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味?!霉你脑袋瓜里的包!”他一边用力地刮擦着,一边从牙缝里挤出字句,语速快得像用榔头砸概念!语气灼热而急切,像是在为他所信仰的东西做最后的辩白:“我阿姆!上月去县医院听卫生课广播!专家亲口说的!……这卤水里头的灰是宝!……能像刮锅巴一样刮掉肠子里那些坏肉蛋蛋!专克那玩意儿!防……防癌!”那个“癌”字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别扭,像是刚学会的词语。“活性炭!懂不懂?!山里顶好的宝贝疙瘩!跟你家那个带电嗡嗡响的铁柜子里塞的冰不一样!”
“卫生课”、“草木灰”、“刮坏肉蛋”、“防癌”、“活性炭”……这些词语被他生硬地、一个接一个地砸出来,像是为了覆盖刚才那场爆笑闹剧、为了给传统的尊严找一个现代科学的解释标签而胡乱填塞进去的!粗暴,不容置疑,带着一种原始的权威感和别扭的笨拙!这与他用那“砂布”毛巾在她脸上刮擦的“惨烈”感,竟异曲同工——毫无技巧,唯有蛮横的“为我好”、“你得认”!
苏瑶被他擦得生疼,皮肤火辣辣的,肯定已经通红,甚至可能渗出了血丝。那火辣辣的痛感让生理性的泪水不受控制地簌簌滑落,让她更加狼狈不堪。但听着他那些磕磕绊绊、生硬无比的“专家语录”、“活性炭”、“防癌”理论,看着他因为急切和词穷而涨红的脸、脖子上蠕动的疤痕……她心中的那座火山,那喷薄欲出的怒火与委屈,竟奇异地开始泄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情绪——荒谬?可笑?震惊?……或许,还有一丝微弱到她都不愿去正视的理解和触动?就像在冰冷的铁轨缝隙里,突然看到了一抹倔强的绿芽。
他用力地、专注地刮擦着,不管不顾。冰冷的毛巾一下下刮过她的皮肤,也仿佛在刮擦着她对这个世界固有的认知壁垒。他仿佛在用尽全身的力气,想要将那块污渍,连同她的“不懂”、她的“嫌弃”、她作为外来者的偏见,都一并刮掉、磨平,让她融入这片山野的气息里。周围的哄笑渐渐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窃窃私语和更多探究的眼神。胖婶阿依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眼神里却多了一丝复杂的、近乎好笑的神情。林雪和吴凯面面相觑,表情古怪。孙小雅好奇地探着头。
终于,陈旭的动作停了下来,他喘着粗气,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松开那湿漉漉、已经沾上褐色污渍的粗麻布,随手杵进脚边的水盆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后退了一步,眯起眼睛,像个检验泥土的老农一样,严肃地审视着苏瑶那通红的鬓角——污渍确实已经被他那“锉刀”般的力气磨干净了!只留下鲜明刺眼的、边缘不规整的通红皮肤,上面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被摩擦出的伤痕纹路。
他盯着那红痕看了足足三秒钟,眉头依旧紧锁。目光抬起,掠过苏瑶脸上未干的泪痕和那双蓄满了水汽、混杂着委屈、愤怒、茫然、疼痛和惊愕的复杂眼眸……他的嘴唇翕动了一下,喉结滚动,似乎有话已经到了喉咙口……最终却只是烦躁地“啧”了一声,弯腰捞起那条破毛巾,看也不看,甩手就扔进了旁边的绿色泔水桶里,发出“噗通”一声闷响!
他不再看苏瑶,也不看周围的任何人。转过身,脊背僵硬得像一块冻土里的石板,如同负伤的困兽,有些粗暴地撞开身边的人群,大步流星地消失在弥漫着食物香气和人体热气的雾气与人影深处。
陈旭的身影消失了。苏瑶却依旧僵立在原地,手中的碗重若千钧。冰水的寒意透过单薄的衣衫,针一样扎着皮肤,与鬓角火辣辣的灼痛感交织在一起,形成冰火两重天的煎熬。脸上未干的泪痕、水迹,混合着残留的、那被她重新审视的豆腐气息,粘腻而狼狈。
周围的哄笑已经平息,化作了嗡嗡的低语和各式各样的目光——探究的,困惑的,带着善意揶揄的,漠然的,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重新转回食物的。鼎沸的人声再次主宰了这片空间,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冲突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苏瑶几乎是无意识地将空茫的目光投向身边那些正在进食的身影。
几步之外,吴凯已经缓过了呛咳,抹了抹嘴角的残渣,然后极其自然地伸筷,夹起了自己碗里那块同样沾着些许番茄酱的深褐色豆腐,脸上没有任何犹豫或排斥的神情。他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惊艳和享受的表情,然后流畅地咽下。接着,他又夹了一筷子凉拌蕨菜,扒拉进嘴里,端起碗“咕咚”灌了一大口粥,满足地轻轻叹了口气:“舒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理所当然。
斜前方,一位须发皆白、脸上沟壑如刀刻般的彝族阿普,牙齿已经稀疏,他用枯瘦但异常稳当的手指,拈起一小块已经炖得软烂的豆腐,颤巍巍地送入口中,然后阖上眼睛,脸颊的肌肉微微抽动,仿佛将全副心神都沉浸在了品咂和回味之中。
一丝深沉而复杂的满足感,如同暖泉般在他纵横的皱纹间弥散开来,那神情,不像是在吃东西,倒更像是在啜饮一杯岁月的陈酿。他周围的孩子们,则急切地用手抓着炸得金黄的洋芋条,塞得嘴巴鼓鼓囊囊,还不忘用勺子挖着粥里雪白的豆腐肉,稀里呼噜地吸溜着,小脸上沾满了米粒和汤汁,洋溢着毫无遮拦的快乐。
最让苏瑶心神受到震撼的,是胖婶阿依。她端着一碗刚盛好的、热气腾腾的粥走了回来,粥面上赫然卧着两大块油光水滑的深褐色酸豆腐。她放下碗,用手背擦了擦围裙,然后低下头,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带着一种庄重的、有着固定节奏的韵律,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感恩祷祝。
接着,她拿起木勺,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粥,轻轻压破豆腐的边缘,连带着浓郁的豆香和米粥一起送入口中。当食物在口中化开时,一种如同冰雪融化后阳光重回大地的笑容,在她黝黑的、带着汗水的脸上漾开,那笑容比之前更加柔和、温暖,是发自肺腑的愉悦和安宁。她的眼神深处,漾开一圈圈满足的涟漪,那是对辛劳之后、对土地馈赠的最高的敬意和沉静的品尝。
“卫生课”、“草木灰”、“刮坏肉蛋”、“防癌”、“活性炭”……这些词语被他生硬地、一个接一个地砸出来,像是为了覆盖刚才那场爆笑闹剧、为了给传统的尊严找一个现代科学的解释标签而胡乱填塞进去的!粗暴,不容置疑,带着一种原始的权威感和别扭的笨拙!这与他用那“砂布”毛巾在她脸上刮擦的“惨烈”感,竟异曲同工——毫无技巧,唯有蛮横的“为我好”、“你得认”!
苏瑶被他擦得生疼,皮肤火辣辣的,肯定已经通红,甚至可能渗出了血丝。那火辣辣的痛感让生理性的泪水不受控制地簌簌滑落,让她更加狼狈不堪。但听着他那些磕磕绊绊、生硬无比的“专家语录”、“活性炭”、“防癌”理论,看着他因为急切和词穷而涨红的脸、脖子上蠕动的疤痕……她心中的那座火山,那喷薄欲出的怒火与委屈,竟奇异地开始泄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情绪——荒谬?可笑?震惊?……或许,还有一丝微弱到她都不愿去正视的理解和触动?就像在冰冷的铁轨缝隙里,突然看到了一抹倔强的绿芽。
他用力地、专注地刮擦着,不管不顾。冰冷的毛巾一下下刮过她的皮肤,也仿佛在刮擦着她对这个世界固有的认知壁垒。他仿佛在用尽全身的力气,想要将那块污渍,连同她的“不懂”、她的“嫌弃”、她作为外来者的偏见,都一并刮掉、磨平,让她融入这片山野的气息里。周围的哄笑渐渐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窃窃私语和更多探究的眼神。胖婶阿依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眼神里却多了一丝复杂的、近乎好笑的神情。林雪和吴凯面面相觑,表情古怪。孙小雅好奇地探着头。
终于,陈旭的动作停了下来,他喘着粗气,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松开那湿漉漉、已经沾上褐色污渍的粗麻布,随手杵进脚边的水盆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后退了一步,眯起眼睛,像个检验泥土的老农一样,严肃地审视着苏瑶那通红的鬓角——污渍确实已经被他那“锉刀”般的力气磨干净了!只留下鲜明刺眼的、边缘不规整的通红皮肤,上面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被摩擦出的伤痕纹路。
他盯着那红痕看了足足三秒钟,眉头依旧紧锁。目光抬起,掠过苏瑶脸上未干的泪痕和那双蓄满了水汽、混杂着委屈、愤怒、茫然、疼痛和惊愕的复杂眼眸……他的嘴唇翕动了一下,喉结滚动,似乎有话已经到了喉咙口……最终却只是烦躁地“啧”了一声,弯腰捞起那条破毛巾,看也不看,甩手就扔进了旁边的绿色泔水桶里,发出“噗通”一声闷响!
他不再看苏瑶,也不看周围的任何人。转过身,脊背僵硬得像一块冻土里的石板,如同负伤的困兽,有些粗暴地撞开身边的人群,大步流星地消失在弥漫着食物香气和人体热气的雾气与人影深处。
陈旭的身影消失了。苏瑶却依旧僵立在原地,手中的碗重若千钧。冰水的寒意透过单薄的衣衫,针一样扎着皮肤,与鬓角火辣辣的灼痛感交织在一起,形成冰火两重天的煎熬。脸上未干的泪痕、水迹,混合着残留的、那被她重新审视的豆腐气息,粘腻而狼狈。
周围的哄笑已经平息,化作了嗡嗡的低语和各式各样的目光——探究的,困惑的,带着善意揶揄的,漠然的,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重新转回食物的。鼎沸的人声再次主宰了这片空间,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冲突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苏瑶几乎是无意识地将空茫的目光投向身边那些正在进食的身影。
几步之外,吴凯已经缓过了呛咳,抹了抹嘴角的残渣,然后极其自然地伸筷,夹起了自己碗里那块同样沾着些许番茄酱的深褐色豆腐,脸上没有任何犹豫或排斥的神情。他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惊艳和享受的表情,然后流畅地咽下。接着,他又夹了一筷子凉拌蕨菜,扒拉进嘴里,端起碗“咕咚”灌了一大口粥,满足地轻轻叹了口气:“舒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理所当然。
斜前方,一位须发皆白、脸上沟壑如刀刻般的彝族阿普,牙齿已经稀疏,他用枯瘦但异常稳当的手指,拈起一小块已经炖得软烂的豆腐,颤巍巍地送入口中,然后阖上眼睛,脸颊的肌肉微微抽动,仿佛将全副心神都沉浸在了品咂和回味之中。
一丝深沉而复杂的满足感,如同暖泉般在他纵横的皱纹间弥散开来,那神情,不像是在吃东西,倒更像是在啜饮一杯岁月的陈酿。他周围的孩子们,则急切地用手抓着炸得金黄的洋芋条,塞得嘴巴鼓鼓囊囊,还不忘用勺子挖着粥里雪白的豆腐肉,稀里呼噜地吸溜着,小脸上沾满了米粒和汤汁,洋溢着毫无遮拦的快乐。
最让苏瑶心神受到震撼的,是胖婶阿依。她端着一碗刚盛好的、热气腾腾的粥走了回来,粥面上赫然卧着两大块油光水滑的深褐色酸豆腐。她放下碗,用手背擦了擦围裙,然后低下头,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带着一种庄重的、有着固定节奏的韵律,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感恩祷祝。
接着,她拿起木勺,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粥,轻轻压破豆腐的边缘,连带着浓郁的豆香和米粥一起送入口中。当食物在口中化开时,一种如同冰雪融化后阳光重回大地的笑容,在她黝黑的、带着汗水的脸上漾开,那笑容比之前更加柔和、温暖,是发自肺腑的愉悦和安宁。她的眼神深处,漾开一圈圈满足的涟漪,那是对辛劳之后、对土地馈赠的最高的敬意和沉静的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