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寻找盟友后,林越没有贸然行动。他先是找到一处相对隐蔽的岩石裂缝,作为临时藏身点,稍作休整,并仔细规划接下来的步骤。直接冲向记忆中的士兵基地无疑是送死,他需要情报,需要了解对方当前的状况和态度。
他靠坐在冰冷的岩壁上,取出那块至关重要的金属圆盘。冰凉的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他深吸一口气,尝试集中精神,通过圆盘与远方的“观测者号”遗迹建立连接。如果能让遗迹的扫描系统远程探测一下士兵基地的现状,或者尝试发送一个友好的、非攻击性的信号,或许能降低初次接触的风险。
精神缓缓沉入圆盘,熟悉的温热感传来。他努力构建起连接的意念,指向“观测者号”的方向。然而,这一次,连接的过程异常艰涩和滞怠。仿佛信号要通过一片浓稠的、充满静电噪音的泥沼,断断续续,极不稳定。
几经尝试,一个极其微弱且充满杂波的连接终于建立起来。反馈回来的景象让林越心头一沉。主控台的画面模糊不清,能源读数低得可怜,维持在最低运行标准。更糟糕的是,外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遗迹周围的能量背景噪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各种混乱的频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干扰场。
他试图启动遗迹的远程扫描功能,聚焦于士兵基地方向。屏幕上只出现大片大片的雪花和扭曲的光斑,偶尔能闪过几个残缺的像素点,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图像。通讯模块更是几乎瘫痪,尝试发送的简易友好信号(一段重复的、代表和平的特定能量波动)如同石沉大海,连发送成功的确认提示都没有。
“干扰太强了……”林越叹了口气,切断了连接,感到一阵疲惫。不仅仅是遗迹,他感觉到整个岛屿的能量场都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狂暴状态,就像一锅即将沸腾的开水。这种环境下,远距离通讯和侦察变得异常困难。
“观测者号”这边是指望不上了。他转而将希望寄托于刚刚修复的7号节点。作为防御矩阵的枢纽之一,或许它具备更强的探测能力?
他再次握紧圆盘,将意念转向7号节点的方向。这一次,连接相对顺畅一些,毕竟他刚刚修复并激活了它。节点的反馈传来,状态依旧稳定,但维持屏障的能量消耗速率比预期高了15%,显然也在承受着外界恶劣环境带来的额外压力。
他引导节点的扫描功能,小心翼翼地避开盆地中心那狂暴的能量漩涡,尝试扫描士兵基地和野人部落的大致区域。
扫描结果以模糊的能量热力图和频谱分析的形式反馈回来,依旧不清晰,但比遗迹传来的信号要好一些。
士兵基地方向: 热力图显示该区域仍有多个活跃的热源信号,但比记忆中的数量和强度都要弱不少,分布也显得有些散乱。能量频谱分析显示,该区域有持续的低功率能量运行特征(可能是基本维生或防御系统),但同时也检测到多次短暂的、较高能量的脉冲信号,似乎是某种武器的小规模开火或设备故障?最令人不安的是,扫描检测到该区域存在一种异常的、带有侵蚀性的能量残留,与已知的岛屿能量或天外威胁的能量特征都不同,似乎经历过一场激烈的、与众不同的战斗。
野人部落方向: 热力图显示大量热源聚集,能量活动异常活跃,频谱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混乱的、但强度颇高的能量波动,似乎在进行某种大型的集体仪式或活动?与士兵基地的“科技感”能量特征截然不同。
两边都有活动迹象,但情况似乎都不太妙。士兵基地可能受损并经历过苦战,野人部落则可能处于某种不稳定的亢奋状态。
远程沟通的尝试也失败了。7号节点不具备强大的定向通讯功能,只能进行基础的、广播式的能量脉冲信号发射。在这种强干扰环境下,这种信号几乎不可能被正确接收和解码,反而可能被误解为挑衅或攻击。
所有尝试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躲在家里敲键盘是找不到盟友的。他必须亲自去一趟,面对面地接触,冒这个险。
该先找谁?士兵还是野人?
林越权衡着利弊。士兵们拥有科技和纪律,理论上更容易沟通,但他们对“观测者号”和自己的能力可能抱有更大的戒心甚至敌意,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也留下了隐患。野人部落更原始,难以沟通,但他们对岛屿的了解可能更深,而且自己手中有圆盘,或许能通过“守护者后裔”这层关系做点文章?
最终,他决定先尝试接触士兵。理由很现实:士兵基地的位置相对明确,且之前的扫描显示他们的活动迹象更接近“防守”而非“扩张”,可能更倾向于自保。而野人部落那边能量活动太异常,风险更大。
目标确定:士兵前进基地。
他收拾好装备,深吸一口充满硫磺味的空气,迈出了藏身的裂缝。每一步都更加小心,因为他知道,不仅环境中的自然危险在增加,他正在主动走向一个充满未知的“人”为险境。
破碎的讯号告诉他前路艰难,但也熄灭不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寻求联合的微光。孤独的幸存者,终于要主动敲响他人的大门,无论门后是朋友,还是子弹。
【累积打赏点:0点(系统冷却期,剩余时间:25天)】
【当前目标:前往士兵前进基地,尝试接触。】
【环境状态:能量干扰严重,远程通讯侦察基本失效。】
【主要任务:寻找“指挥官密钥”,解锁最终导航(策略:寻求合作)。】
在尝试远程沟通失败后,林越确认了必须亲身犯险的必要性。破碎的讯号预示着前路的艰险,但也促使他坚定了主动寻求联盟的决心。孤身一人的旅程,即将迎来关键的转折点。
他靠坐在冰冷的岩壁上,取出那块至关重要的金属圆盘。冰凉的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他深吸一口气,尝试集中精神,通过圆盘与远方的“观测者号”遗迹建立连接。如果能让遗迹的扫描系统远程探测一下士兵基地的现状,或者尝试发送一个友好的、非攻击性的信号,或许能降低初次接触的风险。
精神缓缓沉入圆盘,熟悉的温热感传来。他努力构建起连接的意念,指向“观测者号”的方向。然而,这一次,连接的过程异常艰涩和滞怠。仿佛信号要通过一片浓稠的、充满静电噪音的泥沼,断断续续,极不稳定。
几经尝试,一个极其微弱且充满杂波的连接终于建立起来。反馈回来的景象让林越心头一沉。主控台的画面模糊不清,能源读数低得可怜,维持在最低运行标准。更糟糕的是,外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遗迹周围的能量背景噪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各种混乱的频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干扰场。
他试图启动遗迹的远程扫描功能,聚焦于士兵基地方向。屏幕上只出现大片大片的雪花和扭曲的光斑,偶尔能闪过几个残缺的像素点,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图像。通讯模块更是几乎瘫痪,尝试发送的简易友好信号(一段重复的、代表和平的特定能量波动)如同石沉大海,连发送成功的确认提示都没有。
“干扰太强了……”林越叹了口气,切断了连接,感到一阵疲惫。不仅仅是遗迹,他感觉到整个岛屿的能量场都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狂暴状态,就像一锅即将沸腾的开水。这种环境下,远距离通讯和侦察变得异常困难。
“观测者号”这边是指望不上了。他转而将希望寄托于刚刚修复的7号节点。作为防御矩阵的枢纽之一,或许它具备更强的探测能力?
他再次握紧圆盘,将意念转向7号节点的方向。这一次,连接相对顺畅一些,毕竟他刚刚修复并激活了它。节点的反馈传来,状态依旧稳定,但维持屏障的能量消耗速率比预期高了15%,显然也在承受着外界恶劣环境带来的额外压力。
他引导节点的扫描功能,小心翼翼地避开盆地中心那狂暴的能量漩涡,尝试扫描士兵基地和野人部落的大致区域。
扫描结果以模糊的能量热力图和频谱分析的形式反馈回来,依旧不清晰,但比遗迹传来的信号要好一些。
士兵基地方向: 热力图显示该区域仍有多个活跃的热源信号,但比记忆中的数量和强度都要弱不少,分布也显得有些散乱。能量频谱分析显示,该区域有持续的低功率能量运行特征(可能是基本维生或防御系统),但同时也检测到多次短暂的、较高能量的脉冲信号,似乎是某种武器的小规模开火或设备故障?最令人不安的是,扫描检测到该区域存在一种异常的、带有侵蚀性的能量残留,与已知的岛屿能量或天外威胁的能量特征都不同,似乎经历过一场激烈的、与众不同的战斗。
野人部落方向: 热力图显示大量热源聚集,能量活动异常活跃,频谱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混乱的、但强度颇高的能量波动,似乎在进行某种大型的集体仪式或活动?与士兵基地的“科技感”能量特征截然不同。
两边都有活动迹象,但情况似乎都不太妙。士兵基地可能受损并经历过苦战,野人部落则可能处于某种不稳定的亢奋状态。
远程沟通的尝试也失败了。7号节点不具备强大的定向通讯功能,只能进行基础的、广播式的能量脉冲信号发射。在这种强干扰环境下,这种信号几乎不可能被正确接收和解码,反而可能被误解为挑衅或攻击。
所有尝试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躲在家里敲键盘是找不到盟友的。他必须亲自去一趟,面对面地接触,冒这个险。
该先找谁?士兵还是野人?
林越权衡着利弊。士兵们拥有科技和纪律,理论上更容易沟通,但他们对“观测者号”和自己的能力可能抱有更大的戒心甚至敌意,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也留下了隐患。野人部落更原始,难以沟通,但他们对岛屿的了解可能更深,而且自己手中有圆盘,或许能通过“守护者后裔”这层关系做点文章?
最终,他决定先尝试接触士兵。理由很现实:士兵基地的位置相对明确,且之前的扫描显示他们的活动迹象更接近“防守”而非“扩张”,可能更倾向于自保。而野人部落那边能量活动太异常,风险更大。
目标确定:士兵前进基地。
他收拾好装备,深吸一口充满硫磺味的空气,迈出了藏身的裂缝。每一步都更加小心,因为他知道,不仅环境中的自然危险在增加,他正在主动走向一个充满未知的“人”为险境。
破碎的讯号告诉他前路艰难,但也熄灭不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寻求联合的微光。孤独的幸存者,终于要主动敲响他人的大门,无论门后是朋友,还是子弹。
【累积打赏点:0点(系统冷却期,剩余时间:25天)】
【当前目标:前往士兵前进基地,尝试接触。】
【环境状态:能量干扰严重,远程通讯侦察基本失效。】
【主要任务:寻找“指挥官密钥”,解锁最终导航(策略:寻求合作)。】
在尝试远程沟通失败后,林越确认了必须亲身犯险的必要性。破碎的讯号预示着前路的艰险,但也促使他坚定了主动寻求联盟的决心。孤身一人的旅程,即将迎来关键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