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暑气正盛,蝉鸣一声高过一声。陈宇正在院中树荫下慢慢活动着筋骨,伤口虽已愈合大半,但动作稍大些,胸口仍会传来隐隐的牵拉感。这时,警卫员快步来报,粟司令又来了。
陈宇有些意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只见粟裕这次没带多少随从,手里却提着一网兜缴获的美国牛肉罐头、奶粉等稀罕营养品,笑容爽朗地走了进来。
“陈司令,看你这气色,比上次可是好多了!”粟裕将东西递给一旁的警卫,关切地端详着陈宇的脸色。
“有劳粟司令挂心,勉强能走动了。”陈宇笑着将他请进屋内落座。
“这次来,一是看看你恢复得怎么样,二是再次感谢你啊!”粟司令语气诚挚,“孝丰这一仗,打得痛快!不仅彻底粉碎了顽军的进攻,咱们新四军的根据地和你们浙西行政公署控制的区域,现在可是真正连成一片,打通了关节!这次战役,贵军将士服从指挥,勇猛作战,功不可没!我代表苏浙军区,感谢陈司令的深明大义和鼎力支持!”
“粟司令过奖了,”陈宇摆摆手,“同舟共济,唇齿相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取得如此大胜,全赖粟司令运筹帷幄,将士用命。”
寒暄过后,粟司令的神色稍微正式了一些,他身体微微前倾,说道:“陈司令,这次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与你商量。”
“请讲。”
“经过这次并肩作战,我们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加深了不少。关于你之前提出的‘成为一家人’的建议,组织上非常重视。”粟司令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宇,“现在,我正式代表组织,邀请陈司令到我们的根据地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条件允许,甚至欢迎你到延安去!”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来,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养伤。我们军部,乃至延安,都有一些不错的医生和医疗条件,对你的康复有好处。二来,也是想请陈司令亲眼去看看,我们的根据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那里的军民是如何生产、如何战斗、如何生活的。百闻不如一见嘛。这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与陈司令更深入地商议‘成为一家人’的具体事宜。在延安,党中央的领导也可以直接与你交流,共商大计。”
去延安?
陈宇的心猛地跳动了一下。那个名字,在无数的宣传和青年的向往中,早已蒙上了一层神圣而神秘的光环。他之前只在一些书刊上读过对那片“革命圣地”的片段描写,知道那是无数热血青年心之所向的地方。他陈宇自问不是什么进步青年,但内心深处,对那个被传颂的地方,不可能没有一丝好奇与向往。
亲眼去看看那片土地,亲耳听听那里的声音,亲自判断那条道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和手下这一万多弟兄,这个诱惑太大了。
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脸上露出了真切而期待的笑容:“粟司令,不瞒你说,延安,那可是全国进步青年都向往的圣地。我陈宇虽然是个粗人,带兵打仗混迹这么多年,但也早就想亲眼去看看了!感谢组织的信任和邀请,我愿意去!非常愿意!”
粟裕见他答应得如此爽快,也十分高兴:“好!陈司令果然有胆识,有气魄!我回去后立刻上报军部,协调安排行程和沿途护卫。你放心,我们一定确保你的安全!”
送走粟裕后,陈宇心中的波澜却久久难平。他立刻让人叫来了郑云鹏、李文斌和谢德贵、赵铁柱这几位核心骨干。
当他说出自己准备应新四军之邀,前往根据地甚至可能去延安看一看的决定时,房间里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去那边?司令,这太危险了!”谢德贵第一个跳起来,满脸焦急,“万一他们翻脸不认人,把您扣下了怎么办?那咱们这支队伍可就完了!”
李文斌也眉头紧锁,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司令,兹事体大,还需慎重啊。我们对那边的了解,终究还是隔了一层。这样孤身深入,无异于以身犯险。”
郑云鹏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脸色也十分凝重:“司令,您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长途跋涉,还要穿越敌占区,风险确实很高。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或者等局势更明朗些?”
陈宇看着他们,知道他们是真心为自己和部队担忧。他耐心地解释道:“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但是,这次孝丰之战,我们已经把主力部队都交给粟司令指挥了,真要对我们不利,何必多此一举?这是一个姿态,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对方,决定未来道路的最好机会。大家对那边有很多猜测和误会,我这次去,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他语气坚定起来:“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部队就交给你们了。云鹏、文斌,你们要盯紧部队,如果再有战斗,务必积极配合新四军,不要藏着掖着,现在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
见陈宇心意已决,几人知道再劝无用,只好互相对视一眼,沉重地点头应下:“是,司令!我们一定看好家,等您回来!”
最后,陈宇单独对郑云鹏嘱咐道:“云鹏,还有一件事。我离开期间,如果下面有的弟兄,觉得跟着我没前途,想去重庆那边,只要不是成建制拉走,闹得不可开交,就由他们去吧。你负责联系第三战区那边,妥善安排。都是一起打鬼子这么多年的生死弟兄,到了要分道扬镳的时候,好聚好散,别闹得太难看,伤了和气。”
郑云鹏默默点头,心中明白,陈宇这是在为可能出现的分裂做最坏的打算,同时也是在尽可能地保全每一个跟随过他的人。
没过几天,苏浙军区的保卫干事带着一个精神抖擞、装备整齐的加强连来到了长兴。他们与郑云鹏、李文斌等民主军军官详细沟通了陈宇此次行程的路线、安保和联络方式。
保卫干事介绍,行程将先北上,抵达位于江苏盱眙一带的新四军军部。在那里,陈宇将会见军部的主要首长,同时,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派出的同志也会在那里与陈宇会合。之后,将由军部安排精干人员和路线,护送陈宇前往延安。
“鉴于此次行程需要穿越大量日伪控制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为了减小目标,确保安全,我们建议陈司令的随行护卫人员不宜过多。”保卫干事谨慎地提出建议。
陈宇表现得十分大度,他朗声笑道:“既然决定了要去,就是对贵军完全信任!我陈宇就带一个班的贴身警卫,加上几名处理日常事务的副官和参谋,总人数不会超过二十人。这样目标小,行动也方便。”
他的爽快与合作态度,让新四军方面的保卫人员也松了口气,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敬意。远行的日子很快确定下来,一支特殊的队伍即将悄然离开长兴,奔赴遥远的北方,而陈宇和这支队伍的命运,也将在这次旅程后,走向一个未知的拐点。
陈宇有些意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只见粟裕这次没带多少随从,手里却提着一网兜缴获的美国牛肉罐头、奶粉等稀罕营养品,笑容爽朗地走了进来。
“陈司令,看你这气色,比上次可是好多了!”粟裕将东西递给一旁的警卫,关切地端详着陈宇的脸色。
“有劳粟司令挂心,勉强能走动了。”陈宇笑着将他请进屋内落座。
“这次来,一是看看你恢复得怎么样,二是再次感谢你啊!”粟司令语气诚挚,“孝丰这一仗,打得痛快!不仅彻底粉碎了顽军的进攻,咱们新四军的根据地和你们浙西行政公署控制的区域,现在可是真正连成一片,打通了关节!这次战役,贵军将士服从指挥,勇猛作战,功不可没!我代表苏浙军区,感谢陈司令的深明大义和鼎力支持!”
“粟司令过奖了,”陈宇摆摆手,“同舟共济,唇齿相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取得如此大胜,全赖粟司令运筹帷幄,将士用命。”
寒暄过后,粟司令的神色稍微正式了一些,他身体微微前倾,说道:“陈司令,这次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与你商量。”
“请讲。”
“经过这次并肩作战,我们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加深了不少。关于你之前提出的‘成为一家人’的建议,组织上非常重视。”粟司令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宇,“现在,我正式代表组织,邀请陈司令到我们的根据地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条件允许,甚至欢迎你到延安去!”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来,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养伤。我们军部,乃至延安,都有一些不错的医生和医疗条件,对你的康复有好处。二来,也是想请陈司令亲眼去看看,我们的根据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那里的军民是如何生产、如何战斗、如何生活的。百闻不如一见嘛。这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与陈司令更深入地商议‘成为一家人’的具体事宜。在延安,党中央的领导也可以直接与你交流,共商大计。”
去延安?
陈宇的心猛地跳动了一下。那个名字,在无数的宣传和青年的向往中,早已蒙上了一层神圣而神秘的光环。他之前只在一些书刊上读过对那片“革命圣地”的片段描写,知道那是无数热血青年心之所向的地方。他陈宇自问不是什么进步青年,但内心深处,对那个被传颂的地方,不可能没有一丝好奇与向往。
亲眼去看看那片土地,亲耳听听那里的声音,亲自判断那条道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和手下这一万多弟兄,这个诱惑太大了。
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脸上露出了真切而期待的笑容:“粟司令,不瞒你说,延安,那可是全国进步青年都向往的圣地。我陈宇虽然是个粗人,带兵打仗混迹这么多年,但也早就想亲眼去看看了!感谢组织的信任和邀请,我愿意去!非常愿意!”
粟裕见他答应得如此爽快,也十分高兴:“好!陈司令果然有胆识,有气魄!我回去后立刻上报军部,协调安排行程和沿途护卫。你放心,我们一定确保你的安全!”
送走粟裕后,陈宇心中的波澜却久久难平。他立刻让人叫来了郑云鹏、李文斌和谢德贵、赵铁柱这几位核心骨干。
当他说出自己准备应新四军之邀,前往根据地甚至可能去延安看一看的决定时,房间里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去那边?司令,这太危险了!”谢德贵第一个跳起来,满脸焦急,“万一他们翻脸不认人,把您扣下了怎么办?那咱们这支队伍可就完了!”
李文斌也眉头紧锁,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司令,兹事体大,还需慎重啊。我们对那边的了解,终究还是隔了一层。这样孤身深入,无异于以身犯险。”
郑云鹏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脸色也十分凝重:“司令,您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长途跋涉,还要穿越敌占区,风险确实很高。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或者等局势更明朗些?”
陈宇看着他们,知道他们是真心为自己和部队担忧。他耐心地解释道:“你们的担心,我都明白。但是,这次孝丰之战,我们已经把主力部队都交给粟司令指挥了,真要对我们不利,何必多此一举?这是一个姿态,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对方,决定未来道路的最好机会。大家对那边有很多猜测和误会,我这次去,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他语气坚定起来:“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部队就交给你们了。云鹏、文斌,你们要盯紧部队,如果再有战斗,务必积极配合新四军,不要藏着掖着,现在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
见陈宇心意已决,几人知道再劝无用,只好互相对视一眼,沉重地点头应下:“是,司令!我们一定看好家,等您回来!”
最后,陈宇单独对郑云鹏嘱咐道:“云鹏,还有一件事。我离开期间,如果下面有的弟兄,觉得跟着我没前途,想去重庆那边,只要不是成建制拉走,闹得不可开交,就由他们去吧。你负责联系第三战区那边,妥善安排。都是一起打鬼子这么多年的生死弟兄,到了要分道扬镳的时候,好聚好散,别闹得太难看,伤了和气。”
郑云鹏默默点头,心中明白,陈宇这是在为可能出现的分裂做最坏的打算,同时也是在尽可能地保全每一个跟随过他的人。
没过几天,苏浙军区的保卫干事带着一个精神抖擞、装备整齐的加强连来到了长兴。他们与郑云鹏、李文斌等民主军军官详细沟通了陈宇此次行程的路线、安保和联络方式。
保卫干事介绍,行程将先北上,抵达位于江苏盱眙一带的新四军军部。在那里,陈宇将会见军部的主要首长,同时,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派出的同志也会在那里与陈宇会合。之后,将由军部安排精干人员和路线,护送陈宇前往延安。
“鉴于此次行程需要穿越大量日伪控制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为了减小目标,确保安全,我们建议陈司令的随行护卫人员不宜过多。”保卫干事谨慎地提出建议。
陈宇表现得十分大度,他朗声笑道:“既然决定了要去,就是对贵军完全信任!我陈宇就带一个班的贴身警卫,加上几名处理日常事务的副官和参谋,总人数不会超过二十人。这样目标小,行动也方便。”
他的爽快与合作态度,让新四军方面的保卫人员也松了口气,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敬意。远行的日子很快确定下来,一支特殊的队伍即将悄然离开长兴,奔赴遥远的北方,而陈宇和这支队伍的命运,也将在这次旅程后,走向一个未知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