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的眉头皱了起来。她不是不信王凯——这些年王凯对小远的用心,她都看在眼里。可张磊提到“李娟”和“跑了”,还是让她心里咯噔一下。
“你别在这瞎猜。”张梅嘴上反驳,手指却不自觉地敲着桌面,过了几秒,拿起手机给王凯拨了电话,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严肃:“王凯,你现在在哪?小远呢?你最近总带他出去干什么,给我个解释。”
电话那头的王凯刚把小远送回康复中心,听到张梅的语气,愣了愣,没打算隐瞒:“张梅,我带小远去郑和教授的实验室了。之前陆则说小远对数理和机械有天赋,想介绍郑和教授带他,我就让他先跟着网课补基础,没想到他学得特别快,小学到大学的数学、物理都自学完了,郑和教授说愿意收他当学生,每周去实验室学半天。”
“自学完大学课程?”张梅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满是难以置信,“王凯,你跟我说实话,小远是什么情况?他之前连认知课都坐不住,怎么可能自学完大学课程?你是不是为了推脱什么,故意编瞎话?”
王凯叹了口气,把平板里小远的草稿纸、拼的矩阵积木照片,还有网课学习记录一股脑发了过去:“张梅,我没骗您。小远对这些特别敏感,网课里的内容他看一遍就会,现在郑和教授给的矩阵题他都能做出来。你要是不信,明天可以去康复中心看看,他的草稿纸都在那放着。”
张梅点开照片,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积木拼的规整模型,手指微微颤抖。她一直觉得小远的康复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甚至私下里想过,等他再大些,送他去特殊学校,却从没想过,这个她以为“需要被照顾一辈子”的孩子,竟然是个天生的天才。心里涌起的不是预想中的骄傲,而是一阵复杂的滋味——有对小远这些年的愧疚,有对自己一直忽视他天赋的懊恼,还有一丝莫名的茫然,好像突然不认识这个孩子了。
“我知道了。”她挂了电话,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久久没说话。
张磊见她脸色不对,赶紧凑过来:“姑,您看我说得没错吧?他肯定有问题,说不定那些照片都是假的,是他找人画的……”
“你闭嘴!”张梅突然打断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厌恶,“王凯是什么人,我比你清楚!他对小远的心,比你这个当表哥的真一百倍!你自己搞不定技术团队,就别在这瞎编排别人,赶紧滚出去,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别来见我!”
张磊被骂得愣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悻悻地站起来,心里却更不服气——他就不信王凯能一直这么顺,总有一天,他要让张梅知道,自己比王凯靠谱。
而张梅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最终拿起手机,给王凯发了条消息:“明天带小远来公司一趟,我想看看他。”
王凯收到张梅的消息时,小远刚在康复中心的小床上躺好,手里还攥着一块拼了一半的矩阵积木。他看着屏幕上“明天带小远来公司一趟”的字样,心里隐约猜到张梅的心思——她不是不信,是想亲自看看这个“突然变成天才”的孩子,也或许,是想补补这些年没说出口的关心。
“明天带你去张梅阿姨的公司好不好?”王凯坐在床边,轻轻拨了拨小远额前的碎发。他特意用了“张梅阿姨”这个称呼——这些年,小远跟着他,听他叫张梅的名字,听旁人叫“张总”,从没正经叫过什么,“阿姨”两个字,已是最贴近的称呼。
小远眨了眨眼,把积木举到他面前,小声说:“张梅阿姨……看模型?”
“对,让张梅阿姨看看你拼的积木模型。”王凯笑着点头,帮他把被子掖好,“睡吧,明天还要给阿姨‘露一手’。”
小远乖乖闭上眼睛,手里却没松开积木,嘴角还带着点浅浅的笑意——他或许不懂“去公司”意味着什么,但知道能让常来探望他的“张梅阿姨”看自己拼的模型,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第二天一早,王凯带着小远去了张梅的公司。前台见他带着个孩子来,愣了愣,刚想询问,就被张梅的秘书拦住:“张总在办公室等你们,直接上去吧。”
进了办公室,张梅正站在落地窗前打电话,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玻璃。看到他们进来,她匆匆跟电话那头说了句“晚点聊”,就挂了线。目光先落在王凯身上,又慢慢移到小远身上——孩子手里紧紧抱着一个装积木的小盒子,见她看过来,有点害羞地往王凯身后躲了躲,小幅度地晃了晃手里的盒子,没说话。
“小远,过来。”张梅的语气比平时柔和了些,指了指桌上的空位,“阿姨看看你拼的积木。”
小远犹豫了一下,在王凯的眼神鼓励下,慢慢走到桌前,把盒子里的积木倒出来。他的小手动作很熟练,几块红蓝相间的积木在他手里转了转,很快就拼出了一个简易的3x3矩阵模型,还在每个格子旁边用马克笔歪歪扭扭标了数字,像是怕别人看不懂。
“这是什么?”张梅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模型的边角——积木边缘被磨得有点光滑,显然是被反复摆弄过。
“矩阵……变换。”小远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点不确定,又带着点想被认可的期待,“郑和老师……教的。”
张梅心里猛地一揪。她想起张磊打小报告时,自己还怀疑王凯“别有用心”;想起这些年,她总忙着公司的事,每次去康复中心,也只是问问护工“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从没想过蹲下来,问问小远“
“你别在这瞎猜。”张梅嘴上反驳,手指却不自觉地敲着桌面,过了几秒,拿起手机给王凯拨了电话,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严肃:“王凯,你现在在哪?小远呢?你最近总带他出去干什么,给我个解释。”
电话那头的王凯刚把小远送回康复中心,听到张梅的语气,愣了愣,没打算隐瞒:“张梅,我带小远去郑和教授的实验室了。之前陆则说小远对数理和机械有天赋,想介绍郑和教授带他,我就让他先跟着网课补基础,没想到他学得特别快,小学到大学的数学、物理都自学完了,郑和教授说愿意收他当学生,每周去实验室学半天。”
“自学完大学课程?”张梅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满是难以置信,“王凯,你跟我说实话,小远是什么情况?他之前连认知课都坐不住,怎么可能自学完大学课程?你是不是为了推脱什么,故意编瞎话?”
王凯叹了口气,把平板里小远的草稿纸、拼的矩阵积木照片,还有网课学习记录一股脑发了过去:“张梅,我没骗您。小远对这些特别敏感,网课里的内容他看一遍就会,现在郑和教授给的矩阵题他都能做出来。你要是不信,明天可以去康复中心看看,他的草稿纸都在那放着。”
张梅点开照片,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积木拼的规整模型,手指微微颤抖。她一直觉得小远的康复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甚至私下里想过,等他再大些,送他去特殊学校,却从没想过,这个她以为“需要被照顾一辈子”的孩子,竟然是个天生的天才。心里涌起的不是预想中的骄傲,而是一阵复杂的滋味——有对小远这些年的愧疚,有对自己一直忽视他天赋的懊恼,还有一丝莫名的茫然,好像突然不认识这个孩子了。
“我知道了。”她挂了电话,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久久没说话。
张磊见她脸色不对,赶紧凑过来:“姑,您看我说得没错吧?他肯定有问题,说不定那些照片都是假的,是他找人画的……”
“你闭嘴!”张梅突然打断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厌恶,“王凯是什么人,我比你清楚!他对小远的心,比你这个当表哥的真一百倍!你自己搞不定技术团队,就别在这瞎编排别人,赶紧滚出去,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别来见我!”
张磊被骂得愣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悻悻地站起来,心里却更不服气——他就不信王凯能一直这么顺,总有一天,他要让张梅知道,自己比王凯靠谱。
而张梅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最终拿起手机,给王凯发了条消息:“明天带小远来公司一趟,我想看看他。”
王凯收到张梅的消息时,小远刚在康复中心的小床上躺好,手里还攥着一块拼了一半的矩阵积木。他看着屏幕上“明天带小远来公司一趟”的字样,心里隐约猜到张梅的心思——她不是不信,是想亲自看看这个“突然变成天才”的孩子,也或许,是想补补这些年没说出口的关心。
“明天带你去张梅阿姨的公司好不好?”王凯坐在床边,轻轻拨了拨小远额前的碎发。他特意用了“张梅阿姨”这个称呼——这些年,小远跟着他,听他叫张梅的名字,听旁人叫“张总”,从没正经叫过什么,“阿姨”两个字,已是最贴近的称呼。
小远眨了眨眼,把积木举到他面前,小声说:“张梅阿姨……看模型?”
“对,让张梅阿姨看看你拼的积木模型。”王凯笑着点头,帮他把被子掖好,“睡吧,明天还要给阿姨‘露一手’。”
小远乖乖闭上眼睛,手里却没松开积木,嘴角还带着点浅浅的笑意——他或许不懂“去公司”意味着什么,但知道能让常来探望他的“张梅阿姨”看自己拼的模型,是件值得期待的事。
第二天一早,王凯带着小远去了张梅的公司。前台见他带着个孩子来,愣了愣,刚想询问,就被张梅的秘书拦住:“张总在办公室等你们,直接上去吧。”
进了办公室,张梅正站在落地窗前打电话,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玻璃。看到他们进来,她匆匆跟电话那头说了句“晚点聊”,就挂了线。目光先落在王凯身上,又慢慢移到小远身上——孩子手里紧紧抱着一个装积木的小盒子,见她看过来,有点害羞地往王凯身后躲了躲,小幅度地晃了晃手里的盒子,没说话。
“小远,过来。”张梅的语气比平时柔和了些,指了指桌上的空位,“阿姨看看你拼的积木。”
小远犹豫了一下,在王凯的眼神鼓励下,慢慢走到桌前,把盒子里的积木倒出来。他的小手动作很熟练,几块红蓝相间的积木在他手里转了转,很快就拼出了一个简易的3x3矩阵模型,还在每个格子旁边用马克笔歪歪扭扭标了数字,像是怕别人看不懂。
“这是什么?”张梅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模型的边角——积木边缘被磨得有点光滑,显然是被反复摆弄过。
“矩阵……变换。”小远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点不确定,又带着点想被认可的期待,“郑和老师……教的。”
张梅心里猛地一揪。她想起张磊打小报告时,自己还怀疑王凯“别有用心”;想起这些年,她总忙着公司的事,每次去康复中心,也只是问问护工“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从没想过蹲下来,问问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