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捉拿土夫子-《民国北平旧事》

  永安茶楼,位于琉璃厂西街东南角,紧邻珠市口西南侧。

  该茶楼由永安茶庄演变而来,始创于1935年。

  最初以售卖茶叶为主,后逐渐发展为古玩买卖交易场所。

  用古玩行话说,永安茶楼就是行内串货市场。

  茶楼从早开到晚,里面大多数都是熟客。

  茶楼装修是典型的老北平茶馆风格。

  朱漆门柱,鎏金牌匾,雕花门窗。

  室内陈设简洁,中央设一排木制柜台。

  一楼靠窗位置,摆放长形木桌和背椅。

  二楼大厅五张茶桌,靠窗位置分割七个雅间。

  临近中午,收完摊的师徒二人,来到永安茶楼。

  茶楼内人声鼎沸,古董商、藏家、掮客在此进行交易。

  有些主,点了一壶高末,坐在茶桌边等客。

  这些人无一例外,桌子上摆放着几样要出售的古董。

  有些茶桌旁,围坐着穿长衫的马褂的商人,

  有人用“袖内拉手”的方式暗中议价。

  还有些主,围着拉手做买卖的人凑热闹。

  端茶送水的伙计穿梭其间,铜壶添水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

  金老爷子带着和尚,来到茶楼时,不少人都对他们抱拳拱手打招呼。

  金老爷子,带着和尚来到二楼,走到提前预订的雅间,坐等土夫子上门。

  二楼客人要少一些,跟楼下相比,显的有些冷清。

  二楼大厅内,几张四方桌边,坐着几位谈生意的主。

  他们时而拉手,时而摇头。

  和尚在一桌客人中,看到了刘管家。

  刘管家看着走到包间门口的和尚,不露痕迹给了他一个眼神。

  其他几个雅间也坐了不少客人。

  和尚随意打量一眼,二楼大厅内的人员。

  那些人没一个像是舞枪耍棍的主。

  一个个看上去不是掌柜的,就是商人,或者是学徒,跟班。

  隔壁包间,还有一位主带着俩女客喝花茶。

  坐到雅间里的和尚,透过镂空雕花门窗,打量二楼内的人员。

  二楼里里外外,他估摸着最少二三十号人。

  坐在雅间里的师徒,品着茶等待来人。

  和尚站在师父身后,给了金老爷子一个安心的眼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师徒二人等待的期间。

  二楼时不时上来一位生客,在大厅内装模作样转了一圈。

  和尚打眼一瞧,就知道对方是土夫子派来的盯梢。

  还有一对客人,来到二楼,点了一壶茶坐在那聊天,偶尔冲着和尚所在的雅间瞟上几眼。

  临近交易时间,二楼,楼梯口,走上来一对人儿。

  其中一人,跟和尚有过数面之缘。

  那人是这次跟他师徒二人交易的对象。

  当两位盗墓贼,走到和尚雅间门口时,和尚透过镂空雕花门窗看到对方。

  这两人身上空无一物,根本没带交易物品。

  和尚眉头一皱,不露痕迹,给坐在雅间对面的刘管家一个眼色。

  得到暗示的刘管家,给了同桌同伴,一个信号。

  刹那间,二楼大厅内,人仰马翻,开始抓捕行动。

  穿灰长衫的刘管家轻叩茶盖。

  正在沏茶的伙计,转身时,手中的茶壶嘴,不小心碰到走到雅间门口的人。

  喝花茶的主,搂着两个身穿旗袍的女人走出雅间。

  一男两女,迎面碰到,正在给土夫子鞠躬道歉的伙计。

  喝花茶的主,看到面前挡路人,一脚踹在伙计屁股上。

  “滚远点~”

  雅间门口的两个土夫子,正对鞠躬的伙计说没事。

  没曾想,挨了一脚的伙计,提着茶壶,踉跄一步,扑倒土夫子身上。

  伙计这一扑,手里的茶壶也掉落在地。

  滚烫的热水,顺着壶嘴,泼到两个土夫子身上。

  还没等他们开口骂人,两个身穿旗袍的女子,从喝花茶男人的怀里,抽出手枪指向两人脑门。

  还没等两个土夫子反应过来,二楼大厅内,其他客人,已经把一桌客人按倒在地。

  挨了一脚的伙计,直接顺势,擒拿住其中一个土夫子。

  喝花茶的主,用雷霆之势,把另一位土夫子给打倒在地。

  一楼大厅,也发生类似的事。

  有三个喝茶的主,被一群人瞬间按住。

  两层茶楼内,五六秒功夫内,已经有七个人被按在地上。

  还没等这群人挣扎,擒拿他们的人,直接把这些人打晕。

  被捉拿打晕的主,一点反应时间都没有。

  二十多个人捉拿住七个土夫子,都没超过十秒钟。

  一楼大厅,交易的人群此时有些慌乱。

  其中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人,从怀中掏出一本证件。

  “北平政府办案。”

  “不相关的人,待在原地不准乱动。”

  大厅内,正在交易的老老少少,看到拿枪的一群人,老老实实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此时刘管家,对着身边之人点了点头。

  随后他默不作声,给了雅间内的和尚一个眼神。

  一楼大厅,两个手持短枪的男人,把茶楼掌柜子叫出来。

  在他们的威胁下,掌柜子开始对茶楼内的人,进行身份验证。

  只要是生客,立马被人拿枪指着头带走。

  茶楼门口,也被按住一人。

  七个被打晕的人,一个个被抬出茶楼大门。

  门口此时也开来一辆卡车。

  没一会功夫,被打晕的八个人,被三爷的手下捆成粽子押上拉车。

  店内其他生客,被枪指着脑袋,上了另一辆卡车。

  二楼雅间内,和尚安抚一下受惊的老爷子。

  “师父,您别怕,是我请来的外援。”

  “您放心,这事跟您沾不到一点边。”

  和尚看着刘管家带着人离开后,跟师父交代一句。

  “您当这事没发生,事情结束后,徒儿把东西给你带回来。”

  坐在主位上,端着盖杯喝口茶压压惊的金老爷子,神情复杂看了一眼和尚。

  “忙去吧,你师父我,是见过世面的主。”

  和尚闻言此话,对着师父点了点头,随即走出雅间。

  此时茶楼内,原本人声鼎沸的场景,已经荡然无存。

  和尚来到一楼时,一群古玩行内掌柜,一个个面带惊恐之色,看着茶楼外,启动的卡车。

  街面上的人群,一个个蹲在角落商铺里露个脑袋,查看茶楼门口动静。

  此时刘管家带着两人往街口走。

  和尚不远不近跟在几人身后。

  街口,一辆澄光瓦亮,黑色凯迪拉克L汽车停在路边。

  刘管家坐上汽车过后,并没有让司机开车。

  坐在汽车后座上的他透过车窗,看着向他走来的和尚。

  几个呼吸的功夫,汽车,车门再次被打开。

  和尚侧着身子坐到汽车内。

  车门被关上后,后排的刘管家,给了坐在副驾驶的人一个眼神。

  汽车发动,开始缓慢行驶在大街上。

  坐在后排的和尚,默不作声看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街景。

  正午的北平,阳光刺眼。

  一辆黑色汽车,从琉璃厂疾驰而过,车身漆面反着冷光,将街边的喧闹甩在身后。

  黄包车夫弓着背,小贩的吆喝声渐远。

  汽车驶出朝阳门,城门口早已没了日军守卫。

  汽车驶出城外,凹凸不平的黄土路,让汽车颠簸起来。

  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总算停在乡下一处地主大院门口。

  地主大院格外气派,青砖碧瓦的大门前,两个一人高的石狮子,屹立在门口。

  和尚下了车,跟在刘管家身后,走进地主大院。

  门口的仆人,见到来人,立马打开大门。

  阳光刺眼,地主大院高墙森严,琉璃瓦顶泛着冷光。

  大门虚掩,石狮蹲守,门缝里透出丝丝凉风。

  院内,假山流水无声,仆人们各自干着手里的活。

  狗吠声从后院传来,大院的骄奢与乡野的贫瘠一墙之隔。

  和尚跟在刘管家身后,看着不少下人,对其打招呼。

  面无表情的刘管家,带着和尚来后院假山林中。

  刘管家让和尚避退在假山林入口处。

  随后他只身一人走进假山林中。

  和尚站在假山林入口石板路上候着。

  两分钟过后,和尚听到刘管家的招呼声。

  他顺着石板路,走到假山林深处。

  这片假山林面积不小,里面如同迷宫一样。

  和尚顺着石板路,东拐西绕,走了一分多钟,在一个漆黑的假山洞口边,看到一旁的刘管家。

  和尚看着漆黑一片的洞口,他不自觉咽了一口唾沫。

  刘管家给了他一个眼神,随后走进密道之中。

  和尚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跟上刘管家的步伐。

  刚走进密道之中,身后的石门,自动关闭。

  此时两米高的密道顶部,一排照明灯亮起。

  和尚顺着密道阶梯,一直向下走。

  他约摸着在密道之中,最少走了两分钟。

  前面的刘管家,走到一处石门前,转身看向身后的和尚。

  压抑的密道里,头顶日照灯光,让两人的面色有些冷白。

  刘管家一言不发注视面前的和尚。

  他语气略带沉重,直视和尚说道。

  “小子,审问的工作交给你。”

  “千万别让主子失望~”

  刘管家说话的同时,还拍了拍和尚的肩膀。

  和尚看着刘管家,走进如同监狱的石门内。

  石门内一条长长的走廊,一眼看见不到底。

  走廊两边,全是一间间牢笼。

  钢筋水泥打造的囚笼密不透风。

  牢笼大铁门,只有一个长方形送饭口。

  走廊头顶石壁上的通风口,细如针眼。

  和尚感觉到头顶通风口吹来的风,只感觉心里发凉。

  密室牢笼里,充斥着一股腐臭霉味。

  刘管家把和尚带到一处牢房门口。

  牢房门口守卫人员,见到来人把门打开。

  和尚跟在刘管家身后,走进钢筋水泥的牢笼之中。

  灯火通明的牢笼内,面积不小。

  靠墙的位置,摆放五个木桩十字架。

  五个木桩十字架上,还绑着五个人。

  地下也躺着三个昏迷不醒的人。

  身在牢笼里的和尚,看着右墙边,还摆放各种审问的工具。

  烙铁炉,老虎凳,夹棍,木驴。

  靠墙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

  手术刀,皮鞭,竹签,洋钉,烙铁,老虎钳,还有他不认识的工具。

  偌大的审问牢房里,十字架前三米处,还有一张办公桌。

  背椅上,已经坐了一人,拿着纸笔等待记录。

  靠门右侧站着三人,他们目不转睛盯着进门的和尚。

  牢房里,刘管看了一眼,被绑在十字木桩上昏迷不醒的人。

  随即他转身看向,站在门边的和尚。

  “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