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截胡会德丰?还是截胡和记?-《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

  马龙是爱国的,荣知权也能通过马龙的态度,判断出马龙是爱国的。

  所以,为了能够争取到马龙,荣知权想方设法的给马龙多介绍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行。

  于是乎,马龙很快了解到,香江除了有南洋纱厂这国字号的纺织公司之外,还有宝星纱厂和东南纱厂。

  其中宝星纱厂在香江的生产规模也不小,在香江有好几个厂,纺织、针织、丝织、印染、成衣都有涉足。

  宝星纱厂的黄总经理是民建秘书长、商业部副部长的黄老的儿子,在西南地区有非常大的能量。

  东南纱厂就相对要差一些。

  了解清楚这些国字号的纺织企业后,马龙这才明白,原来香江的国字号企业不止是某大名鼎鼎的党企。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毛细血管般的大小公司,遍布香江各行各业。

  不过香江本地人,确实只对其旗下的五丰行,有一些了解。

  ……

  话说回来,马龙手握7号竞拍号牌,前来参加这届成衣出口配额拍卖会。

  此时对马龙感兴趣的,显然不止国字号的几位总经理。

  在唐冀千等人的介绍下,马龙又见识到了香江纺织业的华资大佬。

  主要都是沪圈成员——南丰纱厂陈廷华,太平毛纺厂曹光飚,嘉丰纱厂赵安忠,新界纺织厂查济珉,大南纱厂李振之,香港纱厂王统原,万泰制衣田元浩……

  剩下就是以长江制衣陈瑞求、成福织造厂林百薪为首的粤商。

  总的来说,沪商偏向于做纺织、针织生意,粤商更专注于做成衣生意。

  当然了,不少沪商从纺织厂开始,也开办了不少相关配套的厂,打通上下产业链,也有做成衣生意。

  而一开始做成衣生意的粤商,也有开办纺织厂,避免被原料供应商卡脖子,同时也是为了节省原料方面的开支。

  不过,无论是沪商还是粤商,想要靠纺织、服装赚钱,就绕不过成衣出口配额这一关。

  今日马龙来这里,除了想要炒卖成衣出口配额之外,也是为了确保自身,以及即将创办的纺织协会的纺织生意。

  布织出来,终归是要制作成衣服的。

  一旦衣服滞销,做成衣生意的客户资金周转不过来,那么马龙等人的纺织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简单地说,纺织企业来竞拍成衣出口配额,主要就是为了确保下游的成衣企业,有足够的出口配额,能够将他们的服装卖到欧美,赚到足够多的外汇。

  只有下游的成衣企业有钱赚,他们才会需要更多的布,纺织企业才能扩大生产,确保自家的产品不会滞销。

  如今,马龙这边已经提前扩大生产,以后也会有大批南越沪圈华商,投入到香江纺织行业的剧烈竞争当中。

  如果,马龙不给他们找到相对应的市场,那么就会发生互相内卷,降价促销,损人不利己的情况。

  可以预见的,随着南越沪圈华商,大肆进入香江纺织行业,未来香江的成衣出口配额,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许多纺织公司,如果不想被卷死,就不得不参与到成衣出口配额的竞争当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龙就是那个始作俑者。

  同时,也是推动香江纺织业,游戏规则发生改变的变革者!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时间临近下午1点。

  眼看着成衣出口配额拍卖会即将开启,但是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却还有不少空缺。

  “会德丰的人终于来了!”

  马龙听到身边有人这么说,也是好奇的转过头去看看来人是谁。

  “今天来的居然是约翰·马登!”

  对于香江四大洋行之一,会德丰的掌门人,马龙自然还是认识的。

  从前世的记忆来判断,他好像是个败家子。

  因为对于石油危机过于乐观,大肆发展航运业,接盘了包玉钢大部分货船,致使会德丰一度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

  是而包玉钢则借助从会德丰那边收到的资金,经过两番大战,将九龙仓从怡和手里抢了过来。

  后来又靠着九龙仓提供的资金,夺走了本属于马登家族的会德丰。

  “那我是不是该趁火打劫呢?”

  马龙一想到会德丰的未来遭遇的困境,心里就有了截胡会德丰的想法。

  马龙虽然跟包玉钢的关系还可以,但是在商言商。

  而且,四大洋行,包玉钢对会德丰下手,还是等消化了九龙仓之后。

  如果马龙在包玉钢拿下九龙仓的同时,有足够的资金拿下会德丰,那自然不会错过。

  四大洋行当中,会德丰虽然是倒数的,却也不差。

  会德丰被航运业拖累,那是因为没办法涉足内地的转口贸易。

  就像董皓云去世后,他大儿子接班,因为赶上航运寒冬,东方海外公司差点破产。

  随着霍鹰东伸以援手,对东方海外完成注资,东方海外获得内地政商两界大量的资源,便很快破而后立,一飞冲天。

  甚至,东方海外的掌门人,也从一介商人,实现华丽的转变,成为首届特首。

  马龙如今已经跟荣氏搭上关系,未来只需按部就班的将纺织公司搬到内地,给内地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就能得到内地的大量支持。

  届时,承接一批转口贸易,想来也不难。

  所以,一旦会德丰落入马龙手中,将很快变废为宝。

  当然了,现在考虑这些还早。

  毕竟距离包玉钢想要上岸,还要再等上三年。

  换而言之,会德丰栽跟头,也需要再等上三年。

  不过很快,马龙心里又有了另外的打算。

  会德丰的约翰·马登抵达后没多久,怡和跟太古也派人来了。

  四大洋行,来了三个,却迟迟不见和记的人。

  两年前,和记吞并了黄埔船坞,市值高达72亿,仅次于怡和,风头一时无两。

  可如今,却因为股灾和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市值仅剩4.8亿,算是73股灾的最大输家。

  众所周知,四大洋行都是靠纺织起家的!

  可如今和记洋行却因为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连成衣出口配额拍卖会都不来参加。

  “难怪之前孙署长给我做介绍的时候,前十竞拍号牌里,只有5号,6号,9号是属于英资的,原来是因为和记掉队了!”

  相比较会德丰,马龙自然对和记更感兴趣。

  包玉钢是自己人,是沪圈是老前辈,多多少少要念一份香火情。

  可是,截胡李黄瓜,那就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好像汇丰还没出手援助和记!”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有机会在今年,就拿下和记,成为香江华资商人控制英资公司的第一人?”

  马龙跟汇丰,可没什么业务,也没什么交往。

  汇丰断贷,对马龙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动用下三滥的手段……

  我剑也未尝不利!

  马龙的人,马龙的船,如今可是在源源不断的往返香江和南越两地。

  马龙都准备搞南越的军火和军工设备,搞点南越牌美式大兵,也不奇怪吧?

  “有搞头!”

  马龙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准备在这次成衣出口拍卖会结束之后,就回去好好计划一下,该如何拿下和记。

  然而就在此时,场内响起了拍卖会即将开始的提示音。

  马龙回过神来,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拍卖会上。

  目前马龙手里的钱还不够多,接近两亿左右的现金,主要还是靠挪用南越沪圈华商的购买生产线的钱。

  马龙自己的本钱,大概也就不到8000万。

  而在汇丰趁火打劫,成为和记大股东之前,马龙至少要有两三亿现金,才有机会拿下和记的控股权。

  那么,从哪里搞钱呢?

  眼下就有这么一个机会——炒卖成衣出口配额!

  毫无疑问,眼下这个拍卖会,是马龙夺取和记的一个重要契机!