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扩大队伍-《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张大彪深知军令如山,明白应以大局为重。

  “一营的,停止射击!收拾装备,跟老子撤!”

  战士们虽然不解,虽然憋屈,但在各级指挥员的吼叫声中,还是迅速脱离了战斗,开始有条不紊地向后撤退。

  战士们故意丢弃了一些破损的装备和杂物,制造出匆忙撤离的假象,但主力却在交替掩护下,迅速而有序地撤向汨罗江的渡口。

  日军第236联队残部。

  联队长井上靖刚刚从吐血和绝望中稍稍缓过神来,就接到了前方观察哨的报告。

  “联队长阁下,支……支那军……他们……他们在撤退!”

  “纳尼?”

  井上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挣扎着拿起望远镜。

  果然,他看到高地上的新一团正在有序后撤,枪声变得稀疏,甚至能看到一些士兵丢弃的背包。

  “他们……他们也到了强弩之末?支撑不住了?”

  井上靖心中瞬间闪过这个念头。

  是了,如此猛烈的水攻,再加上之前的阻击,这支八路军肯定也伤亡惨重,弹药耗尽。

  现在不过是趁乱给我大日本帝国的军队造成一些杀伤后,趁机逃命。

  一股扭曲的兴奋和复仇的欲望瞬间涌上井上靖的心头。

  “命令部队,全力追击,咬住他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跑了。”

  井上靖试图组织起有效的追击,但看着眼前陷入泥潭的军队。

  他知道,大规模的快速追击已经不可能了。

  只能眼睁睁看着新一团的队伍,如同退潮般消失在江南岸的雨幕之中。

  当青木成一得知新一团“溃退”的消息时,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并没有像井上靖那样盲目乐观。

  “水攻……主动后撤……这支八路的指挥官,不简单。”

  青木成一不是个十足十的笨蛋。

  青木成一走到地图前,看着汨罗江南岸那片更加广阔、标注着更多预设阵地的区域,似乎明白了薛岳的意图。

  但这顿闷棍吃得实在太狠,第40师团的尊严和先锋锐气遭受了重创。

  如果此时畏缩不前,不仅无法向军司令部交代,他青木成一也将成为帝国陆军的笑柄。

  “命令部队,收拢建制。

  工兵联队,不惜一切代价,抢修道路,架设浮桥!”

  “第235联队,前出警戒,侦察南岸支那军动向。”

  “长沙,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

  青木成一的声音带着歇斯底里的疯狂。

  ……

  汨罗江南岸。

  新一团渡过浮桥,踏上南岸土地时,迎接他们的是第37军全体将士的敬佩与掌声。

  这支来自北方的八路军部队,以其在北岸堪称传奇的表现,早已震动了整个第九战区。

  如今亲眼见到,只见他们人人带伤,军装褴褛,被硝烟和泥浆浸染得几乎看不出本色,许多战士的绷带上还渗着血迹。

  他们疲惫到了极点,几乎是被战友搀扶着,或者凭借着一股意志力在强行支撑着行军。

  但那沉默的行军队列中,却自然散发着一股百战余生的凌厉杀气,以及一种被血与火反复淬炼过的沉静。

  他们携带的武器也五花八门,日式的三八式、国械的中正式、汉阳造,甚至老套筒,但都擦拭保养得很好。

  “看,那就是新一团……”

  “我的乖乖,就是他们水淹了小鬼子一个大队?”

  “看着可真惨,怕是伤亡不小……”

  “废话,顶住第40师团主力强攻,又打了那么漂亮的反击,能不完蛋吗?

  都是硬汉子啊!”

  第37军的士兵们低声议论着,不由自主地让开了道路。

  丁伟和刘文英在第37军一名联络参谋的引导下,来到了一片相对隐蔽、靠近后勤中心的丘陵地带。

  这里已经搭建起了大量的帐篷,设立了临时的野战医院和炊事点。

  “丁团长,刘政委,你们需要的营区已经划好。

  薛长官特意交代,所有物资优先供应你部,需要什么,直接去后勤处领取,这是手令。”

  联络参谋递上一份盖有战区长官部大印的文件,眼神中满是敬佩。

  “多谢37军的弟兄们了。”

  丁伟接过手令,敬了个礼。

  “丁团长客气了,你们打得好,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我们军座说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联络参谋真诚地说道。

  “好了,那丁团长,东西我已经差人往这边送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联系我。

  军长那边还在等着我消息,那我就先告辞了。”

  送走联络参谋,丁伟看着眼前虽然疲惫不堪却依旧努力保持队列的战士们,深吸一口气,对刘文英道:

  “老刘,安排弟兄们立刻休整。

  优先救治伤员,让炊事班立刻生火做饭,要热的,管饱。

  活着的人,先给老子把精神和力气恢复过来。”

  “明白!”

  刘文英重重点头,立刻带着各营干部去安排。

  休整的命令下达,战士们终于松弛了下来。

  许多人几乎是原地瘫倒,立刻就陷入了沉睡。

  卫生员和担架队忙着将重伤员送往野战医院,轻伤员则互相搀扶着,寻找帐篷休息。

  炊事班支起大锅,米香和肉香渐渐弥漫开来,让饥肠辘辘的战士们恢复了一些生气。

  37军送来补给已经到位,堆积如山的木箱里装着崭新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子弹带,以及成箱的木柄手榴弹。

  看着堆积如山的弹药箱、粮食袋、药品箱,甚至还有崭新的军装和鞋袜,魏和尚眼睛都直了:

  “团长,这……这么多好东西?”

  当一箱箱弹药、一袋袋大米白面、一捆捆崭新军装、一盒盒珍贵药品发下去后,战士们终于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被重视、被认可的感觉。

  连日苦战的艰辛、牺牲战友的悲痛,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一丝慰藉。

  张大彪领到了一挺全新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十几条子弹链,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冰凉的枪身。

  赵磊的胳膊被军医重新做了处理,打上了石膏。

  周健林督促着战士们领取新军装,尽快更换。

  王哲则看着补充过来的几十箱迫击炮弹和少量山炮弹,推着眼镜,开始筹划如何重新武装他的炮营。

  那些新加入的预备兵和清风寨的战士们,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在伪军时或是山寨里,何曾见过如此“阔绰”的补给?

  孙老栓领到一套半新的军装,摸着厚实的布料,眼眶有些发红。

  罗秀儿则对分发下来的一种小巧的木柄手榴弹产生了浓厚兴趣。

  休整不仅仅是补充物资。

  战区长官部派来的政工人员也迅速到位,协助刘文英开展思想工作,表彰英勇事迹,抚慰士兵情绪。

  同时,薛岳为了弥补新一团接连大战。

  将一批经过简单训练的三百多名新兵补充员也送到了新一团。

  这些新兵大多是从湖南本地招募的热血青年,听闻了新一团的战绩,满怀憧憬和敬畏。

  但即便啊这样,新一团的人数也才不足四千多人。

  丁伟和刘文英聚在一起讨论起这个问题。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

  丁伟沉声道,

  “我们不能只等上面的补充。

  还记得我们在北岸的做法吗?

  俘虏营里,还有附近的山头,都是兵源。”

  “可是,”

  刘文英有些顾虑,

  “上次我们招募了七百多俘虏和清风寨三百多人,虽然经过血战磨合,算是初步融入了,但毕竟成分复杂。

  再来一次,只怕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