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的身影微微震了一下,一股暖流般的复杂情绪瞬间涌上心头——有被认可和委以重任的欣喜,有沉甸甸压上肩头的重量感,也有一丝害怕做不好的惶恐。她深吸一口气,努力挺直了纤细却坚韧的脊背,眼神坚定地迎向马老师的目光:“好的,马老师!我一定尽力!”
“吴凯!你乐感好,节奏稳,还懂一些基本乐理!合唱指挥助理!这个任务很重!你要帮我看着指挥,记好节点!紧盯各声部的拍子!确保衔接流畅,节奏严丝合缝!”
吴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道亮光,那是一种发现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欣喜。“保证完成任务!”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小阿依!出列!女生低音声部的核心!你的声音浑厚,有质感!女低音声部是合唱的地基!歌曲低声部的和声,尤其是彝族母语的哼唱部分,你要唱得深沉饱满,像岩石,像沃土!这是合唱的根和魂!”
小阿依下意识地撇了撇嘴,晃了晃脑袋后的小辫子,似乎想反驳什么,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用力点了点头,沉默地接受了这份“地基”的使命。
最后,马老师的目光投向了那个一直试图降低存在感的身影。“陈旭!出列!”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角落的沉寂。
陈旭的身体猛地绷紧,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拉扯,僵硬地向前迈出了一步,目光始终低垂,盯着自己那双沾着泥点的旧胶鞋。
“你的声音……”马老师仔细打量着他,仿佛在评估一件未经雕琢的璞玉,“……浑厚,低沉!像凉山深谷里的回音!带着一种天然的力量感!歌曲最后高潮段落的领诵部分,我决定交给你了!”
“什么?!我?!”陈旭猛地抬起头,眼底炸裂开难以置信的抗拒!唱歌?领诵?像一只被从山林里拎出来、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展览的野兽?这个念头如同千斤巨岩,狠狠砸在他的胸口!羞耻、恐惧、强烈的排斥感瞬间淹没了他。“老……老师!我不行!我声音太沉……念不顺溜……我……”他语无伦次,脸颊不受控制地滚烫起来,连耳根都染上了一层窘迫的红晕。
“我要的就是这种沉!这股子劲儿!要稳!像大山扎根在岩缝里!‘看——那——索——玛——花——红——透——山——崖——’这一句,就需要这种能压住山河的力量感!是你骨子里的倔强!非你莫属!不准推辞!”马老师的语气毫无转圜余地,“这是任务!更是集体的荣誉!”
“集体荣誉!”这四个字如同大山一样压了下来。陈旭一怔,目光下意识地瞟向后方一直沉默关注着的李老师,李老师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深沉的期待;他又扫过“雄鹰派”的伙伴们,吉克、阿果他们投来的眼神里混杂着担忧和期许。他最终极其僵硬地点了点头,紧抿着嘴唇,眉头深锁,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写满了极度的勉强和巨大的不自在。舞台的阴影,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将他牢牢罩住。
合唱排练就此拉开了帷幕,而问题也随之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马老师坐在风琴前,双脚踩动踏板,手指在琴键上起伏,旋律如同一条溪流,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地流淌。苏瑶的歌声响起,纯净、明亮,如同高山上的晨光,努力地压住了风琴略显干涩的音色。
然而,当旋律进行到需要男女生低音部支撑的段落时——问题爆发了!以吉克、阿果为首的男低音,如同几块笨重的岩石猛地砸入了平静的湖面!他们的声音粗粝、沉重,音高时而塌陷,与苏瑶清亮的高音形成了尖锐的冲突,听起来支离破碎,刺耳又别扭!
“停——!!”马老师猛地一掌拍在风琴的木质共鸣箱上,发出“梆”的一声闷响!琴键受震发出一串杂音!“低音部!耳朵竖起来!听和声部!跟住低音的调子!这不是在山上砍柴吼号子!要像水一样润!沉下去要稳!气息沉到肚子里托住!要连贯起来!”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焦急。
吉克的脸颊瞬间涨得通红,眼神慌乱地四处游离,无处安放。阿果烦躁地用力抓着自己的头皮,嘴里嘟囔着:“用肚子托?”“沉下去?”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天书般的术语,让他们感到无比困惑和挫败。
节奏的问题更是死死缠绕着陈旭的领诵部分。马老师反复强调要精准地契合音乐的节拍和情绪。轮到他的时候,他像是要赴死一般,猛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
“看——那——索——玛——花——”
声音确实是浑厚低沉的,带着山野赋予的原始质感,符合马老师要求的“力量感”。但节奏却是一场灾难!他习惯了在山野间喊话,重音总是砸在开头的字上,后面的字则随心所欲地拖沓或者囫囵吞下!“看——那——”两个字如同呐喊般爆出,带着一股蛮力;“索——”字下意识地拉长,失去了控制;“花——”字则像被人掐断了尾音,含糊不清地一带而过。整句朗诵完全失控,如同乱石从山坡滚落,砸碎了音乐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氛围。
他的肢体更是僵硬得像一块冻硬的木板,双脚如同被钉在地上,双臂沉重地垂在身体两侧,眼神要么死死地盯着墙角,要么茫然地投向远方虚空。这种姿态极易被误解为倨傲或不合作,实际上却是他内心极度不自在、只想尽快结束这场“煎熬”的真实写照。
“陈旭——!!节奏!跟上音乐的节奏!‘玛’字的拉音要到位!‘花——’字要拖满一拍半!扬起来!脚下动起来!别像个木头桩子!拿出你对着山谷喊话的气势!看着前方!把魂给我飞出来!”马老师终于无法再忍受,几步冲到他面前,声音几乎是在咆哮,甚至伸出手,试图去触碰他僵直如铁的肩背肌肉,“放松!肩膀打开!胸挺起来……不是让你收腹撅屁股!肩膀松……”
唯有苏瑶和吴凯那边进展稍显顺利。苏瑶演唱时专注且有感染力,能敏锐地察觉声部的细微偏差,并用眼神或低语提示身旁的吴凯。吴凯心领神会,以手势和口型及时调整。这种在对抗中形成的默契,如同寒夜里相互照应的两簇火光,微弱却顽强。可在这整体隔阂的背景下,这点和谐反而更显出全局的艰难。
这小小的一片空地,此刻就像一个微缩的战场,不同的元素在碰撞、在纠缠。每个人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却在不同的方向上使力,彼此消耗,彼此抵消。
“吴凯!你乐感好,节奏稳,还懂一些基本乐理!合唱指挥助理!这个任务很重!你要帮我看着指挥,记好节点!紧盯各声部的拍子!确保衔接流畅,节奏严丝合缝!”
吴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道亮光,那是一种发现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欣喜。“保证完成任务!”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小阿依!出列!女生低音声部的核心!你的声音浑厚,有质感!女低音声部是合唱的地基!歌曲低声部的和声,尤其是彝族母语的哼唱部分,你要唱得深沉饱满,像岩石,像沃土!这是合唱的根和魂!”
小阿依下意识地撇了撇嘴,晃了晃脑袋后的小辫子,似乎想反驳什么,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用力点了点头,沉默地接受了这份“地基”的使命。
最后,马老师的目光投向了那个一直试图降低存在感的身影。“陈旭!出列!”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角落的沉寂。
陈旭的身体猛地绷紧,像是被无形的绳索拉扯,僵硬地向前迈出了一步,目光始终低垂,盯着自己那双沾着泥点的旧胶鞋。
“你的声音……”马老师仔细打量着他,仿佛在评估一件未经雕琢的璞玉,“……浑厚,低沉!像凉山深谷里的回音!带着一种天然的力量感!歌曲最后高潮段落的领诵部分,我决定交给你了!”
“什么?!我?!”陈旭猛地抬起头,眼底炸裂开难以置信的抗拒!唱歌?领诵?像一只被从山林里拎出来、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展览的野兽?这个念头如同千斤巨岩,狠狠砸在他的胸口!羞耻、恐惧、强烈的排斥感瞬间淹没了他。“老……老师!我不行!我声音太沉……念不顺溜……我……”他语无伦次,脸颊不受控制地滚烫起来,连耳根都染上了一层窘迫的红晕。
“我要的就是这种沉!这股子劲儿!要稳!像大山扎根在岩缝里!‘看——那——索——玛——花——红——透——山——崖——’这一句,就需要这种能压住山河的力量感!是你骨子里的倔强!非你莫属!不准推辞!”马老师的语气毫无转圜余地,“这是任务!更是集体的荣誉!”
“集体荣誉!”这四个字如同大山一样压了下来。陈旭一怔,目光下意识地瞟向后方一直沉默关注着的李老师,李老师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深沉的期待;他又扫过“雄鹰派”的伙伴们,吉克、阿果他们投来的眼神里混杂着担忧和期许。他最终极其僵硬地点了点头,紧抿着嘴唇,眉头深锁,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写满了极度的勉强和巨大的不自在。舞台的阴影,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将他牢牢罩住。
合唱排练就此拉开了帷幕,而问题也随之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马老师坐在风琴前,双脚踩动踏板,手指在琴键上起伏,旋律如同一条溪流,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地流淌。苏瑶的歌声响起,纯净、明亮,如同高山上的晨光,努力地压住了风琴略显干涩的音色。
然而,当旋律进行到需要男女生低音部支撑的段落时——问题爆发了!以吉克、阿果为首的男低音,如同几块笨重的岩石猛地砸入了平静的湖面!他们的声音粗粝、沉重,音高时而塌陷,与苏瑶清亮的高音形成了尖锐的冲突,听起来支离破碎,刺耳又别扭!
“停——!!”马老师猛地一掌拍在风琴的木质共鸣箱上,发出“梆”的一声闷响!琴键受震发出一串杂音!“低音部!耳朵竖起来!听和声部!跟住低音的调子!这不是在山上砍柴吼号子!要像水一样润!沉下去要稳!气息沉到肚子里托住!要连贯起来!”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焦急。
吉克的脸颊瞬间涨得通红,眼神慌乱地四处游离,无处安放。阿果烦躁地用力抓着自己的头皮,嘴里嘟囔着:“用肚子托?”“沉下去?”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天书般的术语,让他们感到无比困惑和挫败。
节奏的问题更是死死缠绕着陈旭的领诵部分。马老师反复强调要精准地契合音乐的节拍和情绪。轮到他的时候,他像是要赴死一般,猛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
“看——那——索——玛——花——”
声音确实是浑厚低沉的,带着山野赋予的原始质感,符合马老师要求的“力量感”。但节奏却是一场灾难!他习惯了在山野间喊话,重音总是砸在开头的字上,后面的字则随心所欲地拖沓或者囫囵吞下!“看——那——”两个字如同呐喊般爆出,带着一股蛮力;“索——”字下意识地拉长,失去了控制;“花——”字则像被人掐断了尾音,含糊不清地一带而过。整句朗诵完全失控,如同乱石从山坡滚落,砸碎了音乐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氛围。
他的肢体更是僵硬得像一块冻硬的木板,双脚如同被钉在地上,双臂沉重地垂在身体两侧,眼神要么死死地盯着墙角,要么茫然地投向远方虚空。这种姿态极易被误解为倨傲或不合作,实际上却是他内心极度不自在、只想尽快结束这场“煎熬”的真实写照。
“陈旭——!!节奏!跟上音乐的节奏!‘玛’字的拉音要到位!‘花——’字要拖满一拍半!扬起来!脚下动起来!别像个木头桩子!拿出你对着山谷喊话的气势!看着前方!把魂给我飞出来!”马老师终于无法再忍受,几步冲到他面前,声音几乎是在咆哮,甚至伸出手,试图去触碰他僵直如铁的肩背肌肉,“放松!肩膀打开!胸挺起来……不是让你收腹撅屁股!肩膀松……”
唯有苏瑶和吴凯那边进展稍显顺利。苏瑶演唱时专注且有感染力,能敏锐地察觉声部的细微偏差,并用眼神或低语提示身旁的吴凯。吴凯心领神会,以手势和口型及时调整。这种在对抗中形成的默契,如同寒夜里相互照应的两簇火光,微弱却顽强。可在这整体隔阂的背景下,这点和谐反而更显出全局的艰难。
这小小的一片空地,此刻就像一个微缩的战场,不同的元素在碰撞、在纠缠。每个人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却在不同的方向上使力,彼此消耗,彼此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