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下一站岳阳-《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城内街道上,独立旅的战士们正有序地清理废墟,搬运尸体,救治伤员。

  几处民房前,百姓自发地端出热水、稀粥,递给满脸尘土的战士。

  一个老妇人跪在地上,抱着一名牺牲战士的遗体低声啜泣,那是她唯一的儿子,曾在伪军中被迫服役,昨夜临阵倒戈,死在冲锋途中。

  丁伟披着一件半旧的灰布军装,肩头还沾着昨夜炸塌城墙时溅上的泥灰。

  他站在原伪县政府大院的台阶上,目光扫过忙碌的人群,久久未语。刘文英走来,递上一碗热茶。

  “老丁,歇会儿吧。”

  丁伟接过碗,却没有喝,只是望着远处西门那道被炸开的巨大缺口:

  “这一仗打得巧,可也险。

  若武田不急着逃,若他死守到底,咱们还得啃硬骨头。”

  刘文英轻声道:“但他终究是鬼子军官,骨子里怕死又爱面子。

  你算准了他会跑,也算准了他会选北门这条近路。”

  丁伟终于笑了笑,眼角皱纹里藏着疲惫,却也透着锋芒:

  “打仗,打的不只是枪炮,更是人心和性子。

  魏和尚那帮小子,城里一把火放得及时,伪军一乱,军心就崩了。”

  话音未落,魏和尚从街角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得意,身上那件伪军制服还没换下,腰间别着缴获的南部手枪。

  “旅长,政委!”

  他咧嘴一笑,

  “城内清查差不多了。

  粮仓烧了一小半,但大部分完好,够咱们吃三个月。

  弹药库完整拿下,山炮两门、迫击炮五具,子弹二十多万发。

  还有个秘密地窖,藏了武田的鸦片和金条,啧,这狗日的倒是会享福。”

  丁伟冷哼一声:“金条充公,鸦片当众烧了。

  告诉所有人,独立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沾这些毒物。”

  “已经安排下去了。”

  魏和尚收起笑容,

  “另外,抓到几个活口,有个日军少尉,懂点工事构筑,愿意以劳代罪。

  还有两个伪军团长,吓得尿裤子,说只要留命,愿戴罪立功。”

  刘文英皱眉:“这些人不可轻信,得严加看管,逐步甄别。”

  “放心。”魏和尚拍拍胸脯,

  “我让侦察营专人盯着,谁敢耍花样,当场毙了。”

  这时,通讯员气喘吁吁跑来:“旅长!总部回电了!”

  丁伟接过电报,迅速浏览,神色渐凝。

  “薛长官来电,第三次长沙会战全面胜利,日军第11军溃退至新墙河北岸,岳阳已成孤城。

  第九战区主力正休整补充,准备下一阶段反攻。”

  “同时,八路军总部通令嘉奖独立旅,称我们‘以少胜多,机变制敌,为敌后抗战树立典范’,并正式授予‘钢铁雄师’荣誉番号。”

  刘文英眼中泛起泪光,喃喃道:“陈大山、疤痢、王二狗……他们听见了吗?”

  众人沉默片刻,张大彪一拳砸在墙上:“弟兄们的血没白流!老子这就去把旗挂到城楼最高处!”

  赵磊却忽然开口:“旅长,眼下临湘已定,下一步怎么走?

  鄂南还有十几个县城在鬼子手里,岳阳虽孤,但仍有重兵驻防。”

  丁伟缓缓展开地图,手指从临湘向北划去,越过汨罗江,直指岳阳南郊,再向东延伸至通城、崇阳,最后落在赣西北的修水一带。

  “我们的根在河源,但我们的剑,要指向更远的地方。”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

  “第一,立即成立临湘抗日民主政府,由地方进步士绅和我党干部联合执政,推行减租减息,组织民兵自卫队,把这里变成真正的根据地。”

  “第二,抓紧整编俘虏中的可用人员,尤其是那些被强征入伍的伪军士兵,经审查后可编入后勤部队或地方警备团。

  真正铁杆汉奸,公开审判,震慑宵小。”

  “第三,派出工作队,向周边乡镇辐射,恢复交通、重建集市,发动群众。

  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八路军来了,天亮了。”

  “第四——”

  丁伟语气陡然转厉,

  “魏和尚!”

  “到!”

  “你带侦察营精锐,三日内潜入岳阳外围,摸清鬼子兵力部署、补给路线、防空火力点。

  我要知道他们每一挺机枪架在哪儿,每辆卡车往哪开。”

  “第五,王哲!”

  “到!”

  “你马上组织技术骨干,修复缴获的两门山炮和通讯设备。

  同时,在河源建立简易兵工厂,能造手榴弹也好,能修枪械也罢,我们要自己造血。”

  “最后,全旅轮换休整,每支部队战斗不超过七日,必须换防休整三天。

  伤员妥善安置,烈士名录刻碑立祠,家属一律抚恤到位。”

  丁伟环视众人,一字一句道:

  “我们不是流寇,不是打完就走的过客。

  我们要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荫蔽千千万万受苦的老百姓。”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数日后,临湘城外,一座临时搭起的高台上,黑压压站满了军民。

  丁伟站在中央,身后是刚刚竖起的烈士纪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河源、平江、临湘三战阵亡将士的名字。

  “今天,我们不庆功,只追思。”

  他的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

  “每一个倒下的名字,都曾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他们本可以活着回家,种地、喂猪、抱孩子。

  可他们选择了拿起枪,站在了这片土地最危险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若他们不战,家园将成焦土,父母将遭屠戮,妻儿将为奴婢。

  他们用命,换来了我们今日站在这里说话的资格。”

  台下,无数人低头垂泪,战士们紧握钢枪,指节发白。

  “所以,我丁伟在此立誓——”

  “只要我还在一天,独立旅就在一天!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死去的兄弟讨还血债!

  我们要打到武汉去,打到九江去,打到南昌去!

  要把日寇赶出中国每一寸土地,直到太阳重新照耀在太平的山河之上!”

  “打到武汉去!”

  “打到九江去!”

  “光复国土,驱逐日寇!”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临湘城头,那面历经战火的军旗,依旧高高飘扬。

  而在远方,通往岳阳的山路上,一支支化整为零的小队正悄然出发。

  他们背着干粮,扛着短枪,身影隐没于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