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间谍疑云扰人心-《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艾琳推开指挥屋的门,檐下铁皮罐还在滴水,一滴一滴砸在石阶边缘。她没抬头,径直走到案前,抽出腰间的短刀开始刮箭杆上的旧漆。刀锋与木相磨,发出低哑的声响。

  脚步声从门外急促传来,彼得在门槛外顿了顿,喘着气说:“有人在传,你说要当女领主。”

  艾琳的手没停。刀刃顺着箭杆滑到底端,削下一片薄如纸的碎屑。“谁说的?”她问。

  “不止一个人。”彼得声音压低,“西岭来的几个新民兵,还有南谷一个送粮的老汉。他们说你集权、夺粮、立规矩,下一步就要称头领。”

  艾琳放下刀,拿起一支箭对着光看了看,又放回桌上。“谣言从哪条路传进来的?”

  “打谷场那边先起的,有人说听见老妇跟儿媳嘀咕。我让人盯了半日,话头都绕着你转。”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灰。“明日午时,打谷场公审造谣者。你去通知各村联络人,所有人必须到场。”

  彼得没动。“万一没人认?”

  “会有人被推出来。”她说,“去吧。”

  天刚亮,打谷场已聚满了人。三村联军的新兵站在外围,神情紧绷。中间是本村的老弱妇孺,再往里,十名“石牙”组投石手按索而立,目光扫过人群。磨盘旁立着一根剥了皮的松木桩,绳索垂地。

  艾琳从议事屋方向走来,肩上披着旧斗篷,手里拎着一只布袋。她在木桩前站定,将布袋打开,倒出一堆杂乱的东西:半截烧焦的麻绳、一枚生锈的马钉、还有一块刻着模糊纹路的陶片。

  “这些,”她扬声说,“是从昨夜偷听议论的人身边搜出来的。它们不是证据,但足够让我知道,谁在背后说话。”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低头后退,有人交头接耳。

  押解的人来了。两名民兵架着一名老妇走上场。她头发花白,衣襟撕裂,走路踉跄。到木桩前跪下时,膝盖磕在地上发出闷响。

  艾琳盯着她看了几息。“你叫什么名字?”

  “李……李阿婆。”老妇声音发抖。

  “你散布‘艾琳要当女领主’的言论,可有此事?”

  “我……我没想害人!”老妇突然哭喊,“他们抓了我孙子!小贵族府的人把我绑去地窖,说不说就烧死他!我只能照他们的话讲……”

  众人哗然。有人低声骂“软骨头”,也有人望着她佝偻的背影不语。

  艾琳抬手,全场静下来。她示意阿壮上前搜身。阿壮伸手探入老妇发髻,片刻后抽出一枚铜钉——钉帽上刻着一道弯曲的蛇形纹路。

  艾琳接过铜钉,举起来让所有人都看见。“这是镇西府小老爷的私徽。三年前他败战逃亡,这标记本该销毁。现在它出现在一个村民头上。”

  她将铜钉扔进布袋,发出一声轻响。

  “行刑。”她下令。

  刽子手提刀上前,老妇瘫倒在地,哭嚎不止。围观者中有人别过脸,有人攥紧拳头。

  刀已举起,寒光映在老妇脸上。她闭眼尖叫。

  “停。”艾琳忽然开口。

  刽子手收势,刀尖点地。

  “你回去。”艾琳对老妇说,“告诉他们,我们不怕死。告诉他们,你们送来的人,我们会放回去,一个不少。但每放一个,我们就多一分准备。”

  她转向人群:“这不是宽恕。这是宣战。”

  全场寂静。风吹过打谷场,卷起几片枯叶贴着地面打转。

  散场后,彼得留在原地,看着老妇被人搀扶着走出村口。他走到艾琳身边,声音低沉:“这样下去,大家会怕你,而不是信你。”

  艾琳沿着老榆树走了一圈,指尖划过树干上那些深浅不一的坑痕。她停下,掌心贴住一处最深的凹陷。

  “信不信不重要。”她说,“只要他们还愿拿起石头,就够了。”

  她转身走向指挥屋,推开木门,从墙缝中取出那张羊皮纸。地图摊开在案上,通往镇西府衙后巷的小径清晰可见,沿途标注了五处可设伏的陡坡和两段易塌方的岩层。

  她拿起炭笔,在靠近府衙东墙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圈外补了一道短线,代表火油桶的埋藏点。

  外面传来脚步声,是阿壮。

  “老妇走了。”他说,“临走回头看了三次。”

  艾琳点头,没抬头。

  “要不要派人跟着?”

  “不用。”她说,“她会带话回去。他们会听。”

  阿壮退出去后,屋里只剩她一人。炭笔搁在案角,墨迹未干。她盯着地图看了许久,忽然伸手抹去府衙正门的标记,重新在侧巷画了一个叉。

  窗外,暮色渐浓。村口方向传来一声短促的叶哨,接着是另一声回应。守夜轮岗开始了。

  她站起身,把地图折好塞进内袋,顺手摸了摸腰间的短刀。刀柄有些松动,她用力拧了拧固定扣。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艾琳!”是彼得的声音,“西岭来人说,他们村口发现了这个。”

  他冲进来,掌心托着一块布条——灰褐色,边缘焦黑,上面用暗红颜料画着一只闭合的眼睛。

  艾琳接过布条,翻看背面。那里有一行极小的刻字:

  “第七墩火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