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号”核心大厅内,空气仿佛凝固了。林越站在主控台前,目光如炬,在【环境能量场谐波图谱】和外部空间传感器传来的警报信息之间快速切换。屏幕上,代表那个来自近地轨道的不明物体的光点,正以冰冷的精确度,微调着轨道参数,扫描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一次次掠过岛屿,尤其是遗迹所在的区域。尽管能量波动微弱,但终究引起了注意。压迫感如同阴云,缓缓压上心头。
然而,与这远在天边的威胁相比,刚刚从黑色石碑获得的信息更为紧迫——“封印网络完整性:41.7%”,“核心压力升高”,“优先检查7号、12号节点”。这些信息指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系统,一个可能随时引爆的炸弹。外部威胁是未来的灾难,而封印失效是眼前的灭绝。
他必须尽快验证节点状况,评估风险等级。但12号节点位于盆地深处,环境恶劣,危险重重。再次派遣简陋的探测车无异于送死,而亲自前往在目前情况下更是下下之策。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醒目的蓝色谐波光点上,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能否利用蓝晶能量对环境的独特影响,进行一种间接的、安全的探测?石碑的激活证明了蓝晶能量能与封印网络产生共鸣。如果12号节点仍在运作,哪怕极度虚弱,是否也会对特定频率的蓝晶能量产生响应?就像用音叉寻找共振频率一样?
这并非直接扫描节点状态,而是探测其“存在性”和“活性”。这是一种更精细、更隐蔽的探测方式,或许能避开节点本身可能具有的防御机制或避免刺激到不稳定的能量结构。
他立刻投入计算。以从石碑获取的网络基础频率和蓝晶的谐振特性为基准,模拟生成一系列极其微弱、频段各异的探测谐振波。这些波束的能量级别被设定在远低于激活石碑的水平,仅能勉强触发可能的共鸣响应,如同耳语般轻柔,力求将对外界能量场的扰动降到最低。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对能量频率有着近乎直觉的把握。他全神贯注,反复调整参数,确保探测波既具备足够的“辨识度”,又不会打草惊蛇或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他分心监控着外部空间和盆地内部的动静。轨道上的扫描仍在继续,但并未进一步升级。盆地内,能量背景相对平稳,但那种死寂中蕴含的躁动感始终存在。
数小时后,一组参数准备就绪。他再次校准了远程通讯阵列,将发射功率降至最低阈值,瞄准了12号节点的大致区域(根据石碑信息推断),准备发射这束“能量耳语”。
就在他指尖即将按下发射钮的瞬间,异变突生!
并非来自目标区域,而是来自盆地另一侧,靠近水晶蝎主要栖息地的地方!环境谐波图谱上,那片区域的能量背景突然剧烈波动起来!代表原生生物群落的能量信号变得异常狂躁、混乱,并且……正在向四周扩散!
“怎么回事?”林越心头一紧,立刻调转远程传感器的视角。
画面中,只见成群的水晶蝎如同发了疯一般,从巢穴中涌出,不再是平日相对缓慢的爬行,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冲刺状态。它们彼此撕咬,甲壳碰撞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惨绿色的毒液四处喷射,将灰白色的菌毯腐蚀出阵阵白烟。这并非有组织的行动,更像是一种……失控的狂乱?
几乎在同一时间,主控台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来自盆地深处的生物信号,其中夹杂着强烈的恐惧和……饥饿?这种信号的模式,与之前感知到的任何生物情绪都不同,更原始,更混乱。
是蓝晶能量!林越瞬间明悟。虽然他已经非常小心地控制能量辐射,但遗迹持续运行的蓝晶能源,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其独特的能量频谱,对这些长期浸润在奇点狂暴能量中的生物而言,既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也可能是某种……刺激?
这些生物,尤其是水晶蝎,它们的感知系统可能对能量异常敏感。持续存在的蓝晶谐波,如同一种无法忽视的背景噪音,不断刺激着它们的神经,最终超过了某个阈值,引发了群体的失控!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只要“观测者号”还在运行蓝晶能源,就可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或刺激盆地内的危险生物!
此刻,蝎群的骚动正在蔓延,虽然暂时没有明确指向遗迹,但保不准会有失控的个体或小股群体漫无目的地闯过来。
“不能等了!”林越当机立断。必须尽快完成对12号节点的探测,评估风险,然后尽快想办法隐藏或伪装能量信号。
他重新锁定目标,屏住呼吸,发射了那束精心调制的低频探测波。
波束无声无息地没入盆地深处的能量背景中。几秒钟的等待,仿佛几个世纪般漫长。
突然,传感器捕捉到了!在12号节点的预估坐标附近,一个极其微弱、但频率特征与探测波完美吻合的共鸣响应信号,被捕捉到了!信号断断续续,强度忽高忽低,显得极不稳定,仿佛风中残烛,但确实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2号节点还在运作!但状态极差,濒临熄灭!
这证实了石碑信息的严重性。封印网络的确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还没等林越仔细分析节点信号的具体细节,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那股探测波虽然微弱,但其独特的频率似乎进一步刺激了本已狂乱的蝎群!一部分蝎群的方向发生了偏转,开始朝着探测波发射的大致方向,也就是遗迹所在的位置,躁动地移动过来!虽然它们未必能精确定位,但这种漫无目的的扩散,迟早会波及这里!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林越暗骂一声。探测成功了,但也引火烧身了。
他迅速评估局势。蝎群数量庞大,但缺乏组织,移动速度不算快。遗迹的防御工事虽然不完整,但抵挡小规模冲击应该没问题。关键是,这是一个测试蓝晶能量实际应用效果的绝佳机会!
他立刻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这次危机,测试蓝晶能量对水晶蝎的具体影响模式,是吸引、安抚,还是……驱逐?
他快速设定了几个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蓝晶能量辐射模式,准备依次测试:
低频安抚波:模拟之前平息能量反噬时使用的稳定频率,试图安抚蝎群的狂躁情绪。
中频威慑波:模拟一种略带攻击性的、不和谐的能量频率,试图制造不适感,驱散蝎群。
高频聚焦脉冲:小范围、高强度的能量冲击,测试对单个或少量蝎子的直接作用(如麻痹、击退)。
他启动了环境干扰场的能量投射模块,将其作为辐射天线。首先发射了低频安抚波。
效果立竿见影,但并非预期中的安抚!原本躁动前行的蝎群,在接触到安抚波的瞬间,先是集体一滞,随即变得更加狂怒!它们似乎将这种温和的能量波动误认为了某种挑衅或诱惑,冲锋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无效!反而加剧了!”林越立刻停止安抚波。
紧接着,他发射了中频威慑波。
这一次,效果明显了!冲在前面的蝎群明显出现了迟疑和混乱,它们不安地摆动巨螯,发出尖锐的嘶鸣,冲锋势头受阻。但这种威慑似乎激起了它们更强的攻击性,一些强壮的个体开始试图寻找能量波的来源,方向更加明确地指向遗迹!
“能驱散一部分,但会暴露位置,吸引更顽固个体的注意。”林越判断。
最后,他瞄准了冲在最前面、体型格外硕大的一只水晶蝎,发射了一束短暂而强烈的高频聚焦脉冲。
“嗤啦!”一声轻微的爆响从传感器传来。只见那只被击中的水晶蝎,甲壳上爆开一小团电火花,动作猛地一僵,轰然倒地,节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周围的蝎群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震慑,出现了短暂的骚乱和后退。
有效!但能耗极高,且只能点杀。
综合测试结果,林越迅速制定了应对策略:不能一味驱散或攻击,那会适得其反。最佳方案是“误导”和“疏导”。
他立刻调整能量辐射模式,生成一种强度极低、但频率不断快速变化的、模拟盆地常见能量乱流的背景噪音,将遗迹散发的独特蓝晶谐波“稀释”和“伪装”起来。同时,在蝎群侧翼某个远离遗迹的方向,模拟出一个短暂的、类似小型能量源(如微弱蓝晶信号)的假目标。
策略奏效了!失去明确能量指引的蝎群,在混乱中捕捉到了那个假目标信号,大部分蝎子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开始转向那个方向涌去。只有少数几只似乎特别敏锐或固执的蝎子,依旧在遗迹外围徘徊,但已不成气候。
危机暂时解除。
林越松了口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这次意外的“力量试炼”,虽然凶险,但收获巨大:
确认了12号节点的濒危状态,封印网络情况危急。
验证了蓝晶能量对本地生态的显着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吸引也能威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掌握了初步的能量伪装和生物引导技巧,为后续行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再次证明了外部威胁的敏锐感知能力,必须更加小心。
他看着屏幕上渐渐远去的蝎群和依旧在轨道上游弋的威胁,心情沉重而紧迫。力量的增长伴随着风险的提升,而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他必须尽快消化这些新知,为下一步探查节点,乃至应对更大的危机做准备。
【累积打赏点:710点(系统失效,点数冻结)】
在意外引发的生态危机与临场力量试炼中度过。林越被动地验证了蓝晶能量对环境的深远影响,虽成功化解危机,却也深切体会到怀璧其罪的道理。前方的道路,需要在力量的使用与隐匿之间,找到更精妙的平衡。
然而,与这远在天边的威胁相比,刚刚从黑色石碑获得的信息更为紧迫——“封印网络完整性:41.7%”,“核心压力升高”,“优先检查7号、12号节点”。这些信息指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系统,一个可能随时引爆的炸弹。外部威胁是未来的灾难,而封印失效是眼前的灭绝。
他必须尽快验证节点状况,评估风险等级。但12号节点位于盆地深处,环境恶劣,危险重重。再次派遣简陋的探测车无异于送死,而亲自前往在目前情况下更是下下之策。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醒目的蓝色谐波光点上,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能否利用蓝晶能量对环境的独特影响,进行一种间接的、安全的探测?石碑的激活证明了蓝晶能量能与封印网络产生共鸣。如果12号节点仍在运作,哪怕极度虚弱,是否也会对特定频率的蓝晶能量产生响应?就像用音叉寻找共振频率一样?
这并非直接扫描节点状态,而是探测其“存在性”和“活性”。这是一种更精细、更隐蔽的探测方式,或许能避开节点本身可能具有的防御机制或避免刺激到不稳定的能量结构。
他立刻投入计算。以从石碑获取的网络基础频率和蓝晶的谐振特性为基准,模拟生成一系列极其微弱、频段各异的探测谐振波。这些波束的能量级别被设定在远低于激活石碑的水平,仅能勉强触发可能的共鸣响应,如同耳语般轻柔,力求将对外界能量场的扰动降到最低。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对能量频率有着近乎直觉的把握。他全神贯注,反复调整参数,确保探测波既具备足够的“辨识度”,又不会打草惊蛇或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他分心监控着外部空间和盆地内部的动静。轨道上的扫描仍在继续,但并未进一步升级。盆地内,能量背景相对平稳,但那种死寂中蕴含的躁动感始终存在。
数小时后,一组参数准备就绪。他再次校准了远程通讯阵列,将发射功率降至最低阈值,瞄准了12号节点的大致区域(根据石碑信息推断),准备发射这束“能量耳语”。
就在他指尖即将按下发射钮的瞬间,异变突生!
并非来自目标区域,而是来自盆地另一侧,靠近水晶蝎主要栖息地的地方!环境谐波图谱上,那片区域的能量背景突然剧烈波动起来!代表原生生物群落的能量信号变得异常狂躁、混乱,并且……正在向四周扩散!
“怎么回事?”林越心头一紧,立刻调转远程传感器的视角。
画面中,只见成群的水晶蝎如同发了疯一般,从巢穴中涌出,不再是平日相对缓慢的爬行,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冲刺状态。它们彼此撕咬,甲壳碰撞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惨绿色的毒液四处喷射,将灰白色的菌毯腐蚀出阵阵白烟。这并非有组织的行动,更像是一种……失控的狂乱?
几乎在同一时间,主控台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来自盆地深处的生物信号,其中夹杂着强烈的恐惧和……饥饿?这种信号的模式,与之前感知到的任何生物情绪都不同,更原始,更混乱。
是蓝晶能量!林越瞬间明悟。虽然他已经非常小心地控制能量辐射,但遗迹持续运行的蓝晶能源,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其独特的能量频谱,对这些长期浸润在奇点狂暴能量中的生物而言,既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也可能是某种……刺激?
这些生物,尤其是水晶蝎,它们的感知系统可能对能量异常敏感。持续存在的蓝晶谐波,如同一种无法忽视的背景噪音,不断刺激着它们的神经,最终超过了某个阈值,引发了群体的失控!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只要“观测者号”还在运行蓝晶能源,就可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或刺激盆地内的危险生物!
此刻,蝎群的骚动正在蔓延,虽然暂时没有明确指向遗迹,但保不准会有失控的个体或小股群体漫无目的地闯过来。
“不能等了!”林越当机立断。必须尽快完成对12号节点的探测,评估风险,然后尽快想办法隐藏或伪装能量信号。
他重新锁定目标,屏住呼吸,发射了那束精心调制的低频探测波。
波束无声无息地没入盆地深处的能量背景中。几秒钟的等待,仿佛几个世纪般漫长。
突然,传感器捕捉到了!在12号节点的预估坐标附近,一个极其微弱、但频率特征与探测波完美吻合的共鸣响应信号,被捕捉到了!信号断断续续,强度忽高忽低,显得极不稳定,仿佛风中残烛,但确实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2号节点还在运作!但状态极差,濒临熄灭!
这证实了石碑信息的严重性。封印网络的确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还没等林越仔细分析节点信号的具体细节,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那股探测波虽然微弱,但其独特的频率似乎进一步刺激了本已狂乱的蝎群!一部分蝎群的方向发生了偏转,开始朝着探测波发射的大致方向,也就是遗迹所在的位置,躁动地移动过来!虽然它们未必能精确定位,但这种漫无目的的扩散,迟早会波及这里!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林越暗骂一声。探测成功了,但也引火烧身了。
他迅速评估局势。蝎群数量庞大,但缺乏组织,移动速度不算快。遗迹的防御工事虽然不完整,但抵挡小规模冲击应该没问题。关键是,这是一个测试蓝晶能量实际应用效果的绝佳机会!
他立刻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这次危机,测试蓝晶能量对水晶蝎的具体影响模式,是吸引、安抚,还是……驱逐?
他快速设定了几个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蓝晶能量辐射模式,准备依次测试:
低频安抚波:模拟之前平息能量反噬时使用的稳定频率,试图安抚蝎群的狂躁情绪。
中频威慑波:模拟一种略带攻击性的、不和谐的能量频率,试图制造不适感,驱散蝎群。
高频聚焦脉冲:小范围、高强度的能量冲击,测试对单个或少量蝎子的直接作用(如麻痹、击退)。
他启动了环境干扰场的能量投射模块,将其作为辐射天线。首先发射了低频安抚波。
效果立竿见影,但并非预期中的安抚!原本躁动前行的蝎群,在接触到安抚波的瞬间,先是集体一滞,随即变得更加狂怒!它们似乎将这种温和的能量波动误认为了某种挑衅或诱惑,冲锋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无效!反而加剧了!”林越立刻停止安抚波。
紧接着,他发射了中频威慑波。
这一次,效果明显了!冲在前面的蝎群明显出现了迟疑和混乱,它们不安地摆动巨螯,发出尖锐的嘶鸣,冲锋势头受阻。但这种威慑似乎激起了它们更强的攻击性,一些强壮的个体开始试图寻找能量波的来源,方向更加明确地指向遗迹!
“能驱散一部分,但会暴露位置,吸引更顽固个体的注意。”林越判断。
最后,他瞄准了冲在最前面、体型格外硕大的一只水晶蝎,发射了一束短暂而强烈的高频聚焦脉冲。
“嗤啦!”一声轻微的爆响从传感器传来。只见那只被击中的水晶蝎,甲壳上爆开一小团电火花,动作猛地一僵,轰然倒地,节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周围的蝎群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震慑,出现了短暂的骚乱和后退。
有效!但能耗极高,且只能点杀。
综合测试结果,林越迅速制定了应对策略:不能一味驱散或攻击,那会适得其反。最佳方案是“误导”和“疏导”。
他立刻调整能量辐射模式,生成一种强度极低、但频率不断快速变化的、模拟盆地常见能量乱流的背景噪音,将遗迹散发的独特蓝晶谐波“稀释”和“伪装”起来。同时,在蝎群侧翼某个远离遗迹的方向,模拟出一个短暂的、类似小型能量源(如微弱蓝晶信号)的假目标。
策略奏效了!失去明确能量指引的蝎群,在混乱中捕捉到了那个假目标信号,大部分蝎子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开始转向那个方向涌去。只有少数几只似乎特别敏锐或固执的蝎子,依旧在遗迹外围徘徊,但已不成气候。
危机暂时解除。
林越松了口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这次意外的“力量试炼”,虽然凶险,但收获巨大:
确认了12号节点的濒危状态,封印网络情况危急。
验证了蓝晶能量对本地生态的显着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吸引也能威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掌握了初步的能量伪装和生物引导技巧,为后续行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再次证明了外部威胁的敏锐感知能力,必须更加小心。
他看着屏幕上渐渐远去的蝎群和依旧在轨道上游弋的威胁,心情沉重而紧迫。力量的增长伴随着风险的提升,而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他必须尽快消化这些新知,为下一步探查节点,乃至应对更大的危机做准备。
【累积打赏点:710点(系统失效,点数冻结)】
在意外引发的生态危机与临场力量试炼中度过。林越被动地验证了蓝晶能量对环境的深远影响,虽成功化解危机,却也深切体会到怀璧其罪的道理。前方的道路,需要在力量的使用与隐匿之间,找到更精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