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号”内的光线恒定不变,但林越体内的生物钟准确地告诉他新的一天已然来临。昨日的静默监视未能带来新的线索,敌营方向死寂依旧,那个神秘的识别码信号也再未出现。这种过分的平静,反而像绷紧的弓弦,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可能在酝酿。
他照例先检查外部监控和环境扫描。士兵基地的热源信号依旧稀疏,活动模式以内部修复为主,未见向外扩张的迹象。野人部落也异常安静,似乎昨日的惨败让他们元气大伤。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全岛能量流动图谱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岛屿西南角,一片他之前未曾重点关注的、地势低洼的沼泽雨林区域,能量背景读数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有规律的低频波动。这种波动不同于盆地核心那种狂暴的脉动,也不同于寻常的地质活动,更像是一种……人为调节或某种精密设备运行的余波,其频率与他监听到的士兵通讯载波有某种隐晦的谐调关系。
“那里有东西?”林越心中一动。难道士兵的活动范围远不止那个前进基地?或者,那里存在着与士兵相关,甚至与“开拓者号”有关的其他设施?
这个发现打破了他原先认为冲突只集中于盆地周边的判断。岛屿的谜团,似乎比他想象的分布更广。
他立刻调整侦察策略。派遣微型侦察机器人长途跋涉前往西南沼泽风险太高,且容易暴露。他决定利用“观测者号”本身强大的遥感探测能力,对该区域进行深度扫描。
他集中精神,通过圆盘将指令注入主控台。遗迹的能源协调接口发出低沉的嗡鸣,更多的能量被调配至远程探测阵列。扫描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跨越数十公里的距离,聚焦于那片沼泽区域。
初步扫描结果令人惊讶:该区域地表植被异常茂密,能量场混乱,强电磁干扰严重,常规扫描难以穿透。但在某种特殊频率的谐振扫描下,隐约显示出地下存在大规模、非自然的几何结构轮廓!结构深度约百米,规模庞大,似乎是一个埋藏于地下的综合设施,其建筑风格与“观测者号”的流线型科技感不同,更显厚重和实用主义,带有早期人类大型工业设施的特征。
更关键的是,深度扫描探测到该设施内部有极其微弱的、断续的能量信号,其频谱特征……与昨夜收到的那个“开拓者号”识别码信号,存在高度相似性!
“一个地下基地?可能与‘开拓者号’有关?”林越的心脏狂跳起来。这或许能解释那个识别码的来源——它不是来自士兵前进基地内部,而是来自这个更深藏地下的地方!信号可能是通过某种地下线路或能量通道泄露或中转到了前进基地附近。
这个发现颠覆了他的认知。岛上可能存在着一个比士兵前进基地更古老、更核心的人类设施!它是否还在运作?里面有什么?与士兵是什么关系?
强烈的探索欲涌上心头,但理智告诉他,贸然前往侦察风险极大。那片沼泽环境恶劣,干扰严重,且可能存在未知危险。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他首先利用扫描数据,开始构建该区域的地下结构模型和能量场分布图。模型显示,该地下设施有多个疑似出入口,但大多被泥石流或植被封死,只有一个位于沼泽边缘峭壁上的通风井类结构,似乎有微弱的空气流动迹象,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入口。
接着,他查看制造工坊的蓝图,寻找适合复杂地形勘探和应对强电磁干扰的设备。他发现了一种【多功能工程无人机(重型)】的蓝图,具备更强的动力、抗干扰能力和携带多种探测模块(地质雷达、生命探测、环境分析)的功能,但制造所需材料和能量巨大。
他盘点库存,主要缺一种高导磁性的特殊合金。他想起环境扫描曾标记过,在盆地边缘某处矿脉有类似矿物分布。
事不宜迟。他装备整齐,再次冒险离开遗迹,前往标记矿点。这次出行,他格外小心,利用护目镜的能量视野和终端的扫描功能,完美避开了所有能量乱流和潜伏的生物,顺利采集到了所需的矿石。
返回工坊后,他立刻投入无人机的制造。整个下午,工坊内机加工声不绝于耳。当夜幕降临时,一架体型敦实、拥有四对粗壮旋翼、搭载着多种传感器的黑色无人机终于制造完成。
【累积获得打赏:530点】
(成功发现隐藏地下设施、制造关键勘探装备并完成初步侦察准备,获得20点。当前点数:510 20 = 530点)
林越站在无人机前,感受着它冰冷的金属触感。这架无人机将是他伸向未知领域的触角。他没有急于在夜间发射,而是将其连接主控台,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查和参数校准,并将构建好的地下设施模型和预设侦察路线导入其导航系统。
他计划在次日黎明时分,趁环境干扰相对较弱时,派遣无人机进行首次侦察。目标:确认地下设施入口状态,探测内部环境及能量信号源。
站在观察窗前,林越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阻隔,落在那片遥远的、隐藏在沼泽下的秘密之上。第68天,在发现重大新线索和积极备战中度过。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愈发汹涌。地底深处的回响,即将迎来第一位倾听者。
他照例先检查外部监控和环境扫描。士兵基地的热源信号依旧稀疏,活动模式以内部修复为主,未见向外扩张的迹象。野人部落也异常安静,似乎昨日的惨败让他们元气大伤。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全岛能量流动图谱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岛屿西南角,一片他之前未曾重点关注的、地势低洼的沼泽雨林区域,能量背景读数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有规律的低频波动。这种波动不同于盆地核心那种狂暴的脉动,也不同于寻常的地质活动,更像是一种……人为调节或某种精密设备运行的余波,其频率与他监听到的士兵通讯载波有某种隐晦的谐调关系。
“那里有东西?”林越心中一动。难道士兵的活动范围远不止那个前进基地?或者,那里存在着与士兵相关,甚至与“开拓者号”有关的其他设施?
这个发现打破了他原先认为冲突只集中于盆地周边的判断。岛屿的谜团,似乎比他想象的分布更广。
他立刻调整侦察策略。派遣微型侦察机器人长途跋涉前往西南沼泽风险太高,且容易暴露。他决定利用“观测者号”本身强大的遥感探测能力,对该区域进行深度扫描。
他集中精神,通过圆盘将指令注入主控台。遗迹的能源协调接口发出低沉的嗡鸣,更多的能量被调配至远程探测阵列。扫描波束如同无形的触手,跨越数十公里的距离,聚焦于那片沼泽区域。
初步扫描结果令人惊讶:该区域地表植被异常茂密,能量场混乱,强电磁干扰严重,常规扫描难以穿透。但在某种特殊频率的谐振扫描下,隐约显示出地下存在大规模、非自然的几何结构轮廓!结构深度约百米,规模庞大,似乎是一个埋藏于地下的综合设施,其建筑风格与“观测者号”的流线型科技感不同,更显厚重和实用主义,带有早期人类大型工业设施的特征。
更关键的是,深度扫描探测到该设施内部有极其微弱的、断续的能量信号,其频谱特征……与昨夜收到的那个“开拓者号”识别码信号,存在高度相似性!
“一个地下基地?可能与‘开拓者号’有关?”林越的心脏狂跳起来。这或许能解释那个识别码的来源——它不是来自士兵前进基地内部,而是来自这个更深藏地下的地方!信号可能是通过某种地下线路或能量通道泄露或中转到了前进基地附近。
这个发现颠覆了他的认知。岛上可能存在着一个比士兵前进基地更古老、更核心的人类设施!它是否还在运作?里面有什么?与士兵是什么关系?
强烈的探索欲涌上心头,但理智告诉他,贸然前往侦察风险极大。那片沼泽环境恶劣,干扰严重,且可能存在未知危险。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他首先利用扫描数据,开始构建该区域的地下结构模型和能量场分布图。模型显示,该地下设施有多个疑似出入口,但大多被泥石流或植被封死,只有一个位于沼泽边缘峭壁上的通风井类结构,似乎有微弱的空气流动迹象,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入口。
接着,他查看制造工坊的蓝图,寻找适合复杂地形勘探和应对强电磁干扰的设备。他发现了一种【多功能工程无人机(重型)】的蓝图,具备更强的动力、抗干扰能力和携带多种探测模块(地质雷达、生命探测、环境分析)的功能,但制造所需材料和能量巨大。
他盘点库存,主要缺一种高导磁性的特殊合金。他想起环境扫描曾标记过,在盆地边缘某处矿脉有类似矿物分布。
事不宜迟。他装备整齐,再次冒险离开遗迹,前往标记矿点。这次出行,他格外小心,利用护目镜的能量视野和终端的扫描功能,完美避开了所有能量乱流和潜伏的生物,顺利采集到了所需的矿石。
返回工坊后,他立刻投入无人机的制造。整个下午,工坊内机加工声不绝于耳。当夜幕降临时,一架体型敦实、拥有四对粗壮旋翼、搭载着多种传感器的黑色无人机终于制造完成。
【累积获得打赏:530点】
(成功发现隐藏地下设施、制造关键勘探装备并完成初步侦察准备,获得20点。当前点数:510 20 = 530点)
林越站在无人机前,感受着它冰冷的金属触感。这架无人机将是他伸向未知领域的触角。他没有急于在夜间发射,而是将其连接主控台,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查和参数校准,并将构建好的地下设施模型和预设侦察路线导入其导航系统。
他计划在次日黎明时分,趁环境干扰相对较弱时,派遣无人机进行首次侦察。目标:确认地下设施入口状态,探测内部环境及能量信号源。
站在观察窗前,林越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阻隔,落在那片遥远的、隐藏在沼泽下的秘密之上。第68天,在发现重大新线索和积极备战中度过。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愈发汹涌。地底深处的回响,即将迎来第一位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