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兰老师终于彻底平复了下来。她轻轻吸了一口气,那口带着复杂气息的空气流入肺腑,竟有种奇特的清新感。她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夹杂着银丝的发髻,将手中那并不存在的“稿纸”的动作,终于变成了一个真实而平静的双手交叠在身前。她的目光如清泉般再次流淌过整个班集体,掠过还在憋着笑的吉克小兵,笑到揉眼睛的孙小雅,坐在地上憨厚笑着的张铁柱,抱着肚子忍痛的林雪,窘迫地攥着“绿草”的阿果·莫色,最后落在花田边神情清澈安静的苏瑶,和前排那个沉默却气场明显松动了些许的少年身上。
“同学们,”沈老师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越,却更加平和、浑厚,仿佛汲取了整片花海的力量,“今天这一课……”她顿了顿,目光望向风中依旧波澜壮阔、粉白翻涌的荞麦花海,以及阳光下蒸腾着无限生机的梯田,再看向身边这群刚刚经历了荒诞、释放与某种深层涤荡的孩子们,“不在课本里,不在成绩单上。它就在这片土地里,”她的目光落在孩子们沾满红泥的脚上,“就在这荞麦的花香和汗水的味道里,”她又看向孩子们明亮闪烁的眼睛,尤其是苏瑶,“也在这只……”她含笑的眼光扫过阿果藏在身后、只剩草茎的手,“这只被啃掉的‘兔子’身上。”
她的话语像阳光一样自然流淌开来:“今天我们看到,汗水和期盼,可以浇灌出最壮观的风景,开出漫山遍野的花。我们看到,泥土里捏出的英雄,伤痕是他的勋章,目光是他的火炬,点燃的,是我们骨头缝里的硬气和血脉里的亮光。”她的目光再次扫过陈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洞悉一切的温柔,“我们还看到……”
她看着阿果和苏瑶的方向:“再好的道歉,再精心的礼物,也会被生活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接收’、‘消化’,甚至被‘啃掉’一部分。”这句话引得孩子们再次发出善意的轻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心意本身散发的芬芳,就像这荞麦的花香,哪怕混进了羊膻味儿,它依旧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甜。”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豁达的诗意。
“我们红星希望的孩子们,”沈兰老师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庞,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就是这样,在太阳底下,在风里头,在泥土里,用一点点汗,一点点泪,一点点笑,一点点痛,也一点点这样叫人哭笑不得又暖烘烘的‘意外’……一天天,一季季,长出自己的‘丰产1号’——长出自己的筋骨,长出自己的韧劲儿,长出自己哪怕被啃掉一只耳朵,也要在风里头挺直了腰杆、红着耳朵站住的那股子……”
她没有说出具体的词,但阳光穿透云层,更加明亮地洒在梯田上,洒在孩子们仰起的脸上。她鬓边那缕银丝,在光线下异常清晰,却更像一道连接着过去耕耘与未来希望的智慧印记。
“好了!”沈兰老师拍拍手,声音变得轻快有力,如山涧溪流敲击岩石般清脆,“这片花海,就是你们假期作业最好的封面!下去吧,各自分头!看看你们种下的希望,长得有多欢实!”她笑着挥了挥手。
“噢——!”
孩子们仿佛得到了特赦令,又像是积蓄的情感找到了出口。如同惊飞的鸟群,带着尚未消散的笑声和喘息,满身花粉与红泥地从田埂上雀跃着奔向花海边缘,奔向各自认领的试验田格子。吉克小兵第一个冲了下去,差点绊倒在茂盛的荞麦丛里,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张铁柱憨笑着,小心翼翼地蹲在自己那片花开得最旺的田边,用手轻轻碰了碰饱满的花穗;孙小雅扶好眼镜,蹲在田埂边仔细观察叶片上的露珠;就连阿果,也一溜烟跑到阿花旁边,解开拴羊的绳子,牵着小羊羔走向远处有更多嫩草的地方,但那只攥着“绿草”的手,一直没松开。
田埂上瞬间空旷起来。风依旧在吹,花浪依旧起伏。
苏瑶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奔向自己的那块试验田。她看着陈旭。
少年沉默着,弯腰拍了拍裤腿上蹭到的红泥,动作缓慢而认真。然后,他也终于迈开了脚步,没有走向自己负责的那一畦地,而是沿着田埂,一步一步,朝着花海的深处走去。他没有回头,但那挺直的脊背,那略显僵硬却不再抗拒的步伐,都指向离苏瑶稍远的那一片花田——那里的荞麦杆子,似乎长得格外粗壮些。
苏瑶看着他走近那片花海,弯下腰,伸出手。没有去掐那些怒放的花朵,而是拨开一丛浓密的花穗,低头仔细查看叶片的背面——那是他在检查是否有病虫害。他的动作很专业,带着只有长期与土地打交道才会有的熟稔。阳光落在他黑硬的短发上,落在他那依旧带着未完全褪去红痕的耳朵尖上,也落在他认真审视时微微蹙起的眉峰上。山风掠过,几片粉白的花瓣从花稍上被卷起,打着旋儿,轻盈地飘向他。
一片,恰好落在他宽阔但还略显单薄的肩膀上。
另一片,掠过苏瑶的脸颊,留下一丝微凉湿润的触感和清淡的甜香。
苏瑶没有动,只是轻轻抬手,拂开了几缕被风吹到唇边的黑发。她看着那片落在他肩上的花瓣,看着那个在粉白与翠绿海洋中弯下的、棱角分明的身影,也看着自己脚边被踩倒又努力昂起头的小草,和整片梯田中迎风翻卷的荞麦花浪。
沈兰老师不知何时走到了她的身边,并未说话,只是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花海深处那个孤单却又似乎不再那么孤单的背影。她的目光悠远而充满慈爱,像山峦间缓缓升腾的薄雾,温润无声。
阿花满足的咩咩声,孩子们偶尔发出的惊呼和笑语,风吹过无数麦秆叶片摩擦发出的、如同大地永不疲倦的絮语般的“沙沙——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这支夏日成长乐章的最高潮。
阳光热烈,花海壮阔,梯田层叠,山风浩荡。那承载着一切的土地,沉默着,又包容着,滋养着每一个向上扎下的根,守护着每一颗刚刚经历震动、但正试图在阳光下、在泥土里、在风声与花语中,重新找到坚实落点的心。田野无言,花落有声,唯有生长,势不可挡。这,便是凉山深处,红星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用汗水、泪水和欢笑,共同写在六月底最盛大画卷上的——那篇名为《成长》的、鲜活动人的笔记。
“同学们,”沈老师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越,却更加平和、浑厚,仿佛汲取了整片花海的力量,“今天这一课……”她顿了顿,目光望向风中依旧波澜壮阔、粉白翻涌的荞麦花海,以及阳光下蒸腾着无限生机的梯田,再看向身边这群刚刚经历了荒诞、释放与某种深层涤荡的孩子们,“不在课本里,不在成绩单上。它就在这片土地里,”她的目光落在孩子们沾满红泥的脚上,“就在这荞麦的花香和汗水的味道里,”她又看向孩子们明亮闪烁的眼睛,尤其是苏瑶,“也在这只……”她含笑的眼光扫过阿果藏在身后、只剩草茎的手,“这只被啃掉的‘兔子’身上。”
她的话语像阳光一样自然流淌开来:“今天我们看到,汗水和期盼,可以浇灌出最壮观的风景,开出漫山遍野的花。我们看到,泥土里捏出的英雄,伤痕是他的勋章,目光是他的火炬,点燃的,是我们骨头缝里的硬气和血脉里的亮光。”她的目光再次扫过陈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洞悉一切的温柔,“我们还看到……”
她看着阿果和苏瑶的方向:“再好的道歉,再精心的礼物,也会被生活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接收’、‘消化’,甚至被‘啃掉’一部分。”这句话引得孩子们再次发出善意的轻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心意本身散发的芬芳,就像这荞麦的花香,哪怕混进了羊膻味儿,它依旧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甜。”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豁达的诗意。
“我们红星希望的孩子们,”沈兰老师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庞,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就是这样,在太阳底下,在风里头,在泥土里,用一点点汗,一点点泪,一点点笑,一点点痛,也一点点这样叫人哭笑不得又暖烘烘的‘意外’……一天天,一季季,长出自己的‘丰产1号’——长出自己的筋骨,长出自己的韧劲儿,长出自己哪怕被啃掉一只耳朵,也要在风里头挺直了腰杆、红着耳朵站住的那股子……”
她没有说出具体的词,但阳光穿透云层,更加明亮地洒在梯田上,洒在孩子们仰起的脸上。她鬓边那缕银丝,在光线下异常清晰,却更像一道连接着过去耕耘与未来希望的智慧印记。
“好了!”沈兰老师拍拍手,声音变得轻快有力,如山涧溪流敲击岩石般清脆,“这片花海,就是你们假期作业最好的封面!下去吧,各自分头!看看你们种下的希望,长得有多欢实!”她笑着挥了挥手。
“噢——!”
孩子们仿佛得到了特赦令,又像是积蓄的情感找到了出口。如同惊飞的鸟群,带着尚未消散的笑声和喘息,满身花粉与红泥地从田埂上雀跃着奔向花海边缘,奔向各自认领的试验田格子。吉克小兵第一个冲了下去,差点绊倒在茂盛的荞麦丛里,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张铁柱憨笑着,小心翼翼地蹲在自己那片花开得最旺的田边,用手轻轻碰了碰饱满的花穗;孙小雅扶好眼镜,蹲在田埂边仔细观察叶片上的露珠;就连阿果,也一溜烟跑到阿花旁边,解开拴羊的绳子,牵着小羊羔走向远处有更多嫩草的地方,但那只攥着“绿草”的手,一直没松开。
田埂上瞬间空旷起来。风依旧在吹,花浪依旧起伏。
苏瑶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奔向自己的那块试验田。她看着陈旭。
少年沉默着,弯腰拍了拍裤腿上蹭到的红泥,动作缓慢而认真。然后,他也终于迈开了脚步,没有走向自己负责的那一畦地,而是沿着田埂,一步一步,朝着花海的深处走去。他没有回头,但那挺直的脊背,那略显僵硬却不再抗拒的步伐,都指向离苏瑶稍远的那一片花田——那里的荞麦杆子,似乎长得格外粗壮些。
苏瑶看着他走近那片花海,弯下腰,伸出手。没有去掐那些怒放的花朵,而是拨开一丛浓密的花穗,低头仔细查看叶片的背面——那是他在检查是否有病虫害。他的动作很专业,带着只有长期与土地打交道才会有的熟稔。阳光落在他黑硬的短发上,落在他那依旧带着未完全褪去红痕的耳朵尖上,也落在他认真审视时微微蹙起的眉峰上。山风掠过,几片粉白的花瓣从花稍上被卷起,打着旋儿,轻盈地飘向他。
一片,恰好落在他宽阔但还略显单薄的肩膀上。
另一片,掠过苏瑶的脸颊,留下一丝微凉湿润的触感和清淡的甜香。
苏瑶没有动,只是轻轻抬手,拂开了几缕被风吹到唇边的黑发。她看着那片落在他肩上的花瓣,看着那个在粉白与翠绿海洋中弯下的、棱角分明的身影,也看着自己脚边被踩倒又努力昂起头的小草,和整片梯田中迎风翻卷的荞麦花浪。
沈兰老师不知何时走到了她的身边,并未说话,只是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花海深处那个孤单却又似乎不再那么孤单的背影。她的目光悠远而充满慈爱,像山峦间缓缓升腾的薄雾,温润无声。
阿花满足的咩咩声,孩子们偶尔发出的惊呼和笑语,风吹过无数麦秆叶片摩擦发出的、如同大地永不疲倦的絮语般的“沙沙——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这支夏日成长乐章的最高潮。
阳光热烈,花海壮阔,梯田层叠,山风浩荡。那承载着一切的土地,沉默着,又包容着,滋养着每一个向上扎下的根,守护着每一颗刚刚经历震动、但正试图在阳光下、在泥土里、在风声与花语中,重新找到坚实落点的心。田野无言,花落有声,唯有生长,势不可挡。这,便是凉山深处,红星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用汗水、泪水和欢笑,共同写在六月底最盛大画卷上的——那篇名为《成长》的、鲜活动人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