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擦声在夜风里只响了一瞬,艾琳的手已经按在骨哨上。她站在石台边缘没动,目光直投北坡林线。片刻后,赵姓青年从西坡第三段快步跑来,喘着说:“是块松石滚了,碰到了陷坑边的木桩。”
艾琳点头,把骨哨放回腰侧。她转身走下石台,脚步落在打谷场硬土上发出沉实声响。天还未亮,几处火堆仍燃着,映出主道两侧正在搬运尖桩的影子。李三蹲在一堆木材前清点,见她走近,立刻站起。
“二十根桩刚立完,”他说,“但陷坑支撑还差七组材料。”
艾琳盯着那堆木料看了两息,随即朝仓房方向走去。老匠人正蹲在门口检查绊索铁钩,听见脚步抬头。她开口:“仓房后墙那批备用梁木,全调去西坡陷坑组。”
老匠人皱眉:“那仓房漏雨得更狠了。”
“人比屋子重要。”她说,“渔船呢?”
“昨夜拆了一半,船板送去补东庄旧道的路基了。”
“停下。”艾琳声音不高,却让老匠人停了手上的活,“把剩下的船体全锯开,取木做陷坑横撑。能用的铁钉一粒不留,全送前线。”
老匠人沉默片刻,拄拐起身:“我带徒弟去。”
她没再说话,只点了点头。两人分头行动,一个往河滩,一个奔西坡。艾琳沿主道一路向前,经过每一处射击口都停下查看。有村民正在加固掩体,见她来便挺直身子。她在第三段射孔前蹲下,伸手探进内槽,摸出一段断裂的绳结。
“换岗记录呢?”她问。
守位的年轻人递上一块刻痕木牌。她扫了一眼,发现昨日午时交接无签记。她把木牌翻过来,在空白面划了一道深痕。
“每班交接,接岗人画押,原岗指证,缺一不可。”她说,“现在起,漏记一次,整组加巡一班夜哨。”
年轻人低头应下。她起身继续前行,直到西坡最高处。这里视野最广,正对北坡林缘与溪口。疤脸汉子已在了望台候着,见她上来便递过一张图——是昨夜重新标过的陷阱分布。
“溪口上游十步巨石背面,加了一个暗哨位。”他说,“王石头愿守那儿。”
“让他带赵二河轮替。”艾琳说,“两人一组,两个时辰换防。信号仍是短哨两响,回应敲石三下。”
疤脸汉子应声记下。她接过图,用炭笔在主道入口圈了个红点:“今天所有装备必须完成最终核验。你负责弓手组,箭支配发到人,甲字箭单独捆扎,不得混放。”
“明白。”
她又交代:“火油罐引信全部重检,湿了的换新麻绳。西溪渡口那批,你亲自去看。”
说完她转身下坡,直奔打谷场。沙盘已更新,三条模拟入侵路线清晰标注。李三正在旁边整理铭牌,见她来立刻递上名单。
“各户岗位已排定,”他说,“贴牌的人手也安排好了。”
艾琳接过名单逐行看去,每户参战人员、轮值时间、联络人都写得清楚。她走到沙盘前,将第一枚铭牌钉在北坡隘口旁,写着“王石头,前哨组长”。
随后她吹哨聚人。
村民陆续从各岗赶来,青壮持矛,妇人提药箱,少年背箭筒。她站在沙盘中央,声音传遍全场:“今天我们演三路敌袭。”
话音落,她抬手一挥。赵姓青年立即奔向北坡林线,点燃一束烟雾信号。灰烟升起刹那,三队假想敌同时启动:一队沿溪潜行,一队绕东庄旧道逼近,第三队从林隙小径穿出。
鼓声响起,警戒组立刻响应。但溪口方向,两名年轻守卫转移掩体时动作迟缓,侧翼暴露超过五息。艾琳拍地起身,喝令暂停。
“你们的位置已被包抄。”她走向那两人,“记住,换位不是逃跑,是衔接。前一人撤步时,后一人必须已瞄好下一个射角。”
她亲自示范一次,动作干脆利落。两人重新演练,这次衔接紧凑。她点头,下令继续。
东庄旧道方向,伏兵提前现身,惊走了“侦察兵”。她皱眉,叫来疤脸汉子:“你去盯那一路,谁敢擅自出击,当场撤岗。”
疤脸汉子领命而去。第三次推演开始,各路反应明显提速。溪口组成功封锁河道,东庄伏兵等敌深入后合围,林隙小径的弓手也准时覆盖交叉火力。
演练结束,无人喘粗气,但肩头都在抖。她环视一圈,说:“敌人不会给我们三次机会。”
她转向王石头:“你带北坡组,今晚起每两刻钟抽查一次信号响应。错一次,全组加训。”
王石头抱拳应下。
她又对陈寡妇说:“伤员转运路线标记要更醒目。用红布条绑在显眼处,医棚到主道之间至少设三个中转点。”
陈寡妇点头记下。
最后她取出一叠骨哨,逐一分发。每交一人,她亲手系紧挂绳。老匠人接过时,她低声说:“主道陷坑区,你亲自验收。”
老匠人握哨在手,没多言,只重重点头。
日头偏西,最后一轮部署开始。她在打谷场当众演示夜间确认流程:短哨两响,远处回应敲石三下。然后要求每组反向演练一次——先由接收方敲石,她这边吹哨回应。
一遍过。
她收哨入怀,宣布:“从现在起,全村进入最高戒备。非值守者归家休整,明晨卯时前全员归位。”
人群散去,脚步有序。李三送来最终物资清单,她快速过目:尖桩二十根立毕,带钩绊索三十七副入库,火油罐四十一具引信完好,甲字箭三百支专柜封存。
她合上册子,递给李三:“东庄旧道布岗,你亲自去。”
李三接过册子转身离去。她独自走向村口石台。暮色压境,北坡林线如一道黑刃切开天际。她登上石台,从怀中取出骨哨,指尖摩挲哨口。
王石头率夜哨班抵达北坡隘口,交接完毕,就位隐伏。赵二河在西溪渡口检查最后一具火油罐,确认引信干燥可燃。陈寡妇在医棚清点草药包,按伤情分类摆放。老匠人带着徒弟将最后一批绊索运抵主道,亲自嵌入机关槽。
赵姓青年与疤脸汉子分别登上东西了望台,静候指令。
她站在石台边缘,目光锁定北坡。风穿过林间,吹起衣角。她的手始终按在骨哨上。
远处,一块被移动过的石头静静躺在溪口上游的泥地上,表面朝天。
艾琳点头,把骨哨放回腰侧。她转身走下石台,脚步落在打谷场硬土上发出沉实声响。天还未亮,几处火堆仍燃着,映出主道两侧正在搬运尖桩的影子。李三蹲在一堆木材前清点,见她走近,立刻站起。
“二十根桩刚立完,”他说,“但陷坑支撑还差七组材料。”
艾琳盯着那堆木料看了两息,随即朝仓房方向走去。老匠人正蹲在门口检查绊索铁钩,听见脚步抬头。她开口:“仓房后墙那批备用梁木,全调去西坡陷坑组。”
老匠人皱眉:“那仓房漏雨得更狠了。”
“人比屋子重要。”她说,“渔船呢?”
“昨夜拆了一半,船板送去补东庄旧道的路基了。”
“停下。”艾琳声音不高,却让老匠人停了手上的活,“把剩下的船体全锯开,取木做陷坑横撑。能用的铁钉一粒不留,全送前线。”
老匠人沉默片刻,拄拐起身:“我带徒弟去。”
她没再说话,只点了点头。两人分头行动,一个往河滩,一个奔西坡。艾琳沿主道一路向前,经过每一处射击口都停下查看。有村民正在加固掩体,见她来便挺直身子。她在第三段射孔前蹲下,伸手探进内槽,摸出一段断裂的绳结。
“换岗记录呢?”她问。
守位的年轻人递上一块刻痕木牌。她扫了一眼,发现昨日午时交接无签记。她把木牌翻过来,在空白面划了一道深痕。
“每班交接,接岗人画押,原岗指证,缺一不可。”她说,“现在起,漏记一次,整组加巡一班夜哨。”
年轻人低头应下。她起身继续前行,直到西坡最高处。这里视野最广,正对北坡林缘与溪口。疤脸汉子已在了望台候着,见她上来便递过一张图——是昨夜重新标过的陷阱分布。
“溪口上游十步巨石背面,加了一个暗哨位。”他说,“王石头愿守那儿。”
“让他带赵二河轮替。”艾琳说,“两人一组,两个时辰换防。信号仍是短哨两响,回应敲石三下。”
疤脸汉子应声记下。她接过图,用炭笔在主道入口圈了个红点:“今天所有装备必须完成最终核验。你负责弓手组,箭支配发到人,甲字箭单独捆扎,不得混放。”
“明白。”
她又交代:“火油罐引信全部重检,湿了的换新麻绳。西溪渡口那批,你亲自去看。”
说完她转身下坡,直奔打谷场。沙盘已更新,三条模拟入侵路线清晰标注。李三正在旁边整理铭牌,见她来立刻递上名单。
“各户岗位已排定,”他说,“贴牌的人手也安排好了。”
艾琳接过名单逐行看去,每户参战人员、轮值时间、联络人都写得清楚。她走到沙盘前,将第一枚铭牌钉在北坡隘口旁,写着“王石头,前哨组长”。
随后她吹哨聚人。
村民陆续从各岗赶来,青壮持矛,妇人提药箱,少年背箭筒。她站在沙盘中央,声音传遍全场:“今天我们演三路敌袭。”
话音落,她抬手一挥。赵姓青年立即奔向北坡林线,点燃一束烟雾信号。灰烟升起刹那,三队假想敌同时启动:一队沿溪潜行,一队绕东庄旧道逼近,第三队从林隙小径穿出。
鼓声响起,警戒组立刻响应。但溪口方向,两名年轻守卫转移掩体时动作迟缓,侧翼暴露超过五息。艾琳拍地起身,喝令暂停。
“你们的位置已被包抄。”她走向那两人,“记住,换位不是逃跑,是衔接。前一人撤步时,后一人必须已瞄好下一个射角。”
她亲自示范一次,动作干脆利落。两人重新演练,这次衔接紧凑。她点头,下令继续。
东庄旧道方向,伏兵提前现身,惊走了“侦察兵”。她皱眉,叫来疤脸汉子:“你去盯那一路,谁敢擅自出击,当场撤岗。”
疤脸汉子领命而去。第三次推演开始,各路反应明显提速。溪口组成功封锁河道,东庄伏兵等敌深入后合围,林隙小径的弓手也准时覆盖交叉火力。
演练结束,无人喘粗气,但肩头都在抖。她环视一圈,说:“敌人不会给我们三次机会。”
她转向王石头:“你带北坡组,今晚起每两刻钟抽查一次信号响应。错一次,全组加训。”
王石头抱拳应下。
她又对陈寡妇说:“伤员转运路线标记要更醒目。用红布条绑在显眼处,医棚到主道之间至少设三个中转点。”
陈寡妇点头记下。
最后她取出一叠骨哨,逐一分发。每交一人,她亲手系紧挂绳。老匠人接过时,她低声说:“主道陷坑区,你亲自验收。”
老匠人握哨在手,没多言,只重重点头。
日头偏西,最后一轮部署开始。她在打谷场当众演示夜间确认流程:短哨两响,远处回应敲石三下。然后要求每组反向演练一次——先由接收方敲石,她这边吹哨回应。
一遍过。
她收哨入怀,宣布:“从现在起,全村进入最高戒备。非值守者归家休整,明晨卯时前全员归位。”
人群散去,脚步有序。李三送来最终物资清单,她快速过目:尖桩二十根立毕,带钩绊索三十七副入库,火油罐四十一具引信完好,甲字箭三百支专柜封存。
她合上册子,递给李三:“东庄旧道布岗,你亲自去。”
李三接过册子转身离去。她独自走向村口石台。暮色压境,北坡林线如一道黑刃切开天际。她登上石台,从怀中取出骨哨,指尖摩挲哨口。
王石头率夜哨班抵达北坡隘口,交接完毕,就位隐伏。赵二河在西溪渡口检查最后一具火油罐,确认引信干燥可燃。陈寡妇在医棚清点草药包,按伤情分类摆放。老匠人带着徒弟将最后一批绊索运抵主道,亲自嵌入机关槽。
赵姓青年与疤脸汉子分别登上东西了望台,静候指令。
她站在石台边缘,目光锁定北坡。风穿过林间,吹起衣角。她的手始终按在骨哨上。
远处,一块被移动过的石头静静躺在溪口上游的泥地上,表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