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呼声尚未落下,泪水却先于理智汹涌而出。她的目光越过疯狂摇晃的顶灯光晕,看到的不是冰冷繁复的水晶灯结构,而是下方那一张张仰望着她的、饱含热泪、写满狂喜和纯粹生命力的年轻脸庞!所有跋涉的艰辛、排练的焦灼、暗夜里的无望、被轻视的刺痛……仿佛都在这个被托向光明的瞬间,被这几十双粗糙却滚烫的小手点燃、熔炼、升腾成了无法言说的宇宙之光!
须发皆白的校长颤抖着、近乎虔诚地接过那座仍带着工作人员紧张掌心余温和汗水的镀金奖杯。当老人微凉的、布满岁月深壑的手指接触到那沉甸甸的、冰凉光滑的金属杯托的那一刻——
噼……啪……
先是观众席后方角落,如同零星冰雹打在枯叶上,几处稀稀落落的掌声重新零星响起。
接着……啪!啪!啪!更多的、带着犹豫又逐渐坚定的掌声从不同位置融入!如同冬日里无数细小、即将冻结的溪流,艰难地、执着地寻找着主干道!声音由弱渐强!
然后,不知是从哪个区域开始,断断续续的哼唱试探般升起:
“红星闪闪放光彩……”
如同引燃了干透的草原,更多的人立刻加入了拍子和哼唱!声音迅速变得洪亮、饱满、坚定!如同汇入宽阔大河的奔腾支流!旋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终席卷了整个观众席!汇聚成一片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雄壮嘹亮的《红星歌》巨浪!没有指挥!没有排练!这是被热血与奇迹点燃的灵魂深处最直接的震动和呼喊!
“……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几个月在炉火旁、在老风琴断断续续伴奏下反复吟唱的、源于他们自己生命的最质朴旋律,此刻竟如同燎原之火,在这县城的最高舞台下激荡回响!
校长布满褶皱、微微湿润的手指间,那冰冷的金属杯托在歌声中仿佛汲取了生命的温度,变得温热起来。他挺直了多年被生活重压微微压弯的脊梁,浑浊的目光穿过跳跃的人头,投向舞台中心那片光与热交织的核心。
台中央,孩子们还在忘我地蹦跳、欢呼、拥抱。被高高抛起的马老师正随着众人的力量在托举中上下起伏,靛蓝棉袄的衣袂在光影中如同一片片索玛花瓣飘飞颤抖。那束巨大的、原本只属于舞台的追光灯柱,此刻却无法再掩盖住来自那十几双沾满泥泞的、伤痕累累的胶鞋所踏出的力量,无法掩盖住从那些吼得沙哑甚至撕裂的年轻喉咙深处迸发的声音,无法掩盖住从那些饱含热泪或闪烁着桀骜光芒的眼睛里射出的那足以融化千年冰雪的——生命最原始、最纯净的光芒!
礼堂厚重的、隔断内外世界的沉重大门被豁然推开,隆冬子夜凛冽到极致的山风如同压抑已久的巨兽,狂猛地灌入这滚烫的礼堂!裹挟着远方雪山之巅冰冷刺骨的气息!寒意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瞬间扎透了被汗湿的衣襟,刺向裸露的脖颈和脸颊!
这突如其来的冰冷飓风,让整个狂热的空间都似乎激灵了一下!陈旭站在沸腾的声浪中央,脖子下意识地一缩,双肩瞬间绷紧,像一株习惯了在狂风中屹立的、准备迎接下一场风雪酷刑的索玛枯枝。
“走——!回家喽——!!!”小阿依拉长变调的狂喜尖啸,彻底击碎了后台残留的紧张。如同挣脱樊笼的夜枭!瓦尔将那根经历生死瞬间的竹笛死死攥在汗湿的手心,指节因用力而发出轻响。杂乱的脚步声噼里啪啦响起,带着凯旋的急切和逃离的渴望,如同冰雹砸向冬日的枯枝!人群争先恐后涌向门外沉甸甸的寒夜。
寒风瞬间吸干背上的热气,刺得皮肤发紧发痛。可胸膛深处,那座金属奖杯残留的温度,却像一粒永燃的火种,足以煨热漫长崎岖的归途。少年们互相推搡簇拥,如被惊扰又急于归巢的飞鸟,深一脚浅一脚扎进寒夜。杂沓的脚步声和压抑的轻笑,很快被黑暗与山风吞没,只在空谷留下稀薄回响,如同冰封河底倔强叩击坚冰的暗流。
风雪猛烈抽打着车身。幽暗车厢里,几盏小灯在颠簸中摇晃,光影在那些疲惫而亢奋的小脸上跳动。孩子们像归巢的幼兽,裹着沾满尘土的衣裳,挤在窄座上。
激烈情绪退潮后,难以抗拒的睡意如暖流席卷全身。几颗小脑袋沉甸甸地、信任地靠向同伴瘦削的肩膀。温热的呼气在冰冷车窗上哈出白雾,又交融在一起,宛若雪水无声漫过冻土下的根系。
陈旭仍将自己钉在车窗前,腰板笔直,刻意与旁人保持着距离。窗外是粘稠的墨色,车窗映出车内模糊的光和他没有表情的侧脸。偶尔,转弯时,远山坳里一点倔强的灯火会如孤星闪过。那冰凉的奖杯被随意塞在脚下破麻袋里。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抬起,穿透车厢内昏暗的光影。前排,苏瑶歪着头,靠在不甚舒服的椅背上,似乎已沉沉睡去。车窗外山影急速掠过,偶尔一道纯净的月光破开云层的缝隙,倏地穿透车窗的磨痕,清晰地勾勒出她沉睡的侧脸轮廓。光线如同一支柔和的笔刷,在她微湿的、粘着一缕发丝的额角滑过,将那细密的汗迹映照得如同清晨叶片上滚动的清透露珠。
陈旭像被这纯净的光点灼了一下,倏地收回视线,猛地转过头望向窗外无边的浓稠黑暗。他紧紧闭上眼睛,似要将刚才那副画面隔绝。但那只摊开的手掌,却不由自主地更加用力地蜷缩起来,将那枚沾染着后台尘埃与莫名体温的冰冷螺帽,更深地、牢牢地攥进了掌心炽热的纹路里。
颠簸的车轮终于吃力地碾过最高的垭口,颠簸稍缓。车身猛地向下一倾,如释重负。后方的山巅,最后一层厚重的积雪堆叠出褶皱,被车轮碾起的尘土与夜色远远地、永久地甩进了沉重的、由远及近的黎明暗影里。
车外,山风如同成千上万匹脱缰的战马,在无尽的黑暗中嘶鸣、冲撞,一次次悍不畏死地扑向那扇摇摇欲坠的挡风玻璃,发出沉闷而执拗的巨响。窗外,凛冽的寒风依旧如钢刀般,一遍遍刮过沉寂如铁的山峦轮廓,在峡谷间留下悠长而不绝的呜咽。
然而,就在这具象的严寒与喧嚣之下,一颗名为“和声”的种子——细小、却带着不可思议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借着排练间隙那缕口琴声带来的细微暖意,在这片看似冰封的冻土深处,悄然扎下了根。它静默地蛰伏着,积蓄着所有排练中的磕绊、争执、理解与最终爆发的共鸣所转化的力量,仿佛在无声地等待着风雪过后那个必然到来的时刻,准备奋力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强音。冬日的这场协奏曲尚未完全停歇,但它确已为即将破晓的春天,谱下了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序章。
须发皆白的校长颤抖着、近乎虔诚地接过那座仍带着工作人员紧张掌心余温和汗水的镀金奖杯。当老人微凉的、布满岁月深壑的手指接触到那沉甸甸的、冰凉光滑的金属杯托的那一刻——
噼……啪……
先是观众席后方角落,如同零星冰雹打在枯叶上,几处稀稀落落的掌声重新零星响起。
接着……啪!啪!啪!更多的、带着犹豫又逐渐坚定的掌声从不同位置融入!如同冬日里无数细小、即将冻结的溪流,艰难地、执着地寻找着主干道!声音由弱渐强!
然后,不知是从哪个区域开始,断断续续的哼唱试探般升起:
“红星闪闪放光彩……”
如同引燃了干透的草原,更多的人立刻加入了拍子和哼唱!声音迅速变得洪亮、饱满、坚定!如同汇入宽阔大河的奔腾支流!旋律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终席卷了整个观众席!汇聚成一片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雄壮嘹亮的《红星歌》巨浪!没有指挥!没有排练!这是被热血与奇迹点燃的灵魂深处最直接的震动和呼喊!
“……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几个月在炉火旁、在老风琴断断续续伴奏下反复吟唱的、源于他们自己生命的最质朴旋律,此刻竟如同燎原之火,在这县城的最高舞台下激荡回响!
校长布满褶皱、微微湿润的手指间,那冰冷的金属杯托在歌声中仿佛汲取了生命的温度,变得温热起来。他挺直了多年被生活重压微微压弯的脊梁,浑浊的目光穿过跳跃的人头,投向舞台中心那片光与热交织的核心。
台中央,孩子们还在忘我地蹦跳、欢呼、拥抱。被高高抛起的马老师正随着众人的力量在托举中上下起伏,靛蓝棉袄的衣袂在光影中如同一片片索玛花瓣飘飞颤抖。那束巨大的、原本只属于舞台的追光灯柱,此刻却无法再掩盖住来自那十几双沾满泥泞的、伤痕累累的胶鞋所踏出的力量,无法掩盖住从那些吼得沙哑甚至撕裂的年轻喉咙深处迸发的声音,无法掩盖住从那些饱含热泪或闪烁着桀骜光芒的眼睛里射出的那足以融化千年冰雪的——生命最原始、最纯净的光芒!
礼堂厚重的、隔断内外世界的沉重大门被豁然推开,隆冬子夜凛冽到极致的山风如同压抑已久的巨兽,狂猛地灌入这滚烫的礼堂!裹挟着远方雪山之巅冰冷刺骨的气息!寒意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瞬间扎透了被汗湿的衣襟,刺向裸露的脖颈和脸颊!
这突如其来的冰冷飓风,让整个狂热的空间都似乎激灵了一下!陈旭站在沸腾的声浪中央,脖子下意识地一缩,双肩瞬间绷紧,像一株习惯了在狂风中屹立的、准备迎接下一场风雪酷刑的索玛枯枝。
“走——!回家喽——!!!”小阿依拉长变调的狂喜尖啸,彻底击碎了后台残留的紧张。如同挣脱樊笼的夜枭!瓦尔将那根经历生死瞬间的竹笛死死攥在汗湿的手心,指节因用力而发出轻响。杂乱的脚步声噼里啪啦响起,带着凯旋的急切和逃离的渴望,如同冰雹砸向冬日的枯枝!人群争先恐后涌向门外沉甸甸的寒夜。
寒风瞬间吸干背上的热气,刺得皮肤发紧发痛。可胸膛深处,那座金属奖杯残留的温度,却像一粒永燃的火种,足以煨热漫长崎岖的归途。少年们互相推搡簇拥,如被惊扰又急于归巢的飞鸟,深一脚浅一脚扎进寒夜。杂沓的脚步声和压抑的轻笑,很快被黑暗与山风吞没,只在空谷留下稀薄回响,如同冰封河底倔强叩击坚冰的暗流。
风雪猛烈抽打着车身。幽暗车厢里,几盏小灯在颠簸中摇晃,光影在那些疲惫而亢奋的小脸上跳动。孩子们像归巢的幼兽,裹着沾满尘土的衣裳,挤在窄座上。
激烈情绪退潮后,难以抗拒的睡意如暖流席卷全身。几颗小脑袋沉甸甸地、信任地靠向同伴瘦削的肩膀。温热的呼气在冰冷车窗上哈出白雾,又交融在一起,宛若雪水无声漫过冻土下的根系。
陈旭仍将自己钉在车窗前,腰板笔直,刻意与旁人保持着距离。窗外是粘稠的墨色,车窗映出车内模糊的光和他没有表情的侧脸。偶尔,转弯时,远山坳里一点倔强的灯火会如孤星闪过。那冰凉的奖杯被随意塞在脚下破麻袋里。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抬起,穿透车厢内昏暗的光影。前排,苏瑶歪着头,靠在不甚舒服的椅背上,似乎已沉沉睡去。车窗外山影急速掠过,偶尔一道纯净的月光破开云层的缝隙,倏地穿透车窗的磨痕,清晰地勾勒出她沉睡的侧脸轮廓。光线如同一支柔和的笔刷,在她微湿的、粘着一缕发丝的额角滑过,将那细密的汗迹映照得如同清晨叶片上滚动的清透露珠。
陈旭像被这纯净的光点灼了一下,倏地收回视线,猛地转过头望向窗外无边的浓稠黑暗。他紧紧闭上眼睛,似要将刚才那副画面隔绝。但那只摊开的手掌,却不由自主地更加用力地蜷缩起来,将那枚沾染着后台尘埃与莫名体温的冰冷螺帽,更深地、牢牢地攥进了掌心炽热的纹路里。
颠簸的车轮终于吃力地碾过最高的垭口,颠簸稍缓。车身猛地向下一倾,如释重负。后方的山巅,最后一层厚重的积雪堆叠出褶皱,被车轮碾起的尘土与夜色远远地、永久地甩进了沉重的、由远及近的黎明暗影里。
车外,山风如同成千上万匹脱缰的战马,在无尽的黑暗中嘶鸣、冲撞,一次次悍不畏死地扑向那扇摇摇欲坠的挡风玻璃,发出沉闷而执拗的巨响。窗外,凛冽的寒风依旧如钢刀般,一遍遍刮过沉寂如铁的山峦轮廓,在峡谷间留下悠长而不绝的呜咽。
然而,就在这具象的严寒与喧嚣之下,一颗名为“和声”的种子——细小、却带着不可思议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借着排练间隙那缕口琴声带来的细微暖意,在这片看似冰封的冻土深处,悄然扎下了根。它静默地蛰伏着,积蓄着所有排练中的磕绊、争执、理解与最终爆发的共鸣所转化的力量,仿佛在无声地等待着风雪过后那个必然到来的时刻,准备奋力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强音。冬日的这场协奏曲尚未完全停歇,但它确已为即将破晓的春天,谱下了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