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缝隙里透出一点昏黄的光,艾琳站在地窖口,肩上的伤在冷风里抽了一下。她没再看远处忙碌的身影,弯腰钻了进去。
地窖深处,油灯挂在墙钉上,火苗稳稳地烧着。老村长蹲在石台边,正用布擦拭一块木板。那是一张粗麻布拼接的地图,钉在木板上,边缘已磨损发毛。艾琳走近,看见图上不仅标着本村位置,还用炭笔圈出了周围九个村落,每个点旁都写着小字:“粮足”“有弓手”“曾遭劫”“三月前交人”。
她盯着地图看了许久,喉头动了动。
“你早就在想这事了。”她说。
老村长没抬头,手指抚过其中一个标记:“去年冬天,北岭村送来半袋冻米,说是谢我们收留逃来的老人。我问他们怎么活下来的,他说,靠的是半夜敲钟,十户联防。”
艾琳伸手摸了摸地图边缘,指尖沾了点炭灰。
“一次打赢不算活下来,十次都赢才算站住了脚。”老村长终于抬头,“可你要走这一步,就得想清楚——不是打退一拨人就行,是要让所有村子,把命绑在一起。”
艾琳没答话。她走到石台另一侧,从怀里取出那张从死马皮袋中找到的路线图,摊开压在麻布地图上。两图对照,灰鹰团的行军路径清晰可见:先取孤村,再压弱村,最后围强村。每条线都指向不同村落的交接地带,像是故意切断联络。
“他们不是乱打。”她声音低,“是挑着打。哪个村孤立,就灭哪个。”
老村长点头:“所以你打算做什么?挨家挨户去说?等他们信你?”
“不。”艾琳抽出腰间短刀,刀尖蘸了点灯油,在十个村落之间画了一道闭环线,“我要让他们知道,以后不管哪一村出事,其他九村都得动。”
她收回刀,看着那圈黑线。
“这不是求援,是约定。谁不守约,下次敌人来了,也没人救他。”
老村长眯起眼,盯着那圈线看了很久。然后他慢慢起身,从墙角木箱里翻出一枚铜钉,钉在本村位置正中。钉头刻着灰鹰标记,下面多了一道斜划痕——那是昨夜从尸体上取下的战利品。
“你不怕这计划反而害了别人?”他问。
“怕。”艾琳直视他,“但我更怕什么都不做。八年前你们躲了,结果呢?人还是被抓走,房子还是被烧。现在我们打赢了一次,可只要他们觉得还能再来,就会一直来。”
她顿了顿,声音沉下去:“我不是要拉别人送死。我是要让所有人明白,只有连起来,才能活下去。”
老村长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下:“这想法……像你。”
艾琳没笑。她转身从外衣内袋掏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铺平。那是她连夜整理的清单:各村已知兵力、武器存量、逃生路线、水源位置。有些是听村民提过的,有些是从村志残页里拼出来的。
“第一站是南坞村。”她说,“他们有五名弓手,去年没被征税,说明防御有效。如果能说服他们加入,就能打通西线通道。”
“然后呢?北岭村呢?东坪呢?”
“一个一个来。”艾琳拿起炭笔,在南坞村名字上画了个圈,“先立个样子。让他们看到,联合不是空话,是有实利的。”
老村长盯着地图,手指轻轻敲着木板边缘。
“可你怎么让人信你?你说你是为大伙好,可谁都知道,打仗最苦的是普通人。他们会问:凭什么听你的?你又不是村长。”
艾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有茧,指节发红,袖口撕了一道口子还没补。她想起昨天那个发烧的孩子,想起补网妇人递来的黑麦饼,想起持鱼叉青年举枪教她瞄准时的眼神。
“我不靠他们信我。”她说,“我靠事实说话。我们打赢了。我们修好了房。我们收了他们的枪,没收他们的粮。我们没逃,也没投降。”
她抬眼:“我要带着这些证据去。带着火油木锹的设计图,带着陷阱布置法,带着清点过的武器名单。告诉他们,这不是靠运气赢的,是靠准备。”
老村长缓缓坐下,拿起铜钉在手里转了转。
“那你打算派谁去送信?”
“不能派别人。”艾琳说,“得我自己去。”
“你刚打完仗,肩上有伤,村里也离不开你。”
“正因如此,才更要我去。”她语气坚定,“如果连领头的人都不敢出门,别人怎么敢跟?而且——”
她停顿一秒。
“我得亲眼看看那些村子。看看他们的墙有多高,井在哪儿,孩子在哪上学,老人住哪间屋。地图上的点,得变成活的人。”
老村长没再反驳。他把铜钉重新插回木板缝里,闭上眼,像是在回忆什么。
油灯忽闪了一下。
艾琳拿起炭笔,在闭环线外加了一圈虚线,代表可能扩展的联络范围。她一边画,一边低声说:“灰鹰团靠的是恐吓和分割。我们就要反过来,建立联络网,设暗哨,传信号。每隔三天,各村互派一人走固定路线报平安。一旦失联,立刻预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响石阵也能改。”她继续道,“以前只防本村,现在可以串联。比如北坡响一次,南坞接两声,形成密码。敌人就算听见,也分不清真假。”
老村长睁开眼:“你连信号都设计好了?”
“昨晚想的。”艾琳吹了吹炭粉,“还有食物调配。强村帮弱村存粮,换季时轮换保管。哪家遇袭,联盟出人出物支援。不是施舍,是责任。”
她放下笔,看着老村长。
“这不是一时兴起。这是必须走的路。”
老村长久久未语。最后他伸手,按在闭环线上,从南坞一路滑到东坪,又回到本村。
“明早。”他说,“叫那孩子来一趟。”
艾琳点头,笔未停。她在纸上写下新的条目:“联盟章程草案”。
油灯烧得稳定,火光映在两人脸上。地窖外,重建的锤声仍在继续,但这里只剩下书写与沉默。
艾琳写完最后一行,将纸折好塞进内袋。她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疼痛依旧,但她没皱眉。
“今晚我会再核一遍路线。”她说,“明天一早出发,先去南坞。”
老村长点点头,仍坐在矮凳上。他拿起那枚铜钉,轻轻摩挲着斜划痕。
艾琳走到门口,手扶着石壁,回头看了眼地图。
闭环线清晰可见。
她转身正要掀开石板,听见身后传来一句:
“你真打算一个人走?”
地窖深处,油灯挂在墙钉上,火苗稳稳地烧着。老村长蹲在石台边,正用布擦拭一块木板。那是一张粗麻布拼接的地图,钉在木板上,边缘已磨损发毛。艾琳走近,看见图上不仅标着本村位置,还用炭笔圈出了周围九个村落,每个点旁都写着小字:“粮足”“有弓手”“曾遭劫”“三月前交人”。
她盯着地图看了许久,喉头动了动。
“你早就在想这事了。”她说。
老村长没抬头,手指抚过其中一个标记:“去年冬天,北岭村送来半袋冻米,说是谢我们收留逃来的老人。我问他们怎么活下来的,他说,靠的是半夜敲钟,十户联防。”
艾琳伸手摸了摸地图边缘,指尖沾了点炭灰。
“一次打赢不算活下来,十次都赢才算站住了脚。”老村长终于抬头,“可你要走这一步,就得想清楚——不是打退一拨人就行,是要让所有村子,把命绑在一起。”
艾琳没答话。她走到石台另一侧,从怀里取出那张从死马皮袋中找到的路线图,摊开压在麻布地图上。两图对照,灰鹰团的行军路径清晰可见:先取孤村,再压弱村,最后围强村。每条线都指向不同村落的交接地带,像是故意切断联络。
“他们不是乱打。”她声音低,“是挑着打。哪个村孤立,就灭哪个。”
老村长点头:“所以你打算做什么?挨家挨户去说?等他们信你?”
“不。”艾琳抽出腰间短刀,刀尖蘸了点灯油,在十个村落之间画了一道闭环线,“我要让他们知道,以后不管哪一村出事,其他九村都得动。”
她收回刀,看着那圈黑线。
“这不是求援,是约定。谁不守约,下次敌人来了,也没人救他。”
老村长眯起眼,盯着那圈线看了很久。然后他慢慢起身,从墙角木箱里翻出一枚铜钉,钉在本村位置正中。钉头刻着灰鹰标记,下面多了一道斜划痕——那是昨夜从尸体上取下的战利品。
“你不怕这计划反而害了别人?”他问。
“怕。”艾琳直视他,“但我更怕什么都不做。八年前你们躲了,结果呢?人还是被抓走,房子还是被烧。现在我们打赢了一次,可只要他们觉得还能再来,就会一直来。”
她顿了顿,声音沉下去:“我不是要拉别人送死。我是要让所有人明白,只有连起来,才能活下去。”
老村长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下:“这想法……像你。”
艾琳没笑。她转身从外衣内袋掏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铺平。那是她连夜整理的清单:各村已知兵力、武器存量、逃生路线、水源位置。有些是听村民提过的,有些是从村志残页里拼出来的。
“第一站是南坞村。”她说,“他们有五名弓手,去年没被征税,说明防御有效。如果能说服他们加入,就能打通西线通道。”
“然后呢?北岭村呢?东坪呢?”
“一个一个来。”艾琳拿起炭笔,在南坞村名字上画了个圈,“先立个样子。让他们看到,联合不是空话,是有实利的。”
老村长盯着地图,手指轻轻敲着木板边缘。
“可你怎么让人信你?你说你是为大伙好,可谁都知道,打仗最苦的是普通人。他们会问:凭什么听你的?你又不是村长。”
艾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有茧,指节发红,袖口撕了一道口子还没补。她想起昨天那个发烧的孩子,想起补网妇人递来的黑麦饼,想起持鱼叉青年举枪教她瞄准时的眼神。
“我不靠他们信我。”她说,“我靠事实说话。我们打赢了。我们修好了房。我们收了他们的枪,没收他们的粮。我们没逃,也没投降。”
她抬眼:“我要带着这些证据去。带着火油木锹的设计图,带着陷阱布置法,带着清点过的武器名单。告诉他们,这不是靠运气赢的,是靠准备。”
老村长缓缓坐下,拿起铜钉在手里转了转。
“那你打算派谁去送信?”
“不能派别人。”艾琳说,“得我自己去。”
“你刚打完仗,肩上有伤,村里也离不开你。”
“正因如此,才更要我去。”她语气坚定,“如果连领头的人都不敢出门,别人怎么敢跟?而且——”
她停顿一秒。
“我得亲眼看看那些村子。看看他们的墙有多高,井在哪儿,孩子在哪上学,老人住哪间屋。地图上的点,得变成活的人。”
老村长没再反驳。他把铜钉重新插回木板缝里,闭上眼,像是在回忆什么。
油灯忽闪了一下。
艾琳拿起炭笔,在闭环线外加了一圈虚线,代表可能扩展的联络范围。她一边画,一边低声说:“灰鹰团靠的是恐吓和分割。我们就要反过来,建立联络网,设暗哨,传信号。每隔三天,各村互派一人走固定路线报平安。一旦失联,立刻预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响石阵也能改。”她继续道,“以前只防本村,现在可以串联。比如北坡响一次,南坞接两声,形成密码。敌人就算听见,也分不清真假。”
老村长睁开眼:“你连信号都设计好了?”
“昨晚想的。”艾琳吹了吹炭粉,“还有食物调配。强村帮弱村存粮,换季时轮换保管。哪家遇袭,联盟出人出物支援。不是施舍,是责任。”
她放下笔,看着老村长。
“这不是一时兴起。这是必须走的路。”
老村长久久未语。最后他伸手,按在闭环线上,从南坞一路滑到东坪,又回到本村。
“明早。”他说,“叫那孩子来一趟。”
艾琳点头,笔未停。她在纸上写下新的条目:“联盟章程草案”。
油灯烧得稳定,火光映在两人脸上。地窖外,重建的锤声仍在继续,但这里只剩下书写与沉默。
艾琳写完最后一行,将纸折好塞进内袋。她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疼痛依旧,但她没皱眉。
“今晚我会再核一遍路线。”她说,“明天一早出发,先去南坞。”
老村长点点头,仍坐在矮凳上。他拿起那枚铜钉,轻轻摩挲着斜划痕。
艾琳走到门口,手扶着石壁,回头看了眼地图。
闭环线清晰可见。
她转身正要掀开石板,听见身后传来一句:
“你真打算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