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仓库里的《离骚》-《轮渡上的逆流人生》

  1986年的春寒还未完全褪去,空气中仍残留着冬日里那股子清冷与倔强。我站在街道工委那间略显陈旧的会议室门口,心情如同窗外随风摇曳的树枝,杂乱而无序。就在刚刚,一场由主任精心策划的“审判”落下了帷幕,而我,成了这场荒诞剧里被无情发配的“罪人”。

  事情的起因再简单不过,我不过是在学习与工作安排上据理力争了几句,直言领导出尔反尔某些决策的不合理之处。可没想到,这竟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痛了主任那脆弱的自尊心。

  他仗着自己的职权,迅速召开了街道工委会议。会上,办公室的汪主任如同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极力支持主任对我的处置决定。后来我才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原来汪主任为了把自己老婆从居委会弄上来,顶了我的工作岗位,这才如此不遗余力地针对我。

  “从今天起,你被调到街道机修厂。”主任那冰冷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他的脸上挂着一丝得意而又虚伪的笑容,“名义上是照顾你读书,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实际上,你就去机修厂仓库当个保管员吧。”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被随意丢弃的棋子,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毫无反抗之力。

  3月的一个清晨,我拿了调令,踏上了前往机修厂的路。一路上,春风虽已吹拂,但却吹不散我心中的阴霾。

  机修厂的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有些破旧,那斑驳的铁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走进厂区,耳边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吆喝声,这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又充满了未知。

  在一位工友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仓库。那是一间巨大的铁皮房子,外观锈迹斑斑,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仓库的铁门紧闭着,门锁已经锈死,我试着用力拉了拉,却纹丝不动。工友递给我一把扳手,笑着说:“来,用这个砸开。”我接过扳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愤怒,用力朝着门锁砸去。

  “哐当”一声,门锁被砸开,与此同时,一群飞蛾从门内惊起,在阳光下翩翩起舞,仿佛是我内心混乱情绪的外化。

  走进仓库,一股刺鼻的铁锈味扑面而来。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有各种型号的螺丝、螺丝帽,还有各种规格的角钢。我顺着货架慢慢走着,目光被货架上的编号吸引住了。

  A区的货架上,用粉笔写着“A区(报废齿轮)”,那些齿轮如同被时光遗忘的战士,静静地躺在那里,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B区的货架上,写着“B区(生锈理想)”,这几个字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的心上。我的理想,难道也像这些零件一样,被现实无情地锈蚀了吗?

  我在仓库的一角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位置,一张破旧的桌子和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我把行囊放下,开始整理起仓库的资料。然而,我的思绪却无法集中,那些被发配的委屈、对未来的迷茫,如同潮水一般向我涌来。

  中午时分,工友们陆续去吃饭了,仓库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走到废旧机床的背后,那里相对比较隐蔽。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古诗选集》,这是我唯一从原来单位带出来的“宝贝”。我轻轻地翻开书页,开始背诵起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像是地下电台的广播,渺小而又坚定。

  “哟,在这儿偷背古诗呢。”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把我吓了一跳。我抬头一看,是工友老张。他手里拿着一本电工教材,脸上带着一丝调侃的笑容。老张是仓库里的老工人,平时话不多,但为人实在。

  “老张,你怎么没去吃饭?”我合上书,问道。

  “吃过了,回来拿点东西。”老张说着,在我旁边坐了下来,他用手翻了翻那本电工教材,“你说,学这能多领劳保手套不?”

  我看着他油污的手和那本被翻得有些破旧的教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这个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的机修厂里,理想和知识似乎成了一种奢侈。我笑了笑,说:“学这个可能领不到劳保手套,但能让我们看到更远的世界。”

  老张摇了摇头,说:“更远的世界?我看啊,还是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再说。你看这仓库里的零件,虽然不起眼,但没了它们,机器可就转不动了。”

  老张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理想往往显得那么虚无缥缈。就像这仓库里的零件,虽然平凡,但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我,一个被发配到这里的“读书人”,又该如何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下午的工作依旧忙碌而单调。我不断地在货架间穿梭,清点着零件的数量,记录着它们的出入库情况。

  每一颗螺丝、每一个角钢,都像是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不断地堆积在我心头。然而,在这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有些零件虽然外观已经破旧,但经过简单的修理,还能继续使用;而有些看似崭新的零件,却因为质量不过关,很快就会损坏。这让我明白,外表并不能决定一切,内在的品质才是关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仓库的天窗洒了下来,给整个仓库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走到一个柴油桶旁边,坐了下来。看着那被夕阳染成橙红色的天空,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从口袋里掏出小刀,在柴油桶上刻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既是我对屈原的敬仰,也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就在这时,月光透过天窗洒了下来,照在那几个字上,形成了一个银色的省略号。那省略号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可能,又像是在提醒我,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夜晚,我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理想,那是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是在学术的殿堂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然而,现实却把我带到了这个充满铁锈味和机油味的机修厂仓库。

  但我知道,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就像屈原在流放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写下不朽的诗篇一样,我也要在这看似荒诞的现实处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也许,在这个平凡的仓库里,我也能像那些经过修理后重新发挥作用的零件一样,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来到了仓库。当我打开仓库的大门时,一群飞蛾再次惊起,但这一次,我没有感到愤怒和迷茫,而是觉得它们像是新一天的使者,带着希望和生机。我走到柴油桶旁边,看着那几个刻上去的字,心中充满了力量。

  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一次,我不再觉得这些零件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我认真地清点着每一个零件,仔细地记录着它们的信息。在与工友们的交流中,我也更加主动和热情,我发现,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粗俗和现实,但内心却有着善良和真诚的一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仓库里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上午,我忙碌于仓库的工作,与各种零件打交道;下午偶尔抽时间去电大上课。上课期间,我把钥匙交给张师傅代为保管。

  晚上,我会加班之后,在柴油桶旁边背诵古诗,或者阅读一些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在现实中一步步去实现的目标;现实也并不是理想的敌人,而是理想的土壤,只有在现实中扎根,理想才能茁壮成长。

  有一次,厂里接到了一批紧急的订单,需要从仓库里调配大量的零件。我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按照订单的要求,准确地找到了所需的零件,并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包装。在这次任务中,我的工作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原来,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我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工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我们会在工作之余一起聊天、开玩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老张还经常向我请教一些文化知识,我也会很耐心地给他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知识的传播并不一定要在高大上的场合,在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仓库里,也能让知识绽放出光芒。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天,主任突然来到了机修厂,他的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虚伪的笑容。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说:“最近表现不错啊,不过,你还是得好好干,别整天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明白,他这是在警告我,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他。那一刻,我心中没有了愤怒和怨恨,只有一种坚定和从容。我知道,无论他如何打压我,我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像那刻在柴油桶上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这漫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从主任的办公室出来后,我回到了仓库。月光依旧透过天窗洒了下来,照在那几个字上,那银色的省略号仿佛在告诉我,未来的路虽然漫长,但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在这个充满荒诞与现实的仓库里,我将带着理想的光芒,继续前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