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脚板薯(一)-《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

  宋清越看着自己做好的竹床,心里充满的成就感。

  “娘,我们一起把床搬进屋里吧!”宋清越开心地喊着刘氏。

  “好,咱现在就搬。”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再不搬等下恐怕都要天黑了。

  “我也来帮忙!”宋砚溪也兴奋地跑过来!

  把两张竹床放到屋里合适的位置后,刘氏开始张罗晚餐。

  今晚她们只有一只竹鼠和宋大婶送的一点青菜,刘氏把竹鼠肉炖熟了,在再放青菜下去煮了煮,再放一点盐巴,娘几个都能分到一小碗。

  闻到肉香味,宋砚溪带着弟弟们围了过来,在灶头边等着。

  “吃吧,小心烫哈!”刘氏把肉盛到碗里,给她们三人一人分了一小碗,又细心地叮嘱着宋屹和宋屿。

  “我去叫姐姐!”宋砚溪懂事地跑回里间叫宋清越吃饭。

  宋清越正躺在自己亲手做的竹床上休息,想着明天该怎么才能找到食物,养活这一大家子。

  “娘,姐姐,我们今晚怎么都没有糙米吃了,屹儿不想只吃肉肉,屹儿还想吃饭饭!”宋屹奶声奶气地问刘氏和宋清越。

  “屹儿,有肉肉吃就已经很好了,屹儿要乖,姐姐今天给我们做床已经很累了,我们不能一下子什么都有的!”刘氏在轻声教育着宋屹。

  “屹儿今晚先吃肉肉好不好,明天姐姐想办法,让屹儿屿儿还有溪溪吃上饭饭好不好!”宋清越看见宋屹宋屿都耷拉着脑袋,便轻声安慰道。

  “娘,姐姐,我们从被流放到现在,都没吃过米饭了,屹儿屿儿饿。”宋清越虽然不是原主,但是看着原主两个弟弟蜡黄的小脸,枯黄的头发,心里有些泛酸,暗暗想着,一定要让他们都能吃饱。

  “乖,姐姐以后都让你们能吃饱穿暖好不好,现在再坚持一下下!”宋砚溪心疼地摸了摸宋屿的头。

  晚饭后,姐弟几人,早早就上床睡觉了,刘氏在屋里放了个火盆,房间里都暖了许多。

  这是她们被流放以来,第一次睡在床上,虽然大冬天的,只有一张薄被,但对于她们来说,已经十分舒适,这一晚,她们睡得格外香甜。

  翌日清晨,宋清越还是早早起来,钻进竹林,去收之前放的捕鼠陷阱,只抓到了两只。

  她手中拎着的两个竹筒陷阱,里面各困着一只肥硕的竹鼠,正不安分地发出“吱吱”的抓挠声。

  “两只……也够换些糙米了。”她掂量着,盘算着今天的口粮。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覆盖着厚厚的竹叶。

  她小心地迈步,却不想一脚踩在光滑的苔藓上,整个人猛地向后一滑!

  “啊!”

  惊呼声未落,身体已不受控制地顺着一个小陡坡溜了下去。

  她下意识地死死攥紧手中的竹筒,生怕这宝贵的“肉票”跑了,另一只手则慌乱地向旁边抓去,试图稳住身形。

  “噗”的一声闷响,她终于停了下来,屁股结结实实地摔在松软的腐叶堆上,火辣辣的疼。她呲着牙,一边庆幸竹鼠没丢,一边撑着地面想站起来。

  就在这时,她胡乱抓住用来稳住身体的那根坚韧藤蔓,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藤蔓……灰褐色的表皮略显粗糙,干枯的叶片呈心形,边缘光滑,带着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她心头一跳,顾不上屁股的疼痛,连忙拨开覆盖在藤蔓根部的落叶和杂草。

  泥土被扒开,露出底下几块奇特的块茎。它们个头硕大,形状不规则,有的扁圆如磨盘,有的则像分叉的脚掌,表皮是深褐色,带着泥土的气息。

  宋清越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

  “脚板薯!”

  她低呼出声,心脏激动得怦怦直跳。

  这正是她穿越前在奶奶家见过的,也被称为“大薯”或“参薯”的宝贝!尤其眼前这几株,藤蔓粗壮,块茎形态饱满,显然是生长了有些年头,无人问津,在地下默默积攒着能量。

  她仔细数了数,竟有八株之多!

  这简直是天降横财!

  脚板薯富含淀粉,既能当主食,又能做菜,口感粉糯香甜,营养价值极高。在这缺衣少食的荒僻山坳,这八株脚板薯的分量,远胜过两只竹鼠!

  宋清越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屁股的疼痛也顾不上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挖松的泥土重新盖好,保护好这意外发现的宝藏,然后拎起两只还在挣扎的竹鼠,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一路小跑着冲回了自家的茅草屋。

  “娘!溪溪!快!快拿上锄头和背篓!咱们有粮了!有大粮了!”她人还没进屋,兴奋的声音已经先传了进去。

  刘氏正在整理昨晚铺床剩下的茅草,宋砚溪带着两个弟弟在门口玩石子。听到宋清越的呼喊,三人齐齐抬头,脸上都带着茫然和好奇。

  “越越,什么大粮?”刘氏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了出来。

  看到女儿手里拎着的竹鼠,她脸上刚露出一点笑意,却听宋清越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在后山竹林下面!娘,溪溪,快跟我来!是脚板薯!好大一片!”

  “脚板薯?”刘氏是北方人,从未见过这东西,脸上带着疑惑,“能吃吗?没毒吧?”

  “能吃!绝对能吃!是好东西!比芋头还顶饱,还香甜!”宋清越斩钉截铁,把竹鼠往屋檐下一挂,抄起墙角那把从宋大婶家借来的锄头,“娘,您拿背篓!溪溪,你也背个小篓子!咱们去挖回来!今天就有好东西吃了!”

  宋清越眼中闪烁的笃定光芒驱散了刘氏的疑虑。女儿自从流放到岭南后展现出的见识,让她下意识地选择了相信。

  “好!娘这就来!”刘氏立刻回屋,翻出那个用竹篾编的背篓。宋砚溪也兴奋地找出一个平时捡柴火用的小篓子背上。

  “姐姐,薯薯好吃吗?”宋屹和宋屿迈着小短腿也想跟上。

  “好吃!比昨天的肉肉还香!”宋清越笑着摸摸两个弟弟的头,“不过山路滑,你们乖乖在家等着,姐姐和娘亲、溪溪姐姐挖回来,晚上做给你们吃,好不好?”

  两个小家伙虽然很想去看热闹,但听到“比肉肉还香”,又看到姐姐娘亲都要去干活,便懂事地点点头:“那姐姐快点回来!”

  母女三人带上工具,在宋清越的带领下,很快回到了发现脚板薯的地方。

  “看!就是这些藤!”宋清越指着那几株粗壮的藤蔓,“顺着藤挖下去,下面就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