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灰鹰的回信-《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远处火光熄灭后,村口的风静了下来。艾琳坐在谷仓门槛上,左臂的擦伤被火油浸着,一碰就发烫。她没动,只将木锹插在身侧土里,刃口朝外。

  老村长提着半盏油灯走来,灯芯微颤,映在他手背上。他站在艾琳面前,递过一张折叠的粗纸,指节僵硬,抖得几乎拿不住。

  艾琳接过,没立刻打开。她抬头看了眼持鱼叉青年,对方正从西角屋檐下快步赶来,肩头裹布渗出血迹,脚步却比昨夜稳。

  “谁送来的?”她问。

  “北坡哨岗。”老村长声音压低,“绑在一根断箭上,射进矮墙缝里。守夜人听见响动才发觉。”

  艾琳低头拆信。纸是劣质麻皮,墨迹粗黑,八个字横贯中央:**七日后,血洗山村**。无署名,无印记,只有边缘一处折痕极深,像是被用力攥过。

  她看完,轻轻折起,塞进怀中贴肉的位置。

  周围已聚了五六人,都是昨夜参与突袭的。有人喘着气问:“他们知道了?知道我们烧了据点?”

  没人接话。持鱼叉青年站到艾琳身旁,盯着她胸口鼓起的衣袋:“就这么收着?不念一遍?”

  “念了。”艾琳说,“八个字,听一遍就够了。”

  老村长喉头滚动:“他们若真带大队来……炮车、火枪、铁甲兵……我们这点人,挡不住。”

  “所以他们会写信?”艾琳忽然笑了下,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抬起了头。“要是真有把握踏平村子,还会提前七天告诉咱们?”

  她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灰土:“他们不敢偷袭,才敢写信。”

  持鱼叉青年皱眉:“可这信是冲着你来的。烧粮仓的是你,割绳的是你,夺枪的也是你。他们认准了你。”

  “那就让他们认。”艾琳走向谷仓内侧那面残墙,墙上还留着昨夜她画过的地形轮廓。她从腰后抽出炭笔,在墙面上重新勾线,先划出村口窄道,再标出两侧坡地与林隙。

  “这次,我们不让一个人进村。”她指着图,“要让他们连村子都进不来。”

  老村长走近几步,看着墙上的线条:“你打算死守?等他们撞上来?”

  “不守。”艾琳继续画,“拒。把路封死,把陷阱埋深,把火引到他们脚底下。他们想打攻防战,我们就打阻击战——在他们踏进村界前,就让他们知道代价。”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名猎户开口:“可妇孺怎么办?要是他们绕后,从北岭包抄……”

  “北岭有响石阵,陶罐线也加了双层。”艾琳回头,“孩子和老人,天亮前进地道。地道口今晚就得清障,不能卡人。”

  另一人犹豫着:“可……逃呢?往南边三个村躲一躲?等风头过去……”

  艾琳停下笔,转身面对众人:“逃一次,就有第二次。等到哪天逃不动了,你们的孩子还得回来跪着交人税?”

  没人说话。

  她走到墙前,用炭笔圈住村口主道:“还记得火油木桩吗?”

  众人沉默。有人低头看自己的手。

  “还有谷仓门上的猪油?”她继续问,“敌人怕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人,是不知道我们会做什么。他们以为我们只会躲、会求饶。现在他们慌了,所以来信威胁——可威胁的背后,是他们摸不清我们的底。”

  她将炭笔重重一点,落在主道中央:“七天,够我们把整个村变成一道墙。”

  持鱼叉青年终于开口:“上次是偷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这次他们若有炮车,一炮轰开栅栏,我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艾琳看他一眼,没答,反而问:“你还记得那晚,我让你在北坡扔石头?”

  “记得。”

  “那时你离哨台多远?”

  “三十步内。”

  “可他们只往北边看,没人查南面柴堆。为什么?”

  青年迟疑:“因为……动静在北边。”

  “对。”艾琳点头,“人只会追看得见的响动。炮车再厉害,也得有人推、有路走。我们不让它靠近,它就是一堆废铁。”

  她转身在墙上补画三组标记:一组标在村口外五十步,画了个倒三角;第二组在坡坎交汇处,画了火焰符号;第三组在林缘高点,画了个圆圈。

  “分三组。”她说,“一组加固村口障碍,把旧船板钉成斜墙,底下挖陷坑。二组准备火油引信,每十步埋一根涂油木桩,外面裹泥壳,做成‘假枯树’。三组负责高处了望与信号传递——发现敌踪,敲响铜钟两下,再吹骨哨。”

  她逐个点名分配任务,语气平稳,节奏紧凑。说到最后,她抽出磨刀石,在掌心轻轻划过一道浅痕。

  血珠渗出来,顺着指缝往下淌。

  “这石头救过我一次,也割过海盗的手。”她将石头按在墙上,留下一道红印,“现在,它要替我们守住这个家。”

  人群开始散开。有人低声重复任务,有人检查工具。持鱼叉青年接过名单,看了一遍,没再提问,转身离去时脚步沉稳。

  老村长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张空了的粗纸,手指微微发抖。他看向艾琳,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出话。片刻后,他慢慢将纸团揉紧,塞进怀里,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然后他也走了,朝着灶房方向,背影佝偻却坚定。

  谷仓内只剩艾琳一人。晨光从屋顶破洞斜照进来,落在那面墙上。战术图已完成大半,炭线清晰,标注分明。她在图前站了很久,目光扫过每一处标记点,确认无遗漏。

  随后,她将炭笔拔出,在墙缝里倒插回去。

  她没走。坐在门槛上,闭眼养神。风吹动谷仓顶的陶罐,发出轻微晃动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鸟鸣自北坡传来,短促两下,停顿,再一声。

  艾琳睁开眼,没起身。她右手缓缓移向腰后,握住磨刀石。

  左手撑地,身体微微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