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种玉得玉缘-《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老王头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春芽示范着覆土。

  “行距嘛,”她站起身,用脚步大致量了一下。

  “大概这么宽一步的距离一行。

  株距呢,一步里种两棵就行,这样通风透光都好。”

  她指的是大约行距一尺八,株距不到一尺。

  她同样示范讲解玉米间作套种大豆的方法原理,一边挖浅坑、点豆种、覆土。

  “自己造肥料?这……这真能行?”老王头听得将信将疑。

  他种了几十年地,头回听说豆子还能给旁边的庄稼供肥的。

  大公子和李安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两人的表情却大不相同。

  大公子眼睛里有光,泛着赏识的信任光芒,嘴角上扬,温柔浅笑。

  李安眼神惊异,定定的看着女儿春芽。

  他更觉得春芽不但邪门,好像身上泛着智慧光芒,这都是和大公子待久了,也学到大公子的智慧了?

  他看向大公子,看到大公子看着春芽爱慕微笑的眼神。

  他也笑了,春芽能有福气跟着温和良善的大公子,他也就放心了。

  “您就瞧好吧!”春芽信心满满地笑道,“王老伯,王大娘,你们就照我刚才教的法子种。

  记着,玉米一穴一粒,黄豆一穴两三粒都行。

  种下去后,不用管。等苗子长到这么高,”她比划到小腿的高度。

  “如果有没有出苗的,就用剩下的这点儿种子进行补苗。

  然后就是勤快点除草,看着点别长虫子。

  有条件了,中间可以浇几次水,没条件浇一两次就行。

  什么时候浇水,我这里写着说明呢。出看着点别长虫子。

  有什么拿不准的,或者出了什么急事,您就直接去府里找大公子,或者找我爹李安都行。”

  说着春芽掏出一张折叠齐整的纸张,上边是她写好的种玉米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老王头听得极其认真,把每一个要点都记在心里。

  虽然他觉得这玉米和套种的法子都透着新奇,甚至有点不可思议。

  但看着春芽笃定的眼神和大公子郑重的托付,他选择相信。

  毕竟,他是几十年的老庄稼把式了。

  春芽说的那些播种、覆土、除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他一听就懂。

  在春芽递种植说明事项时,更是急忙双手恭敬的接过,认真的折叠齐整,郑重的装进衣兜里。

  “春芽姑娘放心,我记下了。”

  老王头郑重地点头,接过春芽递来的种子,“老婆子,来,咱们按姑娘说的,种!”

  老王头和王大娘立刻行动起来。

  老王头负责拌种、挖坑,王大娘负责点种、覆土。

  两人配合默契,动作虽不如年轻人迅捷,却极有章法。

  拌灰、点种玉米、套种黄豆……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春芽的指导。

  珍贵的玉米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放进每一个小坑里。

  阳光下,老两口的身影在田垄间移动,专注而虔诚。

  春芽、林景衡和李安在一旁看着,偶尔提醒一两句。

  看着种子一粒粒落入肥沃的土壤,仿佛能看到几个月后青纱帐起的景象。

  终于,除了剩下留做补苗的一点儿种子,玉米和黄豆都种在了老王头家水田中占了一亩地左右。

  老王头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覆土,确保没有种子裸露。

  他把剩下的那点珍贵玉米种子,小心翼翼的仔细包好,放进贴身的衣兜里,又轻轻的拍了拍,彻底放下心,憨厚的笑了。

  “好啦!辛苦王老伯、王大娘了!”

  春芽舒了口气,脸上是满足的笑容,“接下来,就劳烦您二位多费心了。等苗出来,我们再来看。”

  “应该的,应该的!”老王头和王大娘连声道。

  眼看日头偏西,林景衡一行便告辞回城。

  马车摇摇晃晃行驶在回城的土路上。

  车厢里,大公子靠在车壁上,闭着眼,嘴角却微微上扬,显然心情极好。

  春芽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心中充满了期待。

  希望,已经在这初春的田野里,悄然种下,只待阳光雨露,生根发芽。

  而和林墨挤在车辕处的李安,则是一脸欣慰。

  来时,大公子邀请李安同坐车厢内,被李安谢绝了。

  他非要和林墨挤在车厢外的车辕处,说自己要指路。

  其实是不习惯和大公子一同待在车厢内,也不想插在大公子和春芽之间。

  一路上,李安看着女儿和大公子为了这件实实在在的“大事”奔忙。

  亲眼看到大公子对女儿毫不掩饰的喜爱,他心里很是满意又满足。

  大公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人温和正直,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可靠良人。

  他对这个“准女婿”有着十二万分的满意。

  七天后,一个寻常的午后,兰香脚步轻快地穿过庭院,直奔书房。

  她脸颊微红,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推开门就喊:“春芽姐!春芽姐!发了!玉米都发芽了!”

  春芽正低头整理书页,闻言猛地抬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当真?都发了?”她几乎是立刻就要往外冲。

  一旁看书的大公子也被这消息牵动,嘴角弯起温和的笑意,放下书卷起身:“走,一起去瞧瞧。”

  “嗯!”兰香高高昂着笑开花的小脸,用力的点头。

  三人快步向后院走去。

  后院里,已经聚了几个好奇的仆役和丫鬟,正围着那六小垄地,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

  看到大公子和春芽来了,连忙让开一条路。

  原本平整的褐色土地上,点点新绿破土而出。

  嫩生生的玉米苗舒展着纤细却充满韧劲的叶片。

  旁边稍早两天发芽的豆苗也绿油油的。

  一行行幼苗整齐排列,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劲儿,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春芽蹲下身,凑近了仔细查看。

  她用手指轻轻拨开泥土,数着空穴,又看看出苗的位置。

  半晌,她直起身,对大公子说:“发芽率挺高的,每垄大概就缺了那么两三棵没拱出来。”

  “那现在补上?”兰香问。

  春芽摇摇头:“不急。再等两天看看,说不定是种子埋得稍深了些,或者性子慢,晚两天才肯露头。

  要是过两天还没动静,我们再补苗。”

  大公子在一旁看着,眼中透着温和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