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奇葩君王——楚宣王。这位老兄在位时间不短,干的事儿不少,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那堪比现代段子手的幽默细胞和让人哭笑不得的骚操作。您要是以为古代君王都是板着脸、端着架子的主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咱们这位楚宣王,绝对是个例外。
一、登基大戏:史上最随意的权力交接
话说公元前369年,楚国的王位上坐着的是楚肃王。这位肃王同志在位期间没啥大建树,倒是死得挺突然,连个儿子都没留下。按照当时的规矩,王位该由他弟弟继承,可问题来了——肃王的弟弟不止一个,该选谁呢?
朝廷里的大臣们正襟危坐,准备来一场严肃的继承人讨论会。谁知咱们的宣王(那时候还叫熊良夫)直接来了句:诸位别争了,我看这样,咱们抓阄决定谁当王,公平公正公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您想想,这可是王位啊!多少人为了它打得头破血流,这位爷倒好,直接要用抓阄解决。要不是史官在旁边记着,估计大臣们都要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最后当然没真抓阄,但宣王这种的态度,倒是给楚国开了个好头——权力交接异常和平,这在战国时期简直是个奇迹。登基后,宣王还跟大臣们开玩笑:看吧,我说抓阄最公平,你们非不听,现在不还是我当王?
二、外交奇才:把严肃会谈变成相声专场
宣王在位期间,楚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明的外交策略,而是因为他总能把严肃的外交场合变成欢乐的茶话会。
有一次齐国派使者来楚国,商量联合对付魏国的事。齐国使者正襟危坐,准备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说辞。谁知宣王听完第一句就直接打断:等等,你们齐国是不是又缺铜了?想让我们楚国帮忙就直说嘛,绕那么大圈子多累啊!
齐国使者当场石化,准备好的台词全忘光了。宣王还补刀:你看你,脸都绿了,是不是路上吃坏肚子了?要不要先上个茅房?
这场本该剑拔弩张的外交谈判,硬是被宣王带跑偏成了健康咨询。最后两国还真达成了协议,齐国使者临走时还收到了宣王送的几包楚国特产草药,说是治拉肚子特别管用。
三、军事鬼才:打仗也要打出喜剧效果
宣王在位期间打过不少仗,但每一场都充满了无厘头色彩。最着名的要数巴蜀之战了。
当时巴国和蜀国打起来了,都来找楚国帮忙。宣王一听乐了:这不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但他还是决定插一脚,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他派兵去,结果楚军到了战场,发现巴蜀两军正打得热火朝天。楚军将领请示要不要加入战斗,宣王的回复堪称经典:急啥?让他们再打会儿,等他们累趴下了,咱们再去捡现成的。
于是楚军就在旁边安营扎寨,白天看热闹,晚上开篝火晚会,还时不时给打得筋疲力尽的两军送点吃的喝的。巴蜀两国的士兵都懵了——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野餐的?
最后果然如宣王所料,巴蜀两军打得两败俱伤,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顺便捞了不少好处。宣王还得意洋洋地说:看见没?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这是活学活用啊!
四、治国理政:政策出台全靠脑洞
宣王治国也很有特色,他的政策常常让大臣们摸不着头脑。
有一年楚国闹蝗灾,庄稼被啃得差不多了。大臣们急得团团转,商量着怎么救灾。宣王听完汇报,一拍大腿:这还不简单?传我命令,全国吃蝗虫!从今天起,蝗虫改名叫,御厨赶紧研究飞虾十八吃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王命难违,只好照办。结果您猜怎么着?楚国上下掀起吃蝗虫热潮,灾荒愣是被吃成了美食节。后来其他国家闹蝗灾,还专门派人来楚国学习飞虾料理呢。
还有一次,楚国边境有群强盗闹得很凶。官兵抓了几次都没抓到,宣王知道后说:笨!抓什么抓,招安啊!给他们个官当当,让他们去抓别的强盗不就行了?
这招还真管用,强盗头子被封了个剿匪大将军,带着原来的小弟们专业抓强盗三十年,业绩比正规军还好。宣王还得意地说:以毒攻毒,你们读书人不懂。
五、日常生活:王宫里的欢乐喜剧人
下了朝的宣王更是放飞自我,王宫里整天欢声笑语。
他特别喜欢给大臣们起外号。有个大臣个子矮,宣王叫他地出溜;有个大臣爱放屁,宣王封他雷鸣君;还有个大臣说话慢,宣王见面就问:树懒大人,今天准备说几个字啊?
最绝的是他对付拍马屁的方法。有个新来的官员想讨好宣王,上来就夸:大王真是英明神武,气宇轩昂...话没说完,宣王就打断他:停!你这话太没创意了,罚你回去想十个不重样的马屁,明天早朝挨个拍,少一个扣一个月俸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早朝成了马屁创意大赛,满朝文武笑得前仰后合,那个官员憋出来的大王连放屁都是龙吟之声更是成为年度金句。
宣王还特别热衷角色扮演。有时候扮成商人去市集砍价,有时候扮成农夫去地里干活,最绝的是有一次扮成乞丐在宫门口要饭,把来上朝的大臣们吓得差点报官。
六、怼人艺术:毒舌界的祖师爷
宣王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怼人界的顶流。他怼人从不带脏字,但句句扎心。
有个大臣总爱说古人云,宣王直接怼:你这么爱古人,要不我送你下去陪他们?吓得大臣再也不敢掉书袋了。
还有一次,一个将军打了败仗回来,找各种借口解释。宣王听完说:哦,所以不是你不行,是天不行地不行马不行兵器不行,就你一个人行是吧?那下次打仗你自己去,别连累天和地了。
最经典的是对付一个总爱唱反调的大臣。那大臣无论宣王说什么都要反对,宣王也不恼,有一天早朝突然说:我决定把都城迁到月亮上去。大臣习惯性反对:臣以为不妥...话一出口就发现掉坑里了,满朝哄堂大笑。
七、临终幽默:连死都要搞笑
公元前340年,宣王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大臣们围在床前哭哭啼啼,宣王却还有心情开玩笑:你们哭这么大声,是怕阎王爷听不见来接我吗?
太子问他有什么遗言,宣王说:我死了以后,记得在我的墓碑上刻此处长眠着一个有趣的人,别的都不用写。想了想又补充:对了,葬礼上别放哀乐,给我整点欢快的,我要笑着走。
据史书记载,宣王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唉,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你们这些老家伙比我早死。说完就笑着闭眼了,留下满屋子哭笑不得的大臣。
后记
楚宣王在位27年,虽然整天没个正形,但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一点:治理国家不一定要板着脸,快乐和效率完全可以兼得。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些正经八百的君王我们记不住几个,反倒是这位不正经的楚宣王,留下了这么多让人捧腹的轶事。这或许就是幽默的力量——它能穿越时空,让一个历史人物永远鲜活。
所以啊,各位看官,生活何必太严肃?学学楚宣王,该认真时认真,该玩笑时玩笑,保准您的人生精彩程度直追这位战国时期的段子手君王!
(完)
一、登基大戏:史上最随意的权力交接
话说公元前369年,楚国的王位上坐着的是楚肃王。这位肃王同志在位期间没啥大建树,倒是死得挺突然,连个儿子都没留下。按照当时的规矩,王位该由他弟弟继承,可问题来了——肃王的弟弟不止一个,该选谁呢?
朝廷里的大臣们正襟危坐,准备来一场严肃的继承人讨论会。谁知咱们的宣王(那时候还叫熊良夫)直接来了句:诸位别争了,我看这样,咱们抓阄决定谁当王,公平公正公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您想想,这可是王位啊!多少人为了它打得头破血流,这位爷倒好,直接要用抓阄解决。要不是史官在旁边记着,估计大臣们都要怀疑自己耳朵出问题了。
最后当然没真抓阄,但宣王这种的态度,倒是给楚国开了个好头——权力交接异常和平,这在战国时期简直是个奇迹。登基后,宣王还跟大臣们开玩笑:看吧,我说抓阄最公平,你们非不听,现在不还是我当王?
二、外交奇才:把严肃会谈变成相声专场
宣王在位期间,楚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明的外交策略,而是因为他总能把严肃的外交场合变成欢乐的茶话会。
有一次齐国派使者来楚国,商量联合对付魏国的事。齐国使者正襟危坐,准备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说辞。谁知宣王听完第一句就直接打断:等等,你们齐国是不是又缺铜了?想让我们楚国帮忙就直说嘛,绕那么大圈子多累啊!
齐国使者当场石化,准备好的台词全忘光了。宣王还补刀:你看你,脸都绿了,是不是路上吃坏肚子了?要不要先上个茅房?
这场本该剑拔弩张的外交谈判,硬是被宣王带跑偏成了健康咨询。最后两国还真达成了协议,齐国使者临走时还收到了宣王送的几包楚国特产草药,说是治拉肚子特别管用。
三、军事鬼才:打仗也要打出喜剧效果
宣王在位期间打过不少仗,但每一场都充满了无厘头色彩。最着名的要数巴蜀之战了。
当时巴国和蜀国打起来了,都来找楚国帮忙。宣王一听乐了:这不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但他还是决定插一脚,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他派兵去,结果楚军到了战场,发现巴蜀两军正打得热火朝天。楚军将领请示要不要加入战斗,宣王的回复堪称经典:急啥?让他们再打会儿,等他们累趴下了,咱们再去捡现成的。
于是楚军就在旁边安营扎寨,白天看热闹,晚上开篝火晚会,还时不时给打得筋疲力尽的两军送点吃的喝的。巴蜀两国的士兵都懵了——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野餐的?
最后果然如宣王所料,巴蜀两军打得两败俱伤,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顺便捞了不少好处。宣王还得意洋洋地说:看见没?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这是活学活用啊!
四、治国理政:政策出台全靠脑洞
宣王治国也很有特色,他的政策常常让大臣们摸不着头脑。
有一年楚国闹蝗灾,庄稼被啃得差不多了。大臣们急得团团转,商量着怎么救灾。宣王听完汇报,一拍大腿:这还不简单?传我命令,全国吃蝗虫!从今天起,蝗虫改名叫,御厨赶紧研究飞虾十八吃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王命难违,只好照办。结果您猜怎么着?楚国上下掀起吃蝗虫热潮,灾荒愣是被吃成了美食节。后来其他国家闹蝗灾,还专门派人来楚国学习飞虾料理呢。
还有一次,楚国边境有群强盗闹得很凶。官兵抓了几次都没抓到,宣王知道后说:笨!抓什么抓,招安啊!给他们个官当当,让他们去抓别的强盗不就行了?
这招还真管用,强盗头子被封了个剿匪大将军,带着原来的小弟们专业抓强盗三十年,业绩比正规军还好。宣王还得意地说:以毒攻毒,你们读书人不懂。
五、日常生活:王宫里的欢乐喜剧人
下了朝的宣王更是放飞自我,王宫里整天欢声笑语。
他特别喜欢给大臣们起外号。有个大臣个子矮,宣王叫他地出溜;有个大臣爱放屁,宣王封他雷鸣君;还有个大臣说话慢,宣王见面就问:树懒大人,今天准备说几个字啊?
最绝的是他对付拍马屁的方法。有个新来的官员想讨好宣王,上来就夸:大王真是英明神武,气宇轩昂...话没说完,宣王就打断他:停!你这话太没创意了,罚你回去想十个不重样的马屁,明天早朝挨个拍,少一个扣一个月俸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早朝成了马屁创意大赛,满朝文武笑得前仰后合,那个官员憋出来的大王连放屁都是龙吟之声更是成为年度金句。
宣王还特别热衷角色扮演。有时候扮成商人去市集砍价,有时候扮成农夫去地里干活,最绝的是有一次扮成乞丐在宫门口要饭,把来上朝的大臣们吓得差点报官。
六、怼人艺术:毒舌界的祖师爷
宣王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怼人界的顶流。他怼人从不带脏字,但句句扎心。
有个大臣总爱说古人云,宣王直接怼:你这么爱古人,要不我送你下去陪他们?吓得大臣再也不敢掉书袋了。
还有一次,一个将军打了败仗回来,找各种借口解释。宣王听完说:哦,所以不是你不行,是天不行地不行马不行兵器不行,就你一个人行是吧?那下次打仗你自己去,别连累天和地了。
最经典的是对付一个总爱唱反调的大臣。那大臣无论宣王说什么都要反对,宣王也不恼,有一天早朝突然说:我决定把都城迁到月亮上去。大臣习惯性反对:臣以为不妥...话一出口就发现掉坑里了,满朝哄堂大笑。
七、临终幽默:连死都要搞笑
公元前340年,宣王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大臣们围在床前哭哭啼啼,宣王却还有心情开玩笑:你们哭这么大声,是怕阎王爷听不见来接我吗?
太子问他有什么遗言,宣王说:我死了以后,记得在我的墓碑上刻此处长眠着一个有趣的人,别的都不用写。想了想又补充:对了,葬礼上别放哀乐,给我整点欢快的,我要笑着走。
据史书记载,宣王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唉,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你们这些老家伙比我早死。说完就笑着闭眼了,留下满屋子哭笑不得的大臣。
后记
楚宣王在位27年,虽然整天没个正形,但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一点:治理国家不一定要板着脸,快乐和效率完全可以兼得。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些正经八百的君王我们记不住几个,反倒是这位不正经的楚宣王,留下了这么多让人捧腹的轶事。这或许就是幽默的力量——它能穿越时空,让一个历史人物永远鲜活。
所以啊,各位看官,生活何必太严肃?学学楚宣王,该认真时认真,该玩笑时玩笑,保准您的人生精彩程度直追这位战国时期的段子手君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