血。
艾琳转身走向村口方向。她的靴子踩在碎石上,发出沙沙声。路过一处倒塌的木棚时,她停下脚步。
那里躺着一名死去的村民。脸被盖住了,身上披着一件旧斗篷。他的手露在外面,手指蜷曲,像是临死前抓过什么东西。
艾琳蹲下来,轻轻把斗篷拉高一点,盖住那只手。然后她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村口的木门已被烧毁一半。剩下的半扇歪斜地挂着。她伸手推了推,门轴发出刺耳的响声。
外面是荒地,再过去就是山道。敌军撤退的脚印清晰可见,杂乱无章。
她站在门口,望着那条路。
风吹过来,带着烧焦的味道。
她的左手慢慢握紧了刀柄。
刀柄上有血,还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